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身心。
貪等愚癡所惑衆,沈溺恐怖輪回泥,
若尚未止貪癡心,則成卑劣入惡道。
被貪嗔癡煩惱所迷惑的衆生,永遠沈溺在極其恐怖的輪回泥坑中,若不依靠修行來對治相續中的紛飛妄念,將來必定成爲非常卑劣的衆生,終將墮入惡道。
我們起貪嗔之念時,若不加以克製,生生世世都會受到極大影響。我以前也講過順治皇帝的一些公案 ,所以希望大家盡量製止自己的不良分別念。
以前佛陀在世時,有戶人家生了一對雙胞胎,相貌端正無比。他們出生將滿兩個月,有一次父母出去幹活,回來時剛好聽到兩個嬰兒在對話,一個自責道:“當時我出家修行,本來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時我癡心妄想,還俗而墮落到現在。”另一個說:“我以前也是個很好的修行人,要成道的時候,因爲遇到一點小挫折,沒有轉爲道用而生起惡分別念,還俗導致現在的後果。”父母聽後非常驚訝,懷疑這兩個小孩是魔鬼的化現,准備堆起木柴把他們燒死。正在這時,佛陀以智慧照見此事,顯示神變來到他們家,宣講了這兩個嬰兒的前世:“在迦葉佛時,他們是兩位出家人,志同道合,共同發願生生世世在一起。但他們臨當得道時,忽然動了邪思妄想,退道還俗墮落,不能得到解脫,從此沈淪于生死苦海中。”
我們現在沈溺在輪回中的可憐衆生,也是往昔的分別念沒有轉爲道用,經常處于放逸狀態而導致的。所以,有時候我非常擔心:這裏的有些法師、修行人,現在還是非常不錯,在山裏聞思修行也好,在其他道場弘法利生也好,都是數一數二的人才,但今後若遇到一些違緣,分別念無法當下轉爲道用,造惡業而墮入惡趣受苦,那該多麼可惜啊!
因此,每個人應該觀察自己,就像《入行論》第五品所講的那樣,常以正知正念來攝持,同時想一想古今中外的曆史。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應像處于懸崖上一樣小心翼翼,若能一直關注自己的身心,必定會對治煩惱的。
當然,假如沒有祈禱上師叁寶,光是以分別念想要注意,也不一定有效果,有時候煩惱現前或魔障出來時,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但若一心一意祈禱上師叁寶,上師叁寶的力量不可思議,定可通過各種方便來轉變你的分別念和身體的行爲。因此,大家要時時祈禱上師叁寶。
擁有寶座傘幡等,然而放蕩不羁者,
刹那墮入險惡處,如遭魔王鐵鈎牽。
雖然地位崇高、名聲蓋世、富可敵國,經常坐在寶座上,擁有寶傘經幡,生活在掌聲與鮮花當中,但若行爲放蕩不羁,一刹那就會墮入特別可怕的險地。
在世間中,有些人本來是國家領導、省委書記,有成千上萬人的擁戴和尊重,可是後來貪汙腐敗,被人查出來之後,什麼事情都暴露無遺,最終甚至被判死刑,刹那間從天堂掉到地獄。還有些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原本擁有傲人的名聲和成群的眷屬,但因爲自己行爲不如法,很快就變成特別可憐的人。
以前我的家鄉有個法師,當時他的聲望可謂轟動一時,大家都以在他面前聽佛法爲榮,每次開法會時,人山人海、場面壯觀。但後來他有些行爲不如法,名聲馬上一落千丈。去年我在爐霍碰見他,問及他的生計時,他說:“我現在賣牛皮,每天能賺一些錢,反正生活能過得去。”以前他是至高無上的尊者,根本不用考慮生活能否過得去,現在變成這樣,就像遭到魔王的繩索牽引一樣,自己也是無力自主。
因此,世間上的人在擁有名聲地位時,各方面應該值得注意。而出世間的修行人,尤其是在座的出家人,更應珍惜眼前的時光。你們現在的生活非常非常快樂,有吃、有穿,有修行的機會,又有空閑的時間,此時若不加注意,短時間內就會變成非常可憐的人,那個時候即使你想恢複,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了。人在擁有快樂幸福時,通常都不發覺,一旦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因此,大家白天晚上要時時觀察,看自己算不算一個修行人?
妙齡少女僧人敵,賄賂國王法師敵,
守護劣眷主人敵,此等怨敵毀諸衆。
一般來講,妙齡少女是出家人的大敵,有些出家人在過路或住宿時,遇到一些美女,迅速就毀壞了自己的相續;接受賄賂是世間國王、寺院法師的大敵,能令其事業毀于一旦;護持惡劣的眷屬是主人的大敵,以其行爲和發心,最後牽連主人也會遭殃。這些怨敵,定將毀壞衆人的相續。有些人經常護持一些性格不好、沒有智慧的人,倘若長期如此,整個團體就會亂成一團,所有的眷屬也會分崩離析。因此,作爲有智慧的人,應觀察自己的怨敵到底是誰?
衆生財富如閃電,身如浮泡無常性,
我等陷于病魔中,甚多逆緣圍困故,
猶如風中之殘燭,無有少許可依賴,
何故不思當來事,依然放逸安心住?
世間中的財産,如閃電般轉瞬即逝,富人淪爲乞丐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四大和合的身體,就像水泡一樣不穩固,年輕變成衰老、生病變成死亡都是輕而易舉,一切皆爲無常的本性。我等陷于病魔等違緣的圍困中,活在世上的機會少之又少,猶如風中殘燭,沒有任何可依靠處,不管親人朋友、財産身體,一切的一切如同夢幻中的生活。既然如此,爲什麼不思維一下自己的來世,依然放逸安心度日呢?
