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6

  ..續本文上一頁話,說得白居易啞口無言。

  是啊!世間之人時時爲功名利祿所累,煩惱叢生,難道不是生活在看不見的監獄、魔網中嗎?難道不是很危險嗎?

  速速逃離此險境吧!

  壬午年正月二十六日 

  2002年3月9日  

  可  憐

  當今時代的人早已解決了溫飽,但卻總給人一種“饑不擇食”的感覺,孔雀肉、馬肉、蠍子肉、老鼠肉、狗肉……甚至還有賣人肉包子的傳說,不管是真是假,如果這些殘忍的惡習繼續下去,總有一天會像斑足國王一樣啖食人肉的。

  偶爾路經一狗肉店,裏面賓客如雲,個個都滿面油光、神采奕奕,他們打著腥臭的飽嗝,忙著與同伴猜拳行令,沒有任何人去注意蹲在門口鐵籠裏的那只黑狗。

  它蜷縮著強壯的身軀,可能因爲知道自己即將面臨宰殺的命運吧,眼裏湧著瑩瑩的淚,以哀怨的神情目視著過往的人群。冷漠的人們都在忙著爲衣食而奔波,何有閑暇爲一條狗而駐足呢?

  這也是前世之因所獲之果啊!經雲:“若人不恭敬,疑惑四偈師,將成百世狗,複轉腫瘤者。” 在業力面前誰也無能爲力,我想這條狗也許就是前世辱罵了自己的上師,故而遭此厄運的。

  藏地大德麥彭仁波切也說:“佛說如若不恭敬,僅賜一句法上師,百世連續轉爲狗,複轉生于劣種中。”當然,轉世爲狗尚有其他原因,但除了佛菩薩爲了度化衆生,而發願轉世爲狗以外,其他淪落爲狗的遭遇,都是因爲身語意所造的惡業而致的。

  

  無論轉世爲狗,還是辱罵上師,都是十分可憐的。

  壬午年正月二十七日 

  2002年3月10日  

  書于鼓浪嶼   

  荷  花

  背井離鄉來到這座南方城市,孑然一身、舉目無親之感時常湧上心頭。

  只有每日獨對門前的一泓荷塘,眼見荷葉從才露尖尖角,到如今已是滿眼碧綠。荷花袅袅娜娜地開著,紫紅、粉紅、乳白……豔麗的色彩猝然躍入視野,令人陶醉、令人癡迷。正當我沈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景致當中時,忽然發現角落有一朵荷花低著頭,顯得那麼憔悴而憂傷,仿佛滿眼的春光都與它毫無關聯。

  “小荷花,你爲什麼傷心啊?”

  “昨天有一顆露珠,與我十分投緣,我非常珍愛它,但它卻被今天的陽光搶走了。一想起我們在一起的幸福時光,將從此一去不複返,就使我陷入痛苦深淵而難以自拔。我多麼地憎恨陽光啊!他爲什麼搶走我的小露珠?”

  聽了小荷花的傾訴,我不知能做點什麼。也許麥彭仁波切能給它一些加持吧。

  我給小荷花念誦並講解了我最喜歡的麥彭仁波切教言中的一段文字:“愚者認爲諸苦樂,皆從他緣而産生,恒時散于取舍境,貪嗔浪濤雜念中。智者了知諸苦樂,悉皆來源于自身,恒時向內觀自心,審視自己不放逸。”

  聽完我的講解,小荷花終于釋然。放下了對露珠的貪心,對陽光也不再起嗔念,並且皈依佛門。看著小荷花一天天成熟起來,雖然日見枯萎,即將凋零,卻充實而自信。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叁寶的加持真是不可思議啊!

  

  一天,就在我即將離去之時,小荷花斬釘截鐵地告訴我:“我一定好好修持佛法!”

  其實,小荷花就是每天給我打針的何醫生,小露珠是她的男朋友,而陽光是她的姐姐。

  從這個故事裏,人們能否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壬午年正月二十八日 

  2002年3月11日  

  于廈門174醫院  

  關  鍵

  很多人在修法時不想修或修不起,問題的關鍵在于對世法放不下。禅宗也講看破紅塵,看破了,成就也就是輕而易舉的事。

  博朵瓦格西說:如果貪執今生的世間法,雖然一開始覺得放松,其實卻會被束縛得很緊。修行人應當以智慧之劍斬斷貪執今生的念頭。斷除今生世間法是最好的教言。現在的一些大修行人,整天談論風脈明點及其他大法,真正分析觀察後看破世間的卻很少。口頭說一些一兩天不能修成的大法毫無利益,不如好好滅除貪世之念。如同即將餓死的人,即使讓他看著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也無濟于事一樣。

  

  

  不管修什麼法,關鍵在于要懂得訣竅。否則,一味地護持親友、對付怨敵、積累財産算不上什麼智慧。博朵瓦格西又說:聞思再好,不懂得修行教言的人,與傍生沒有什麼區別。傍生在盤算生計方面,完全可以與人類一較短長。沙蜥蜴爲了對付蛇,懂得設計去反咬蛇的身體;烏鴉與猴子也知道互相報仇雪恥;老鼠在積累財産方面的本領,即使世間的守財奴,也不得不甘拜下風;很多動物都精通于撫養自己的子女。作爲人,我們又怎能甘願讓自己與旁生不分高低呢?所以,大家應當懂得修行的秘訣。

  開創淨土宗發祥地——東林寺的慧遠法師,就可譽爲舍棄世間瑣事之楷模。當一方霸主桓玄欲勸其還俗做官,“迷而知返”,享受榮華富貴之際,禅師回書曰:“一世之榮,劇若電光,聚散致離,何足貪哉!淺見之徒,何其惑哉!可謂下士聞道,大而笑之,真可謂迷而不返也。”其不畏強勢、淡泊名利之高尚氣節,真是令人可贊可歎!

