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是來世的噩兆,這兩大噩兆是無法避免的。
修行人到城市中去,從以下兩個方面觀察也可以發現,這確實是一件非常不吉祥的事情。首先,離開上師、離開寂靜處到喧鬧的地方去,這是今生的噩兆;其次,在繁華的都市當中,不知不覺會造下種種罪業,這是來世的噩兆。這兩大噩兆絕對無法避免,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到城市中去。
斬斷牽連
遣除這些噩兆,不入城市。
作爲修行人,一定要遣除如上所述的噩兆,千萬不要進入城市。
平日裏,如果親友奉送給自己衣食,接受就是。除此之外,他們如果說許多世間上庸俗不堪的胡言亂語,自己不妨裝瘋賣傻,顯出癡相。如果被逼無奈,非語不可,那就對他們說:“你們現在不要把我當正常人來看待,我心裏感覺好像心髒病正在發作,簡直成了瘋子,沒有一點值得信賴的。”
自己的親戚朋友如果供養衣食,就順其自然地接受,但以此爲借口,經常給你增添麻煩的話,你就可以這樣說:“你們最好不要接近我,我現在心髒病正在發作,你再這樣說下去,我肯定會發瘋的……”
這麼一說,就可製止他們沒完沒了的糾纏。此後,與親友的關系也會越來越淡漠,他們除了以虔誠的信心供給自己衣食之外,平時與自己不會有什麼來往交流。這樣行持善法就不會摻雜貪嗔的成分,所作所爲完全是清清淨淨的。
這些世間人如果以虔誠信心供養衣食,坦然接受也是可以的,但不管怎樣,作爲修行人不應該參與世間各種各樣的事情。
確實如此,一位修行人對家裏任何事情都不予理睬的話,那這些親戚朋友會以一種可憐或者信仰的心態對你供養一點兒資具受用,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說:“這個人對我們的家庭根本漠不關心,我們只要給他一點兒衣食,其他的就不要管了……”這樣一來,你就可以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再也不會有人打擾你了。
如果與親友們的關系日漸淡化,就是在實地行持阿底峽尊者的教言。尊者是這樣說的:“居于靜處的目的就是要與俗世斷絕關系,斷除對親友的貪執,斷除了這些,就不再有任何貪戀感情等紛紛妄念與散亂的外緣,此後經常內觀自己是否具有一顆真正的珍寶菩提心,刹那也不跟隨擔憂世間瑣事遭致衰敗的分別念。”
修行人居于寂靜地的目的是什麼?阿底峽尊者告訴我們:“住在寂靜地的目的就是要斷絕與親友們之間的關系,之後便可以專心修行,有關世間瑣事方面的各種分別妄念再也不會出現。”
作爲修行人,如果“世間出世間兩手抓”確實有點兒困難,因此,親戚朋友們找自己的時候,你可以尋找各種理由拒絕。米拉日巴尊者說:“斷絕與親友的聯系之後,他們會覺得你就好像死了一樣,再也不會打擾你,這樣一來,你的修行會成功的,否則,稍微有一點兒小事,你就要馬上跑回去,那你的修行也已經徹底失敗了。”
顧慮多余、病轉道用
若有人想:如果徹底與親友斷絕聯系,在自己身體健康、安然無恙並且也能前去化緣的情況下住在靜處生活也能夠自理,不需要勞煩他人照顧,當然是可以的,但自己老態龍鍾力不從心,不能出去化緣,或者患上極爲嚴重的疾病,備受折磨,到那時連一個給自己拿藥侍候的人也沒有,所以還是需要親友。
有些人憂慮重重地想:現在身體等各方面狀況還不錯的時候,與親友斷絕關系倒是可以,但是老了或者生病的時候,如果連親友也不聯系,那恐怕有點兒困難……
很多修行人確實有這方面的擔心:“老了怎麼辦?”其實這是一種愚癡人的想法,對此劄嘎仁波切說:
這純粹是不明事理的無稽之談,自己老了以後不能去化緣,重病纏身,無人侍奉,那親友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真正年老以後,親友們能不能幫助你呢?真正生病的時候,親友們會不會替你分擔呢?實際上,他們也沒有任何辦法,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對于人們的生老病死,所謂的親友根本無可奈何,除了在旁邊看一眼、說兩句話之外,任何事情也做不了。對于這一點,真正已經邁入老年的人才心有體會,只有他們知道:其他的親戚朋友確實沒有任何辦法。對于已經生病的人,哪怕旁邊的人如何親切也減輕不了他的痛苦。因此,這些世間人能夠起到什麼作用呢?沒有任何作用。
說什麼“年老以後不能化緣時如何如何”,你能確定在年邁之前自己就不離開人世嗎?假使說你到了老朽不堪真的不能去化緣的時候仍然在世,但如果你從小到老所作所爲完全符合正法,那麼年老以後的生活也絕不可能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
你說“年老之後無法出去化緣”,從而擔心自己的生活出現困難,但你能夠保證在年邁之前仍未離開這個世間嗎?假設在你年老之時仍然住在世間,也無須擔心,只要你從小的行爲符合正法,到老年時,生活也絕對不可能出現窮困潦倒的窘況。
表面看來,這句話不一定具有很深的價值,但真正觀察就可以發現,它實際已經說出了修行的內在真理,因爲從小到老都是一個好修行人的話,那年老時根本不會出現生活上的困難。這一點許多老修行人都深有體會,一方面他的修行非常圓滿,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痛苦;另一方面,在他年老時不會沒有人在旁邊照顧,生活也是十分快樂的。
