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君規教言論釋▪P42

  ..續本文上一頁穩重莊嚴。這些教言是尊者寶藏裏珍藏的如意寶,借此可以打開智慧之門,希望大家能撷取到這個如意寶,常賜予各自的所求。

  恰似年邁之長者,觀看孩童之遊戲,

  于諸愚者之行爲,君主莫生喜怒心。

  正如世上那些飽經滄桑、具足睿智的年邁長老,觀看幼稚孩童爲遊戲中的成功而高興,爲其中的壞失而痛苦,同樣,聖者君主觀看愚癡的世人因種種執著而喜憂,猶如兒戲一場,不能因此而徒生喜怒。對愚者的行爲,智者當觀爲遊舞幻化,如夢無實,何來憂喜

  一切實語高尚士,承諾之事縱微小,

  亦不反悔況大事,及已盟誓之諸事。

  說實話的高尚士,對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地承諾,一旦他用智慧作了詳細的觀察,已經應允,無論事情大小他肯定不會反悔的,更何況他已經結盟發誓堅決承辦之事呢

  這種人說出的話如石頭上刻的字,“君子一言,驷馬難追”,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違緣,都會以頑強的毅力去履行自己的諾言。修行人更應如是,已經在叁寶前發願度化無邊無際的如母衆生,就是甯舍生命,也不能舍此誓言,應難行而行,難忍而忍!

  語言行爲無可靠,誰亦不會恭敬彼,

  出言具義者之語,衆人皆不會違越。

  人由于根界意樂的差別,有的人言行各方面都圓滿,穩重可靠;有些人如扶風楊柳,一點不可靠,如俗語所說的一樣:落到懸崖下的瘋人,什麼話都說得出來。語言不可靠,行爲無定准,誰都不敢相信他,即便他暫時擁有財産、名聲、權位等,但得不到別人內心的恭敬。若是出言具有一定意義的話,那麼,人們誰也不會違越的。因此說話不能像烏鴉一樣不定時不穩重,要具有意義的話才適時而語。

  倘若誓言穩如山,成辦自己諸所需,

  成爲衆生依賴處,發威天人亦生畏。

  倘若一個人的誓言能像泰山一樣穩固,依此能圓滿成辦自己的一切所需之事,複能爲衆人所信服,視爲可靠的依賴處。誓願堅固者,終無退轉,他若發威且不說魔衆人類,連天人也會畏懼幾分。

  情緒不穩之君主,法政皆不會究竟,

  所做繁多成功少,許諾廣大結果小。

  人做任何事,首先情緒必須穩重,否則所做諸事都不會究竟。世尊說過“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爲主”,思想是行爲的先導,如果意不穩,身口就很難穩,如是情緒不穩的君主,其法政都不可能究竟。像有些人,自己沒個主心骨,今天依止一個上師,明天又另投名師,一直挑選到雞皮鶴發,還沒決定自己的依止師,沒得到一日的安閑,沒有一分成功,每位善知識前都有廣大的承諾,但沒有芝麻許的成果。其根源就是不穩,所以“穩”字極重要。

  心穩固者做何事,持之以恒勤努力,

  如積水滴成大海,最終成就廣大果。

  做任何事,心一定要穩固。一般來說,不穩的主要原因一是未受過這方面的教育比較愚笨,二是前世謗法的業障現前。這種人做事,或者有頭無尾或者虎頭蛇尾。大成就者則具有不同的驚人毅力,既然認准了重大利益之事,就日日努力積累資糧,猶如水滴雖小卻會漸積成海,因爲從不放棄,故能最終成就廣利衆生的碩果。所以,諸位應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漸漸消除分分煩惱,日日增長分分智慧,最終必能成就廣大之果。

  于諸心緒不穩者,如若付與少功德,

  猶如石上冰片味,不會久存即消失。

  對那些心緒不穩的人,雖然暫時付與他一些功德,譬如一段時間傳給《四百論》及此論,使相續中生起了一些中觀空性的定解和做人的世規,但不過叁個月,就會像在石頭上放著宜人的冰片,馨香不久就會消失殆盡。同樣,心若不穩,法義則不能融入自相續,隨著頌詞講完,在你們的腦海裏隨之劃上一個句號,作爲伏藏品一樣,不會常常應用于自己的言行中。

  想法種種之人士,不能何語皆跟隨,

  自己善加觀察後,應理之義莫違背。

  世間人想法種種,說法也不同,作爲君主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種種社會言論要善加觀察,用二規的檢查器來過濾,提取其中應理具義之精華,爲我利衆之用。否則,那些世智辯聰的人往往根據自己的想法,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以種種細枝末節的相似理據來自圓其說,好像是無懈可擊,沒智慧不詳察者,最易被蠱惑,隨其所轉。但作爲君主以自己的智慧,對該不該說、應不應行詳察之後,對自他現來均有意義的事,不管他人怎樣說都不應違背推托,對無聊的事,即使是父母的指派也不能隨順,否則一件事上“彼既無益我,吾亦未利彼”,且“伴愚必然生,自贊毀他過”。因此,不能順人所說,違背具義良言。

  無有心力如水泡,二規何者亦不成,

  當如金剛不可破,順利成諸合理事。

  水泡稍被微風輕吹,馬上就破滅;金剛任爲何物所摧,也不會變壞。同樣,世人有一種如水泡者,心力非常脆弱,經不起任何風雨,遇到雨天雪地稀泥路亂時,法也不去聞受,甯願斷傳承,這樣什麼事都沒有圓滿成功的可能。另外有一種如金剛不敗的大君主們,他們一旦對成辦二利的事業抉擇後,無論遇到再大的違緣,心都會如堅固的金剛一樣,絲毫不改變動搖,也正因爲如此,任何善事都能順利成辦。

