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山法寶鬘論講記▪P31

  ..續本文上一頁慮過來世呢?

  可是,後世中的你就要身穿燃燒的鐵片“妙衣”;享用沸騰熾熱的鐵汁“佳肴”;而所受到的“恭敬”就是那些獄卒們殘忍暴虐地用叁尖矛刺穿你的雙肩、用熾燃的鐵錘將你錘打得粉身碎骨;所聽到的都是震耳欲聾的打打殺殺巨聲的動聽“贊譽”,事實上,你如今就是在故意地積累這些後果之因的罪惡,這是多麼令人感到痛心疾首、心灰意冷的事啊!

  到後世感受果報時,你的飲食、衣服、恭敬、利養全部變成了獄卒的利刃,使你感受無量無邊難以忍受的痛苦,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啊!

  由此可見,修行人在今生中沒有名聞利養理應值得慶幸。

  因此,即生沒有名聞利養,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如果自己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那麼以前所造的能將自己後世引入惡趣的深重罪業,有些可以從根本上清淨,有些雖然不能徹底得以清淨,但是依靠善業的威力足可得以壓製,暫時不會感受惡果。這麼一來,在有生之年可以一點一滴地積累獲得增上生的善根、解脫的善根乃至遍知佛果的一切善根,臨終依靠這些善業的助緣,後世中得到善趣的身體,再憑借彼身體繼續修持前世的正道,此後通過循序漸進的修行而在相續中生起五道十地的功德,作爲成就上述圓滿功德之因,還有什麼比這意義更大呢?

  如果即生沒有任何名聲,如理如法地精進修持,一方面前世所造的罪業可以逐漸清淨,後世繼續修持,也會獲得五道十地的功德。

  人身非常短暫,現在又處于惡劣的濁世中,想要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修行人,除了前世宿願成熟的高僧大德以外,一般的凡夫人根本無法實現。但是,就像道歌中說的:雖然修行不是很好,但對傳承上師具有大信心,不像現在有些野蠻的、假裝的修行人那樣。我想在座的修行人也應該這樣,雖然不能說完全斷除煩惱,但從因果等各方面小心翼翼,這對自己的今生來世都有很大意義。

  這比現世中獲得統治叁千大千世界的轉輪王意義還要大得多,雖然依靠以往的善業福報成爲轉輪王,但他所擁有的身體受用、威力、權勢這一切都是無常的,最終就會像蛇皮更替一樣抛下一切而離世,除此之外一絲一毫也沒有權力帶走,只能孤單一人前往後世。

  《大圓滿前行》中說:“就像從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獨自而去,縱然是數以千計僧人的上師也不能帶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數以萬計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奴一仆。”即使你有數千弟子、數萬眷屬,但就像酥油裏拔出一根毛一樣,臨死時一個也帶不走。

  真正靜下來思維就很容易明白,我們整天說:“我的親戚、我的朋友、我的房子……”我執和我所執特別多,但真正離開人間時什麼也帶不走,然而我們的意識和靈魂還是會繼續漂泊,就像一個到遠方的客人一樣,今天在這裏休息,明天到那裏休息,其他的身體受用沒有任何實在意義。

  《前世今生論》當中主要講了這個道理——人的生命是如何延續下去的,人的身體受用不像心識那樣,不像唯物論所說的——身體和心識同時存在同時滅亡,這種說法完全沒有道理,了知這一點之後,對于修法就會非常精進。

  西日喜嘎莫劄尊者曾說:“雖然國王你富足,離世前往他世時,如于荒漠被敵奪,孤獨無子無王妃,無有妙衣無親友,無有國政無皇宮,威力軍勢縱無窮,亦未能見未能聞,獨自一人之身後,僅僅一者亦不隨。總之甚至自名稱,彼時亦無況其余?”

  不論是轉輪王,還是現世的大國王,你在世的時候確實非常富足,但離開時,就如同在荒蕪的曠野中被人搶奪了一樣,連國王的名稱也不會存在,任何東西都沒有一絲可靠之處。

  現在世間上的一些官員,在退休以後,大多會有種名義上的稱呼,可能是爲了給他們一種安慰,但到人死了以後,所謂的名稱也是沒有的,更何況其他呢?

  就像尊者所說的那樣,縱然是衆心所向的轉輪王最終也就像在人迹罕至的荒漠中被怨敵搶奪精光一般抛下一切而孤苦伶仃離開人世。

  一個行旅的商人,如果在荒漠中遇到怨敵強盜,所有的財産都會被一搶而光,這種場景真的非常可憐。就像這樣,每個人死的時候,一切的一切,即使不想放棄也得放棄,從此以後再也不會回來。

  以往投生轉輪王的善業果報享受快樂已完畢,再度成熟惡業的習氣而下墮到無間地獄裏遭受熊熊烈火的焚燒,這是多麼慘不忍睹的情景。所以說,獲得轉輪王的殊榮並無重大意義。

  即使投生爲轉輪王,現世可以享受無量無邊的美妙受用,死後也會依靠惡業的成熟而感受難以計數的痛苦,所謂轉輪王的名稱再也無有任何意義。

  因此,做一個真正修行人的價值與意義,已經完全勝過了轉輪王。

  是否該求名利

  現在許多修行人對名聞利養很難斷除,下面劄嘎仁波切對此作了詳細分析,讓我們看一看,到底應不應該希求名聞利養。

  如果今生中我們如理如法、有條不紊、腳踏實地地修行正道,來世獲得珍寶人身仍然繼續修持的話,不用多久必將斬斷投生輪回之業,如果不再投生叁界而到達不住涅槃的城市中,那再也不會感受現在的這些苦惱憂傷了。

