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狀:如半月形。半圓形的邊各二千由旬,最小邊叁百五十由旬。
328、 八小洲分別爲哪些?位置與《大圓滿前行》中有何不同?
答:四大洲每個洲分別有兩個附屬洲,共八小洲。
附屬南贍部洲之二小洲:拂洲與妙拂洲。
附屬西牛貨洲之二小洲:行洲與勝道行洲。
附屬北俱盧洲之二小洲:聲不美洲與聲不美月洲。
附屬東勝身洲之二小洲:身洲與勝身洲。
四大洲與八小洲,皆是人類居住的地方,其中拂洲乃以羅刹居住,稱羅刹國,但也有人居住。
《大圓滿前行》中供曼茶時,四大洲中以東方作爲自己一方或供養對境的方向,各大洲附屬的二小洲皆在大洲的兩邊,與大洲同樣的方向面向須彌山,背對鐵圍山。而《俱舍論》中,靠自己一方是南方,對面是北方,其他並無不同。
329、 關于“無熱惱海”是否是“馬蓬應措湖”的觀點,薩迦、噶舉各有何不同觀點?
答:米拉日巴尊者有些文集中說:“我所住的山就是《俱舍論》所說的雪山。前面的“馬蓬應措湖”就是“無熱惱海”。”(“馬蓬應措湖”在藏地靠近拉薩與阿裏處,一個長形的湖;雪山就是崗底斯山,有些人說這就是《俱舍論》中所說的由印度金剛座向北越過九個黑山後所出現的那個雪山,而薩迦班智達卻對米拉日巴尊者的說法進行了批駁:
既然說崗底斯雪山是《俱舍論》中所說的雪山,那麼由印度金剛座向北越過九個黑山,出現這個雪山,但這九個黑山又是什麼?《俱舍論》中提到的“無熱惱海”是邊長五十由旬的正方形海,而現在這個“馬蓬應措湖”都是長方形的,怎麼會是“無熱惱海”?所以說不符合教理和邏輯。
對于這樣的批駁,噶舉派的噶mb尊者對米拉日巴尊者的密意進行了解釋說:尊者所說的很可能是瑜伽士境界中的一種描述,不一定就是指《俱舍論》中的“無熱惱海”和雪山。即使指的是論中的“無熱惱海”和雪山,也是可以的,因爲依靠衆生業力顯現,現量可見的雪山和“馬蓬應措湖”,而對其進行修飾也不是不可以的。也不必完全符合論中所說的形狀和距離,如:印度的“靈鹫山”,有些佛經中說是珍寶組成的,有千萬由旬,非常高大,但現在所見的“靈鹫山”並非珍寶組成,也不是很高大,只是一座平凡的山,所以說佛經中有一些說法有一定密意,因此對尊者的說法一味進行否定,也不一定合理。
另外,民間傳說中也有將“馬蓬應措湖”說爲“無熱惱海”,崗底斯雪山說爲是《俱舍論》中的雪山,這些說法是有的。由此可見,尊者的說法也有可能是站在民間的說法上,而不一定要完全符合論典。
對于以上辯論的意義,可以做這樣的理解:
有些說法,是論典中宣說的;有些是民間的說法;有些是對不同根基衆生的描述;有些也許是詩學上的誇張描述,所以說一種說法,可能並不完全符合其他說法。
330、 八熱地獄、八寒地獄有哪些?
答:八熱地獄:
無間地獄:轉生此處的衆生無間感受無量痛苦,故稱無間地獄。
位置:南贍部洲下方二萬由旬有無間地獄的房頂。高度與廣度各兩萬由旬。
其上才有七地獄:複活地獄、黑繩地獄、衆合地獄、嚎叫地獄、大嚎叫地獄、燒熱地獄、極熱地獄。
八熱地獄周圍有十六個從屬地獄:煻煨坑、屍糞泥、利刃原、劍葉林(每邊都有四個)。
(鐵柱山、無灘河、劍葉林是一類,算一個。)
八寒地獄:具疱地獄、疱裂地獄、緊牙地獄、阿啾啾地獄、呼呼地獄、裂如青蓮花地獄、裂如紅蓮花地獄、裂如大蓮花地獄。
331、 《俱舍論》之觀點,地獄、餓鬼主要位于何處?大乘有何觀點?
答:按《俱舍論》的觀點,八熱地獄、八寒地獄皆位于南贍部洲之下,餓鬼的根本住處是王舍城,位于南贍部洲下間隔五百由旬處,餓鬼有叁十六種,可歸納爲外障、內障、食障叁種,天界、人界亦存在散居餓鬼,在地獄中有閻羅法王。
以《俱舍論》觀點,閻羅法王是不善引業所牽而來,以善滿業而感爲地獄衆生顯示業果。而以大乘觀點,閻羅法王形象是地獄衆生,實際是諸佛菩薩化現出來度化衆生的。
關于小乘認爲地獄有具體固定處所,大乘亦不承許,大乘(唯識、中觀)認爲衆生死于何處,以業力而于當下現前地獄獄卒及兵器等,並由之感受痛苦。
332、 《俱舍論》之器世界觀與現代科學之宇宙觀,有何不同說法?有何教證、理證、比喻,舉例說明互不相違之觀點?
答:據堪布仁波切在一次課堂上講話的錄音整理,來作爲對此問題的回答。
須彌山存在嗎?
