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二致,只是形象上出現了先前執著的不淨與其後所現之清淨。所以,除認識與不認識的差別之外,再無其他任何區別。
辛二(實相現相不同之各種道)分叁:一、佛智前實相現相決定不同;二、以有境清淨故外境漸次清淨;叁、他相續不會隨之清淨故應精勤斷障之理。
壬一、佛智前實相現相決定不同:
除此之外如何證,並非究竟之意義,
二障尚未斷盡前,實相現相不一致。
除淨見量所得之現空雙運的境界以外,無論如何證悟、了達,也根本不是最究竟之意義。
于抉擇共同所見之此時,有時說明分,有時說現空雙運,總體來講,不離空性之明分應暫時承許爲衆生的共同所見,除此之外,雖然其他宗派均各抒己見,分別抉擇了他們所承許之共同所見,但都不是究竟圓滿之根本所在。爲什麼這樣說呢?乃至煩惱障、所知障未完全斷盡之前,實相、現相絕對不會出現一致的情況,也就是說,乃至獲得究竟佛果之前,一切衆生所見均非究竟,因實相、現相並未統一之故。
實相、現相得以統一非常重要。衆生前顯現的白色柱子、紅色柱子等,于本來實相上根本不存在,其究竟實相是離一切戲論的,然而凡夫衆生未能將實相、現相圓融一味,就像海螺的本體應爲白色,眼翳者卻見爲黃色,這就是實相、現相未能統一的緣故,一旦眼疾去除,實相、現相便會融爲一體。爲什麼說佛陀所見爲正量呢?即因爲佛已對實相、現相真正統一,再無其他之法。然而凡夫衆生面前,現相與實相始終無法統一,煩惱的本性應該是清淨的,衆生卻將其執著爲痛苦之因;萬法的本性是光明無爲法,衆生卻執其爲苦集本性,由此可見,凡夫衆生無法將實相、現相真實圓融。實際真正從實相、現相如實分析時,佛陀所見與衆生前的顯現絕對不矛盾,只是人們未能認識而已。
如此殊勝的論典確實非常稀有,産生此種想法也許是自宗傳承的一種加持力所致,雖然不論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所有高僧大德所抉擇的觀點均可稱之爲真知灼見,然而對自宗來講,不管是對實相現相的認識還是清淨觀的認識,真正了知其究竟教義後,會生起一種歡喜雀躍之心,若對傳承上師的教言如理如實修持,也必定會于即生或中陰時獲得相應的一種境界。
因此信心非常重要,希望大家經常觀察自相續,信心千萬不要退,真正如理如法地修持不要舍棄,對于如此善妙的教法與殊勝上師不要舍棄,對自宗教義常常串習、修持,對諸傳承上師虔心恭敬祈禱,如此一來,即便暫時無法通達其中真義及其殊勝性,但經過反複對比、思維,也必定會無礙通達它的究竟內涵。
壬二、以有境清淨故外境漸次清淨:
暫時道位之顯現,如淨眼翳之毛發,
有境垢染愈清淨,現見對境亦愈淨,
有境清淨另一方,無有不淨之境故。
暫時于修道位時,所見不一定顯現爲清淨,然而就如隨眼翳逐漸好轉,其前所現之毛發也會漸趨減少一樣,當有境具足之垢染越來越清淨時,其所現見的外境也會越來越清淨。當何時心之有境真正得以清淨,外界所現之法也自然而然會現爲清淨,即除有境清淨之外,根本無有其他外境所謂之清淨。
壬叁、他相續不會隨之清淨故應精勤斷障之理:
一位補特伽羅者,成佛之時他衆前,
不會不現不淨法,自現障礙所遮障。
既然一切均爲清淨,那一位補特伽羅成就圓滿佛果時,其他衆生面前是否仍然出現不淨之法呢?
當一位補特伽羅成就真實圓滿佛果之時,其他衆生前仍會顯現不清淨之法,因每個衆生都有各自所具足之業障等垢染因緣,以此已經遮障自相續所具足之佛性,乃至相續中的障礙未得以遣除之前必定存在不清淨之法。
是故一切境有境,自性本來即清淨,
然爲客塵所障故,應當精勤淨垢染。
所以,一切境與有境的自性本來即是清淨的,然而暫時被煩惱障、所知障等客塵障蔽無法顯現之故,爲淨除此等垢染,必須精進努力修持。
一切所淨之垢染,本體皆爲清淨性,
此外無有不淨故,自性光明平等性。
雖然說對一切塵垢染汙應想盡一切辦法竭力斷除,而實際上,煩惱、所知等諸種垢障塵染的本體即是自性清淨的,根本無有絲毫不淨之法,時時刻刻均已安住于真正自性光明的大等性之中。對此,不僅無上密宗如此承許,《釋量論》隨經部觀點時也如是承認。
辛叁、證悟此理與否功過之果:
如是種種之現相,未證之時各執著,
凡愚于何生貪心,愚癡成爲束縛因。
現相中存在各種各樣、形色各異之顯現,于未了達實相本義之時,六道每一衆生都認爲各自面前所現均爲真實不虛之法,並對之産生極大執著。以夢境爲例,衆生以習氣串習力或生活方式導致,于夜晚做夢時會出現與自己生活環境等同的景象,如牦牛于夢中會見到自己正在吃草、喝水;蒙古人于夢中會見到自己及周圍人穿著蒙古服裝、住著蒙古包;日本人做夢也許會吃生魚片、睡榻榻米。所有這些都是一種愚癡的執著,在沒有通達真正實相本義之前,一切凡夫衆生以習氣不同的緣故,執著方式也會千差萬別。
