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君規教言論釋▪P37

  ..續本文上一頁感恩圖報之心。因國王對他們非常愛護,爲保護自己國家的百姓,國王禦駕親征,眷民們所愛戴的君主能親自督戰,爲民爲衆不顧自身,故全軍都會齊心協力,爲保國家而奮勇作戰,從內心裏不願做令國王不歡喜的逃兵,爲報恩令國王生喜,他們會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地痛擊敵方。

  後方軍具威風故,依彼進攻對方敵,

  盡力反擊莫後退,戰略得當方便巧,

  天衆相助得勝利。

  沖鋒陷陣的軍隊要毫無畏懼,因爲後面有強有力的軍隊——上等英勇之主力軍,國王和重臣們壓後陣,仗此勢力,全力以赴地迎頭痛擊,誰也不能後退。作戰之上策是一鼓作氣,只能前進,不能後退,曆史上的軍家兵法也多是承許依此竅訣能獲勝。布兵列陣得當、方便善巧,護法天衆也會相助,從而易于取勝。據說,藏地有兩個部落打仗時,其中的一個部落受美青護法神以吉祥草的幫助,未傷死一人而大獲全勝,對方卻是一敗塗地。

  如是依靠巧方便,排兵布陣之君主,

  雖使對方兵死傷,然其罪過極輕微,

  亦不一定受果報。

  如果國王依靠種種善巧方便,排兵布陣對抗敵方,雖然讓對方遭到慘重的死亡,乃至全軍覆沒,而其罪過也是極爲輕微的。真正的法王確實很需要這個方法,否則是很矛盾的。若他國來犯,自己是位持戒的居士,不去迎戰,任敵方摧毀城堡殃及無辜民衆,這是有過失的。若是發心非常清淨,早作如是善巧安排,在自衛還擊的戰爭中殺傷人馬也是輕罪或無罪。曆史上幾度滅佛的運動中,某些修行人爲了保護佛教讓他人殺死很多人,也是掌握了這個竅訣。

  若謂如此爲何故

  因彼依靠大悲心,

  光兵而與敵方戰。

  如果有人問:與對方作戰殺害那麼多衆生卻沒有很大罪過,這是爲何

  此是因爲君主依靠大慈大悲之心,用兵迎戰的緣故。

  君主爲護諸衆生,子妻家族之利益,

  舍棄自己及受用,以此所作爲基礎,

  所具福德更增長。

  君主爲了保護國境內的所有衆生、家族中的子女妻眷等的利益,將自己置之度外,舍棄一切受用而率軍親征,以此利益諸民衆之大悲心爲基礎,如是發心清淨,不但沒有過失,反而其福德力更加增長。正如佛陀在因地爲商主時,以悲心殺了欲奪五百商人之生命的短矛黑人,而積累了七萬劫的資糧一樣。

  奉行佛法國境中,不由自主起戰爭,

  國王應當如是行。

  真正信奉佛法的國境上,若不由自主地遇到了戰爭,國君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辦法和解時,就應當如是作戰。

  一切君主恒時中,應當如何作觀想

  此即依靠八種想:先于所屬諸衆生,

  生起自己親子想,猶如父親教化子,

  即使杜絕蠻橫者,不舍悲心第一想。

  凡是爲一切如母衆生離苦得樂的君主們,在晝夜六時中,應當如何觀想思維呢

  即是依靠八種觀想:首先是對自己的眷屬諸衆生,生起全是自己的親生子女想。衆所周知,父親教化孩子時,表面上示現種種粗暴惡狠的行爲,恨鐵不成鋼,爲了自己孩子能成才成器,對他嚴厲地責罵毆打,但實際上,對他的悲心一刹那也未舍離過。同理,君主的內心對那些野蠻者的悲心,猶如大海和波浪一樣一刻也不能舍棄。作爲君主,如果不經常這樣思維觀察自己悲心是否常在,就很容易失去德行或毀壞戒律。所以說首要的乃是不舍悲心。

  于諸蠻橫不馴者,生起染病患者想,

  不作損害不嗔怒,斷除其過第二想。

  君主對那些行爲蠻橫剛強不馴的衆生,應生起彼爲患染重疴的病人之想。當然,一個重病者或精神不正常的患者,已經失去理智,像日常生活中每當目睹那些麻風病及精神病患者,不管他對自己或周圍的人如何的謾罵或追打,都不應對他生氣,而應生起同情心、憐憫心,絕不應對他作斷指等損害,只是想盡量斷除他的過失。

  于諸痛苦之衆生,生起慈悲之想後,

  斷除損害盡己力,行饒益事第叁想。

  君主對這些毫無自在、隨業牽轉恒時痛苦的衆生,時常思維彼等所感受的種種痛苦,生起強烈的慈愛悲憫之心,此後自己盡心盡力斷除損害他們的想法和減少刑罰,行饒益彼等之一切善法。凡夫衆生都有身心上的各種不共的痛苦,如雲:“諸苦衆生沈溺于分別念之波浪中,安樂機會實難得。”確實如此,凡是在風心尚未獲得自在之人,必然有痛苦。所以,大家在短短共住的日子裏,常應相互體貼安慰,不要有別人興旺發達時去擡舉拍馬,偶遇不順時再踩上一腳的世俗小人之舉,自己要有一個與人爲善、平等利益他人之准則和行爲。

  于諸具足樂財衆,應當生起歡喜想,

  毫無貪心嫉妒心,欣然隨喜第四想。

  對那些具足安樂和財富的人,應當生起歡喜心,不要對彼生貪心,企圖將其財産據爲己有,也不能生嫉妒心,以不正當手段損害他,希望他不得安樂或者其財富損耗殆盡。往往那些嫉妒心重的人會做出很多愚蠢的非法行,自己還不以爲然,旁觀者看得一清二楚,對他提醒時他也是執迷不悟,所以大家常觀自心,常修隨喜,積累這一分不需要花費任何精力和財富的功德。

