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錯,但新一代的修行人,尤其是21世紀的人,越來越沒有這種概念了。現在有些出家人,既沒有在山上修行的機會,佛教的知識也比較欠缺,每天都是看一些新聞,腦子裏裝滿亂七八糟的知識,而以前的修行人絕對不是這樣,他們對叁寶的虔誠信心毫無動搖,雜亂事物也基本上不多。雖然我們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中,但是一定要明白,叁寶永遠都不會欺惑,不管佛寶、法寶、僧寶,只要對其恭敬祈禱,必定會有無形的力量和加持。這一點,我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得到。
我有一個老鄉,他是在家人,對叁寶的信心非常大,他始終都說:“只不過是我們沒有信心而已,真心祈禱叁寶的話,叁寶的加持不可思議,永遠都不會欺惑我們。”作爲一個出家多年的人,我有時候聽到這些在家人的教言,也會感到收益匪淺。確實如他所說,只是我們的信心不夠、定解不夠,對叁寶的加持半信半疑,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禱,叁寶不加持是不可能的。當然,有些特殊的業力現前時,叁寶也是愛莫能助、沒辦法改變,這是經典裏也講過的。
所以,大家遇到違緣痛苦時,不要忘記恒時祈禱叁寶。早上起來祈禱叁寶,晚上睡覺也祈禱叁寶,心念始終住于祈禱叁寶的狀態中,這才是一個很好的修行人!
一切黑業白業果,始終不虛並成熟,
是故凡若自愛者,取舍業果當細致。
一切惡業善業之果,始終不會虛耗,如《百業經》雲:“衆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成熟時,其果定成熟。”衆生所造之業,過了百劫也不會消失,只要因緣成熟,果報一定會現前。只不過有些業即生成熟,有些是下世成熟,有些是來世成熟,猶如不同的種子在不同的時間發芽一樣,我們所造的黑業白業,遲早會在不同的生世成熟。造了善業,不可能不感善果;造了惡業,不可能不受痛苦。所以凡是愛惜自己的人,應當謹慎取舍因果。自己偷一點東西、說一句妄語或者殺一個小衆生,表面上看來只是小事,好像不算什麼,但實際上你相續中已種下了這個種子,將來在生死輪回中必定會成熟果報。
作爲一個修行人,務必在因果概念上再叁下工夫,令自己真正生起因果正見,否則,沒有因果正見的人,就會肆無忌憚地造惡業,來世的果報非常可怕。佛陀在世時,一位尊者的妹妹是公主,她不幸患了麻風病,皮膚全部糜爛。尊者勸她多做善事,變賣珠寶首飾爲僧衆建一殿堂,並在建築期間,每天到工地去打水、掃地。公主依教奉行後,病情果然有所好轉。
當殿堂竣工之時,佛陀及其眷屬被請來接受供養,佛陀告訴她爲什麼會得這種可怕的病:原來她前世是一名王後,因國王寵愛一名舞伎,她非常嫉妒,便命人把癢粉撒在舞伎的身上和床上,使她痛苦萬分,以此惡行今生得了麻風病。佛陀給她作了開示後,公主以此得證初果,同時麻風病也好了,皮膚變得又白又滑、非常動人。
其實,醫院無法治療的很多皮膚病,應該都跟因果有關。我看到漢地有個佛教徒,得了皮膚病後特別傷心,她財力還不錯,就買很多高級藥天天敷在臉上,但是越敷越難看,原因是什麼呢?肯定是她前世以嫉妒或其他煩惱造業的果報。所以,你們有些病實在沒法治的話,最好是做些善事,如轉繞佛塔、供養僧衆,有些業是今生做了今生成熟,前世的惡業若全部清淨了,馬上就會感得善果。
因果的這些道理,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應該銘記于心。要知道,外在的形象不重要,穿得好不好看也不要緊,關鍵是內心對因果是否堅信不疑。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愛自己,對自己很執著,如果不希望自己生生世世受苦,千萬千萬不要造惡業。現在很多人因爲受教育的影響,從小就在愚昧的環境裏長大,覺得造惡業無所謂。以前沒有因果概念尚且情有可原,但現在遇到大乘佛法以後,你們有生之年不要再造惡業了,造了惡業一定要盡快忏悔,如果來不及忏悔就死了,來世必定會非常痛苦,這是佛陀的教言。
現今即是業世界,此後乃爲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時,應播善法之種子。
如今我們所處的南贍部洲爲業世界,從此以後則爲果世界。也就是說,現在造善業,將來得到人天福報及解脫;現在造惡業,將來墮入叁惡趣中受痛苦。果世界的快樂和痛苦,就掌握在我們現在的手裏。所以,能自由自在的時候,應在相續中努力播下善法的種子。
很多人抱怨自己學佛沒自由,在單位裏沒自由,在家裏也沒自由。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沒自由,如果你對佛法有信心,只要悄悄地學習,什麼樣的環境都可以。原來在文革期間,藏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時候念一句觀音心咒或手上拿著念珠,馬上就要判死刑,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高僧大德和虔誠修行人,內心的修持從來沒有間斷過,在監獄裏、在放牧時,乘機念了幾億遍觀音心咒,行持的善法非常多。
有些人說:“單位領導壞得很,不讓我學佛。家人也壞得很,只有等他們睡了,我才偷偷出去看書、看光碟……”說了很多很多苦處。但不管怎麼樣,這還是有自由的,真正的沒有自由就是墮落惡趣,旁生連一句觀音心咒也念不來。月稱論師說:“趁現在自由自在的時候,應該多行持善法,否則以後墮入叁惡趣,那就非常遺憾了。”總之,大家不要經常被環境所轉,應該盡量地聞思修行,不要毀壞自己的善根。
當觀衆生異苦樂,彼等之因皆爲業,
此乃佛陀之善說,何人不思彼業果?
