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各方面來講,經常打電話可能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我們來到這裏不是爲了希求這些,所以與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系不要太多。我們這裏有個修行人在兩年之間只給家裏打過一個電話,這是非常好的。你們也應該對家裏人說:“你們不要經常給我打電話,我在這裏好好修行加持你們。”這樣一來,你們也可以少說一點兒廢話,不會依靠這種無意義的事情耽誤自己的時間,我們與世間人不同,你與世間人從早到晚講一些廢話,他也會高高興興地聽著,但這不是修行人的作爲。
並且心裏應當立下這樣的堅定誓言:我住在此清幽靜谧之處,從今以後決不返回家鄉。如果鄉親們對自己有信心而提供衣食,則欣然接受;倘若不提供,則向素不相識的人們化緣維生,經曆些苦行也未嘗不可。
現在既然有緣住在寂靜的地方,就應該在心裏發下堅定的誓願:家鄉沒有任何意義,除了增長貪嗔癡以外無有任何利益,因此我再也不會返回家鄉。
這樣就可以斷絕與親戚朋友之間的聯系,他們也就不會因爲一些小小的事情叁番五次地來找你。當然,如果他們願意供養一點兒生活費、買個房子,也可以欣然接受;如果他們不給你,也可以依靠化緣維持生活,沒有必要去找他們。
有些家人不但要求修行人回去,而且還威脅說:“如果你不回來,不僅不給你錢,而且還要罰你的款。”但是對一個出家人怎麼罰款呢?除了身上的衣服以外也沒有什麼。因此不用擔心,即使他們不給也無所謂,真正生活困難的話,向素不相識的人化緣就可以,因此再也不要回家了!
真正的孝順
不僅如此,就算是自己身在家鄉的父母雙親病危死亡,也不應回去探望。
自己的父母雙親病危死亡也不應回去探望,其他的親戚朋友更不用說了。
但現在很多人經常說:“我的父親要死了、我的母親要死了……一定要回去看一下。”有些確實已經接近死亡才叫你回去,但有些只是假裝的,因爲依靠其他方法無法讓你回來,這樣將你騙回去以後,不要說死,連病都沒有病,可能只是前幾天有點兒小感冒而已。
如果感情用事,斷然回去,以此爲緣,就必然會叁番五次地返回故鄉。
如果覺得感情上沒有辦法拒絕,毅然而然地回去了,自此以後,自己的內心也就不再穩定,之後就會叁番五次地返回家鄉。
這一點在座許多金剛道友都有親身體會,經常想要回去的人可能著魔了,他們已經不想安住在寂靜的地方,因此才會再叁返回家鄉。
因此,即便聽到別人說“你的父母現在危在旦夕,按情理你應當回去”,自己也要暗自思忖:我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也無濟于事,我又沒有能使他們不死的辦法,爲他們念經回向在這裏也可以做,一定要安心住下來。
有人對你這樣說:“你的父母已經住在醫院裏了,現在情況非常危險,這次你無論如何都要回來一趟。”遇到這種情況時,應該想:有些病即使醫生也沒有辦法,通過藥師佛不可思議的加持也許可以救治,但我既不是醫生也不是藥師佛,因此回去也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如果希望他們長壽,在這裏給他們念長壽咒;如果已經去世,就在這裏請僧衆念經超度他們。
我們當中確實有很多人依靠“父母死了”等因緣回去了,之後在自己的修法上也是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違緣。因此,大家應該堅定自己的意念:無論如何都不回去,一定要安心地住下來。
父母生病,自己未能精心護理照料,也許會受到世人的譏笑,但是我們應當明白,僅僅供給父母衣食、照顧護理無法報答大恩父母的深恩厚德。
父母生病時沒有人照顧,或者沒有回去看一眼,那旁邊的人可能會說:“這個人真沒良心,還是學佛的呢,連自己的父母都不管……”
類似的語言也許非常多,但我們沒必要一一反駁,很多世間人本來就對我們的修行不滿,經常發出一些譏諷的叫聲,這時你自己應該分析其中的利害:回去確實有利益的話,那當然可以回去,如若沒有利益,就在寂靜地方給他們念經回向就可以了。應該了知,即使回去照顧父母,在醫院裏面給他們擦洗服侍,也根本無法真正報答父母的恩德。
如果真想回報父母恩德,那麼爲了父母修持正法,以求成就佛果,並且使父母也爲了成佛而修法,才是真正的報恩。
要想報答父母的恩德就是精勤修持佛法,或者讓父母也能夠爲了成佛而修法,這樣才是真正報答父母的恩德。
因此如果你不回去,父母也許非常不高興,但不管怎樣,從報答恩德的角度來說,對他們念經回向加持就可以,沒有必要回去。
所以說,諸如供給父母衣食,對他們進行照料,這些只是暫時的利益,從長遠來看,則毫無益處。
從長遠來看,即使你到醫院裏去對父母精心照料也沒有任何用處。
這是佛教的一種傳統,無論漢傳還是藏傳,作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無論父母發生了什麼事,都沒必要六神無主、驚慌失措,在寂靜地方爲父母念經修法,之後回向給他們,這樣對他們的利益更大。
再說,無論如何盡心孝養父母,既不能使他們現在就擺脫老病死的束縛,也無法令他們後世脫離惡趣,又不能將他們安置在解脫與佛地。
