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是“上師的倒車”,因爲倒車時經常會有一種聲音說:“請注意!倒車!請注意!倒車!”
這種行爲確實不太好,你們有機緣在上師身邊的話,對每個人都一定要恭敬,不然見什麼人、接什麼電話都特別不恭敬,這樣會使本來對上師很有信心的人依靠這種因緣斷送善根,這種過失是很大的。
按理來說本該如此,然而我們這些人即便是一百次見到上師的身相、一百次聽聞上師的言教,仍舊將上師看成是一般的普通人,從未體會到親見上師的身體難得、聆聽上師的教授難得、見師身聞師言意義重大這一點。
劄嘎仁波切又批評我們說:“你們這些人即使見了上師一百次也無所謂,根本不知道面見上師身相、聽聞上師法音的殊勝難得。”
我有時想:不論住山修行還是依止上師,首先應該學習這部《劄嘎山法》,要不然連這種非常淺顯的道理都不懂。確實是這樣,如果早點兒知道的話,在見到上師、聽聞上師法音的時候一定會生起難得之心,但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此一來,勢必會導致自相續原有的一切聞思修行功德無余喪失、前所未有的功德不會重新生起的不良後果。
如果對上師始終采取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那麼以前具足的功德終將喪失,以前不具足的功德也將無法得到。
博朵瓦格西曾說過:“對上師不恭是失去智慧的主因。”
這很重要,有些人也是這樣,以前對上師的信心、智慧等各方面非常不錯,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不但對上師的信心退失,自己的智慧也越來越減少了。所以說,自相續生起智慧的根本因就是對上師的恭敬心。
如果偶爾因沒有得到開許而未能如願面見上師,也不能心煩意亂,心裏應當這樣想:我應該明白這是對自己最殊勝的教誨,這明明是在暗示我:因爲你的惡業罪障太深重了,你若誠心誠意想見真佛上師,就要淨除自己的罪障。
假設上師由于某種原因不能見你,你也沒必要馬上發脾氣。人們在拜見上師時都會懷有各種各樣的目的,但不管怎樣,如果上師不見你,就應如此思維:這是對我最爲殊勝的一個教誨,由于自己無始以來的罪業太過深重,所以無法見到真正的佛陀,自此以後應該精勤忏悔罪障。
因此見不到上師也不要怨這個怨那個,怨天尤人沒有任何好處,暫時先好好地修五十萬加行,五十萬加行都沒修完怎麼能見到上師呢?
還有人拿了一大把鈔票去見上師,但也沒有如願見到,這時他總是會說:“上師怎麼會不見我呢?我這麼有錢……”但這跟有錢沒錢也沒什麼關系吧……
如果一請求即刻得到開許,自己應該想到:在自己罪孽業障尚未清淨時,上師就慈悲恩准前去面見,這說明他老人家一方面是在用強製的方法淨除自己的深重罪障,一方面是爲了讓自己積累廣大的福德,現在有幸去參見上師,應當趁此機會積累福德,
上師如果立刻開許拜見,就應如上這般觀想。
有些人在見上師時喜歡哭,尤其剛來的時候,但住在學院裏兩叁年之後,他的眼淚也已經幹了。我們當中的個別人確實是,不要說見法王,在我面前都是一直哭,但現在一滴眼淚都流不出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于是心裏一邊默默觀修七支供,虔誠祈禱,一邊恭恭敬敬地向上師獻上曼茶羅等供品。
倘若上師聲色俱厲地對你進行訓斥呵責,那麼要認識到這是上師在賜給自己竅訣;
上師對你進行嚴厲地呵斥、批評,也不應生起嗔恨心:“我沒有犯錯誤,上師爲什麼罵我?”不應該這樣。以前依科上師在弟子出現違緣時,經常會通過呵斥將弟子身上的違緣遣除。因此,上師可能是看到你的一些違緣或者觀察到你的某種心態,于是通過譴責使之消除,你這時不要耿耿于懷,心裏想著一定要報仇……
然而恰恰相反,現在的個別弟子,對上師的教言一句也記不住,對他的批評卻能銘刻于心,這些人真的像蓮花生大師所說的:“他的心已經著魔了。”
假設上師大發雷霆,對你大打出手,你也應當認識到:他老人家是在顯示采用強製性方便法淨除我的罪障、摧毀我的煩惱這一事業。長期如此串習,平時也必須與上師形影不離,集中精力精勤修學依止上師的方法。
上師的很多行爲、語言都具有一定的密意,因此不論打你還是批評你,不要像對待一般人那樣懷恨在心,格魯派的智貢格西在講述菩提道次第時,講到了許多如何依止上師的竅訣。
下面是遣除一些非理之想。有些人在依止上師過程中,總是認爲自己的想法非常正確,這種觀念很不如法,應該斷除此類邪念。
斷顛倒想
對此有些人顯出一副頗有見地的神態說:就像如果與火靠得太近必將遭到焚燒一樣,如若與上師過于親密,那必然會出現矛盾重重的不良後果。所以,求法時依止上師,在不求法時就遠遠避開上師,到別處去安住,這樣還是很好的。
有人認爲:就好像離火太近會被灼傷一樣,離上師太近的話,一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因此不應距離上師太近,求法時住在上師跟前,不求法時就遠遠離開。
他們依止上師就爲了得到一點兒法,劄嘎仁波切說:這種人就像烏鴉得到一塊肉就馬上遠走高飛一樣,在他的相續中,根本得不到上師的加持。實際上,上師的意傳加持非常不可思議,僅僅依靠自己苦修不一定證悟,但依靠令上師歡喜等方式獲得證悟的現象卻是非常多的。
