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3

  ..续本文上一页各方面来讲,经常打电话可能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希求这些,所以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不要太多。我们这里有个修行人在两年之间只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这是非常好的。你们也应该对家里人说:“你们不要经常给我打电话,我在这里好好修行加持你们。”这样一来,你们也可以少说一点儿废话,不会依靠这种无意义的事情耽误自己的时间,我们与世间人不同,你与世间人从早到晚讲一些废话,他也会高高兴兴地听着,但这不是修行人的作为。

  并且心里应当立下这样的坚定誓言:我住在此清幽静谧之处,从今以后决不返回家乡。如果乡亲们对自己有信心而提供衣食,则欣然接受;倘若不提供,则向素不相识的人们化缘维生,经历些苦行也未尝不可。

  现在既然有缘住在寂静的地方,就应该在心里发下坚定的誓愿:家乡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增长贪嗔痴以外无有任何利益,因此我再也不会返回家乡。

  这样就可以断绝与亲戚朋友之间的联系,他们也就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三番五次地来找你。当然,如果他们愿意供养一点儿生活费、买个房子,也可以欣然接受;如果他们不给你,也可以依靠化缘维持生活,没有必要去找他们。

  有些家人不但要求修行人回去,而且还威胁说:“如果你不回来,不仅不给你钱,而且还要罚你的款。”但是对一个出家人怎么罚款呢?除了身上的衣服以外也没有什么。因此不用担心,即使他们不给也无所谓,真正生活困难的话,向素不相识的人化缘就可以,因此再也不要回家了!

  真正的孝顺

  不仅如此,就算是自己身在家乡的父母双亲病危死亡,也不应回去探望。

  自己的父母双亲病危死亡也不应回去探望,其他的亲戚朋友更不用说了。

  但现在很多人经常说:“我的父亲要死了、我的母亲要死了……一定要回去看一下。”有些确实已经接近死亡才叫你回去,但有些只是假装的,因为依靠其他方法无法让你回来,这样将你骗回去以后,不要说死,连病都没有病,可能只是前几天有点儿小感冒而已。

  如果感情用事,断然回去,以此为缘,就必然会三番五次地返回故乡。

  如果觉得感情上没有办法拒绝,毅然而然地回去了,自此以后,自己的内心也就不再稳定,之后就会三番五次地返回家乡。

  这一点在座许多金刚道友都有亲身体会,经常想要回去的人可能着魔了,他们已经不想安住在寂静的地方,因此才会再三返回家乡。

  因此,即便听到别人说“你的父母现在危在旦夕,按情理你应当回去”,自己也要暗自思忖:我不能回去,即使回去也无济于事,我又没有能使他们不死的办法,为他们念经回向在这里也可以做,一定要安心住下来。

  有人对你这样说:“你的父母已经住在医院里了,现在情况非常危险,这次你无论如何都要回来一趟。”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想:有些病即使医生也没有办法,通过药师佛不可思议的加持也许可以救治,但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药师佛,因此回去也没有任何办法。所以,如果希望他们长寿,在这里给他们念长寿咒;如果已经去世,就在这里请僧众念经超度他们。

  我们当中确实有很多人依靠“父母死了”等因缘回去了,之后在自己的修法上也是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违缘。因此,大家应该坚定自己的意念:无论如何都不回去,一定要安心地住下来。

  父母生病,自己未能精心护理照料,也许会受到世人的讥笑,但是我们应当明白,仅仅供给父母衣食、照顾护理无法报答大恩父母的深恩厚德。

  父母生病时没有人照顾,或者没有回去看一眼,那旁边的人可能会说:“这个人真没良心,还是学佛的呢,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管……”

  类似的语言也许非常多,但我们没必要一一反驳,很多世间人本来就对我们的修行不满,经常发出一些讥讽的叫声,这时你自己应该分析其中的利害:回去确实有利益的话,那当然可以回去,如若没有利益,就在寂静地方给他们念经回向就可以了。应该了知,即使回去照顾父母,在医院里面给他们擦洗服侍,也根本无法真正报答父母的恩德。

  如果真想回报父母恩德,那么为了父母修持正法,以求成就佛果,并且使父母也为了成佛而修法,才是真正的报恩。

  要想报答父母的恩德就是精勤修持佛法,或者让父母也能够为了成佛而修法,这样才是真正报答父母的恩德。

  因此如果你不回去,父母也许非常不高兴,但不管怎样,从报答恩德的角度来说,对他们念经回向加持就可以,没有必要回去。

  所以说,诸如供给父母衣食,对他们进行照料,这些只是暂时的利益,从长远来看,则毫无益处。

  从长远来看,即使你到医院里去对父母精心照料也没有任何用处。

  这是佛教的一种传统,无论汉传还是藏传,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无论父母发生了什么事,都没必要六神无主、惊慌失措,在寂静地方为父母念经修法,之后回向给他们,这样对他们的利益更大。

