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虑过来世呢?
可是,后世中的你就要身穿燃烧的铁片“妙衣”;享用沸腾炽热的铁汁“佳肴”;而所受到的“恭敬”就是那些狱卒们残忍暴虐地用三尖矛刺穿你的双肩、用炽燃的铁锤将你锤打得粉身碎骨;所听到的都是震耳欲聋的打打杀杀巨声的动听“赞誉”,事实上,你如今就是在故意地积累这些后果之因的罪恶,这是多么令人感到痛心疾首、心灰意冷的事啊!
到后世感受果报时,你的饮食、衣服、恭敬、利养全部变成了狱卒的利刃,使你感受无量无边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啊!
由此可见,修行人在今生中没有名闻利养理应值得庆幸。
因此,即生没有名闻利养,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如果自己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那么以前所造的能将自己后世引入恶趣的深重罪业,有些可以从根本上清净,有些虽然不能彻底得以清净,但是依靠善业的威力足可得以压制,暂时不会感受恶果。这么一来,在有生之年可以一点一滴地积累获得增上生的善根、解脱的善根乃至遍知佛果的一切善根,临终依靠这些善业的助缘,后世中得到善趣的身体,再凭借彼身体继续修持前世的正道,此后通过循序渐进的修行而在相续中生起五道十地的功德,作为成就上述圆满功德之因,还有什么比这意义更大呢?
如果即生没有任何名声,如理如法地精进修持,一方面前世所造的罪业可以逐渐清净,后世继续修持,也会获得五道十地的功德。
人身非常短暂,现在又处于恶劣的浊世中,想要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修行人,除了前世宿愿成熟的高僧大德以外,一般的凡夫人根本无法实现。但是,就像道歌中说的:虽然修行不是很好,但对传承上师具有大信心,不像现在有些野蛮的、假装的修行人那样。我想在座的修行人也应该这样,虽然不能说完全断除烦恼,但从因果等各方面小心翼翼,这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有很大意义。
这比现世中获得统治三千大千世界的转轮王意义还要大得多,虽然依靠以往的善业福报成为转轮王,但他所拥有的身体受用、威力、权势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最终就会像蛇皮更替一样抛下一切而离世,除此之外一丝一毫也没有权力带走,只能孤单一人前往后世。
《大圆满前行》中说:“就像从酥油中抽出一根毛般独自而去,纵然是数以千计僧人的上师也不能带走一僧一徒,即便是数以万计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带走一奴一仆。”即使你有数千弟子、数万眷属,但就像酥油里拔出一根毛一样,临死时一个也带不走。
真正静下来思维就很容易明白,我们整天说:“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房子……”我执和我所执特别多,但真正离开人间时什么也带不走,然而我们的意识和灵魂还是会继续漂泊,就像一个到远方的客人一样,今天在这里休息,明天到那里休息,其他的身体受用没有任何实在意义。
《前世今生论》当中主要讲了这个道理——人的生命是如何延续下去的,人的身体受用不像心识那样,不像唯物论所说的——身体和心识同时存在同时灭亡,这种说法完全没有道理,了知这一点之后,对于修法就会非常精进。
西日喜嘎莫札尊者曾说:“虽然国王你富足,离世前往他世时,如于荒漠被敌夺,孤独无子无王妃,无有妙衣无亲友,无有国政无皇宫,威力军势纵无穷,亦未能见未能闻,独自一人之身后,仅仅一者亦不随。总之甚至自名称,彼时亦无况其余?”
不论是转轮王,还是现世的大国王,你在世的时候确实非常富足,但离开时,就如同在荒芜的旷野中被人抢夺了一样,连国王的名称也不会存在,任何东西都没有一丝可靠之处。
现在世间上的一些官员,在退休以后,大多会有种名义上的称呼,可能是为了给他们一种安慰,但到人死了以后,所谓的名称也是没有的,更何况其他呢?
就像尊者所说的那样,纵然是众心所向的转轮王最终也就像在人迹罕至的荒漠中被怨敌抢夺精光一般抛下一切而孤苦伶仃离开人世。
一个行旅的商人,如果在荒漠中遇到怨敌强盗,所有的财产都会被一抢而光,这种场景真的非常可怜。就像这样,每个人死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即使不想放弃也得放弃,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回来。
以往投生转轮王的善业果报享受快乐已完毕,再度成熟恶业的习气而下堕到无间地狱里遭受熊熊烈火的焚烧,这是多么惨不忍睹的情景。所以说,获得转轮王的殊荣并无重大意义。
即使投生为转轮王,现世可以享受无量无边的美妙受用,死后也会依靠恶业的成熟而感受难以计数的痛苦,所谓转轮王的名称再也无有任何意义。
因此,做一个真正修行人的价值与意义,已经完全胜过了转轮王。
是否该求名利
现在许多修行人对名闻利养很难断除,下面札嘎仁波切对此作了详细分析,让我们看一看,到底应不应该希求名闻利养。
如果今生中我们如理如法、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地修行正道,来世获得珍宝人身仍然继续修持的话,不用多久必将斩断投生轮回之业,如果不再投生三界而到达不住涅槃的城市中,那再也不会感受现在的这些苦恼忧伤了。
有些人即使即生没有成就,但只要脚踏实地精进修持,依靠今生的善妙习气,于来生继续修持也必定可以断除轮回。尤其修大圆满的人,即生虽然没有成就,但依靠听闻大圆满法的加持力,来生在25岁之前必定会遇到无上大圆满,获得无上成就。
从此以后,无需担心将会感受痛苦。无论在任何一世中,名闻利养也会源源不断,经久不衰,并且这一切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危害。
从此以后,再不会感受任何痛苦,而且,你现在虽然并未希求名闻利养,但在来世,你的名闻利养也会滚滚而来,并且绝对不会危害自己。
你如果非要追名求利不可,那么追求的方式像上面这样难道不是很好吗?