應當觀察形形色色衆生的苦樂,有些人極爲可憐,身體有病、心裏憂愁、經濟條件不好、勢力卑微,別人也欺負他;有些人受衆人敬仰,心情快樂,生活條件也不錯。一個場合裏的十個人,苦樂差別也非常明顯:有的人很好看,有的人很難看,有的人錢可以取之不盡,有的人錢用完就沒有了,原因是什麼呢?就是各自的業力不同。我們周圍的衆生,有些變成餓狗,有些變成笨豬,有些變成烏鴉,這是前世的惡業所致;有些人有出家的機會,有很殊勝的福報,這是前世的善業所致。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超越叁界的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之獅吼聲,只要有心髒、有智慧的人,誰不去思維這樣的因果之理呢?如果不去思維,我們就不是人了,跟旁生沒有任何差別。爲什麼呢?因爲佛教的道理千真萬確、顛撲不破,誰也沒有能力推翻,假如不相信,那真的太愚癡了。佛陀在有關公案中也再叁告誡我們,不要以煩惱而做出愚蠢的事情,隨心所欲地造惡業。對于因果不虛的道理,大家要有一種堅定不移的信心,所謂的信心即是如此。
若于叁寶及四谛,生起堅定信解心,
嗨呀則彼終獲得,殊勝賢妙之福果。
若對佛法僧叁寶、苦集滅道四谛生起堅定的信解心,此人終將獲得殊勝賢妙的福果。
我們有地位、有財産、有名聲,是不是有福報呢?不一定。賺了幾百萬美金,是不是有福報呢?也不一定。一個人通過聞思對叁寶、四谛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這才是最大的福報,也是世間中最殊勝的獲得。
以前我遇到一個藏族老太太,她說:“真正如理如法修行的人,福報才是具足的。”確實如此,若能如理如法地修行,尤其對叁寶、四谛有無欺的信心,這種人像擁有摩尼寶一樣,不可能感受絲毫貧窮。只要他永遠不舍棄叁寶,即使身體不好、心情不好,也得到了所有獲得中最大的獲得。
世人認爲得金獎是最難得的,實際上縱然全世界180多個國家聚在一起,從中得到一個金獎也沒有什麼,這對來世一點作用都沒有,也許自己産生傲慢心,反而墮落在叁惡趣中。但如果一個人對上述道理生起堅定的信心,即使一輩子默默無聞,也比世界上的任何獎都珍貴!
第十二節課
十、布 施
我今雖多積受用,死時必定留此世,
故當生起施財心,勤修今來圓滿果。
即生雖然積累了許多財富受用,但是人終有一天會死亡,那時候獨自前往中陰長道,一切的一切都留在人間,哪怕一針一線也無法帶走。
現在有些擁有幾億美金的富翁,活著的時候很吝啬,不願上供下施,但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我接觸過一些有錢人,有的人特別特別吝啬……詳細的就不說了,也許他到時要聽這個法,不高興就不好了。其實人生非常短暫,自己不一定能活到一百年,但這些財産,哪怕他和所有的眷屬用一萬年也用不完,可是他認爲還要不斷地積累,在這裏設個項目,在那裏搞個投資,這裏可能賺多少錢,那裏可能賺多少錢……一直在心裏盤算,看起來特別累。人活在世間上,房子再怎麼大,晚上睡覺的地方只需要幾米,人的欲望跟實際使用完全不相稱,積累的財産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對他們來講,布施可憐衆生、供養應供處,所用的錢簡直是九牛一毛,但他就是不願意,一直拼命地守財積累。最後人死了以後,親朋好友就開始爭奪,如同鹫鷹爭吃屍體一樣,他一輩子辛辛苦苦積累的財産,最後全部是別人享用。這些富翁一點也不考慮後世,自己平時也穿得特別破爛、吃得特別不好,這又何必呢?
其實還不如早日上供下施,若能如此,今生來世的果報都非常殊勝,尤其是供養僧衆等殊勝對境,就像《極樂願文大疏》中所言,有些今生中就能成熟果報,即使今生沒有成熟,來世也絕對不會虛耗的。
布施雖小果極大,受用雖多獲利少,
往昔布施今富足,今若未施來世窮。
布施的財物雖小,但果報卻非常大,我乳輪王前世供養了佛陀一把豌豆,以致生生世世在天界享樂,且與帝釋天平起平坐,這方面的公案在《釋尊廣傳》中非常多。我講《入行論》時也講過,叁個小孩以清淨心作小小的供養,由于各自發心不同,最後兩個成爲阿羅漢,一個成爲佛陀,都獲得了不可思議的果報。
自己享用的雖多,但獲利卻極其乏少,一個人有一百萬的話,自己能享用多少呢?如果享用十萬元,其他的自己用不上,也不舍得布施給別人,死後對來世有什麼利益呢?大家也應該觀察一下自己的財富,沒有錢是最好的,但是如果特別多,自己就要算一算,倘若現在是四十歲,再活四十年的話,在八十歲之前,吃穿夠用的話,其他的財産要不要布施出去?
原來我去一個人…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