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14

  ..续本文上一页他是“上师的倒车”,因为倒车时经常会有一种声音说:“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

  这种行为确实不太好,你们有机缘在上师身边的话,对每个人都一定要恭敬,不然见什么人、接什么电话都特别不恭敬,这样会使本来对上师很有信心的人依靠这种因缘断送善根,这种过失是很大的。

  按理来说本该如此,然而我们这些人即便是一百次见到上师的身相、一百次听闻上师的言教,仍旧将上师看成是一般的普通人,从未体会到亲见上师的身体难得、聆听上师的教授难得、见师身闻师言意义重大这一点。

  札嘎仁波切又批评我们说:“你们这些人即使见了上师一百次也无所谓,根本不知道面见上师身相、听闻上师法音的殊胜难得。”

  我有时想:不论住山修行还是依止上师,首先应该学习这部《札嘎山法》,要不然连这种非常浅显的道理都不懂。确实是这样,如果早点儿知道的话,在见到上师、听闻上师法音的时候一定会生起难得之心,但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自相续原有的一切闻思修行功德无余丧失、前所未有的功德不会重新生起的不良后果。

  如果对上师始终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那么以前具足的功德终将丧失,以前不具足的功德也将无法得到。

  博朵瓦格西曾说过:“对上师不恭是失去智慧的主因。”

  这很重要,有些人也是这样,以前对上师的信心、智慧等各方面非常不错,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不但对上师的信心退失,自己的智慧也越来越减少了。所以说,自相续生起智慧的根本因就是对上师的恭敬心。

  如果偶尔因没有得到开许而未能如愿面见上师,也不能心烦意乱,心里应当这样想:我应该明白这是对自己最殊胜的教诲,这明明是在暗示我:因为你的恶业罪障太深重了,你若诚心诚意想见真佛上师,就要净除自己的罪障。

  假设上师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见你,你也没必要马上发脾气。人们在拜见上师时都会怀有各种各样的目的,但不管怎样,如果上师不见你,就应如此思维:这是对我最为殊胜的一个教诲,由于自己无始以来的罪业太过深重,所以无法见到真正的佛陀,自此以后应该精勤忏悔罪障。

  因此见不到上师也不要怨这个怨那个,怨天尤人没有任何好处,暂时先好好地修五十万加行,五十万加行都没修完怎么能见到上师呢?

  还有人拿了一大把钞票去见上师,但也没有如愿见到,这时他总是会说:“上师怎么会不见我呢?我这么有钱……”但这跟有钱没钱也没什么关系吧……

  如果一请求即刻得到开许,自己应该想到:在自己罪孽业障尚未清净时,上师就慈悲恩准前去面见,这说明他老人家一方面是在用强制的方法净除自己的深重罪障,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积累广大的福德,现在有幸去参见上师,应当趁此机会积累福德,

  上师如果立刻开许拜见,就应如上这般观想。

  有些人在见上师时喜欢哭,尤其刚来的时候,但住在学院里两三年之后,他的眼泪也已经干了。我们当中的个别人确实是,不要说见法王,在我面前都是一直哭,但现在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

  于是心里一边默默观修七支供,虔诚祈祷,一边恭恭敬敬地向上师献上曼茶罗等供品。

  倘若上师声色俱厉地对你进行训斥呵责,那么要认识到这是上师在赐给自己窍诀;

  上师对你进行严厉地呵斥、批评,也不应生起嗔恨心:“我没有犯错误,上师为什么骂我?”不应该这样。以前依科上师在弟子出现违缘时,经常会通过呵斥将弟子身上的违缘遣除。因此,上师可能是看到你的一些违缘或者观察到你的某种心态,于是通过谴责使之消除,你这时不要耿耿于怀,心里想着一定要报仇……

  然而恰恰相反,现在的个别弟子,对上师的教言一句也记不住,对他的批评却能铭刻于心,这些人真的像莲花生大师所说的:“他的心已经着魔了。”

  假设上师大发雷霆,对你大打出手,你也应当认识到:他老人家是在显示采用强制性方便法净除我的罪障、摧毁我的烦恼这一事业。长期如此串习,平时也必须与上师形影不离,集中精力精勤修学依止上师的方法。

  上师的很多行为、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密意,因此不论打你还是批评你,不要像对待一般人那样怀恨在心,格鲁派的智贡格西在讲述菩提道次第时,讲到了许多如何依止上师的窍诀。

  下面是遣除一些非理之想。有些人在依止上师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的想法非常正确,这种观念很不如法,应该断除此类邪念。

  断颠倒想

  对此有些人显出一副颇有见地的神态说:就像如果与火靠得太近必将遭到焚烧一样,如若与上师过于亲密,那必然会出现矛盾重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求法时依止上师,在不求法时就远远避开上师,到别处去安住,这样还是很好的。

  有人认为:就好像离火太近会被灼伤一样,离上师太近的话,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因此不应距离上师太近,求法时住在上师跟前,不求法时就远远离开。