說完便在距離上師一個月路程的遠處住了下來。這種現象俯拾即是,極爲常見。
不要說像我這樣的小人物面前,即使法王如意寶跟前也有這種人——聽法時靠上師特別近、不聽法就遠遠離開。他們認爲平時也離上師太近,以後肯定會出問題的。但你遠遠避開可能不會解決問題,前輩的高僧大德從智慧上來說非常了不起,卻爲什麼還是長時間依止在上師身邊呢?就是爲了獲得上師的意傳加持,學習上師的清淨行爲。
這種人往往口頭上會說出諸如“我唯一依賴上師”這樣冠冕堂皇、漂亮動聽的言詞,實際行動中卻充分顯露出他對于如理如法依止上師根本毫無興趣的心態。
這種人已經在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了自己對依止上師根本毫無興趣的心態。
一般而言,具有將上師視爲真佛的無僞清淨心確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是我們如果能做到口中經常說上師就是真佛陀,心裏也反反複複這樣觀想,夜以繼日對上師修清淨觀,那麼與上師越親近,對依止上師之道理的理解程度也相應會越來越提高。
作爲凡夫人,想要做到這一點確實非常不容易。這主要是因爲認識不夠,對依止上師的方式根本不理解。我們如果能夠身體如理行持、口中如理宣說,其實依止上師也並不是很困難。
一般來說,真正的高僧大德、大上師不會無緣無故損害你,可以一心一意地依止,不像現在社會上的惡人,他們經常不講道理,會對你造成損害,對這種人遠遠避開是非常好的。
有些人說:“我經常對上師生邪見。”我有時想:在法王如意寶這樣的上師前怎麼會生起邪見呢?上師不論做任何事,就是爲了暫時、究竟地利益衆生,爲什麼還會生邪見呢?如果上師整天喝酒、抽煙、無惡不作,那你對上師生邪見也可以,但上師每天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你到底從什麼角度對上師生邪見呢?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因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認識,依止上師、親近上師不是很困難,經常將上師作佛想,口中也如此宣說,自己的相續會逐漸得到轉變的。
還有些人顧慮重重地說:“因爲我心裏對上師沒有信心、恭敬心與清淨心,如果呆在上師身邊,只能積累惡業而已。”
有些人認爲:自己既沒有信心也不具足清淨心,那還不如早一點兒離開上師。但你有沒有把握離開上師後功德越來越增上呢?假設在上師身邊都得不到利益,那離開上師可能更加不行了。
這些人本來自己就已經不具有清淨觀,加之又不願意長期持久地修清淨觀,他們認爲反正我沒有清淨心,就順其自然吧,如此也是很快樂的,而不願意改正自己的惡行。(這些人純粹是破罐破摔、將錯就錯、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孰不知無有清淨心也是可以改變的。如上所說,與具正信的道友相處,多觀想上師的功德,逐漸就會改過自新的,並且親近上師也有無量功德。)
他們愚昧地認爲一切隨緣轉吧,根本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德行,這唯是將自己推向惡業深淵的想法,是對自己、對衆生不負責任的一種心態。
有的人也滿不在乎地說:“既然對上師不能觀清淨心,那也是無所謂的,獨自住在偏僻的山裏修法也是很好的。”
他們對于這樣做的後果根本不在乎,認爲:沒有清淨心也無所謂,反正得到一點兒法,到山中修行就可以了。
你們對上師連一顆清淨心都不能觀想,那煞有介事地修法又能有什麼利益呢?難道佛陀沒有說過大大小小的一切功德均依賴于上師嗎?
也許你自認爲非常了不起,但是,難道你不知道遠離上師之後,可能有很多功德都得不到嗎?
而且,對上師能生起信心、觀清淨心的主因就是要在上師身邊住下來,隨後全神貫注聽聞依止上師的甚深竅訣,交往那些對上師觀清淨心的同修道友,與此同時對上師修清淨觀。
遠離上師沒有利益,應該在上師身邊安住下來,與對上師有信心的道友交往,這一點很重要,法王如意寶也說:“如果實在無法聞思修行,就依止見修行果比較好的道友,這樣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成就者事業金剛曾經請問金剛手菩薩:“生起信心之因是什麼?”金剛手菩薩答言:“如若依止如第二佛陀般的上師便可生起信心;如果與具有正信的道友相處也可生起信心。”
事業金剛是甯瑪巴的一位大成就者,宗喀巴大師的上師。在宗大師的傳記中說:有關密宗甯瑪巴的種種教言是在事業金剛面前聽受的。《空行心滴》中蓮花生大師與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對話——有關甘露妙藥的大圓滿法,後來宗喀巴大師在事業金剛前聽聞之後,也將這一法要通過自己與事業金剛對話的方式表現了出來——宗喀巴問、事業金剛言,這在宗大師的著作全集中應該有。
現在很多人說:“我信心生不起來,恭敬心也沒有,怎麼辦呢?”這樣的話,你在具足信心的道友跟前呆幾天就自然…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