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P38

  ..續本文上一頁之果地。爲什麼稱爲“大乘”呢?依靠如此殊勝的妙法甘露,即生便可以獲得普賢如來的果位,故而堪稱爲大乘。爲什麼是“大”呢?由于其他任何一法或力量都無法與之相提並論,比如依小乘法在叁世或七世中可以獲得阿羅漢果位,乘騎的力量十分渺小之故不能稱之爲大。

  以前薩迦班智達說:大圓滿是智慧,但不是乘。後來甯瑪巴的諸多高僧大德對此反駁說:乘可分爲能乘、所乘、因乘、果乘等諸多分類,依靠大圓滿之乘騎可以獲得殊勝果位,而且大圓滿是抉擇果法的一種法 ,故而稱之爲果乘。

  因此,依靠妙慧獲得定解,之後于其中繼續安住,這就是真正的大乘之道,也是大圓滿最殊勝的行持方法。依靠這種殊勝方法,即生中就可以獲得成就,既然如此,那它不能稱爲大乘又有什麼能稱爲大乘呢?

  修行時依靠大乘道尤其著重修持大圓滿相當關鍵。諸位修行人由于根基不同所導致,有些人對密宗非常誠信,有些人覺得顯宗非常殊勝,不管怎樣,可以說密宗是最至高無上的法門,哪怕對它生起一刹那的信心,僅僅修行一天兩天,自相續的煩惱也很容易摧毀。因此,密法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希望大家千萬不要將之輕易舍棄。

  若僅從理論上理解密法觀點當然很好,但關鍵是要對密法逐步實修,否則人生非常短暫,轉瞬即逝,如此寶貴的時間若枉加浪費十分可惜。就像有些道友在學院住了五、六年,對《叁善叁處引導文》的一個引導也未能認真修持,長此以往,不要說即生成就,即使斷除輪回也是難乎其難,再加上末法時代的修行人,身體、心情等各方面的違緣層出不窮,所謂的解脫也唯成一種奢望而已。

  但對于精進者來說,任何違緣都無法阻礙他修行的道路,哪怕死魔現前仍然會開開心心地精進修持。因此,誠心勸請各位一定要認真修持無上密宗大圓滿。, 對《叁善叁處引導文》, 顯宗部分的前面九十二個引導,不論任何人皆可修持,尤其對于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引導一定要精進修習,否則每天坐禅,但究竟真正的無我智慧是否具足?若沒有通達而去相似坐禅,能否獲得真實境界也非常難說,而對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逐次修持的話,無我的定解漸漸可以在相續中生起來,這樣不僅即生修法很容易成功,而且哪怕一次的精進修持,其功德也是無量無邊。有時也這樣想:無垢光尊者如此殊勝的教言,肯定是針對末法時代專門喜歡坐禅的部分修行人宣講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精進學修。

  壬二(阿底約嘎爲諸乘之頂)分叁:一、遣除他宗疑惑;二、彼爲究竟之理由;叁、依何者通達。

  癸一、遣除他宗疑惑:

  若依四續部觀點,無上句義灌頂道,

  雖是究竟之智慧,然未單獨安立乘。

  按照四續部觀點,無上瑜伽中的第四句義灌頂可以安立爲最究竟的雙運智慧,對此雖未單獨安立爲乘,而實際卻並無多大差別。

  一般薩迦派、格魯派、噶舉派的很多高僧大德對于將甯瑪巴無上智慧稱爲果乘多有微詞,他們認爲在無上瑜伽之外存在阿底約嘎句義灌頂的無上智慧不合理。實際上,通過理證對此說法進行抉擇時沒有任何不應理之處,按照承許四續部 的觀點來講,無上瑜伽中句義灌頂的究竟智慧,汝宗也承許爲最究竟了義,故對此既可以稱爲果乘也可承許爲最究竟之道。你宗雖然未單獨安立爲乘,但究其實質而言,你們也已承許其爲究竟殊勝之妙道。

  譬如汝宗亦承許,著重宣說等智身,

  具德時輪金剛續,即是諸續之究竟。

  你們自宗也承許空性智慧雙運、等淨無二的智慧身,具德《時輪金剛》中承許此爲最究竟的觀點。麥彭仁波切在《大幻化網》中說:《時輪金剛》是開啓如寶燈般密宗密意之無上究竟續部。你宗也是將《時輪金剛》作爲最究竟了義的續部,並稱其爲無二續,對此續中所宣講的等淨無二智慧身稱爲最究竟圓滿的境界。

  癸二、彼爲究竟之理由:

  如是無上續部中,悉皆著重而宣說,

  四灌頂之道智慧,一切續部終密意。

  同樣道理,甯瑪巴密宗部分分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其中阿底約嘎又分爲心部、界部、竅訣部,竅訣部也有外、內、密、極密四種,最密的心滴法門是極爲殊勝的,它已經直接宣說了所有的竅訣。

  正如你宗將《時輪金剛》安立爲至高無上之道一般,甯瑪巴尤其著重宣說了第四句義灌頂的智慧,它實際是外續、內續等一切續部究竟密意之總集,因外續部與內續部皆存在一定的勤作等執著,不說外續部,像瑪哈約嘎與阿努約嘎,一者以生起次第爲主,一者以圓滿次第爲主,此二者與大圓滿的雙運智慧相比較而言,仍存在相當大的執著。

  無上大圓滿並未強調生圓次第的修行,而是對心之本性直接認知,在這方面具有異常殊勝的教言與竅訣。第四灌頂即要認識心之本性,對此,不論哪一種密宗,無疑均會承許其爲最究竟無上,而甯瑪巴無上大圓滿中的竅訣尤其具有獨到之處,對此,凡真實修持過無上密法者必定有其切身體驗,不必以過多言詞妄加渲染。