世間上的很多人,事先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打算、准備,但到頭來,自己的願望卻很難實現。比如父母從小撫養自己的孩子,希望年老時能夠得到照顧,結果孩子長大以後,真正到你年邁體衰的時候,他們根本連看你一眼都不願意,而照顧你的經常是一些素不相識的人,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一般而言,行持正法的人抛棄故鄉,依于靜處時最初的一兩年中可能會出現缺衣少食生活窘迫的現象,但是如果真正做到如法而行,所需生活資具也就不會拮據貧乏,這是一種普通的規律。
有些修行人剛開始修行的一兩年確實會出現修行、生活、住處等各方面有點兒困難的情況,但只要他如理如法修行,這樣的狀況肯定會逐漸改善的,即使以前在社會上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證的一個人,這時也會變得胖胖的……
大格西博朵瓦曾深有感觸地說:“修行人在今生中也與其他世間人截然不同。我作在家人時,曾叁次去挖金,結果一無所得,現在每一天都有許多兩黃金;
博朵瓦格西曾經到“金礦”去了叁次,卻一點兒黃金也沒有得到,但現在每天都有許多兩黃金。
有些出家人也是這樣,在家時很窮困,但現在依靠叁寶不可思議的加持,只要回去一趟就有很多人供養,確實存在很大差別。
在庸巴地方卡隆巴要算是最爲快樂、最有名氣的人了;龍秀地方現鄂瓦也是最安樂的。這都是來自于修持佛法。”
佛法的加持的確不可思議,有很多修行人,以前在家時非常貧窮痛苦,但現在每天都是特別快樂。
有些人以前在家時比較富裕,但現在可能越來越貧窮了,這一點倒是非常值得贊歎的,因爲以前的生活帶有一種染汙性,是不清淨的,現在通過自己的苦行加以忏悔,這是非常值得隨喜的。
難道你將這些言教忘得一幹二淨了嗎?
對于博朵瓦的教言,你們這些修行人難道已經忘得一幹二淨了嗎?
有些人可能連聽都沒有聽過這樣的教言,也就無所謂忘不忘了,但是已經聽過這些教言的人,還是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已經將如此殊勝的教言全部抛之腦後了呢?
如果你的舉止言行與正法不相違背,長期堅定不移地在靜處安住,那麼你必定會處于財源滾滾而來、衆人倍加恭敬的境地,這些不成爲修法的違緣已經是值得滿足的了,這是一條約定俗成的法則。
對于如理如法住在寂靜地方的修行人,很多財富都會不斷湧現,許多人也會對你非常恭敬,這時,它們能夠不成爲修行的違緣,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一般來說,學院交通不方便,也不太可能有很多人供養,但是漢地的寺院裏,有些修行人經常會收到信衆的供養,現在桑耶等地在山中修行的人也會經常有人供養。有個修行人這樣說:“人們能夠見到的地方沒有辦法修行,因爲財富太多了,會變成一種違緣……”因此,他經常會更換自己修行的山洞。
所以,對于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來說,財富不成爲違緣已經心滿意足了。這一點也可以現量見到,有很多修行人只是自己一心一意修行,根本沒有到處去化緣,但還是會收到很多供養,這就是修行人不可思議的法則。
另外,那些世間人也會爲了萬事遂意、人畜興旺而滿懷信心地來到曠日彌久一直安住在靜處的修行人那裏,獻上豐厚的供品,祈求加持。
而且,世間人爲了自己今生能夠圓滿順利,經常依靠種種目的、滿懷信心地來到住于靜處的修行人面前祈求加持,這種現象非常多。
爲了超度亡人也不能不供養一定數量的回向財物,這種風俗人情也是當下我們有目共睹的。
尤其在藏地這種普遍信仰佛教的地方,如果有人去世,他們一定會供養僧衆,希望能夠超度亡人。
因此,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年老體衰之時不能外出化緣而致生活貧困。
在座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總是擔心自己年老時沒有生活來源,但是誰能保證你在年老之前不會死呢?即使沒有死,住在寂靜地方的你也不會沒有任何生活來源,藏族有句俗語說:有一個因緣有一條路,有一條路必定有一家人,有一家人就會有一碗飯。確實這樣的,自己如理如法地修行,雖然會有種種不同的因緣,但絕對不會出現生活上的困難。
前幾天有一個70歲的老人家,他說:“我現在人老了,家裏人一直想念我,所以我把房子賣了,回家去……”當時我問他:“房子已經賣了沒有?”他說:“已經賣完了。”原本想是房子還沒賣的話,要狠狠批評他一頓,但是他已經房子賣了、車票買了,現在只是象征性地給我打個招呼,這樣我也就沒有說什麼。
其實70歲不是很老,以前開極樂法會的時候,我有個親戚一直坐在齊美仁真和我旁邊念經,後來站起來的時候身體有點重,齊美仁真問:“你老人家多大歲數了?”他說:“我現在83歲,倒不是很老,就是身體不知道怎麼,有點不太好……”還有一次我們去爐霍,在那邊見到一個老年人,九十多歲了,他也說…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