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非顛倒?
執著無常爲常有就是顛倒,空性中沒有無常,又哪裏會有非顛倒呢?
前面講了,名言中將無常執爲常有、將不淨執爲清淨、將無我執爲有我、將苦執爲樂都是顛倒;而無常、苦、無我、不淨是非顛倒。
“空中無無常,何有非顛倒?”在勝義空性中沒有無常,又怎麼會有非顛倒呢?不僅無常,苦、無我、不淨等非顛倒也不存在。所以,抉擇中觀,不僅要了知常等顛倒不存在,也要了知無常等非顛倒不存在,乃至緣它們的有境心也不存在。
中觀的道理很深,大家要經常複習。否則雖然考試的時候特別清楚,但過了一二年可能全忘了,因此平時要安排一些時間複習,這樣一定會有所收獲。比如我現在看以前學過的《因明》,很多地方也並不陌生,而且當時覺得特別難的地方現在反而迎刃而解,覺得特別容易。所以,重溫一下感覺還是很親切。能夠一輩子聞思修行是最快樂的,但要想一輩子作個修行人就一定要穩重。如果今天依止這位上師學劄龍,半年以後覺得不行又依止那位上師求時輪金剛,修幾天不行又去求密集金剛,再修幾天不行又去求大圓滿……這樣沒有多大意義。
寅二、(執著不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
是皆寂滅相,是故無有著。
既然所執著之境、執著者、執著的行爲以及色聲等執著所依靠之法皆是寂滅的體相,也就不會有執著。
對方認爲:雖然顛倒與非顛倒不成立,但執著本身是可以成立的。既然執著成立,那麼所執著之境、執著者、執著的行爲以及色聲等執著所依靠的法都應當成立。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可著”即常與無常等所執著的對境,“著者”即執著的心或補特伽羅人我,“著”即內心執著顔色、方向、時間等的行爲,“所用著法”即産生常無常等執著所依靠的色聲等六塵。比如我執著眼前這根紅色柱子是常有,柱子的常有是“可著”,我是“著者”,執著的行爲是“著”,柱子是“所用著法”。
未經觀察時人們會認爲這四種法都存在,但這些法在勝義中並不成立。首先,“可著”不成立。初學者會認爲柱子等法常有,聞思過無常法門的道友又會對看似不變的柱子等法生起無常的認識,但常與無常的執著都是名言中的假立,在勝義中都不成立。其次“著者”也不成立,這在《觀我法品》、《觀燃可燃品》等中已作過破斥。再次,“所用著法”以“色聲香味觸,及法體六種,皆空如焰夢,如乾闼婆城”可以破斥。最後,“著”也不成立,這在《觀去來品》等品中已詳細遮破。這些法都是寂滅相,又怎麼會存在執著呢?以智慧寶劍對常無常、空不空、苦樂、淨不淨等千差萬別的分別念剖析的時候,根本得不到一絲一毫的本體。因此,所謂的執著只不過是分別心的假立,大家應對此生起定解。
沒有執著本來是相合勝義實相的,但如果以此爲借口來掩蓋自己的煩惱則不合理。現在有些“大上師”、“大瑜伽士”經常說: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可以吃肉喝酒!他們嘴巴上說“不分別”,而心裏“吃肉”的分別卻起個不停……這哪裏是“不執著”?
真正的不執著不分別和這種“不執著不分別”截然不同。以理抉擇時,執著的本體不成立,這才是真正的不執著;不管吃肉還是不吃肉,任何分別念都沒有,這才是真正的不分別。否則,有功德的分別念偏偏不起,沒有功德的分別念卻一定要起,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沒有多大意義。
醜二、(破執著者補特伽羅)分二:一、總破補特伽羅;二、別破補特伽羅。
寅一、(總破補特伽羅):
若于真實中,無有顛倒執,
顛倒不顛倒,誰有如是事?
既然在真實境界中不存在顛倒的執著,那麼對于顛倒或不顛倒,誰會具有這些事呢?
按照科判,這裏是破顛倒者補特伽羅,但從具有顛倒的心的角度來觀察也可以。
如果對方提出:顛倒存在,因爲具有顛倒的補特伽羅存在之故。那我們回答:前面已經破了顛倒與非顛倒的執著,既然沒有這種執著,那誰又來執著顛倒與非顛倒呢?
外道及世間凡愚有常樂我淨的執著,他們是顛倒的執著者;而執著無常苦無我不淨的修行人可以說是非顛倒的執著者。這兩種執著者是否真實成立呢?並不成立。因爲連執著本身都不成立,又怎麼會有執著者呢?
寅二、(別破補特伽羅)分四:一、過去未來顛倒者不成立;二、現在顛倒者不成立;叁、顛倒不生故無顛倒者;四、顛倒非顛倒相同。
卯一、(過去未來顛倒者不成立):
若已成顛倒,則無有顛倒;
若不成顛倒,亦無有顛倒。
已經成爲顛倒者則不具有顛倒,尚未成爲顛倒者也不具有顛倒。
如果一個人已經成了顛倒者則不會有顛倒。爲什麼呢?因爲既然已經有了顛倒,再有顛倒就不合理了,就如火滅了以後不會再滅、人生了以後不會再生一樣。如果還沒有成爲顛倒者,也不會有顛倒。如果不是顛倒者也有顛倒,那麼斷證圓滿的佛陀也應該有顛倒。
卯二、(現在顛倒者不成立):
若于顛倒時,亦不生顛倒。
汝可自觀察,誰生于顛倒?
正在顛倒時的顛倒者也不生顛倒。既然如此,你可以自己觀察:到底誰産生了顛倒?
