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慧寶燈▪P42

  ..續本文上一頁明終不失”的堅定意志,就更是無從談起了。

  至于“逍遙佛殿任君嘻”的說法,也是指因爲出家人抛卻了世間紅塵的牽絆,所以能逍遙自在地在佛殿中聞思修行,使心田得以蒙受佛法甘露的滋潤,自然是法喜充滿、愉悅舒心。而不是指薄地凡夫可以將聖潔莊嚴的佛殿當作恣意逍遙、任隨嬉戲之地。

  所以,在沒有證達萬法平等之前,切不可逾越軌範、肆意放蕩,做出踐踏佛殿、亵渎叁寶、蹂躏佛門的瘋癫行爲來。要知道,無知的無畏與徹悟的無畏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如果不謹慎地加以取舍,只怕有一天不幸因此而慘墮地獄,自己還渾然不知,那就是再可憐不過的事情了!

  莫道僧家容易做,

  皆因屢世種菩提。

  雖然不是真羅漢,

  也搭如來叁頂衣。

  不要以爲出家是輕而易舉之事,所有能享受出家福果的人,都是因爲在多生累劫中積累培植了不可估量的菩提善根,才能獲得現世的出家因緣。即使沒有證達阿羅漢的果位,也能披搭起如來所傳之叁衣。

  《大智度論》雲:“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菩薩本生鬘論》中也雲:“出家之利,高于須彌,深于巨海,廣于虛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叁世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雖然出家具有如此巨大的意義,但能夠哪怕在一刹那間生起出家之念的世間人,也是微乎其微的。即使生起了偶爾的出離之心,但其中的大多數人也會因爲業力的製掣而無法出家。人身難得,以此難得人身出家修行,就更是難上其難。只有在生生世世中積累栽種了不可思議的菩提妙種,才有可能獲得出家的機會。出家人的崇高地位,即使梵天帝釋、轉輪之王也無法企及。因此,我們千萬不要錯過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辜負了這至尊至貴的僧袍。

  但是,據說在世間很多小說電影的描繪中,時常會有這樣的一幕:在某人生意受創、婚姻失敗、家破人亡的時候,就會在衆人憐憫的目光中,聲淚俱下地宣布:“我要出家了!”最終的結局,卻常常是主人公臥薪嘗膽之後的東山再起,曆經艱辛之後的皆大歡喜,勞燕分飛之後的鴛夢重溫……這些錯誤荒唐的誘導在世間人的潛意識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出家只是一種如同兒戲般的、暫時的逃避現實。至于出家人濟世救難、度脫衆生的神聖形象,已經很難在人們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但是,聖潔莊嚴的寺院叢林,不是情感受挫的撫慰地,不是阻擋怨敵的避難所,更不是重出江湖的練兵場。《十輪經》雲:“出家僧相,乃穢惡世間清淨幢相。”出家人沅茝澧蘭般高潔的清淨形象,是容不得愚昧無知之人去隨便玷汙、任意糟踏的。作爲有智之人,應當發自內心地對出家人生起崇敬之情。

  《圍爐夜話》中雲:“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如果能生出真實無僞的出脫叁界牢籠的出離心,以及救度衆生于輪回坑坎的菩提心,能夠嚴守清淨無垢的戒律,縱然不是叁毒永盡的阿羅漢,也有披搭起如來叁衣,成爲叁界供養之境的不可掠奪之權利。

  兔走鳥飛東複西,

  爲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叁更夢,

  萬裏江山一局棋!

  盡管兔子飛鳥爲生計而東奔西跑,卻最終逃不出網罟的困縛、獵槍的襲擊。生爲有頭腦的人,就應當以此爲鑒,千萬不要爲了鑽營牟利而費盡心機。百年人生猶如一場夢境,萬裏江山也只不過是一盤棋而已。

  自然界的動物們往往會有人類所無法理解的習俗——兔子喜歡上躥下跳、魚類 偏愛回遊産卵 、蜜蜂終身辛勤采蜜、候鳥忙于南北遷徙。

  有位道友曾經給我描述過這樣一段細節:我曾看過一部轟動一時、備受贊譽的紀錄片——《遷徙的鳥》(或叫《鳥與夢飛行》),全片一百多分鍾,全部拍攝的都是各種候鳥往來遷徙的過程。其中有的候鳥在一年當中要飛行上萬英裏的距離,其中的困苦艱辛不用描述大家也可想而知,更何況跋涉穿越途中不幸遭遇獵人偷襲的境遇?記得當時一起觀看影片的好幾位道友,都因槍聲過後,飛雁墜落、羽毛橫飛的情節而唏噓不已。看完影片以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開始爲動物們的忙碌辛勞、執著堅持而感慨萬分……

  的確,在人類看來,像候鳥這樣不畏艱險,將一生的精力都用于疲于奔命實在大可不必;像魚類一般逆流而上,舍身棄命的回遊産卵也的確令人同情;兔子的行爲值得嘲笑,蜜蜂的辛勞愚蠢至極。但我們又何曾想到,它們的這些行爲,都或是因爲前世的習氣,或是爲了自己與子孫後代的生存繁衍,並不是毫無道理、不可理喻的事情。其實,我們這些自命不凡的人類與這些動物相比,不但沒有什麼高明之處,反而有過之而無不及。

  冷眼世態百相,愚昧無知的人們,哪一個沒有爲了自己的生存、子孫的順利而奔波勞碌,籌劃算計?爲了滾滾紅塵中的聲色犬馬,爲了過上窮奢極欲的日子,爲了爭奪頤指氣使的權利,人們更是絞盡腦汁、處心積慮。哪怕前人已經粉身碎骨,仍然有千百萬的後人會前赴後繼;哪怕已經一敗塗地,仍然會千方百計地去尋找卷土重來的機遇……要想細述世人的千種計謀、萬種心機,恐怕用叁天叁夜也無法道盡。總而言之,用“人人總持用機籌”就可以恰到好處地一言以概括。難道這一切,不都是世人的自尋煩惱、庸人自擾嗎?