薄地凡夫衆生以各自不同的貪等習氣始終束縛著自己,如對人貪著不舍,即以此束縛自己;貪財則以財物束縛自己;貪著名聲、地位,即以名聲、地位束縛自己。他們不僅日常生活中如此貪著,且于夢境中也如此著求不舍,這就說明對于所現萬法之本質並未真正領悟,若能通達顯現的本體即是空性,于日常生活中就不會産生此種貪執,由此一來,自己也再不會于輪回中流轉不息、感受無量無邊痛苦。
有些人特別執著自己的身體,稍有病痛就想盡各種辦法進行治療,希望能夠去除身體所帶來的苦痛。個別佛教徒太過分了,他認爲任何事情都是業力導致的。實際不論身體還是心情,有時與業力會有很大關聯,但也不能全部歸究于業力,世間一切人情事物,若全部以業力支配也並不合理,這一點顯宗密宗都是不予以承認的,若均以業力作爲主宰,那學佛甚或不學佛也沒有必要分別,隨業力左右就可以了。
實際並非如此,以前,欽則益西多傑于某年初夏時節,在前往加拉國的途中遇到一只旱獺,尊者舉槍將其射死,並囑咐沃熱將旱獺屍體放回它的洞中,且說“回來時仍需要此屍體”。尊者在加拉國做完種種佛事,匆匆趕回時,已經是仲秋時分,途經當初遇到旱獺之地時,沃熱提醒尊者旱獺一事,尊者于是令大家休息,並讓沃熱將旱獺屍體一根汗毛也不能留下,全部拿來。沃熱將屍體取來並放于尊者跟前,其時,屍體已經腐爛、臭氣熏天,但尊者似乎並未覺察,仍然津津有味地吃著飯。臨出發前,尊者加持此屍體並以手親自撫摸,之後旱獺竟然奇迹般地複活,歡叫著跑回洞中。衆人皆甚感稀有,卻不解尊者之密意,于是尊者告訴大家:“這只旱獺是以前用血肉作供施的上師轉世,如果沒有遇到我,他死後將立即墮入地獄,萬劫不複。我將它的神識暫時遷移,讓它以身體償還了所欠的血債。”
如若全部以業力支配,即使遇到殊勝善知識、大成就者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對這一問題,大家應該詳細分析,單單認爲“一切都是業力”,然後放任自流,或者“一切都隨因緣而來”,這兩種想法皆顯偏頗。作爲修行人來講,對現法一絲一毫都不貪著十分困難,但生起貪等煩惱時應盡心盡力地對治,努力淨化自相續,這一點非常重要。
此處說,未能了知萬法實相、十分愚癡的人對現法會産生執著,由執著繼而出生無量痛苦,這樣一來,于輪回中就會周而複始、無有停息地不斷流轉。
若證一切皆平等,此境界中得堅地,
叁時無時本來界,自然智慧之佛果。
通過上師加持以及自己的智慧進行抉擇,若已真正通達一切諸法皆爲平等一味,則于此境界中即已獲得永不退轉之堅地。如此一來,過去、現在、未來叁時以及本來清淨時 皆已平等。
按小乘觀點,過去、現在、未來叁時均爲實有,大乘不承認這一點,認爲時間、空間等均爲假立,一切時間等全部是依靠日月運行而安立。這種觀點,不僅佛教,就連科學也如此承認,若去往更加遙遠的其他球星,日月星辰、東南西北等都不存在,一切時間、方位等僅是假立而已。
但衆生以分別念導致,認爲未來、過去等時間存在,故于何時真正通達了叁時並不存在、一味平等的殊勝境界,此時即會無礙現前非因緣所生的自然遍智佛果。正由于衆生執著極其嚴重的緣故,實相、現相很難統一,若真正修道斷除一切障礙後,叁時會得以統一,實相、現相也會現前平等一味,此時,一切煩惱痛苦會隨之全部滅盡,現前永無退轉之究竟圓滿佛果。
庚叁、成立大淨等之理與誠信之功德:
承許諸法大淨等,此一法理實成立,
現空何者皆不成,合理一切則可現,
除此之外假立法,非理一切均不現。
此處說,對上述淨等無二之理一定要生起堅固不退之信心。
實際一切萬法均是大清淨、大平等的,若真正承許並通達這一道理,則名言中的一切顯現全部可以成立,實相中空性、清淨等也可無礙安立;顯現、空性等單獨實有之法不成立,則因果不虛、輪回流轉、涅槃清淨等一切萬法均可合理成立。
空性、顯現、平等、清淨等無論哪一種說法,皆應根據各自所處時間、場合如理如實地進行解釋,若一概不加區分,全部以同一種含義作解釋則是完全不合理的。
顯現、空性均不成立實有,除此之外,不論對顯現、空性等如何假立,或認爲,顯現、空性任一者爲實有存在,抑或二者完全矛盾,則世間萬事萬法以及輪回涅槃等,全部都不合理。
于此理得誠信門,即是緣起性空道,
若于現空生定解,則于無有盈與虧,
淨等壇城性之中,世間空與不空等,
不可思議之法性,內心定生深法忍。
有些人僅僅是表面上的一種信心,自己內心並未了悟其中所說真實內涵,倘若如此,對現空雙運、等淨無二之理生起真正信心之門究竟爲何者呢?即是緣起空性。
何爲緣起空性?一切萬法…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