如果沒有行持善法,每天說些無聊的話,做些無有意義的事,心裏也一直胡思亂想,這樣有什麼意義呢?短暫的人生在放逸中度過,沒有爲衆生和自己做有利的事情,這是非常可恥的!
昨天有個人給我打電話,說她對某人産生了執著,特別痛苦。我就毫不留情地呵斥她一頓:“你對自己如是執著,卻從來沒有爲衆生流過一滴眼淚,你們這些人這麼醜惡、這麼惡劣!”我故意這樣說了以後,後來她也不哭了。有時候人與人互相說好話,好像沒有什麼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方面,誰都不想。大城市裏有些人,整天想的、說的、做的都是爲自己,根本沒有想過衆生。爲自己也只是人生幾十年,這跟螞蟻沒什麼差別。夏天蟻穴裏的螞蟻,天天無意義地跑來跑去,有時候看到也會産生一種厭煩心。可是反過來說,我們人類做的事情也好不到哪去,對自己的來世不考慮,從不思維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天天在無義當中虛度寶貴的時光,這是多麼可惜啊!
有個法師說:“我們晚上睡覺時,應把手放在胸口上,閉目思維:我今天做了什麼?明天以後要做什麼?我爲衆生做過多少事情?沒有這樣想的話,不算一個修行人。”很多老修行人也經常會扪心自問:“我從小到現在做了什麼?享受過什麼樣的人間快樂?財産受用有什麼用呢?當我離開人間時,隨身的就是善業和惡業,其他一絲一毫也帶不走,爲什麼現在苦苦地爲財富而奔波,爲無意義的事情而操勞?”當然,沒有智慧的人得過且過,每天都是浪費人生,不能與此相提並論!
第八節課
一切高貴終將墮,一切榮華終衰竭,
一切美好終醜陋,有爲諸法豈未見?
世間上一切高顯的事物,不管是地位上還是建築上,終有一天必定會墮落倒塌,這是有爲法的規律,也是輪回的本性。
大家可能聽說過吧,法國著名文豪大仲馬,他一生的作品有1200多部,稿費收入相當可觀,共有500萬元多,是同時代任何一位作家都望塵莫及的。但晚年的大仲馬完全墮落了,他沈醉在醇酒、女人和歌聲的溫柔鄉裏,經常有淫蕩的女人陪伴著他。但這些女人沒有一個真正愛大仲馬,只不過是爲了他的錢而已,等他的錢財都被騙光後,她們一個個離他而去。所以大仲馬的晚年非常困窘,甚至連房租都交不起,要不是他兒子的話,他或許會被餓死。
因此,榮華富貴、財富圓滿、名聲顯赫,皆如過眼浮雲,轉瞬即逝。一切美好終成醜陋,昔日美如天仙,今日雞皮鶴發,萬法的本性即是如此無常。明白此理之後,不管是自己還是他人身上發生無常現象,都沒有必要怨天尤人,應該坦然接受這種規律。
自當反省深思維,設使如今未謹慎,
則己不知自過失,他人勸說亦難知。
我們每個人應當時時反省、再叁思維。雖然像我這樣的人,一點也不省察自己,還給別人講大道理,真是非常慚愧。但傳承上師的教言說得十分明白,每個凡夫人都有毛病,假如沒有一日叁省,相續中的過失就會屢屢出現,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即使有人好心勸你行善,勉勵你做有意之事,你也會無動于衷、充耳不聞的。
所以,大家要經常觀察自己的舉心動念,這樣一來,縱然犯了過失也會馬上改邪歸正。如此才是智者的行爲,也是高僧大德們日常行持的一種傳統。
相遇種種外境時,自心如犬無主見,
譏笑淺薄之人時,尚自以爲得贊頌。
有些人自己沒有主見,心常隨著外境而轉,聽到美妙的音樂、看到悅意的色法,心就像蘆葦一樣飄搖不定。尤其是沒有學過教理、也沒有長期修行過的人,自己的心猶如小狗一樣無有主見。小狗聽到別的狗叫,它也跟著狂吠亂叫,同樣,這種人是別人怎麼說,他就怎麼說,原因在哪兒也不知道。曾有一則寓言道:幾個人看見一個可笑的怪物,不禁放聲大笑,旁邊一個盲人也狂笑不止。別人問他爲什麼笑,他說聽到大家在笑,所以自己也跟著笑。這樣愚癡的人,在世間上非常非常多。
還有些人本來很愚笨,長相也奇醜無比,別人故意譏笑說:“你非常漂亮,而且辯才無礙、無人能及。”他聽到這番挖苦後,不以爲恥,反而信以爲真,以爲別人在贊歎他,不覺洋洋自得起來。這種情況,大家務必要引以爲戒。別人的溢美之詞,並不代表你真有這種功德,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對于他人的贊歎和誹謗,千萬不要自以爲是,而應時時省察己身。
如物過秤知輕重,如是二規衡量時,
以彼所顯之成績,推知衆人之賢劣。
貨物通過秤量即可知其輕重,一堆棉花看起來特別大,卻不如一小塊金子重。同樣,以二規來衡量衆人的功德時,有些人表面上口才不錯,說起來頭頭是道,但真正做起事情來,才發現他根本沒有真才實學。而有些人最初令人不抱希望,但後來他各方面所顯示的成績,使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們附近有個學校,副校長常說校長的過失,並在領導面前誇誇其談:“要…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