  敵衆雖然加害我,彼無自由嗔恨等,

  以過患因造罪業,斷惑愛敵第五想。

  俗語雲:“無論是多麼完美的人也會有叁個敵人,無論是多麼惡劣的人也有叁個好友。”也就是說世人誰都會不同程度地被人加害,這是難免的,那麼在遇到難免的加害時,我們是不是應以牙還牙呢

  不是。因爲他對我生嗔心是他爲煩惱所左右,沒有一點自由,以煩惱過患爲因而造作種種罪業,害我、打我、辱罵我、冤枉我……此時我們不能以嗔恨心來變本加厲對他更凶,而應以友愛的方式忍辱或勸阻,使他斷除嗔惱,從而善巧地保護他的善根福德。不能一語未稱心便怒發沖冠,所以大家要好好修忍辱,聖天菩薩雲:“若忍無劬勞,能得大福德,若于忍作障,有誰愚同彼。”至少,從某一角度上來說,不要因小事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一定要和睦相處。

  愛護知心密友想,以前如何友愛者,

  後亦慈愛情穩固,慈愛諸衆第六想。

  君主對待一切衆生的慈愛,應像愛護自己的知心密友一樣,常把他們作爲自己的密友想,昔日是如何的友愛關心,現在還是保持以往的愛心,以後也是如此,彼此的情誼始終如一,穩固不移。往往人格的好壞,可以從交友中得到很好的說明,人格好的人性情穩固,不易喜新厭舊,幾十年一直保持友好的關系。人格壞的人,朝叁暮四,今日一個朋友,明日一個摯交,如狗熊挖雪豬一樣,抱一個丟一個。先輩大德像阿底峽尊者等,都特別強調這一點:情誼要長久穩固。所以,大家平時共處時,不要過冷過熱常犯冷熱病,要像古人所說的“君子之交淡如水”,關系將要出現僵局,互讓一步修忍辱,不要換密友像換洗衣服一樣的頻繁。君主對衆生也應這樣保持無有變遷的慈愛。

  于彼一切諸受用,當起猶如妙藥想,

  不以貪欲邪享用,不貪而享第七想。

  我們知道:妙藥對疾病有起死回生的作用,然後病愈之後,誰也不願意再服用。那麼,同樣我們對待衣食住處等一切受用,應像病人對待妙藥一樣不能貪執,它只是幫助我們生存下去的資具助緣,沒有必要貪執,不能將它看得特別重,否則一旦業力現前,頃刻間一失盡光,自己會痛苦難忍的。再者,也不能顛倒享用,像以非法手段邪道所獲或違背因果等獲取的財富,用來自己享受都屬于邪享用。對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應如過眼煙雲,不能也不應過分貪執。

  于己生起無我想,尋求法義依法師,

  精勤聽聞佛法後,如法行持第八想。

  君主對自己的五蘊之身不能執著,要生起無我之想,“我”實際上不存在實體,應盡力借此假身尋求佛法之真義,依止善知識精勤聽聞佛法,爲今生不作惡後世不受苦准備資糧,聽聞佛法後,了知積累資糧的方法和應做,之後如法行持,是君主的第八想。

  具足此等八種想,奉行佛法之君主,

  依靠他人之供養,亦使寶庫漸增長。

  其他非法之君主,依靠谄诳狡詐法,

  亦比不上其一分。

  具足如上所述八種想、完全信奉佛法如理行持的君主,他所積累的資糧也是與人不共的,依此別人會對他恭敬供養,從而也能使國家的寶庫漸漸增長。其他那些行持非法的國王,依靠谄诳狡詐等種種非法手段,企圖維護自己的財富名位,但與奉行佛法的君主相比,亦是不及一分。因爲行持佛法的國王對自己和衆生的今生來世都有很大的利益,而狡詐的國王,每天對大量的衆生唯作殘忍的殺害,只是對自己所喜愛的那幾個人有一點私利,二者確實無法相比。正像如今自以爲是的國王覺得做得很滿意,但與古代先賢聖王以佛法護國相比,真是不及一分。

  如是具足八想者,天衆及時降雨水,

  莊稼豐收無饑荒,不會失毀諸受用。

  無有凶猛野獸等,威脅不幸之逼迫。

  這樣,具足八想的君主所統轄的國境內,天衆擁護,能應人們所需而及時降下適量的雨水,使得五谷豐登,無有饑馑等災荒之年景,誰都不會失毀各種衣食受用,境內的野獸也都非常溫順,互不傷害,沒有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毛蝦的勢力大者威脅弱小者的不幸逼迫,人與人、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都是祥和相處。這樣的國境才是極圓滿的。

  加害君主諸怨敵,自然而然無勤中,

  亦爲自罪所毀滅,爾後無有怨敵也。

  有些爲業力所牽的人,對自己的大恩君主,非但不報恩,反而心起歹意,妄圖加害于君主,君主是不是需要組織強大的力量來對付他,進行打擊呢

  大可不必。因爲這種人會爲其罪業所使,自然而然中將自己毀壞。像“文革”中某些愚昧的人,原本蓄意加害于有些大德,結果卻是自取其害。所以,人要正,若不正自然會遭到非人、天衆、護法神的暗中懲治,徒然自食其果。有鑒于此,任何人對持正法的君主切莫妄起歹意。

  如是依法護衆生,君主于此世間界,

  無論何人皆成善,無有任何罪惡業,

  後世轉生善趣中,生于天界成天子,

  生生世世皆安樂,諸君主當如是行。

  君主依法護持衆生,對這個世界的任何人都能以權…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攝頌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