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24

  ..續本文上一頁譯時代:與漢地的衆生接上特殊的因緣後,深感藏地佛法精髓的不可多得,拿起筆、翻開書,在冥思苦想中度過了許多時日。

  

  

  

  

  

  

  現在應該進入修行時代了,記得阿底峽尊者來藏時,曾詢問仁欽熱沃譯師能否幫助翻譯,譯師回答說:“我的頭發都已經白了,不應再翻譯,應該修行了。”尊者贊同地說:“的確應該修行了!”如今,我的頭發已白了許多,卻每天停留在詞句的表面,並未將所了知的進行實修,使法融入相續。如果再這樣下去,馬上就進入死亡時代,並最終成爲曆史時代了。

  壬午年五月二十一日 

  2002年6月30日  

  消  息

  今天,青海來的僧人告訴我了一個消息:一個月之前,多登喇嘛圓寂了。

  他是竹欽堪布衮則的弟子,曾于山中息交絕遊實修21年,其間于監獄度過了一段時光,但仍然修行不辍。並以其證悟境界造出了《大圓滿離雲虛空》(我也曾有幸拜讀此論),時常示現成就瑞相,並培養了許多弟子。

  

  他在圓寂前病得十分嚴重,圓寂的那天他告訴身邊的人:“願意聽我話的有緣弟子,在我走後,應精進修持菩提心。”說完,隆重地穿上法衣,以金剛跏趺坐安詳示現圓寂。

  ,   修習密法的人都明白,事先了知死亡,死時安然自在的密乘修行人實在不可勝數。得到大圓滿灌頂與竅訣的人,只要信心不退,並嚴守密乘戒,即使精進不足,今生未獲成就,但以聽聞加持力,來世也可值遇密法,並獲成就。

  如今,我們值遇了如此殊勝的法,應以百倍的信心、發無上的菩提心,爲廣度愚昧衆生而精進修持。

  壬午年五月二十一日 

  2002年7月1日  

  飛  人

  鳥有了翅膀,可以在天際翺翔。“鲲鵬展翅九萬裏”描述了飛鳥的自由自在,也表達了仁人志士對崇高理想的追求。自古以來,搏擊長空一直是人們向往的目標,面對世間的風刀霜劍,林黛玉發出了“願侬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呐喊。“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令飄風兮先驅,使涑雨兮灑塵。”無數的傳說,傳遞了世人對飛翔的渴求。

  

  很多人看到敦煌壁畫中關于飛天的描繪,聽到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的故事時,都會認爲這不過寄托了世人的良好願望而已,若不借助于飛機、氣球之類的托載物,人是不可能上天的。

  然而,能飛翔的人卻不僅僅是傳說,在密宗的曆史上,以肉身飛行于天空的事卻是真實不虛的。敦珠仁波切所著的《西藏古代佛教史》中,記載了覺姆滿莫與兩位弟子于會供後,不舍肉身飛往邬金蓮師刹土,看到這一情景的牧人在食用會供品後均得到殊勝等持境界的曆史。另外,在距今不久的50年代,澤旺仁增堪布也于即將批鬥他的前夕,在衆目睽睽之下飛往刹土。

  學院耍壩子即將結束之際,慈誠羅珠爲了證實當年的這一傳說,晝夜兼程、翻山越嶺,穿越了幾百公裏的路程,趕到青海玉樹,對當年的這一傳聞進行實地采訪。他找到了當年參與批鬥的領導,他們向他重述了當年親眼目睹騎在牦牛上的堪布飛走的情景。在場的所有人都證實了這一奇觀。

  今天,他向我講述了此次采訪的經曆,詳細的情節堪布正在整理,相信不久就會與大家見面,不論是對人的飛翔抱有疑問的人,還是研究密宗的人,看了這次采訪記錄,一定會對密宗成就生起信心。記住,千萬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壬午年五月二十二日 

  2002年7月2日  

  

  

  鞭  策

  一位剛從印度歸來的堪布,向我講起了他在印度哲蚌寺四年的修學生涯及體會。

  在那裏,聚集了叁千多名僧衆,每天淩晨五點,起床的鍾聲就把他們從美夢中驚醒,一天繁重的功課從此開始,除了短暫的休息,直至晚上十一點,一直處于高強度的學習中,若有想偷睡懶覺或不聽從管教者,無情的皮鞭就會抽打在身上。

  所有的僧衆都接受著非常嚴格而有序的教育,第一年學習因明基礎《心類學》及《因類學》,然後是《現觀莊嚴論》七年,《中觀》叁年,《俱舍論》及戒律共四年,《釋量論》則貫穿于整個修學課程。其間每年都必須背誦60篇以上的長頌詞,若不能完成,則取消參學資格。在所有的顯宗課程結束後,經過嚴格的考評,方可進入密宗的修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由于這種幾近苛刻的管理,致使該寺聚集了各路精英,培養了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僧才。

  聽了他的講述,令我對該寺的管理體製欽佩不已,多年以來,由于缺乏外力的鞭策,致使我的惰性與日俱增,想看的書、想做的事,常常因爲懈怠與散亂而放棄。對于我這種缺乏自製力的人,實在需要外力的鞭打,使我精進、令我警醒、促我進步。

  壬午年五月二十叁日 

  2002年7月3日  

  

  

  瀕  死

  兒時的夥伴尤諾得了一種奇怪的病,一半的臉莫名其妙地腫脹,不僅影響日常生活,更因壓迫神經而危及生命。經多方治療,終不見效,如今已回天乏力,不得不離開膝下的一群兒女,離開生長多年的家鄉,被家人送至學院,等待死魔的判決。