  只可惜世上的聰明人太多,但真正對佛法進行實修的人卻微乎其微。

  壬午年正月二十九日 

  2002年3月12日  

  發  心

  無論做任何事,以菩提心攝持極爲重要。

  《彌勒請問經》雲:“彌勒,流入大海所有之水,縱經數劫難以滅盡。彌勒,若爲菩提心所攝之善法,乃至成就無上正等覺菩提之間永不耗盡。”

  如果我們在相續中真正生起菩提心,哪怕做無記之事,也會增上功德。《華嚴經》雲:“發殊勝菩提心之散亂者,彼身所作、語所言、心所思,皆具意義,恒時唯成善法。”並以250種比喻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菩提心的功德。

  

  菩提心是聞思修智慧之甘露乳汁提煉而得之醍醐;是滅除衆生熱惱之清涼月光;是驅除無明癡暗之璀璨杲日;是令有情趨入解脫之無上津梁。

  具備神通的目犍連也不能滅貧女之油燈,因菩提心所攝持故。

  無著得以親見彌勒菩薩,也因生起菩提心故。菩提心之利益真是數不勝數!

  壬午年正月叁十日  

  2002年3月13日  

  答  難

  藏地寺院辯論之時經常會涉及到這樣的問題:“佛地時有無發心?菩薩戒是否要有一種別解脫戒爲基礎?”

  對此問題的回答也是衆說紛纭、各說不一。

  總結甯瑪派無垢光尊者觀點之精華,則爲:“佛地時無有從儀軌所得的有學道發心,但具勝義發心。因佛具有得而未失、無緣大悲之發心故。”

  《中般若經》雲:“我以佛眼照見一切衆生,並具發心。赴往東方恒河沙世間之地獄、餓鬼、傍生處爲利彼等衆生而說法。”

  

  按照唯識宗的觀點,受持菩薩戒須別解脫戒中的任何一種,《菩提道燈論》雲:“別解脫戒裏恒具七種人,菩薩戒只對有緣者,其余不可得。”

  

  按照中觀的觀點,任一衆生皆可具菩提心,不一定要求必須獲得人身。《寶積經》雲:“爾時所持法門時,諸天、龍、非天、大鵬、大腹行等無數衆生皆發無上真實圓滿菩提心。”

  這兩種觀點並不相違。發真實菩提心後,別解脫戒裏不殺生等戒也必定具足。

  此乃祖傳的無上至寶啊!

  壬午年二月初一  

  2002年3月14日  

  

  無  常

  此刻,才華橫溢的孫先生坐在我旁邊,看著手裏自己年輕時的照片,淚水像斷線的水晶念珠般灑落下來。

  我知道他是在感慨韶華易失、青春不再,年輕時的美好時光已如長流之水向東而去,再也無法追尋。

  見此情景,不禁想起《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葬花詞》:“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顔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我想這也是他此刻心靈的真實寫照吧。

  只可惜他不信佛教,無法用佛教的智慧之劍來斬斷這些痛苦,而使這種悲觀情緒如洶湧之波濤,一浪高過一浪。真是可悲可歎!

  世間的一切,包括青春、財富、感情甚至生命都是瞬息即逝的,白居易有詩言:“勿歎韶華子,俄成皤叟仙。”雖然想留住青春年華,然而生死的腳步卻一刻也不會停留。若不利用青春年少的大好時期好好修法,真是令人歎息。麥彭仁波切說:“韶華瞬逝財富動,生命如住閻羅齒,然諸世人不修法,嗚呼人行真希奇!”

  也許試著給他講講這些道理,聰明的他會想通的。我決定合上書本,好好和他談談。

  壬午年二月初二  

  2002年3月15日  

  

  

  功  德

  一提起功德,無論是否信佛,只要心地善良之人都喜歡做。比如到寺院供香、頂禮,在佛堂供水果、鮮花,爲寺院捐款、供養大德、修建希望小學、爲貧困山區捐物……

  包括一些做了壞事的人,爲了不使自己的良心受到譴責,也會做一些功德以彌補罪過。

  據說一些地方的寺廟,在大年叁十晚上,居然人滿爲患,燒香磕頭的人絡繹不絕。公安局、消防車隨時在爲可能發生的火災或擁擠不堪的人群作防範。進門的隊伍綿延了幾條街,門票一漲再漲,仍阻止不了蜂擁而至的人流。

  

  在隨喜之余,也令我想到《聖大涅槃經》中的經文:“若人有生年,以無量七寶,臥具及神馐,供養一切佛,不及一刹那,爲衆發願心,功德無有量。”一切功德之中,發菩提心的功德是最大的。哪怕在一刹那間生起願菩提心,功德也是很大的,生起行菩提心的利益就更是無法衡量。

  《勝月女經》雲:“僅思利他心,利益尚無量,何況行利益?”

  因此,作爲修行人不應求形象上的相似功德。哪怕每天一次,在床上靜下來發起殊勝菩提心,其功德也是無量的。

  壬午年二月初二  

  2002年3月16日  

  大  法

  很多修行人都喜歡求大法,大手印、大中觀、大圓滿、大威德……還喜歡拜見一些大和尚、大活佛、大法師……這些特別喜歡大法的人以爲可以因此而得大證悟。

  其實不然,不論求什麼法,都應與自己的根基相應,自己應具有修此法的基本條件,否則,將一事無成。

  薩迦班智達的大弟子加爾瓦樣功巴,是藏

  

  

  地曆史上有名的大成就者,他說:“人們往往只…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