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33

  ..續本文上一頁幕,奄奄一息的藏羚羊靜靜地躺在草原上,哀望著漸漸模糊的草原,送走此生最後一個夕陽。耳邊是殺手們肆無忌憚的笑聲,他們正爲即將到手的鈔票慶賀著。它就在這樣的痛楚與仇恨中咽了氣。在通往中陰的路上,殺手的面孔和笑聲將在冤屈的神識裏久久萦繞,無法消散。

  

  那些銷售與購買披肩的人們,怎能不意識到,在高檔時裝的背後是堆積如山的藏羚羊頭骨,每一條披肩上面都遊蕩著藏羚羊的靈魂。披著這樣的披肩怎能不戰栗、不膽寒,怎能心安理得?

  索南達傑爲保護藏羚羊而被人謀殺,殊不知那些暗自慶幸的人們正因此而謀殺了自己的天良;謀殺了自己的今生來世;謀殺了自己的解脫慧命。

  這一切只是人類殘忍發展史中的一段小小篇章,若任由這種獸行繼續,甚至爲其推波助瀾,滅絕地球也只是彈指之間。又有多少人會在乎藏羚羊或某種動物將在極短的時間內,將從人類的視線中消失呢?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六道輪回,滄海桑田。誰能斷定自己下世不會淪爲畜生?誰能逃脫因果的定則?人類爲了滿足錦衣玉食的需求,必將付出綿長的代價。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保護動物的意識,已經在一些人的心中生起了苗頭。酷愛狩獵的英國查爾斯王子,因爲一張屠殺野鴨的照片,在西方輿論界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也使捕獵者的囂張氣焰有所遏製。

  我期待著遍地羚羊的景象能在藏北草原上重現,但願這美好的願望,不會變成一場黃粱美夢。

  壬午年七月十九日  

  2002年8月27日  

  

  

  故  鄉

  人人都眷戀、贊美自己的故鄉。漂泊海外的遊子盼望葉落歸根;學有所成的成功者期待衣錦還鄉;即使毫無建樹的普通凡人,無顔見江東父老的失敗者,也會癡心不改地對故鄉吟唱著:“只有風兒,捎去我的一片深情。”無論與故鄉間隔千山萬水,蟄伏的鄉戀情結,始終揮之不去。

  一想起生養我的宗塔草原,我的心中就會泛起陣陣漣漪。故鄉的山山水水,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碧水悠悠”,總會將我帶向悠遠、缥缈、無法言傳的世界。

  對于修行人而言,這種情結恰恰是必須斬斷的。無垢光尊者提醒後人:“故鄉是最究竟的監獄,要斷除對它的執著。”對故鄉的貪執就是永處輪回的因,一切痛苦的源泉。“人生要識本來面,莫把他鄉作故鄉。”此生的故鄉,只不過是寄居肉體的客棧,輪回長路的驿站。具有遠見卓識的人,決不會被故鄉的山水,擋住尋求解脫的雙眼。

  “月是故鄉明”,但對修行人而言,這個“故

  

  鄉”不是指地理版圖上的故鄉,而是究竟的故鄉、家園——心的本來歸宿,本來面目。

  

  我們已找到回鄉的路,何時才能回到真正的故鄉呢?

  壬午年七月二十日  

  2002年8月28日  

  真  賊

  一位尼姑愁眉苦臉地向我講述家中被盜的情況。看到她痛苦不堪的樣子,我一邊想法爲她解決生活上的暫時困難,一邊用輕松的話題安慰她。

  我告訴她,有一樣東西就有一樣東西的煩惱,家徒四壁,室無長物,並不一定是壞事。我這樣說並不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痛,而是有切身體會的。

  記得有次,別人從國外給我帶來一節上等布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每當看到放在桌上包裝精美的布料,我就會浪費一些時間思考如何最佳地利用它,直到有一天它落入梁上君子之手。看到空空如也的桌子,反生如釋重負之感。

  前段時間,因爲不堪房間東西繁雜,尋找資料困難的重負,我將暫時不用的書籍和日用品瓜分與人。看到整潔而又條理有序的房間,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如今,賊主動承擔了整理房間的義務,我們理當心存感激之情。

  但是,對另外一種狡猾的賊,就要處處提

  

  

  防,不要給他一絲鑽空子的機會。那個可怕的賊,就是煩惱大賊。

  普通賊看重的只是蠅頭微利,只能暫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煩惱賊虎視眈眈的,卻是我們解脫的大安樂,它偷走了我們的智慧之劍,蒙蔽了我們的雙眼,使我們沈溺于輪回泥潭……煩惱賊的罪過可謂罄竹難書。

  我們常常對偷走物品的小偷咬牙切齒,卻對煩惱大賊熟視無睹。當我們明白了二者的危害孰輕孰重後,就知道誰是我們更要瞪大眼睛防護的真賊了。

  壬午年七月二十一日 

  2002年8月29日  

  蜘  蛛

  剛從睡夢中驚醒,就想起麥彭仁波切在《贊供文殊燈》中提到的,在文殊像前供燈有很大功德的內容,連忙將熄滅的酥油燈點亮。翻開《茗山夢遊記》,忽見牆上趴了一只大肚蜘蛛,正拼命地往上爬。

  我所見的蜘蛛有兩種,一種是夏天較多,喜在角落結網,然後在網上守株待兔,以黏附在網上的小昆蟲爲生,性格詭計多端的“夏蜘蛛”。一種是秋天特多,不會殺生,以土糞爲食,與夏天的蜘蛛相比較爲遲鈍的“秋蜘蛛”。它,屬于第二種。

  我決定與這個小家夥開開玩笑。“老蜘蛛,你這樣奔波究竟爲何?你應該觀觀無常,外面秋意漸濃,已開始降下白霜。雖然屋裏暫時溫暖,但屬于你的時日已經不多。死神即將來臨,你爲何還如此安然?”