從世間角度,無論你怎樣照料,都無法使他們擺脫老死病的痛苦、脫離後世的惡趣,更無法使他們獲得真正的解脫,對于他們所感受的一切苦難折磨都無計可施,又如何使他們獲得出世間的一切功德利益呢?根本無法實現。
只是裝模作樣地孝順父母,借此機會自己呆在家鄉,結果自相續中的煩惱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強,以致于積累下深重的罪業,最後必將落得個自己與父母投生到難以忍受的惡趣的下場。
表面上爲了照顧父母呆在家裏,結果自相續中的貪嗔癡卻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強,最終必定會導致自己與父母于後世感受惡趣無量無邊的痛苦。
這是任何一個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從父母的角度,他們確實犯下了非常嚴重的過失——讓出家人離開寂靜地方回到自己的身邊,最後還勸說這位出家人還俗。也有些父母說:“你現在回去吧,我的病已經好了。”但這時修行人已經再也不想回到寂靜的地方,從此之後,自己的所作所爲與修行人的行爲也已經完全背道而馳。
因此,絕對不能迎合世人而毀壞自他。自己能在寂靜處安心勤修,就是在報父母恩,即便家鄉的父母患病、去世,也堅決不能回去探望。這麼一來,其他親友出現疾病、遭遇不幸,不用說自然也就不必回去探望了。
世間人的許多想法、做法都是顛倒的,最好不要迎合他們。即使父母生病甚或死亡也堅決不回去探望,這一點大家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夠做到,那即使其他人對你說:“我的家裏現在很不吉祥……”你也可以理所當然的回絕他而不必心存顧慮。
實際上,如果父母生病都不回去的話,那其他人也會這樣想:這個人在父母生病的時候都沒有回來,那我們無論怎樣說也不會回來的。如此一來,他們就再也不會給你製造違緣了。
現在很多人請假就是這樣的——“我的父親病了”、“我母親不行了”,從世間角度,回去看望當然未嘗不可,但從修行角度最好不要去,法王如意寶說:“爲了父母舍戒或者回到家裏去看望都是不合理的。”因此,既然已經安住在寂靜地方,就盡量不要被家裏雞毛蒜皮的小事所左右,安心修行就可以了。
做名副其實的行者
如果沒有這樣做,而是家鄉出現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立即趕回去,與鄉親們一樣屢屢累積貪親嗔怨的惡業。此後,在家鄉沒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才偶爾在山裏裝腔作勢地小住一段時間,這是當代所有修行人普遍存在的一種通病。
確實是這樣,現在很多修行人稍微空閑的時候就到山裏面住一會兒,家裏稍微有點兒事情就馬上跑回去,跟家裏人一起造貪嗔癡的惡業,這種現象是現今修行人當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通病。
這樣的修行人只是徒有虛名而已,實際上與家鄉的那些在家人有什麼兩樣呢?還是應當好好想想。
個別世間人在任何事情都沒有時也會安閑地坐一會兒,大多數時候都是在世間瑣事上忙忙碌碌,而那些整天爲家庭奔走的出家人與這類在家人又有什麼兩樣呢?!
身爲一名修行人,如果心裏裝滿貪戀、嗔恨,背著家鄉的沈重包袱,怎麼能算是修行人?那些俗世的人們除了這些也再沒有什麼別的羁絆了。
一般修行人對家裏的大事小情樣樣操心勞神是非常不合理的,世間人不論怎麼做都是他們的事情,你已經出了家,是一個修行人,對于諸如此類的世間瑣事沒有必要再去關心了。
與同鄉們一樣經常忙碌于大大小小的瑣事,居然還坐在修行人的行列中,當然應該深感慚愧,並且也要自我譴責:現在如果想住在山裏,那就要做一個名不虛傳的修行人,否則,在世間人的眼裏,他也是個恬不知恥之徒;在上師道友們的心目中,他也必然是一個亵渎佛教的敗類。
有些修行人經常做這樣那樣世間的事情,這樣一來,別人也會說:“你看這個人整天與世間人一樣,哪裏像一個修行人!”上師與道友也會這樣想:這個人是佛教的敗類,不是真正的修行人,還不如早點還俗,不然他每天都會給佛教找很多麻煩。
希望大家應該做好一個修行人的本份,學院當中確實有些修行人非常的如理如法,十多年來一直精進修持。但有些所謂的修行人每天給管家、上師添麻煩,這些人倒說不上是佛教的敗類,卻也是十分討厭,說得也多、做得也多,好像每天除了給別人找麻煩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希望你們應該認真反省,通常每個人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違緣,但自己應該學會取舍、辨別,不要因爲一點點小事就跟這個人發生矛盾、跟那個人大打出手,這樣沒有必要。應該做一個有慚有愧的人,在世間人面前樹立一個佛教的榜樣,千萬不要成爲佛教的敗類。
因此要意志堅定地立下這樣的誓願:自己的壽命能持續多久,在這期間,應當像久居山林的野獸那樣住在人不知鬼不覺的幽靜聖地,最好能葬身于此。
應該發下堅定的誓言:雖然不知道自己能夠活多長時間,但在這段時間當中應該住在幽靜的聖地,最好死亡時也是在這樣靜寂幽深的山林裏,…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