  有些人即使即生沒有成就,但只要腳踏實地精進修持,依靠今生的善妙習氣,于來生繼續修持也必定可以斷除輪回。尤其修大圓滿的人,即生雖然沒有成就,但依靠聽聞大圓滿法的加持力,來生在25歲之前必定會遇到無上大圓滿,獲得無上成就。

  從此以後,無需擔心將會感受痛苦。無論在任何一世中,名聞利養也會源源不斷,經久不衰,並且這一切不會對自己造成任何危害。

  從此以後,再不會感受任何痛苦,而且,你現在雖然並未希求名聞利養,但在來世,你的名聞利養也會滾滾而來,並且絕對不會危害自己。

  你如果非要追名求利不可,那麼追求的方式像上面這樣難道不是很好嗎?

  因此,現在首先做一個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在來世獲得一種永不退轉的名聲,這樣不是更好嗎?

  現在的這些名聞利養也是今年有明年沒有,今生有來世沒有,所以如果要希求,希望諸位能從現在開始成辦永不失毀的名聞利養。

  現在所謂的名聞利養都是有爲法,不會恒久存在的,有些人上半生可能高高在上、名聲遠播,下半生已經是個無名小卒。因此真正想要希求名聲的話,從現在開始希求一種永遠不會損壞的名聞利養豈不是更好!

  不求名聞利養的功德、追求名聞利養的過患以及在後世中將要感受什麼報應,看看現世的實例就可一目了然了。

  下面劄嘎仁波切對這一問題作了進一步說明。

  今生十分精進地修行,徹底斷除了對外界欲妙的貪執的修行人,名聞利養不求自得。而且施主等也會暗自思量:我的這位上師對名聞利養從不貪求,這些對他來說就像猛獸面前放著青草一樣,毫無興趣可言,對已經供養的財物從不貪執,沒有供養給他,他也從不希求,如此殊勝的福田實在值得人們皈依禮拜。不由得深深生起信心而供養。所以這種修行人的名聞利養等便會經久不衰,無論得到多麼大的名聲,多麼豐富的利養,都會像孔雀食毒般只有益處,毫無害處,而且功德頗巨。

  就像孔雀食用毒藥不但不會受到傷害,反而會使自己越來越美麗,同樣,如果對名聞利養一點兒都不貪執,施主們的供養不但不會損害他,反而會成爲自己修行的助緣。

  因此,享用的方法和發心的方法非常重要。

  如若是一位還沒有徹底斷除對欲妙貪執的修行人,在初級階段自己相續沒有調順而吹噓已經調順,本來沒有遠離對欲妙的貪戀卻謊稱已經遠離了,隨之舉止言行裝模作樣,實際上自身還是隨著煩惱的外緣所轉,有朝一日自心尚未調柔以及對欲妙的貪愛還沒有去除的內相定會原形畢露的。

  現在世間上以修行人的形象經常在口頭上如此宣說的人特別多。但像這樣內在都沒有調服,只是依靠外在的欺騙手段蒙蔽施主肯定不會長久,總有一天,你真正的煩惱和內相也會暴露無遺。

  到那個時候,施主等信徒們本來認爲我的這位上師是一個知足少欲的好修行人而滿心歡喜地獻上供品,結果看到他對別人已經供養的財物顯出的貪婪相,而且還不知滿足,爲求得更多更好所需的財物而使用谄曲奉承、旁敲側擊、敲詐訛索等五花八門的卑劣手段這一系列的過失之後,

  有些施主原本認爲某某上師非常了不起,但看到他獲得財物的手段以及強烈的貪欲時,雖然表面上並未與他斷絕師徒關系,但實際上,對他的信心與恭敬心已經完全沒有了,這種情況非常多。

  只在求他解決燃眉之急的情況下,給些打卦費、算命費、經忏費,這些也是爲了使從前上師與施主的親密關系保持不斷而供養的,除此之外,再也不是因爲親眼目睹了上師知足少欲等功德誠心誠意供養的了。

  劄嘎仁波切那裏或許有類似情況,不過也可能是針對漢地而言的,因爲劄嘎仁波切當時也攝受了一些漢族弟子,據說這部《劄嘎山法》就是一位漢族比丘記錄下來的。

  有個居士說:“某某大德以前來過我們這裏,但後來聽說他的貪心比較大,因此他來的時候我不願意接待,只不過他打電話的時候我還是會接,畢竟他也給我念過傳承。”有些人的想法與做法是很矛盾的,但施主們也不得不這樣做,因爲他已經看不到上師知足少欲的功德了。

  也就是說,施主在自己身染病痛時希望能通過打卦、算命、禳解術等辦法來達到康複的目的,于是也就不得不供養一點財物。可是,這些人在暗地裏,卻經常逢人便說:“我們的這位住山修行人的欲望可真的是強烈得不得了啊。”接著便口出不遜,指責謾罵。

  我們很多修行人也是,居士們都說:“這個人真是,又要給他買飛機票,又要住賓館,然後還要吃海鮮,貪心強得不得了。光是吃住倒也可以,但他還要錢,你看我存在銀行裏的錢全部拿出來供養,他還不滿足,真是痛苦……”

  所以有些人出去的時候,不要對施主要求太高了,否則他們承受不了,當面可能不會說什麼,但背後會議論紛紛,因爲你帶的人多、要求也高,這樣他們沒有辦法承受,這對弘法利生也是一種違緣。

  當下我們如果對世間人的秉性細心揣測,就很容易知道這一點。

  真正…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旅途腳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