  他们依止上师就为了得到一点儿法,札嘎仁波切说:这种人就像乌鸦得到一块肉就马上远走高飞一样,在他的相续中,根本得不到上师的加持。实际上,上师的意传加持非常不可思议,仅仅依靠自己苦修不一定证悟,但依靠令上师欢喜等方式获得证悟的现象却是非常多的。

  说完便在距离上师一个月路程的远处住了下来。这种现象俯拾即是,极为常见。

  不要说像我这样的小人物面前,即使法王如意宝跟前也有这种人——听法时靠上师特别近、不听法就远远离开。他们认为平时也离上师太近,以后肯定会出问题的。但你远远避开可能不会解决问题,前辈的高僧大德从智慧上来说非常了不起,却为什么还是长时间依止在上师身边呢?就是为了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学习上师的清净行为。

  这种人往往口头上会说出诸如“我唯一依赖上师”这样冠冕堂皇、漂亮动听的言词,实际行动中却充分显露出他对于如理如法依止上师根本毫无兴趣的心态。

  这种人已经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了自己对依止上师根本毫无兴趣的心态。

  一般而言,具有将上师视为真佛的无伪清净心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我们如果能做到口中经常说上师就是真佛陀,心里也反反复复这样观想,夜以继日对上师修清净观,那么与上师越亲近,对依止上师之道理的理解程度也相应会越来越提高。

  作为凡夫人,想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非常不容易。这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够,对依止上师的方式根本不理解。我们如果能够身体如理行持、口中如理宣说,其实依止上师也并不是很困难。

  一般来说,真正的高僧大德、大上师不会无缘无故损害你,可以一心一意地依止,不像现在社会上的恶人,他们经常不讲道理,会对你造成损害,对这种人远远避开是非常好的。

  有些人说:“我经常对上师生邪见。”我有时想:在法王如意宝这样的上师前怎么会生起邪见呢?上师不论做任何事,就是为了暂时、究竟地利益众生,为什么还会生邪见呢?如果上师整天喝酒、抽烟、无恶不作,那你对上师生邪见也可以,但上师每天讲经说法、弘法利生,你到底从什么角度对上师生邪见呢?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依止上师、亲近上师不是很困难,经常将上师作佛想,口中也如此宣说,自己的相续会逐渐得到转变的。

  还有些人顾虑重重地说:“因为我心里对上师没有信心、恭敬心与清净心,如果呆在上师身边,只能积累恶业而已。”

  有些人认为:自己既没有信心也不具足清净心,那还不如早一点儿离开上师。但你有没有把握离开上师后功德越来越增上呢?假设在上师身边都得不到利益,那离开上师可能更加不行了。

  这些人本来自己就已经不具有清净观,加之又不愿意长期持久地修清净观,他们认为反正我没有清净心,就顺其自然吧,如此也是很快乐的,而不愿意改正自己的恶行。(这些人纯粹是破罐破摔、将错就错、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孰不知无有清净心也是可以改变的。如上所说,与具正信的道友相处,多观想上师的功德,逐渐就会改过自新的,并且亲近上师也有无量功德。)

  他们愚昧地认为一切随缘转吧,根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德行,这唯是将自己推向恶业深渊的想法,是对自己、对众生不负责任的一种心态。

  有的人也满不在乎地说:“既然对上师不能观清净心,那也是无所谓的,独自住在偏僻的山里修法也是很好的。”

  他们对于这样做的后果根本不在乎,认为:没有清净心也无所谓,反正得到一点儿法,到山中修行就可以了。

  你们对上师连一颗清净心都不能观想,那煞有介事地修法又能有什么利益呢?难道佛陀没有说过大大小小的一切功德均依赖于上师吗?

  也许你自认为非常了不起,但是,难道你不知道远离上师之后,可能有很多功德都得不到吗?

  而且,对上师能生起信心、观清净心的主因就是要在上师身边住下来,随后全神贯注听闻依止上师的甚深窍诀,交往那些对上师观清净心的同修道友,与此同时对上师修清净观。

  远离上师没有利益,应该在上师身边安住下来,与对上师有信心的道友交往,这一点很重要,法王如意宝也说:“如果实在无法闻思修行,就依止见修行果比较好的道友,这样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成就者事业金刚曾经请问金刚手菩萨:“生起信心之因是什么?”金刚手菩萨答言:“如若依止如第二佛陀般的上师便可生起信心;如果与具有正信的道友相处也可生起信心。”

  事业金刚是宁玛巴的一位大成就者,宗喀巴大师的上师。在宗大师的传记中说:有关密宗宁玛巴的种种教言是在事业金刚面前听受的。《空行心滴》中莲花生大师与空行母益西措嘉的对话——有关甘露妙药的大圆满法,后来宗喀巴大师在事业金刚前听闻之后,也将这一法要通过自己与事业金刚对话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宗喀巴问、事业金刚言,这在宗大师的著作全集中应该有。

  现在很多人说:“我信心生不起来,恭敬心也没有,怎么办呢?”这样的话,你在具足信心的道友跟前呆几天就自然…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