  如大地中不動搖,金剛鐵圍須彌山,

  君主穩重不越規,地上諸士中最勝。

  世人因須彌山堅穩不動而稱之爲山王,它安住于大地上,由金剛鐵圍山所圍繞,而成爲地上之莊嚴。同樣,君主之所以能爲衆人仰止,就是在他的言行發心中,不違世規和法規,以此二規爲准則,其言行非常穩重,故堪爲人中之最勝者。在座的大乘行者也應該如山王一樣穩重,不能如秋葉隨風所飄,以智慧德行來莊嚴自己,無形中就會使自己成爲人中的勝飾。

  不爲惡友波濤動,不隨分別驟風飄,

  較此穩固之山王,無心之峰更殊勝。

  在整個無情器世界的大地上,須彌山以穩固而成爲莊嚴的山王,而在有心識的有情人類中,真實賢善的君主比這無心山王更爲殊勝。因爲,他不會爲世上的外道惡友的邪知邪見等狂風所掀起的洶湧波濤卷動,也不會隨凡夫分別念的驟風所吹動飄浮。當然,“叁歲的孩童說得到,八十歲的老翁難做到”,一般人雖然盡力去做,卻往往有人會爲一些惡友的花言巧語誘惑,不願聞思,到處漂流他方,真是盲目怎麼好行路

  有時又“福盡惡念生”,今天生貪心,明天生嗔心,後天生慢心,一天到晚像一個航海員,駕著分別念的大船,天天出航于生死的大海上,遇到驟風時,總是搖晃不定。而聖者君王常常都是安住在智慧的宮殿裏,從來不會遭受分別念的狂風與惡友的巨浪侵襲,穩坐法樂的江山,這就是他更勝山王一籌的所在。

  何者具有穩固心,毅力堅定勤不散,

  于己所爲任何事,亦永勿生怯弱心。

  無論是任何人能具有穩固的上進心、堅忍不拔的毅力、始終如一的精進、于事持正念不散亂,那麼對他自己所承辦的任何事情也永遠不會生怯弱之心,正如世人名言有“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意爲世上任何事只要用心努力去做,沒有什麼難辦之事,都可以成功。所以,只要穩固堅強加上精進不散亂,沒有什麼事不能如願的。

  倘若不舍所做事,大事亦可逐漸成,

  磐石雖難以動搖,漸次能移至山頂。

  如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正是說明了凡是所做的事情只要能堅持不懈,即便是金石也可雕刻成功,同樣,只要不停地努力,大事也可逐漸成辦,如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都說明了不舍的可貴精神。我們知道大磐石很難動搖,若能不斷地努力,照樣可以逐漸將其移于高高的山頂之巅,就像米拉日巴尊者謹遵師言修房消業,奉師命一個人把大石頭多次移到山巅作建房基石,由大罪業之人而現前佛位之果,只要有不舍的精神,誰都可以成爲後來的米拉日巴尊者!

  愚者所許諾之事,最初緊張最終松,

  智者心中籌劃事,最初松弛最終緊。

  一個人是愚是智不必多言,從做事上便可了了分明。愚人對自己所許諾的事,最初抓得特別緊,中間稍有違緣就如泄氣的皮球,全都松懈下來,什麼都消于法界中。而智者對自己所應允之事,先是比較放松,漸漸地越來越緊,最終圓滿自己所籌劃的大小事。在此你們應該反觀自己,是愚智二者的哪個位置

  若是愚者,是否應該努力移座于智者之位

  聖者首先難承諾,一旦承諾則彼事,

  猶如石上刻圖案,死亦不會有改變。

  正如龍樹菩薩雲:“如于水土石,人心盡彼同。”聖者的承諾就如同石上刻圖案一樣,終無改變。“聖者”是指有一定智慧的人,彼對一件事不會很快承諾下來,首先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思維,之後才抉擇定案,一旦已承諾,就如石上刻圖,縱然經年累月,風吹雨蝕,也會如很多上千年的石刻經文,清晰如初,永不改變。聖者對自己所承諾的事,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一定要在一生中圓滿,決不會有其他的改變。大家要學聖者,不要用自己的行爲給人們留下“我是愚者”的無形字號!

  倘若具有大精心,山之頂巅亦不高,

  大海深處亦變淺,具足如此精進者,

  天人尚生畏懼心,何況說是人間士

  猶如商主名大施,精進舀盡大海水。

  真正具有大精進心者,高山之巅也不視爲高,大海之淵不視爲深,具有這樣精進的人,天衆護法都會對他生起畏懼之心,遇到違緣時,他也毫不畏縮,尤爲精進,對這樣的人,且不說魔衆外道和衆人,連天人護法神也畏懼叁分。就像《賢愚經》中所載:從前,佛在因地爲大施商主時,爲了拯救整個國境的貧困之難,赴海取寶,待到岸邊,如意寶卻被龍王取回了龍宮,他便發誓:直至海枯之間,我的精進決不退轉。之後,他就以龜殼舀取海水,發誓舀盡海水。爾時,諸天人爲其有如此大的精進心所感動,隨以神力相助,使海水迅速減少,龍王見此大爲恐懼,乖乖地將如意寶奉還,並祈請大施商主再勿舀取海水。

  如此精進者,海水尚可舀盡,何況區區小事

  大精進者,無往而不勝。

  具有一切精進者,應當依止善知識,

  勤學諸多經論典,以聞獲得智慧眼。

  具有精進的人,應當依止善知識,因爲除了菩薩化現以外,…

《君規教言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般若攝頌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