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山法寶鬘論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千萬不要死在城市當中。

  誠如法王無著菩薩所說:“貪戀親方如沸水,嗔恨敵方如烈火,遺忘取舍愚暗者,抛棄故鄉佛子行。”珠滾仁波切也曾經說過:“抛棄故鄉就是修法成功的緣起。”我們應當將這些道理付諸實踐,身體力行。

  誰如果能夠抛棄故鄉,那他的修行肯定會成功的;如果沒有抛棄故鄉,在家修法是很難成功的。因此,抛棄故鄉是修法成功的一個非常好的緣起。

  自己已經在寂靜聖地安住下來,就絕對不能再回家鄉。

  這一點大家應該記住!現在我們這裏應該是真正的寂靜聖地,已經具足了劄嘎仁波切所說的許多條件——具有上師和道友,安住在這裏不會非常散亂的,否則你自己住在一個沒有任何人的地方,那你的行爲不一定會如理如法。

  所以,有上師和道友的地方就是寂靜聖地,不要到城市當中去;已經在寂靜地方安住下來以後,就不要再到其他地方去了。

  爲什麼這樣說呢?

  打個比方來說,自己是一個受了沙彌戒或比丘戒的僧人,那麼你還能恣意殘殺生靈嗎?你還能幹偷竊盜取的勾當嗎?你還能膽大妄爲地尋歡行淫嗎?毋庸置疑,這是根本不行的。

  這一點當然是不行的,殺害衆生會犯殺生戒,雖然根本戒中主要是指殺人,但隨意殺害衆生也肯定是不行的,其他的偷盜、行淫等更是絕對不允許的。

  同樣的道理,作爲住山的修行人應不應該動辄就返鄉探親?當然不應該,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裏劄嘎仁波切將出家人返回家鄉當作犯四根本戒一樣對待,也就是說,作爲一個出家人可不可以犯四根本戒?當然不可以!同樣的,住在山裏的修行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聞思修行,千萬不要回到家裏去。

  現在有些人請假的借口特別多:“哥哥要結婚、姐姐要生孩子……”如果你是相士的話,回去給你姐姐的孩子取個名字倒也可以,但是你可能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因此回去也無有絲毫利益,還是不要回去!

  如果自己能夠完完全全地做到不與家人往來,那麼家人們逐漸也就打消了叫你回來的念頭。

  如果你的意志很堅定——不管怎樣都不回去,那從此以後,家裏人想要叫你回來的念頭就自然而然地打消了,而且他們也會對你堅強的意志十分佩服……

  自己堅定不移安住在寂靜神山這是所有誓言的根本。如果毫不違越誓言,那麼你的修法一定能夠成就,也必然會活到老修到老,相續中必定會生起殊勝的五道十地功德。對于不恪守誓言的修行人,想要得到這一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有誓言的根本就是不離開寂靜深山。

  如果能夠堅守“安住寂靜深山”這一誓言,那你的修法一定會成功的,而且活到老修到老的這一修行傳統也會圓滿實行;如果不遵守自己的誓言,今天回去一趟、明天回去一趟,毫無疑問,你的修行也肯定不會堅持到底。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二 遠離親友

  誘惑的後果

  即便自己已經做到與家人不見面,安住靜處,但是也免不了會出現重重違緣障礙。自己雖然不返故土,可是親戚朋友們來到這裏滔滔不絕地講起家鄉的喜憂,怨敵、親人的繁雜瑣事,由此因緣,自相續中叁毒煩惱自然而然就會增長,于是乎便指手畫腳地說出“這應當做,這不應當做”的話來,從而積累了許多罪業。

  自己雖然沒有回去,但依靠親朋好友所說的話語,或者從其他道友那裏聽到的有關家鄉的消息,你的心裏也開始爲了這樣那樣的事情憂心如焚,並且對親戚朋友所說的事情多方指點,告訴他們:“你們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某某人對我們比較有利,某某人對我們不利……”如此便造下了諸多罪業。

  或者,與自己關系比較密切的道友每天對你講述一些無聊瑣事以及無有任何意義的話題,自此之後,你相續中的貪嗔癡也會不斷增上,從而生起諸多煩惱。

  所以必須要遠離這些是非來源的親友們。

  不論親戚朋友還是居士、道友,對修行人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違緣,因此一定要遠離。

  一般來說,親戚們首先是奉送一點食品、衣物。那位修行人依照情理便和他閑談起來,于是這位親戚滿面愁容地說:“現在咱們家鄉出現了這樁不幸之事,你說該怎麼辦呢?”完全是一副誠心誠意討教的口吻。修行人本來是因爲他供養衣食才如此客氣相讓,經他這般誠意討教,便飄飄然生起慢心,也就不可能對親友們的甘苦袖手旁觀了。

  這些所謂的親戚朋友首先會對你供養一點兒資具受用,博得你的歡心,之後他們會說:“我們那裏出現了這樣的事情,你認爲應該怎麼辦?”