  聽了我的話,老蜘蛛停下腳步,昂起頭,不屑一顧地對我說道:“名相上的修行人,口中講的總是那麼漂亮。你爲何不反觀自己,你的兩鬓早已斑白,牙齒也開始疏松,眼望著大雁一次次南飛,手觸著春水一回回轉寒,卻不知好好修行,你的無常修得可真好啊!”

  我用不滿的語氣反駁道:“你嘴裏說著不清淨的話,挺著一個肥碩的肚子,不知偷吃了些什麼,你這個貪嗔癡俱全的家夥,有什麼可得意的?”“我肚子雖大,裏面只不過裝了一些土糞,你們整天貪著信財、亡財,卻不知憶念回向。你們的肚子真是填不滿的無底洞啊!”

  

  

  聽完它的狡辯,我不由得羞愧難當、啞口無言,只有撲哧一笑而爲自己解嘲。盡管它身爲旁生,內心卻一點也不遲鈍,甚至比很多自诩爲智者的人心裏更清澈啊!

  無地自容的我爲了早點結束這種尴尬場面,只有裝模作樣地說道:“既然你轉爲旁生,我不能幫你做別的,給你念一些佛號吧。聽聞佛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你應仔細聆聽。《涅槃經》雲:“四種法爲涅槃之近因。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叁者,憶念思維;四者,如法修行。””

  聽完我的話,蜘蛛不再調皮,它發出細微的長鳴,身體緊貼板壁,似乎在豎耳恭聽並表示感謝。我爲它念了寶髻佛、釋迦牟尼佛等佛菩薩的名號後,它顯得心滿意足,稍事休息後,沿著板壁悠緩地上行而去。

  壬午年七月二十二日 

  2002年8月30日  

  吸  奶

  在短暫的一生中,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從廣的方面講有大小五明,世間的科學知識、電腦、外語等等,可謂不可盡數。即使夜以繼日、目不窺園地窮盡一生,即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覽群書,學富五車,也僅能嘗到茫茫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

  要精通佛教中的五部大論,也需要花費幾十年的光陰。所以,抓住要點、提綱挈領,按照上師教言修持極爲重要。阿底峽尊者在《訓導詩》中講道:“人生苦短,需要學習的知識無邊無際,一輩子也學不完。我們應像天鵝從水中吸奶一樣,從許多法中找到精要而進行學習。”

  如同格魯巴以宗喀巴大師的《緣起贊》作爲修學的重點;噶當巴以無常爲主修課程;甯瑪巴專注于大圓滿的境界。任何一個人修行,都應找到與自己根基相應的法,然後一門深入地苦修。

  

  無垢光尊者曾說:“學問如天上的星星一樣衆多,如何學也學不完。因此,擁有人生時,應修持獲得法身果位的法。”

  剩下的時光已經不多,將主要精力放在殊勝意傳加持的大圓滿上,從而獲得普賢王如來的本體,難道不是很重要嗎?

  壬午年七月二十叁日 

  2002年8月31日  

  比  較

  與精進的人比較,懶惰的人即使在清淨道場熏習多年,其收效也微乎其微。如同《水木格言》所說:“多聞若未實修,則于自心無益,百年住于水中,石性幹燥而存。”然而精進的人卻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積集衆多的資糧。

  今天一位漢族喇嘛向我彙報最近的修行成績。他在一年九個月零二十叁天中,磕長頭一百萬,並同時念誦法王如意寶祈請文:“自大聖境清涼五臺刹,文殊意之加持入心間,祈禱晉美彭措師尊足,加持密意傳承得證悟”的偈頌一百萬遍。在此期間,他幾乎一直持守禁語,

  

  

  還背誦了很多經論。

  記得一年前他發願時,我並不是很在意,每天在我這裏發願的人不計其數,但往往很多人在發願後,就將所發之願包裝起來並束之高閣。等到再想起來時,各種時機因緣早已坐失。所以,我往往對別人停留在口頭上的誓願持保留態度。他卻能按所發之願踏踏實實地實修,這種精神是彌足珍貴的。能有這種精神,又有什麼願望不能成辦呢?

  有的人學佛很多年,求了很多灌頂、傳承,自以爲了不起,卻連五十萬加行也沒有完成,更遑論在一年多的時間之內,完成如此之多的數量。爲了修行,連自己的閑暇都不願舍棄,又何談所謂的衆生利益,所謂的菩提心呢?

  時光飛逝如電,回想在此之前的一年九個月零二十叁天,我們又做了些什麼?與這位漢喇嘛相比較,豈能讓我們不生慚愧之心?好好把握住以後的每一天,不要再讓它空過了。

  壬午年七月二十四日 

  2002年9月1日  

  

  

  秋  感

  雖然明知道盛夏已經過去,柔弱的花朵們正承受著風刀霜劍的襲擊,草原上已不複有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骨子裏對夏日的眷戀,再一次將我驅趕到了縣城附近的金馬草原,希望能以我的誠心感動上蒼,借我一根缰繩,羁住夏日逃逸的腳步。

  和我做著同樣美夢的還有齊美仁增和諾爾巴。上天很善待我們,天格外地清澄,發出藍寶石般的光芒,沒有一絲瑕疵。難怪古印度的大德,會以秋季的天空形容清淨的心性。天地廣袤無際,極目遠眺,怎麼也找不到天地接壤處,令人發出“秋野共長天一色”的長吟。

  …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