  再说,无论如何尽心孝养父母,既不能使他们现在就摆脱老病死的束缚,也无法令他们后世脱离恶趣,又不能将他们安置在解脱与佛地。

  从世间角度,无论你怎样照料,都无法使他们摆脱老死病的痛苦、脱离后世的恶趣,更无法使他们获得真正的解脱,对于他们所感受的一切苦难折磨都无计可施,又如何使他们获得出世间的一切功德利益呢?根本无法实现。

  只是装模作样地孝顺父母,借此机会自己呆在家乡,结果自相续中的烦恼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强,以致于积累下深重的罪业,最后必将落得个自己与父母投生到难以忍受的恶趣的下场。

  表面上为了照顾父母呆在家里,结果自相续中的贪嗔痴却一天比一天多,一天比一天强,最终必定会导致自己与父母于后世感受恶趣无量无边的痛苦。

  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从父母的角度,他们确实犯下了非常严重的过失——让出家人离开寂静地方回到自己的身边,最后还劝说这位出家人还俗。也有些父母说:“你现在回去吧,我的病已经好了。”但这时修行人已经再也不想回到寂静的地方,从此之后,自己的所作所为与修行人的行为也已经完全背道而驰。

  因此,绝对不能迎合世人而毁坏自他。自己能在寂静处安心勤修,就是在报父母恩,即便家乡的父母患病、去世,也坚决不能回去探望。这么一来,其他亲友出现疾病、遭遇不幸,不用说自然也就不必回去探望了。

  世间人的许多想法、做法都是颠倒的,最好不要迎合他们。即使父母生病甚或死亡也坚决不回去探望,这一点大家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够做到,那即使其他人对你说:“我的家里现在很不吉祥……”你也可以理所当然的回绝他而不必心存顾虑。

  实际上,如果父母生病都不回去的话,那其他人也会这样想:这个人在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没有回来,那我们无论怎样说也不会回来的。如此一来,他们就再也不会给你制造违缘了。

  现在很多人请假就是这样的——“我的父亲病了”、“我母亲不行了”,从世间角度,回去看望当然未尝不可,但从修行角度最好不要去,法王如意宝说:“为了父母舍戒或者回到家里去看望都是不合理的。”因此,既然已经安住在寂静地方,就尽量不要被家里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左右,安心修行就可以了。

  做名副其实的行者

  如果没有这样做,而是家乡出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立即赶回去,与乡亲们一样屡屡累积贪亲嗔怨的恶业。此后,在家乡没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才偶尔在山里装腔作势地小住一段时间,这是当代所有修行人普遍存在的一种通病。

  确实是这样,现在很多修行人稍微空闲的时候就到山里面住一会儿,家里稍微有点儿事情就马上跑回去,跟家里人一起造贪嗔痴的恶业,这种现象是现今修行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通病。

  这样的修行人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实际上与家乡的那些在家人有什么两样呢?还是应当好好想想。

  个别世间人在任何事情都没有时也会安闲地坐一会儿,大多数时候都是在世间琐事上忙忙碌碌,而那些整天为家庭奔走的出家人与这类在家人又有什么两样呢?!

  身为一名修行人,如果心里装满贪恋、嗔恨,背着家乡的沉重包袱,怎么能算是修行人?那些俗世的人们除了这些也再没有什么别的羁绊了。

  一般修行人对家里的大事小情样样操心劳神是非常不合理的,世间人不论怎么做都是他们的事情,你已经出了家,是一个修行人,对于诸如此类的世间琐事没有必要再去关心了。

  与同乡们一样经常忙碌于大大小小的琐事,居然还坐在修行人的行列中,当然应该深感惭愧,并且也要自我谴责:现在如果想住在山里,那就要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修行人,否则,在世间人的眼里,他也是个恬不知耻之徒;在上师道友们的心目中,他也必然是一个亵渎佛教的败类。

  有些修行人经常做这样那样世间的事情,这样一来,别人也会说:“你看这个人整天与世间人一样,哪里像一个修行人!”上师与道友也会这样想:这个人是佛教的败类,不是真正的修行人,还不如早点还俗,不然他每天都会给佛教找很多麻烦。

  希望大家应该做好一个修行人的本份,学院当中确实有些修行人非常的如理如法,十多年来一直精进修持。但有些所谓的修行人每天给管家、上师添麻烦,这些人倒说不上是佛教的败类,却也是十分讨厌,说得也多、做得也多,好像每天除了给别人找麻烦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希望你们应该认真反省,通常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违缘,但自己应该学会取舍、辨别,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跟这个人发生矛盾、跟那个人大打出手,这样没有必要。应该做一个有惭有愧的人,在世间人面前树立一个佛教的榜样,千万不要成为佛教的败类。

  因此要意志坚定地立下这样的誓愿:自己的寿命能持续多久,在这期间,应当像久居山林的野兽那样住在人不知鬼不觉的幽静圣地,最好能葬身于此。

  应该发下坚定的誓言:虽然不知道自己能够活多长时间,但在这段时间当中应该住在幽静的圣地,最好死亡时也是在这样静寂幽深的山林里,…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