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俱舍論講記 下▪P17

  ..續本文上一頁其他趣中不存在。北俱盧洲衆生自然具戒,性格十分善良,故不會殺害父母;無有佛教之故,也不會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天人不具足惡劣的意樂,而且已經現前業果,所以也不會有殺害父母的現象。惡趣衆生雖然有殺害父母等現象 ,但由于痛苦過于強烈,導致惡意樂並不穩固,而且已經現前業果,所以不構成無間罪。因此除北俱盧洲以外的叁洲人類會具有五無間罪,但隨欲黃門 、兩性黃門也不會造無間罪,因爲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未生出身根俱全的他們,而且對他們也缺少慈恩;從他們自己的角度來說,也缺少對父母的知慚有愧心。

  無想天衆生、北俱盧洲以及所有惡趣的衆生具有異熟障,煩惱障則在五趣中都存在。

  丙十一、宣說五無間罪:

  破僧即令不和睦,自性不相應行法,

  非煩惱性無記法,彼與所破僧衆具。

  破僧和合是指令僧衆不和睦,其自性爲非相應行法,屬于非煩惱性、無記法,在所破的僧衆相續中具足。

  五無間罪中前叁種是殺生,第五種惡性出佛身血並非真正的殺生,只是一種想殺害佛陀的心,因此是殺生的加行,這四者都屬于身業。第四個破僧和合屬于妄語,所以是語業。

  破僧和合是令僧衆不和睦相處的一種自性,這種自性屬于非相應法,比如砍木材時,在中間加一個鐵錘,以它的力量將木材分開,同樣,破僧和合即具足這樣的一種力量,屬于不相應行。有部宗認爲這種不相應行實有存在,但經部宗以上認爲,所謂的不相應行並非實有自性,只是使僧衆與僧衆之間關系破裂的一種罪業。因爲在斷煩惱與斷善根的衆生相續中也存在,所以屬于非煩惱性,是有覆無記法。這樣實有的不相應行在被破壞的雙方僧衆相續中具足,但並非無間罪。

  彼之罪業爲妄語,彼與破者真實具,

  中劫成熟無間獄,造多無間害亦增。

  破僧和合的罪業屬于妄語,在破僧者相續中具有,其果報是在一中劫中感受無間地獄的痛苦。若造多個無間罪,則所感受的痛苦果報亦會增加。

  上一個頌詞中說,雖然被破壞的雙方僧衆相續中具足破僧和合的不相應行,但卻不構成無間罪,那在什麼條件下才是真正的無間罪呢?破壞僧衆和合的因是挑撥僧衆並使兩個僧團分開的妄語,它才是真正的無間罪。當這種妄語與破僧者提婆達多等真實具足時,才會構成破*輪僧。

  破*輪僧一般來說只在六個時間內才會發生,其他時間不會有。而且破*輪僧只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會具足,因爲釋迦牟尼佛往昔轉生爲一個具足五神通的仙人時,專門在兩個僧團之間說離間語以破壞他們的關系,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後也感受這種果報。但這也只是有部宗的說法,薩迦派果仁巴在《叁戒論》的注釋中做過分析:佛陀已經圓滿斷證功德,不會感受業力的果報,若仍然需要感受果報,則有佛陀還未成就等衆多過失。所以大乘認爲,破*輪僧的情況在其他佛的教法下也會出現。另外,按小乘經典來觀察,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教法下真實存在的一個人,這是以前發惡願成熟的原因。按照大乘觀點,如《大密方便經》、《妙法蓮華經》等經典中說,所謂的提婆達多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化現,並非真正存在,因爲提婆達多在地獄受苦時,佛曾專門叫阿難尊者去安慰他,當時提婆達多說:“本性中無來無去。”因此,他顯現上雖然是在受苦,其實也是佛陀的一種化現,只是爲了引導衆生而如此示現的。

  有些小乘經典中說,若造下破和合僧的無間罪一定會轉生到無間地獄,但造其他無間罪雖然必定墮入地獄,但不一定墮在無間地獄。不過,多數經典中都說,凡造五無間罪者,不經過中陰直接墮入無間地獄。

  如果造兩種無間罪,是在一世中轉生地獄還是兩世中轉生地獄呢?若一世中感受兩種罪業的果報,那業也就無有大小之別了;若在兩世中轉生,無間罪業就不成爲順次生受業了。

  有部宗回答說:沒有這樣的過失。若造兩個以上的無間罪,那來生必定會轉生無間地獄,而且果報出現時所受的痛苦會比造一個無間罪感受的痛苦嚴重,而且時間也會增加,也就是說,最初造下的無間罪以引業的方式成熟在其相續中,而其他無間罪則以滿業的方式出現。

  那麼,破和合僧者的身份如何?在何時、何處會出現破和合僧?破僧之量是什麼?破僧的時間長達多久呢?下一頌即對此進行具體分析。

  比丘見行具戒者,破于他處凡夫衆,

  堪忍他師與他道,破界彼住僅一日。

  破和合僧者必須是比丘、見行者、具戒者,破僧之處是佛所住之處以外的地方,所破的對方是凡夫僧衆,破僧之量爲堪忍他師及其所製定的學處,破僧的時間僅一日。

  破僧和合者,不會是沙彌和在家人,必定是比丘、見行者,而且是持戒者,像提婆達多這樣的人才可以。從平時的生活上也可以看得出來,一些表面利根、具智慧者會使別人信服,但他所造的業也相當大,若鈍根,沒有很大能力的人,信仰他的人少,也不會造很大的業。

  破僧時必定不會在佛所在之處,而是佛所住之處以外的地方,因爲破僧者面對佛陀時無有能力做到破僧之事。

  所破的僧衆是凡夫僧而非聖者僧衆,因凡夫僧衆的見解容易受到影響,聖者則已經對佛陀教法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不會受到他人影響。