  聽到親人如此詢問之後,你自己會作如是想:他們把我當作一個有智慧的人,任何事情都來問我,既然他們如此信任,那我也應想盡一切辦法使這件事情得到解決。

  這時,依靠慢心作祟,自己開始飄飄然、自以爲是起來,對于親友們請求的事情再也不好意思一口回絕。

  漸漸地,那些親戚們進一步地誘惑說:“你這次必須回家一趟,當下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幫助。”

  由于旁邊的人再再勸說:“某某法會如果沒有你很難舉辦,這對弘法利生的事業非常重要,所以你一定要回來……”如此一來,你自己雖然沒有返回家鄉的念頭,但在如此懇切的說詞之下,你也不得不盡一點自己的綿薄之力……

  對于諸如此類的言詞,應該了知是修行的一種違緣,千萬不要禁不住誘惑,給自己的修行製造障礙。

  修行人經不住再叁的引誘而回到家鄉,就這樣,一而再、再而叁地返鄉,從而行爲與自己背井離鄉的承諾已南轅北轍了。

  雖然你已經發下了堅定的誓願——一定要住在寂靜深山中修行,但是回去一次兩次之後,就如同著魔了一樣,經常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想要回到家鄉。

  確實如此,只要返回家鄉或進入城市裏一次之後,他的修行就已經不穩固了。個別人剛到這裏時發願說:“沒有成就之前就不回去。”但沒過幾天,就說自己生病了,要回去看病,或者說去看望家人,之後就再也沒有見到他的蹤影……

  大家對于自己所發的誓言一定要牢牢記住,千萬不能忘,否則就真的是一個無慚無愧的人了。一般來講,生活真正有困難的話,向上師、道友尋求幫助是可以得到解決的,除此之外,對于父母病了、朋友死了等根本不用操心。如果有人因此說你沒有人格也不要緊,世間人格有沒有都無所謂,只要有出世間的人格就可以了,但這一點,那些世間人無論如何都不會理解,因此暫時也不用加以理會。

  理應居住的神山靜處呆不下去,理應抛棄的故鄉親友卻經常光顧,結果靜處與上師成了他所抛棄的對象,返回故鄉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住在靜處的時間越來越短暫,久而久之,最後竟然慘死在城市裏,這實在是一個大噩兆。

  原本你發願抛棄的對境是紅塵世間,但現在卻恰恰相反,茫茫紅塵反倒成了你希求的目標——長期居住的是喧囂繁華的城市,到寂靜地的時間越來越短,對以前同修的道友一本正經地說:“我現在在某某城市建立一個密宗道場……”然而幾年過去了,你的密宗道場還沒有打好地基……到最後,也不得不在城市當中終了自己的一生。

  修行人死在城市裏是非常不吉祥的相兆,因此我們應該發願:一定要死在寂靜的深山當中!

  修行人莫入城市

  人們常說:獅子死在城中以及修行人死在城裏是最不吉祥的噩兆。

  獅子原本住在雪山之中,如果死在城市裏就非常的不吉祥;作爲修行人應該死在寂靜地方,假如死在城市中,也是一種不吉祥的噩兆。

  不僅死在城裏是噩兆,而且遊逛于城鄉中也是一種不好的兆頭。例如,獐子、鹿子以及羚羊等野生動物在城裏奔跑,世人看起來這就是一種災難的征兆。

  修行人應該安住在寂靜的地方,不要經常跑到城市當中去,否則也不是一個好兆頭。就如同獐子、鹿子等跑到某個城市的話,說明這個城市將會遭遇很大的災難。

  這種現象在藏地、印度等地都有,七幾年的時候,在爐霍有好幾次人們都見到鹿子、羊子在街上奔跑,結果沒過幾個月,爐霍、道孚一帶就出現了地震,死了非常多的人。

  像這樣的野生動物突然跑到城市當中,大家都認爲非常不吉祥,代表著一種災難。

  于是他們立即請人打卦、占蔔,再誦經等做一系列的佛事活動予以遣除。

  由于擔心出現不吉祥的事情,人們經常會做一些打卦、占蔔等佛事,這是曆來的一種傳統。

  同樣的道理,本來住在神山靜處的所有修行者都是像野獸一樣過著隱居生活的山中修行人,人們也尊稱他們爲“修行隱士”。如果有一天他出人意料地突然跑到城裏,大家都會頗感意外地說“修行隱士來了”。

  同樣,原本應該如野獸一樣在深山中過著隱居清淨生活的修行人,如果突然在山中無法生活並且來到城市當中,這時大家都會深感詫異。

  有一個喇嘛,他在學院閉關了幾年,之後在色爾巴也已經閉關了七年,但是前段時間我去那邊的時候,很多人說:“今天丹巴夏吉下來了……”他的出現,好像不是人類的正常舉動一樣,給人的感覺很奇怪。

  即使他只是出現在城中一次,但當時所有的居民全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盡管誰也沒有直截了當地說這是凶兆,可實際上他們的神態目光中顯露出與衆不同的一種怪異的表情,其實這已表明修行隱士的到來是一大惡相的特征。

  原本應該在寂靜處閉關修行的人,如果突然走出來,人們都會用一種非常奇怪的眼神注視你,認爲一定是出了什麼事情。

  確實是不同的,始終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在街道上出現,大家一點都不奇怪,但一個修行人突然跑到城市當中,大家都會非常意外。因此大家應該注意,住在山裏的修行人,沒有非常重要的事情最好不要到城市裏去,因爲修行人與世間人的很多行爲舉止都不相同,如果經常跑到城市裏,那在人們的眼裏就如同洪水猛獸一樣,到頭來,大家也會對你唯恐避之不及。

  而且,如果我們細究其本質,也會知道修行人出現在城裏的確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噩兆。住山修行人舍棄寂靜的聖處與上師,跑到喧囂散亂的城市裏,這種行爲已經與正法完全背離,此乃今生之噩兆;以此不祥之兆將造下衆多罪業,也就是在爲自己打開惡趣的門,…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旅途腳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