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师教言如理行持,这样一来,虽然是在做自己的事情,但也与为上师做事情一样,会获得极大功德。
并以此可将以往所造的一切罪业悉皆净除,自己的三门一切所为不致于放荡无度,也不会重新累积身语意的罪业。因此说,依教奉行的意义格外重大。
我们的一切行为既不能违越上师的言教,又要与同修道友们始终持久和睦相处。依照加行中所说的在上师面前听受包括道次第修心等自己所实修的法门在内的一切教授,必须像蜜蜂享受花蜜的甘美味道一样以闻思断除增益怀疑。
如同蜜蜂在花丛中津津有味地享受花蜜,不受任何外界干扰一样,我们应该恭恭敬敬地在上师前听受包括道次第在内的一切法门,与金刚道友和睦相处,一心一意享用圆满殊胜的佛法妙味,不要被外界环境诱惑,依靠闻思修行断除相续中的所有增损怀疑。
既然说不要离开上师,那么,在拜见上师时应该怎么做呢?
晋见上师
如果自己有教言上的疑问要请教或者有事汇报,需要去晋见上师前,就必须搞清楚上师此时是否在百忙之中,是否心情愉悦,在上师悠闲自得、舒心悦意时可以前去讨教,
在自己有事情找上师或者想去见上师之前,应该首先打听:上师是否特别繁忙?上师心情是否愉快?详细观察之后,如果发现上师不是很忙,正在悠闲地晒太阳,心情也正好不错,这时,你可以小心谨慎地前去问候,并且提出自己的疑惑。
而在上师事务繁忙、心绪不佳时万万不可莽撞去打扰,就像小马驹或小狗崽对待它们的母亲那样。
可是,上师特别忙、心情也不太好,那你最好立刻离开,不要去打扰上师,因为即使你去询问,上师也不一定会仔细回答,这样一来,你回去之后可能会说:“今天上师都没理我,真是个坏人……”
弟子对待上师就应该像小马驹或小狗崽对待母亲那样。一般来说,母马在草原上吃也吃饱了、喝也喝足了,心情特别愉快的时候,小马会很快发现并且立刻前去吸吮奶汁;如果母马正在吃草饮水或者心绪不佳,那小马根本不会接近它。藏族有种说法:小马比小孩子还聪明。因为小马非常善于观察母马的情绪,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本事。小狗也是这样,一般母狗没什么事情、心情不错时,小狗会马上过去吸吮母奶,但要是发现自己的母亲心情不好或者正在咬人,那不要说吸吮母奶,根本靠都不会靠近,只是远远地在一边乖乖看着。
在未得到上师的开许之前,自己不管三七二十一大摇大摆地来到上师面前,由于根本不知晓此刻上师是否心情很好,倘若正巧赶上上师心情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对上师不敬以及扰乱上师的心这两种极其严重的过失。
但是我们当中的个别人连小马、小狗都不如,根本不会观察上师的心情,随随便便跑到上师跟前,这样一来,对上师不恭敬以及扰乱上师心这两方面的过失也就随之出现了,这对自己非常不利。因此,在拜见上师前,一定要仔细观察。
因此,首先应当到上师的侍者前询问可不可以前去拜见,了解上师心情好不好的状况,再以晋见上师尊容比获得如意宝还难的心态来到师前,对上师毫无怠慢之心、谦虚谨慎、毕恭毕敬,如此可得到广大的功德。所以,到上师的面前时,先让侍者去请示上师获准后, 方可前往,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而且,见上, 师时不要像见普通人那样随随便便,应该以比获得如意宝还难得的心情恭恭敬敬地拜见。
可是,有些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他们说:我们既然已经依止上师,所以随意到上师跟前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可以随便去见,那么依止上师有什么用呢?
个别人对上述教言根本不屑一顾:“你也是上师弟子,我也是上师弟子,既然你可以去见上师,那我也要去……”于是大摇大摆地来到上师跟前,对上师根本不具足应有的恭敬心与信心,将自己目中无人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说明他们压根不懂依止善知识的方式。
这是非常愚笨的一种行为。上师如意宝在成都中央花园的时候,本来见上师的时间已经过了,但有个人一定要见上师,他冲过好几个侍者非要闯进去……这种人就是不懂如何拜见上师的道理。
一般精神有问题的话,经常会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但如果精神没有问题,这样做是绝对不合理的。
例如,世间上那些官员所属的百姓们也没有说“因为他是长官所以什么时候想去都可以”而随便前去见,
即使是世间的普通官员,也不是随便想见就能够去见的,更何况拜见如真佛一般、具足一切功德的大恩上师,怎么能如此随随便便呢?
