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手裏,佛陀也不可能把我們一個個扔到涅槃的彼岸去。
作爲佛教徒,我們應該提起正知正念,隨時提醒自己:無始以來,我與衆生在這個叁界輪回中已經飽受了各種苦難,如果再這樣待下去,什麼時候可以得到解脫呢?現在對我而言,世間的工作、生活、名聲、地位等其他什麼都不重要,都是如幻如夢的現象,最重要的,就是解脫——爲了利益衆生而獲得佛果,所以,我這輩子應該盡力修持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法門,至少要在相續中打一個基礎——于臨死之前,讓真正的出離心與菩提心在自己的相續中生起來,如果能達到這一目標,則即使這輩子沒有得到解脫,下輩子也一定有解脫的希望。
如果大家在心裏有一個這樣的打算,依靠我們的願力和行動,就一定能脫離輪回之牢獄。
最近非常流行的美國電視劇《越獄》以及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都是講主人公如何曆盡艱辛、費盡心機從監獄中逃出來的故事。的確如此,盡管監獄裏面有吃有穿,自己也可能是監獄裏面的犯人首領,有一定的地位,但這畢竟是監獄,永遠得不到絕對的自由,所以,還是早一點逃出或爭取提前釋放比較好。同樣,雖然我們現在可能有吃、有穿、有地位,能享受到一些暫時的安樂,但不管怎樣,輪回的本質卻是痛苦和不自由的,只有獲得解脫,才能解放自己,並最終解放無量的衆生!
以上,玄奘譯本的內容就講完了。
下面繼續按藏文譯本(法成法師譯藏,任傑老師由藏譯漢)講解第六個問題
丁六、(教誡修學般若法門):
法成法師是藏王赤熱巴堅時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譯師。他在佛教經籍的漢譯藏與藏譯漢方面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漢譯藏方面,如《賢愚經》、《楞伽經》、《解深密經》以及《寶積經》的部分章節等等;藏譯漢方面,如敦煌石窟發掘的古書中,也有法成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版本跟藏文本的內容極其吻合。以前上師如意寶宣講《賢愚經》時,我就對他十分佩服——不僅翻譯的文字特別優美貼切,而且也使藏地那麼多人從中受益,對藏地衆生實在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真是功德無量!
我知道很多人都能翻譯,也基本上能表達原文的字面意思,但在佛經翻譯方面,譯師的證悟境界也是非常重要的,像法成法師這樣的譯師所翻譯的經典,應該是非常可靠的。
舍利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觀世音菩薩宣說完密咒後,繼續告訴舍利子:舍利子,大菩薩應該這樣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此處,觀世音菩薩總結整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內容,然後教誡、交付于舍利子(實際上也是教誡後人):凡是發了菩提心的大菩薩,一定要盡己之力好好修學以《心經》爲主的般若空性。
這是很重要的,彌勒菩薩也說過:獲得見道的根本因有叁種:第一是給別人宣講般若;第二是讓別人現證般若空性的意義;第叁是自己入定修習般若,這叁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大般若經》中也講:這叁種因可以産生見道的功德和境界,其中的每一種因都有無量功德。
宗喀巴大師的《金鬘論》中也說:如果能讓聲聞種性的人受持般若空性,使其于此境界中安住哪怕只有一天,這個功德比令整個叁界衆生都獲得聲聞果位的功德還要大。
《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在密宗部分也講到:安住一刹那空性的功德,也大于爲叁界衆生賜予慧眼的功德等等。
上師如意寶以前給大家念過《心經》的傳承,有些人也在其他的堪布面前得過這個傳承。以後如果因緣具足,我們應盡心盡力給別人傳授《心經》。當然,一方面所講的內容要盡量符合佛經經義與高僧大德們的密意,這一點很重要,不能隨隨便便地講(大家都知道,連現在世間開會,如果沒有注意而講錯了話,也會犯法的);另一方面要有利他的悲心,然後自己也經常安住于般若空性中,如果這樣做,功德是非常大的。如果實在是沒有人願意聽,就多印一些《心經》發給有緣的衆生,讓他們與《心經》結個緣。
去漢地時,我時常會印一些《心經》發給大家,並囑咐他們多念。在人心渙散、物欲橫流的當今時代,想給外面的世間人講《心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曾遭遇過這樣的尴尬場面,有一次,應一些居士的邀請,我到一個城市給大家傳講《心經》。在聽課的過程中,他們不但心不定,身體也不定,講的時候我往下面觀察,發現好多人都是一副麻木的表情,還有一些人中途相繼離開了,我心裏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不是自己被冷落的失落,而是看到大家與般若法門缺乏緣分的遺憾。
在學院講《心經》就完全不同了,有這麼多大乘根基的人,講法時,大家一直聚精會神地專注聆聽,中間一個人也不會起來亂跑,很多金剛道友也好像安住在一種空性的境界中,對傳講者而言,這真是一種享受。
過去講《金剛經》時,我自己也對《金剛經》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凡是見到別人,就千叮咛、萬囑咐:你要多念《金剛經》,多念《金剛經》啊!隨著時間的推移,《金剛經》的功德又在逐漸淡忘,現在講《心經》,又開始四處宣傳《心經》的功德了。