  破僧者,如提婆達多通過各種威力進行破壞,最後導致僧衆對佛陀失去信心,並且承諾遠離佛及佛陀的教法,願意跟隨提婆達多並且行持其製定的戒律,如斷肉、不享用牛奶等,這就已經達到破僧之量。

  破僧和合只會持續一日,不會再長。

  許彼爲破*輪僧,贍部洲有九等成,

  破羯磨僧叁洲有,彼以八者以上成。

  以上所說承許爲破*輪僧,其僅于贍部洲出現,而且需要九位比丘以上才構成破僧之罪業。破羯磨僧在除北俱盧洲以外的叁洲都有,最少要八位比丘以上。

  破*輪僧與破羯磨僧有一點區別。現在經常說的破和合僧是指破羯磨僧,此處的破僧和合則是指破*輪僧,因爲真正的破*輪僧出現時,整個贍部洲中所有人的相續未恢複之前,一個人也不能得到聖道。但真正的破*輪僧在佛陀涅槃後不會出現,而其他的破僧則不成爲無間罪。破*輪僧也只是在南贍部洲才有,其他洲不存在。破*輪僧的人數必須是九位比丘以上,因爲雙方都需要具足四個比丘以上才稱爲僧團,再加上像提婆達多那樣的比丘,因此至少要九位比丘。

  破羯磨僧除北俱盧洲以外的叁洲都存在。若在一個界限內,以不和之心作長淨等羯磨,即是破羯磨僧。此種破僧不需要其他挑撥者,只要兩個僧團之間不和睦相處,就會涉及到破羯磨僧,因此八個比丘以上就可以做到。

  初末二大尊者前,佛已涅槃未結界,

  于上此等六時中,破*輪僧不出現。

  佛初轉*輪時、佛接近涅槃時、在舍利子和目犍連二大尊者面前、佛教未出現損壞之前、佛已涅槃以及未作大小結界時,在上述六個時間之內,不會出現破*輪僧。

  既然說破*輪僧在六個時間內不會出現,那是哪六個時間呢?一、在佛初轉*輪不久時不會出現。在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的十二年中,佛的教法如同秋季的月光,無有任何垢染,此時的人們處于一片歡喜而祥和的狀態當中,所以不會出現破*輪僧。二、佛陀接近涅槃時不會出現。此時的人們都十分悲傷,認識到佛陀難遇、佛法難聞,生起了強烈的無常之心。叁、在佛教見解與戒律未出現損害之前不會出現。四、在二大尊者之前不會出現。二大尊者即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和智慧第一的舍利子,若他們已經涅槃或還未出現的話,破和合僧也不會發生,因爲僧衆之間的關系必須由目犍連或者舍利子進行調解。五、佛陀涅槃後不會出現。“*輪”也即聖者,獲得聖者果位必須有佛轉*輪才可以,因此破*輪僧一定要在佛陀在世時才會出現,若佛陀不在世,則所抗衡或競爭的對境不存在。六、未作大小結界時不會出現。在一個結界內不存在破*輪僧,必須在兩個大小結界做完之後,在兩個僧團中間才會發生破和合僧。除上述六個時間以外不會發生破和合僧。

  于利益及功德田,舍棄令彼無有故。

  變性殺之亦犯罪,月經中生者爲母。

  對于父母等利益田、佛陀等功德田,以嗔心殺害或舍棄會犯五無間罪,若是其他衆生不會犯。殺害變性的父母也犯無間罪,于彼月經中産生者即爲自己的生母,若殺害她會犯無間罪。

  爲什麼殺害父母等會成爲無間罪呢?我們依靠父母獲得了人身,以此人身即可獲得圓滿的解脫,因此父母對自己的恩德極大,若殺害父母必定會犯無間罪。而阿羅漢、僧衆與佛陀是殊勝功德的福田,若殺害羅漢、破僧和合即是犯無間罪,而且雖然沒有能力殺害佛陀,但也是存心舍棄,故以想殺佛陀的心來害佛陀的話,也犯無間罪。

  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若殺害一位既不是阿羅漢也不是自己母親的女人,會不會犯無間罪呢?會有這種現象,比如自己的父親變性成爲女人,若殺害她,即犯五無間罪。那若殺害一個既不是阿羅漢也不是自己父親的男人,會不會犯五無間罪呢?佛經中說也會有這種現象,比如自己的母親已經變爲男性,這時殺害他會犯無間罪。那麼,如果將一個女人胎中的凝酪注入另一女人的胎中出生,表面上看他有兩個母親,那殺哪一個女人犯無間罪呢?由于剛剛入胎時,第一個女人是自己産生的因,所以殺害第一個女人會犯無間罪。《俱舍論大疏》中說:第二個女人雖然不是真正的母親,但也應對其像母親一樣恭敬、孝順、依教奉行,就如同姨母,因爲她對自己有養育的恩德。

  以打佛心非無間,擊後得羅漢亦非,

  造無間罪則無法,獲得離貪之果位。

  若以毆打佛陀的心令佛身出血,則不屬于無間罪;如果先擊打非阿羅漢者的身體,此人之後獲得阿羅漢果位,也不會犯無間罪。凡造五無間者,于即生中不會獲得離貪的果位。

  若未以殺害之心而使佛身出血,會不會犯無間罪呢?不犯,因爲無有殺生之意樂。同理,若無有想殺阿羅漢的心,卻無意間殺害了阿羅漢,也不會犯真正的無間罪。有人認爲,如果既想殺害母親又想殺害另外一人,則具有兩個無表色,而有…

《俱舍論講記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