那么对于法主、法王、如意宝般妙法源泉之上师,怀有不敬之心,口出非礼之词说“不管上师开不开许都要去见”便径直而入,这是对上师的最大不敬。
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管见哪一位上师,一定要首先请求开许,千万不要扰乱上师的心。否则未得到上师开许,或者将上师看作普通道友那样对待,这是绝对不合理的,对于这种做法,智悲光尊者也已经作出了严厉谴责。
再说,就算是要去拜访世间的大官员、大人物们,也不能乱了方寸,而必须首先通过他的下属,依次引见,否则也不能见到。
如果想见世间普通的官员,也要首先问询他的秘书是否可以约见,直接闯进去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对于上师竟然都不能像世间人对待大官员、大人物那样尊重敬仰,那还有什么比这更不恭敬的态度呢?
在拜见上师的过程中,假使连对世间官员的态度都不具足,那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不恭敬的呢?上师是三界导师,必须以恭恭敬敬的心态拜见,这一点千万要注意。
自己只是私下认为拜见上师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的事,于是趾高气扬地直入其内,这种草率举动恰恰将他无有将上师视为真佛的清净观之内相暴露无遗。
如果根本不理会上师是否繁忙、心情是否愉快而冒然出现,一味地将上师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那已经完全表露了他对上师没有信心的一种心态。
真实作想
因此说,拜见上师时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应该了知,见到上师和遇到上师是千载难逢的殊胜机缘,非常难得。但这种想法,很多人既做不到也想不到。
本来,我们应当有见一次上师的尊容、听一次上师的言教就如同亲睹佛陀的金颜、亲聆佛语一般极为稀罕难得的想法。如果没有这样想,那就是一大错误。
见到上师尊容或聆听上师言教,应该像亲见具足相好的如来、亲闻佛陀谛实语一般,在心中生起一种极为稀罕难得的心情。
当然,现在亲自拜见上师有点儿困难,但每天都可以听到上师如意宝的教言,这时候大家能不能观想:上师的法音如此难以听闻,在千百万劫中都是难以遭遇的。进而生起稀罕之心恭敬聆听。
但是,有些人不要说如理观想,可能认为上师每天给我们传法,今天也传明天也传,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实际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应该从现在开始修正自己的观念。
即使心中确实已生起了面见上师的身相与听受上师的教言极为不易的念头,但是在去往上师面前的途中仍然需要如是忆念:我的上师的的确确就是真正的佛陀,我今虽有这样的问题要请教,却不知能否如愿以偿,假设有幸在上师面前讨教,并获得了满意的答复,那真是太有福报了。
假使已经真正生起了面见上师、听闻上师教言十分不易的念头,在前往面见上师的途中也要作如是想:我的上师不是普通凡人,他是真正的佛陀,若能得以拜见那就真的太有福报了。
但有些人非常愚笨,已经依止上师好多年了,在上师面前也听闻了诸多教言,他却认为还没有依止上师。他们认为:上师给一个加持品或者说你可以依止我之类的话才是依止上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你在上师前已经听闻佛法、接受灌顶,这位上师从此以后已经摄受了你,之后只能靠你自己的精进修行才可以,释迦牟尼佛曾经亲口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所谓的摄受弟子,并不是像某些人认为那样——每天在你面前说个悄悄话或者给你取个法名,不是这样的。
当然我们有些人刚来,有些人刚开始学佛,对上述问题根本不懂,这也情有可原。但个别人已经在上师如意宝跟前听闻佛法五、六年了,仍然说:“我想依止法王如意宝,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见一次法王?”这种说法实在太可笑了,札嘎仁波切说:这样依止上师的心态是不合理的。
大家一定要在佛教的有关经论中好好闻思,不然连什么叫依止上师都不懂。在座诸位已经早就被法王如意宝摄受了,其他已经听闻过佛法的上师也已经依止了,因为已经听他传过法,即使不想依止也没有办法了。但是很多人认为,依止上师就应该像以前佛对弟子说的那样:“我是你的导师,你是我的声闻。”这才算依止上师,不是这样的,类似“我已经在他面前听闻了教言,但还未依止过他”的说法,在佛教当中根本不存在,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这种现象应该不会有吧,也最好不要有。
面见一次上师的身相,就相当于亲眼目睹了所有佛陀的身相。
不论从功德上还是教理上,拜见一次上师就好像真正见到了佛陀,没有什么差别。
如此可以清净无始以来多生累劫中所积的一切罪障,实在具有广大深远的意义。
多生累劫当中积累的一切罪障,在见到上师如意宝后都可以得到清净。去年在成都中央花园的时候,有几个人本来已经买了飞机票,但他们说:“来一趟不容易,见到法王如意宝能够遣除一切罪障、获得无量功德,我们一定要去拜见。”当时问过法王如意宝后,上师也是特别开许他们拜见了。确实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对你自己也会产生巨大的利益。
之后,在侍者尚未通知上师是否准许之前一直耐心等待。
首先应该在侍者面前恭恭敬敬地询问是否可以拜见,之后耐心等待。
一般侍者的态度也应该好一点儿,很多上师身边的人的态度非常傲慢,这样很容易让别人生起邪见。以前开极乐法会的时候,学院这边来了一位大活佛,他的侍者特别傲慢,当时见到活佛过来,他就一直推着旁边的人说:“退回去、退回去……我们的上师来了!”当时很多人都不太高兴,说…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