乙二、(經佛認可而遣除懷疑):
爾時世尊從彼定起,告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诃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彼當如是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一切如來,亦當隨喜。
從本文一開始,釋迦牟尼佛即安住于甚深光明等持中,當舍利子問完所有的問題,觀世音菩薩講完《心經》的所有內容之後,釋迦牟尼佛才從甚深光明的禅定中出定。當然,佛的出、入定本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顯現上是佛在這個時候才出定。這就像在一個道場中,有一位大上師什麼話也不說,一直坐著,同時下面有一個上師問,另一個上師回答,當全部提問和回答都結束的時候,大上師才開始給大家說話一樣。
此時,佛從禅定中出定,並開始贊歎觀世音菩薩:好的好的(善哉善哉),好(善)男子,是這樣,是這樣的(如是如是),不管是詞句還是內容,你說的一點都沒有錯。正像你所說的一樣,大家應該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不僅是我釋迦牟尼佛,包括所有如來,都會對此隨喜的。
“爾時世尊從彼定起”以前的內容,全部是佛陀意加持的佛經,而這一段是佛陀親口所說的佛經,後面一部分則是佛開許的佛經。
爲什麼此經要由佛陀最後認可呢?有些藏傳佛教的講義認爲,這牽涉到幾個理由:其一,如果佛沒有贊歎的話,舍利子會這樣想:我提出的問題是不是錯了?他心裏會有一種疑惑;其二,觀世音菩薩也會有疑惑:佛陀在場時,我雖然宣講了般若波羅蜜多空性,但到底我講得對還是不對?其叁,其他的天人、羅刹、夜叉等衆生也會這樣想:剛才舍利子已經提出問題,觀世音菩薩也給我們宣說了般若,但觀世音菩薩說得對還是不對呢?如果得到佛陀的認可,舍利子會想:我今天提出的問題這麼殊勝,連佛都認可了;觀世音菩薩心裏也想:太好了,我今天的回答讓佛陀都高興了,依靠佛陀的加持,我肯定完全說對了;其他衆生也想:今天觀世音菩薩所說的這些話,實際上是佛陀所認可的,佛剛才也說“善哉善哉”,那就跟佛說的沒有任何差別了。
現在也是一樣,對于有些新法師講的內容,如果上師沒有表態,下面的人就不知道到底對還是不對,如果上師簽字或親口說“對,你講得對”,大家心裏才會踏實。以前學院的一些堪布剛開始講法時,也需要得到一些大堪布的認可,如果沒有得到認可,下面的人也會有點疑惑:到底他講的是正法還是非法?堪布自己講的時候,心裏也七上八下:到底我講得對還是不對?如果上師如意寶開口說:“你講得很好,講得很好!”,那上上下下所有人的懷疑都會遣除,從此以後,這個人的講法就好像跟上師的說法沒有什麼差別了,所以,這種認可是必不可少的,從佛教曆史上看,佛陀的這種認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甲叁、(隨喜贊歎):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具壽舍利子,聖者觀自在菩薩摩诃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蘇羅乾闼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陀認可之後,負責提問的舍利子,回答問題的觀世音菩薩,以及在場的世間人、天人、阿修羅、乾闼婆等無量無邊的衆生(每次佛陀說法的時候,都有無量無邊的各種不同形象、不同顔色、不同語言、不同種類的衆生聚集一起)都生起歡喜心,並發願依教奉行。(雖然這段文字非常短,但加上這段才是一部完整的經。)
我想,這次傳講《心經》,可能也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衆生在聽聞,願他們也能早日獲得菩提果位!
《心經》是文字般若,爲我們指示了一條永斷無明、了脫生死的門路。在這五濁惡世,唯有憑借佛法的大智慧,才能讓我們順利地出離叁界。其他任何的世間學問或宗教,都不可能像佛法一樣,能使衆生沈積已久的迷癡、妄想、無明、執著蕩然無存,獲得無上的解脫果位。
般若波羅蜜多是珍貴的,值得用全副精力去學習與修持,我們一定要珍惜今生的學佛因緣。唯有放下一切對叁界的留戀,才能打開解脫之門;唯有不計較一切風風雨雨、得得失失、是是非非,才能迅速回到永遠不需要流浪的避風港——涅槃之彼岸。
如果只是燒香拜佛,求佛賜予世間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就沒有領略到般若的內涵,只是形象上的學佛,而不是真正的學佛。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認爲學佛是迷信,當然,確實有些佛教徒是迷信的人,因爲他們不知道佛教的真谛所在——心外求法、執妄爲真。真正的迷信者,就是不懂般若的學佛者與世間人,因爲他們迷戀于世間的色相——明明諸法皆爲空相,卻誤認爲真——無止境地追求,從而造業受報。不僅在現實生活中執迷不悟,即使是在更爲虛幻的網絡世界裏,也是執妄成真、不能自拔。
不久前,天津13歲的少年張潇藝爲了追尋網絡遊戲中的英雄朋友,從一棟24層的高樓頂上縱身一跳;山東省德州市的19歲少年張亮亮爲了湊足上網費而劫殺打工妹;南京市的一位父親爲挽救迷戀網絡遊戲的兒子,兩次割腕自…
《智慧寶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