  猶如曆經十六次,所煉之金極純淨,

  以余乘宗而觀察,愈來愈淨終至此。

  猶如經過十六次提煉的黃金純淨無有絲毫雜染一樣,從顯宗到密宗的外續、內續,其觀點也漸趨究竟圓滿,直到至高無上的阿底約嘎時,其智慧已經達至最爲究竟圓滿的境界。

  從現空無二這一角度,事續以主仆方式、行續以兄弟朋友的方式獲得悉地,瑜伽續于正行時則以自他無二之方式取得悉地,但諸如此類的修法均未能消盡實有執著,故僅從顯的側面來說,內續、外續具有很大差別,而無上大圓滿具有無與倫比的竅訣,任何修法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如同經過十六次提煉的黃金最爲純淨般,無有任何雜質。甯瑪巴九乘次第中無上阿底約嘎所宣說的無垢竅訣,就好像已經開啓的無量珍寶之庫藏,未混有任何斑駁雜物。

  這一點,唯有通過對大圓滿的廣泛聞思方可了然于胸,並非甯瑪巴自宗在這裏自我吹噓,諸位有智之士若能開啓智慧的寶庫,精進無有懈怠地對無垢光尊者、麥彭仁波切所留下的珍貴寶典長期聞思修行,最終必定可以無礙了達。顯宗所闡述的一切道理,在密宗都具有一種特殊、不可思議的妙用力,而其他密宗宣講的義理,到最究竟尤其密宗甯瑪巴依靠諸傳承上師如無垢光尊者《上師心滴》、《七寶藏》等竅訣了知後,自己也必然會豁然通達。不說其他,僅僅將《竅訣寶藏論》開顯的教義與顯宗或其他密宗所說相比較,沒有必要再叁強調,相信很多有智慧的人會有所體會,《竅訣寶藏論》中不僅詳細抉擇了世俗中如何將病痛、困苦等轉爲道用,而且對自心的觀察與體認的方法,其他密宗與顯宗也是無法與之相比擬的。

  麥彭仁波切于此處著重強調了無上大圓滿的殊勝性,它是大乘、小乘一切法要中最究竟、最圓滿的,如同經過十六次提煉的純金一般,無有任何垢染。諸位行人對這一點應清晰認知,尤其甯瑪巴的後學弟子,對此要具足切身體會,否則唯在口頭理論上說“大圓滿如何如何殊勝”也未必使人生信。但其他人是否相信先暫且不提,最關鍵的是自己一定要了知這一殊勝法要的真正價值所在,現在個別人不但不知道它的殊勝價值,反而依靠自己的顛倒分別念染汙如意寶般無上大圓滿的真實法要,這是非常可惜的。

  故而每位佛教徒有責任與義務遣除他人的邪見與無因誹謗,同時,自己已經從傳承、灌頂等各個方面獲得了如此珍貴的法要,所以要倍加珍惜並精進實修,在實修過程中,自己也會親身體會到它的真正價值及其殊勝性。一般利根者通過教理和竅訣可以認識它的本性,尤其聞思過麥彭仁波切相關密法和無垢光尊者《七寶藏》之類典籍的人,一定會體會到其中所蘊藏的真實妙趣。

  現在有關佛教方面的書籍層出不窮,可以說是成千論萬,但像如此殊勝的教言竅訣哪裏找得到?因此,諸位一方面對如此殊勝的善妙論典千萬不要舍棄,一方面應該真正認識到,就如同百川彙入大海般,顯密教典的一切精華教義全部積聚于無上大圓滿之中,若能無礙通達大圓滿的本來覺性,則對一切所知萬法也會無余精通。

  癸叁、依何者通達:

  故以無垢妙慧量,成立上述此義理,

  以續與釋密意論,法賢智慧而觀察,

  思維遠離魔之境,成熟堅定不移慧。

  對于大圓滿的殊勝性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可以如實了認。

  依靠精勤廣泛的聞思之後,自相續已經生起甚深教證與理證的妙慧之正量,這時,通過比量或者體會可以清晰了認到無上大圓滿的殊勝性。

  若相續中尚未産生無垢妙慧,則應再再聞思相關續部及其注疏,比如甯瑪巴的十七大續部,還有诠釋此等續部密意的論典,如無垢光尊者的《大幻化網注疏》、《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七寶藏》,以及蓮花生大士、布瑪莫紮等諸多甯瑪巴傳承上師所著疏的論典。“法賢”指全知榮索秋吉桑波,如果依靠續部以及續部講義,通過法賢論師、全知無垢光尊者的智慧進行觀察思維,那麼,相續中的邪知邪見、對密法不起信心且妄加誹謗等內外一切違緣均可無余滅盡,最終自相續中必定會成熟堅定不移的不可思議智慧。

  由此可見,長期精進地聞思何等重要,尤其對自宗甯瑪巴經續教典所闡述的奧妙深義應有所認識。比如格魯派弟子必須學習宗喀巴大師所撰著的論典,不僅僅學習而且必須全面通達。作爲甯瑪派的傳承弟子,對法賢論師及無垢光尊者的論典若未能通達的話,的確非常遺憾,實在太可惜了!

  不過,有部分人對自宗書籍不太重視,當作一般圖書館中的普通書籍一樣對待。造成這種心態的原因就是自己的信心及智慧不足夠,有很多人因爲小小違緣離開學院時,連一本法本都沒有帶,衣服用具卻全都隨身帶著,這樣的話,辛辛苦苦地翻譯法本感覺也毫無用處,好像對你們起不到絲毫作用。

  實際通過法賢論師他們的智慧進行詳細抉擇,一切魔衆必定會紛紛遠離。魔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有些人認爲心情不好或身體生病是魔衆入侵,但這不…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