對于宇宙的認識,現代科學與《俱舍論》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然而,不同的觀點是否彼此相違,確實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爲這關系到許多佛教徒能否因此而樹立起真正的信仰。在座的諸位從小就接受了所謂的科學教育,想必一直都在認爲地球是圓形的球體,然而現在學了《俱舍論》,其中又宣說了須彌山及南贍部洲的觀點,那麼,地球與須彌山這兩種觀點,是彼此相融還是互相矛盾呢?關于這個問題,在這裏跟各位稍微作一些講解,如果不講,我想有些人可能因此而發生邪見。聽說有一位法師,聞思等各個方面都還可以,但是學習了《俱舍論》之後,認爲須彌山與現代科學相違,並且以肉眼也無法現量見到,因此便對佛教生起了邪見,並發表了一些不如理的文章,所作所爲也不太如法。對此,學院有些堪布也專門對其文章以及行爲作過批駁。也許有人會問:“一位聞思多年的法師,爲什麼沒有正信?爲什麼還會發生邪見呢?”其實,這是因爲他的聞思不夠全面,也沒有形成一個體系。如果聞思沒有究竟,不要說廣大甚深的法理,單單一個須彌山的觀點,恐怕許多人還是無法接受。因此,廣博的聞思不僅是實修佛法的前提,也是佛教徒引生正信的基礎。那麼,到底有沒有須彌山呢?如果有,又是如何存在的呢?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而且也希望能在各位的相續中生起真實的定解。
去年冬天,我們學習了前世後世的道理,之前,對于前世後世的存在與否,許多人一直深懷疑慮,在宣講了《前世今生論》之後,即使有人還是不能接受,卻也拿不出任何反對的理由。前世後世是佛教與科學最大的一個關注點,而承認前世後世,則是人類真正開始認識內在身心的一個關鍵。因此,這個方面的學習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現在我們要研究的是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如何看待外在的器世間,即如何理解佛教與科學不同的宇宙觀。對于外器世間的生成、存在與毀壞,佛教與科學有著不同的解釋,當然,若要精通此理,僅憑少許的智慧恐怕難以實現。但是,作爲一個佛教徒,若能通達其中的一些基本道理,則對修行會有很大的幫助。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俱舍論》與現代科學對于器世間的不同觀點:
《俱舍論》認爲:整個器世間,首先是風輪,風輪之上是水輪,水輪之中是金剛大地,之上則排布著以須彌山爲主的九山以及四大部洲和八小洲等,諸山與幾大部洲等就如蓮花生長在海中一般,而六道衆生就生存于這樣一個扁扁的世界之上。
現代科學認爲:人類與旁生的居住地就是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
上述不同的兩種觀點,哪一個是對的,哪一個是錯的呢?作爲佛教徒,理應信受須彌山等的存在,然而,因爲無法現量見到,所以許多佛教徒也是非常爲難。(有人說西牛貨洲就是美國,但這是肯定不對的,因爲西牛貨洲都是人壽千年;也有人說須彌山等不存在,因爲看不見所以不存在,然而這種推理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那麼,須彌山是否存在呢?如果承認了須彌山,是否一定要否定地球呢?對此,我們的觀點是:二者都可以成立,既承認須彌山的存在,也承認地球的存在。
首先,我們並不否認地球的存在。說地球不是圓形或說地球不存在,這在天文學家面前是說不過去的,因爲他們認爲地球是圓形,並非毫無根據。相反,科學家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先進儀器,以各種方法進行觀察,並登陸月球,從月球上以及太空中,經過很長時間的觀測、考證,以足夠的證據,早就證明了地球是一個圓形的球體。從哥倫布開始至現在,盡管科學的內部也有種種分歧,但就多數而言,對于地球是圓形卻是共許的。作爲佛教徒,對于世間所普遍承認的事物,則不必否定,我們認爲須彌山存在,但不必否定地球,因爲地球理論的合理性已爲現代科學作了證實,而現代科學的精確性也已得到了普遍的公認。最近中國第一個載人航天飛船的順利降落就是一個證明。這次成功的試飛,世界的人們也是有目共睹,誰也無法否認。科學家們首先預測得清清楚楚,共是多少距離,需要多少小時等等,每一個細微之處也都與事實極爲相符,在這種嚴謹測算的指導下,飛船發射之後也是如期降落。可見科學是非常精確與客觀的。以如此精確的測量與觀察手段,宣稱地球是圓形的球體,這是值得信服的,因此也是不必否定的。
再者,我們同樣也不否認須彌山的存在。承認了地球的存在,須彌山等是否就不存在了呢?佛教的觀點是否就不能立足了呢?並非如此,我們也不必擔心,因爲一切萬法在真實義中都是不成立的,只是在名言中隨不同的業力而有種種顯現,地球是一種顯現,須彌山同樣是一種顯現。
諸法無自性,之所以存在種種的顯現,唯是觀待衆生的不同業力而各自成立。比如,餓鬼面前的一碗水,即使成千上萬乃至一切餓鬼,所見的也只是膿而已,根本不見有水,因爲以餓鬼的業力,在其面前成立的也只會是膿;但觀待人的業力,在這碗水中則連一滴膿也不會見到,而唯一的所見就是水。膿與水的本體並不是兩個,觀待餓鬼與人卻有了不同的顯現,然而不論何種顯現,在見者面前都是真實不虛的。因此對于餓鬼,則不必否認膿的存在,如果說:“這不是膿,而應該是水。”餓鬼則會說:“我看到的明明就是膿,哪裏是水?”因爲以餓鬼的業力根本見不到水,若否定其現量所見的膿,則其必定無法接受。同樣,一碗水擺在人的面前,雖然天人以其…
《俱舍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