  稍有一點因果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果沒有前世今生勤積福報、甘處卑位的墊底,即使打拼得頭破血流、精疲力竭,也不可能獲得意想中的財富和地位。

  《紅樓夢》中八面玲珑、爭強好勝的王熙鳳,就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的典型。古人雲:“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千萬不要再重蹈王熙鳳之流的覆轍了!

  海燈法師因感慨于道教陳抟祖師以睡謝官的行迹,而有“夢短夢長總一漚,先生不識有春秋”的溢美之詞。的確如此,無論是夜闌人靜的叁更短夢,還是人生百年的悠長之夢,都只不過是水中的浮泡、鏡中的影像、沙漠的陽焰、奇異的幻術而已。佛經雲:“叁界兮如幻,六道兮如夢,聖賢出世兮如電,國土猶如水上泡,無常生滅日遷變。” “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財色、名利、食睡,都是虛幻不實的東西,如同空中的浮雲一般,缥缈不定、無有實質。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都是無常遷流、了不可得的本體。滄海桑田、四大皆空,器情世間的一切萬法,都不能超離苦、空、無常、無我的行相,都是如夢如幻的虛無影迹,都像棋盤中的虛構戰局。

  沈迷對弈之人,雖然會爲棋盤中的調兵遣將,假想中的國土江山而爭得面紅耳赤;沈醉夢境的人,也會因夢中的收獲與付出、中意與厭憎而患得患失,樂哀怒喜。但在棋局結束、恍然猛醒之後,一般都會將這一切抛之腦後而不予在意。但是,在面對人生大夢、叁界棋局之時,又有幾個人能夠進退自如、收放得體呢?

  作爲修行人,在了知人生本質之後,我們就不應該再一味沈湎于無休止的世事之中。要知道,無論怎樣的美馔珍馐,在“下喉叁寸”之後,又能“成何用”呢?無論怎樣的錦緞華服,在人老珠黃之後,又豈能掩飾歲月的痕迹?無論怎樣的豐功偉業、光宗耀祖,可否能出離叁界、永脫輪回?如果不能了生脫死、明心見性,如果不能離苦得樂、超凡入聖,就只能永遠徘徊于叁界、流浪于六道。

  我們不能受製于五欲六塵,我們不能沾染了世俗之氣,既然落發出家,就應有“穿衣唯求蔽體,飲食只爲充饑”的浩然之氣,只有在安詳和諧的心境中,才能體悟清淨無爲的自性世界,徹見光明無礙的自然本體。

  禹尊九州湯伐夏,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漢,

  南北山頭臥土泥!

  大禹尊崇于九州,商湯討伐了夏桀,秦王吞並了六國,劉邦登上了王位。自古以來,有多少叱咤風雲的英雄豪傑,最終都只能橫臥山頭,化爲泥土。

  所謂“九州”,是指殇、瀚、甯、瀾、中、宛、越、雲、雷九州。也有說是:衮、冀、青、徐、豫、荊、揚、雍、梁九州的。

  大禹是中國古代繼堯、舜之後第叁位公認的“英主”,他勇敢地接受舜的指令去治理危害百姓的洪水。在治水期間,大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叁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叁年的努力,終于領導衆人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將肆虐一時的洪水引向了大海。並因此而得到了九州百姓的擁戴尊崇,具備了斬殺膽敢怠慢己命的部落首領防風氏的勢力,從而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製王朝──夏朝。

  夏桀是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因其暴虐無道、作惡多端並且荒淫無度,而使民生凋敝、衆叛親離。成湯利用這一大好時機,首先爭取到了衆多方國的支持,然後又興兵伐夏、起義革命,由于深得人心,故得以連連取勝,最終將曾經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夏桀流放到了南巢(今安徽巢縣西南),直至其壽終而亡,並由此而建立了商朝之大業。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先後消滅了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製國家——秦朝。在統一六國之後,他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以修建豪華的阿房宮、骊山墓,以及馳名中外的萬裏長城。他先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巡遊,並在名山勝地刻石紀功,以炫耀聲威。爲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福率領數千童男童女至東海求助于神仙,雖然耗費了無以數計的人力物力,卻未能幸免終究一死的結局。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人稱漢高祖。他憑借英俊的相貌、反叛的天性、出衆的才智、超人的膽識,從出身貧寒的浪子,一舉成爲反秦主力,繼而與西楚霸王項羽進行了爭奪帝位的楚漢之戰。他任人唯賢、用人不疑,大膽地任用了蕭何、陳平、張良、韓信等英勇善戰、出類拔萃的將領,致使對手節節敗退。長達四年多的戰爭,終于以項羽自刎于烏江而落幕。從而統一了天下,創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曆史悠久的統一王朝——西漢。

  但是,無論是以上這些功蓋乾坤、名垂千古的明君,以及萬民切齒、遺臭萬年的暴君;還是馳騁疆場、戰功累累的武將,以及雄才…

《智慧寶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正法醍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