正在顛倒時的顛倒者也不成立,因爲要麼已經顛倒要麼尚未顛倒,除此之外不存在正在顛倒。這一點在《顯句論》中講得比較細致:已經成了顛倒,顛倒就是已生;還沒有成爲顛倒,顛倒就是未生;中間並不存在正生。
此外,從心的角度來分析也可以:心已經顛倒就不會再顛倒了;還沒有顛倒也不可能顛倒,相違之故;而所謂的心正在顛倒也不成立。
對于正在顛倒不成立,慈誠羅珠堪布在他的《中論講記》裏以中午爲喻作了分析。人們認爲有一段時間是中午,但真正去觀察的時候,要麼是上午要麼是下午,並沒有一個中午。如果說有一個最短的刹那屬于中午,這也不合理。因爲以勝義理論觀察時,一刹那根本不可能成立。所以,人們所耽著的中午只是無始以來分別念的串習而已,它不會有真實的體性。
“汝可自觀察,誰生于顛倒?”既然過去未來現在的顛倒者都不生顛倒,你們就應該好好觀察:到底是誰生了顛倒?這兩句是對叁時的顛倒者不成立的總結。所以,認爲自己産生了顛倒實際上不合理。
卯叁、(顛倒不生故無顛倒者)分二:一、顛倒無自性産生;二、顛倒無有叁邊生。
辰一、(顛倒無自性産生):
若顛倒不生,何有顛倒者?
如果顛倒不生,又怎麼會有顛倒者呢?
如果顛倒依靠任何顛倒者都不生,那麼顛倒的本體就不可能成立,就像石女的兒子一樣。如果顛倒從來不生,那會不會有顛倒者呢?不可能有。
世間人整天談的是吃喝玩樂的瑣事,老年人愛談子女、錢財……年輕人愛談穿衣、打扮、事業,好一點的談談讀書。但在佛教徒看來,這些人都是顛倒者,他們擁有的知識對來世派不上任何用場,最多只能用在今生。但爲了今生而活著和旁生沒有多大差別,因爲旁生也是爲了今生而奮鬥。所以,不得不稱這些世間人是顛倒者。
當然,從勝義的角度來講,不僅顛倒者不成立,就是具正見者也不成立;不僅顛倒者的顛倒不成立,就是正見者的非顛倒也不成立。這一點大家應該清楚。
辰二、(顛倒無有叁邊生):
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
不從自他生,何有顛倒者?
諸法不從自生,也不從他生,更不從自他和合中生,又怎麼會有一個實有的顛倒者呢?
諸法要産生只能有叁種方式:自生、他生、自他共生,除了這叁種方式以外再沒有其他的産生方式,但叁種方式都無法生。自生不合理,這有無義、無窮等過失;他生也不合理,這有火焰生黑暗等無量過失;自他共生更不合理,它具足自生、他生兩者的過失。世間的生物學家們時時觀察事物的産生,研究如何培育新的生物,但如果我們問他們:“這些生是自生、他生還是共生?”恐怕他們也答不上來。既然以勝義量來觀察的時候叁種生都不成立,那怎麼會有顛倒者呢?
自生、他生、共生不成立的道理在《中論》裏講了好幾次,但這並不是重複,因爲雖然在破的具體方式上沒什麼差別,但在所抉擇事物的反體上卻有一些不同:《觀因緣品》總的講一切法沒有自生、他生、共生,本品則從顛倒的角度宣說了沒有自生、他生、共生……《現觀莊嚴論》第一、第二品中也有一些內容看似重複,但實際上並不重複。這些道理大家要明白。
卯四、(顛倒非顛倒相同)分二:一、顛倒不成立;二、非顛倒不成立。
辰一、(顛倒不成立):
若我常樂淨,而是實有者。
是常樂我淨,則非是顛倒。
如果常樂我淨是自性實有的法,那麼常樂我淨則應成爲非顛倒。
中觀宗在名言中並不否認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但如果認爲在勝義中顛倒實有存在,那顛倒就不能稱爲“顛倒”了,因爲在勝義中存在的法就是萬法的真相。這樣一來,如果常樂我淨不是顛倒,那無常、痛苦、無我、不淨就反而應該成了顛倒了,但誰也不敢這樣承認。所以,在勝義中顛倒不成立。
辰二、(非顛倒不成立):
若我常樂淨,而實無有者。
無常苦不淨,是則亦應無。
如果常樂我淨不存在,那麼無常苦無我不淨也不應該存在。
如果常樂我淨四種顛倒不存在,那麼能對治的法——無常、苦、無我、不淨四種非顛倒也不可能成立。常樂我淨和無常苦無我不淨之間是互相觀待的,一者不存在另一者也不會存在,就像沒有長就不會有短一樣。我們說輪回的本性是無常苦無我不淨,但這只是爲了遮遣常樂我淨而假立的,在抉擇萬法實相時這些都不成立。月稱論師的《顯句論》和全知麥彭仁波切的《中論釋·善解龍樹密意莊嚴論》都說:作爲希求解脫者,應將八種顛倒徹底摒棄。
外道及未學宗派的世間人執有常樂我淨,小乘宗以上都認爲這些是顛倒,無常、痛苦、無我、不淨才是非顛倒。但我們要知道,雖然在名言中無常等是合理的,但在抉擇勝義空性的時候,顛倒、非顛倒完全相同,乃至美醜、上下、裏外等都完全相同。
比如一個人,有些人覺得他好看,有些人覺得不好看,有些人覺得中等。那麼這個…
《中論講記 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