  今天我去看他,令我難以置信的是,從他扭曲的臉上怎麼也搜尋不到他年輕時英俊的痕迹。對于我的安慰和祝福,他報以牽強的笑容,使他的臉顯得越發怪異,讓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將眼前的尤諾與我心中那個快樂的牧童尤諾聯系在一起。

  想起曾經在一起的放牧生涯,我們總是那麼無憂無慮。清晨,陽光與清霧伴隨著我們出遊;傍晚,山歌與彩雲陪同著我們歸家。尤諾是夥伴中最英俊、最快樂的。如今,美好的日子已如流水一般飄逝。兒時的夥伴相見,竟然恍如隔世。

  人生總是這樣悲歡無常,歡笑過後常常伴隨著哀痛,短暫的晴朗就會迎來數日淒風苦雨,若不知以佛法拯救自己,終將被業力的赤風推動,被動地迎接漫漫中陰路,淒迷地等待未知的來世。

  不幸之中的萬幸,在他最艱難的時候,他知道求助于佛法,僅憑這點信心,他也會走得較好。古人雲:“天堂人樂成佛難,閻浮人苦成佛易。”因爲天界的人太快樂,過于放縱,終將樂盡苦來,成佛無門;閻浮提的人固然痛苦,但卻因痛苦而生懲戒之心,並可依此而最終成佛。

  

  如果善加利用,病痛反而會成爲成佛的良方,違緣也會轉爲順緣。我祝福尤諾,希望他能明白這個道理。

  壬午年五月二十四日 

  2002年7月4日  

  靜  思

  一場雨染綠了芳草,庭前院後的花兒肆意地開放著。坐在院中,翻開《寶箧經》,上面寫著:“初學者爲令自心寂靜調順,應居于靜處。”確實如此,在修行未證得境心無二前,我們應當遠離散亂。

  無垢光尊者也說:“自己未得境界前,易受愦鬧幹擾,應依止靜處。”很多人喜歡弘法利生,如果自心能與竅訣融爲一體,則無論行住坐臥皆是修道,佛法以外本無世間法。宇宙山河,森羅萬象,十方國土,皎然清淨。能達到如此境界,則如何行事都無所謂。

  夏瓊寺大格西夏爾東在《菩提道次第論》中雲:“若外境對自心無有危害,法心合一,去到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弘法,則值得隨喜。但尚未證達此境者,需獨自修行。弘法好,獨修更好。”

  

  

  

  

  

  

  

  豎耳傾聽,除了一兩只鳥兒偶爾劃過上空,發出翅膀扇動的撲拉聲,萬籁俱寂。舉目環顧,除了院子裏的花燦爛地張揚著,滿目清涼。

  雖然這裏是幾千人彙集的道場,因爲上師叁寶不可思議加持力所致,人人以調服自心爲己任,即使是已證悟的成就者,也是韬光養晦、不露鋒芒,使喇榮溝成爲了人丁興旺的寂地。此生能在此寂地成爲一員,真乃叁生幸事!

  壬午年五月二十五日 

  2002年7月5日  

  

  

  恒  記

  多芒寺伏藏大師德欽朗巴(大樂洲)生于19世紀末,其生前曾親見蓮師,色身常往來于人世與蓮師刹土之間。其流傳于世的伏藏與論著一共十叁函,今天于一寂靜地有幸得見他給弟子烏金的一段教言:“頂禮上師!願我們能在寂地修持!道友是最好的年輕僧人(意指烏金)。五濁興盛之時,身處靜谧山谷的多,實修的卻寥寥無幾。時常散亂懈怠是修行的大違緣,無稽之談是毀壞自他的因,應盡量止語;無有閑暇是缺乏安樂的因,應斷除瑣事;貪財吝啬是通往惡趣的因,應知足少欲;裝模作樣欺騙他人終將毀壞自己,應常處卑位;若隨意享用叁寶財産,將感受嚴厲果報,應恒常修持;行爲粗暴毫無意義,應寂靜調柔。恒常如此行持,定得上師加持,不久即能成就蓮師刹土的果位,與此結緣者必得解脫。”可惜,這些具有真知灼見的告誡卻並未引起後人的警覺,大量的修行人自甘墮落,下喬入幽、與俗爲伍。奔走于增長叁毒之事,頻頻造作深墮阿鼻地獄之罪孽。實在令人扼腕。

  但願這些教言,能給世人一些啓迪。

  壬午年五月二十六日 

  2002年7月6日  

  敬  師

  今天有幸得以拜讀大智者夏嘎措知讓珠撰寫的上師略傳,夏嘎巴對上師的信心是無與倫比的,他寫的每一首金剛歌,都以歌頌贊歎上師爲主題。

  他的上師語自在法王是蒙古國王,他第一次見上師,是在一次金剛娛樂法會期間,上師正與王妃一起坐在草地上欣賞節目,拜見上師後,得師攝受並從菩提道次第起修,後來得密法灌頂,並聞聽《七寶藏》,獲得殊勝教言。當他准備到寂地修持時,上師告訴他:我們相聚的時間不長,不要離去。他聽從師教,並與上師一起到一寂靜地方修煉。在那段與上師共處的日子裏,他每天轉繞上師的帳篷。承蒙恩師加被,他的信心也與日俱增。

  後來,經過上師開許,他去到青海湖心修煉,他將自己修行的山洞用土石封住出口,夜以繼日地專心苦修。一天,他在夢中夢見一名騎著藍色駿馬的人告訴他說:“你的上師去了別處,你想見他嗎?”他不假思索地連忙跟隨此人返回上師駐地。

  當回到上師原來的住處時,上師已不見蹤影。他問騎藍馬的人:“上師去哪兒了?”“自由空行刹土。”騎馬人一邊回答…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