因此,现在首先做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人,在来世获得一种永不退转的名声,这样不是更好吗?
现在的这些名闻利养也是今年有明年没有,今生有来世没有,所以如果要希求,希望诸位能从现在开始成办永不失毁的名闻利养。
现在所谓的名闻利养都是有为法,不会恒久存在的,有些人上半生可能高高在上、名声远播,下半生已经是个无名小卒。因此真正想要希求名声的话,从现在开始希求一种永远不会损坏的名闻利养岂不是更好!
不求名闻利养的功德、追求名闻利养的过患以及在后世中将要感受什么报应,看看现世的实例就可一目了然了。
下面札嘎仁波切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
今生十分精进地修行,彻底断除了对外界欲妙的贪执的修行人,名闻利养不求自得。而且施主等也会暗自思量:我的这位上师对名闻利养从不贪求,这些对他来说就像猛兽面前放着青草一样,毫无兴趣可言,对已经供养的财物从不贪执,没有供养给他,他也从不希求,如此殊胜的福田实在值得人们皈依礼拜。不由得深深生起信心而供养。所以这种修行人的名闻利养等便会经久不衰,无论得到多么大的名声,多么丰富的利养,都会像孔雀食毒般只有益处,毫无害处,而且功德颇巨。
就像孔雀食用毒药不但不会受到伤害,反而会使自己越来越美丽,同样,如果对名闻利养一点儿都不贪执,施主们的供养不但不会损害他,反而会成为自己修行的助缘。
因此,享用的方法和发心的方法非常重要。
如若是一位还没有彻底断除对欲妙贪执的修行人,在初级阶段自己相续没有调顺而吹嘘已经调顺,本来没有远离对欲妙的贪恋却谎称已经远离了,随之举止言行装模作样,实际上自身还是随着烦恼的外缘所转,有朝一日自心尚未调柔以及对欲妙的贪爱还没有去除的内相定会原形毕露的。
现在世间上以修行人的形象经常在口头上如此宣说的人特别多。但像这样内在都没有调服,只是依靠外在的欺骗手段蒙蔽施主肯定不会长久,总有一天,你真正的烦恼和内相也会暴露无遗。
到那个时候,施主等信徒们本来认为我的这位上师是一个知足少欲的好修行人而满心欢喜地献上供品,结果看到他对别人已经供养的财物显出的贪婪相,而且还不知满足,为求得更多更好所需的财物而使用谄曲奉承、旁敲侧击、敲诈讹索等五花八门的卑劣手段这一系列的过失之后,
有些施主原本认为某某上师非常了不起,但看到他获得财物的手段以及强烈的贪欲时,虽然表面上并未与他断绝师徒关系,但实际上,对他的信心与恭敬心已经完全没有了,这种情况非常多。
只在求他解决燃眉之急的情况下,给些打卦费、算命费、经忏费,这些也是为了使从前上师与施主的亲密关系保持不断而供养的,除此之外,再也不是因为亲眼目睹了上师知足少欲等功德诚心诚意供养的了。
札嘎仁波切那里或许有类似情况,不过也可能是针对汉地而言的,因为札嘎仁波切当时也摄受了一些汉族弟子,据说这部《札嘎山法》就是一位汉族比丘记录下来的。
有个居士说:“某某大德以前来过我们这里,但后来听说他的贪心比较大,因此他来的时候我不愿意接待,只不过他打电话的时候我还是会接,毕竟他也给我念过传承。”有些人的想法与做法是很矛盾的,但施主们也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已经看不到上师知足少欲的功德了。
也就是说,施主在自己身染病痛时希望能通过打卦、算命、禳解术等办法来达到康复的目的,于是也就不得不供养一点财物。可是,这些人在暗地里,却经常逢人便说:“我们的这位住山修行人的欲望可真的是强烈得不得了啊。”接着便口出不逊,指责谩骂。
我们很多修行人也是,居士们都说:“这个人真是,又要给他买飞机票,又要住宾馆,然后还要吃海鲜,贪心强得不得了。光是吃住倒也可以,但他还要钱,你看我存在银行里的钱全部拿出来供养,他还不满足,真是痛苦……”
所以有些人出去的时候,不要对施主要求太高了,否则他们承受不了,当面可能不会说什么,但背后会议论纷纷,因为你带的人多、要求也高,这样他们没有办法承受,这对弘法利生也是一种违缘。
当下我们如果对世间人的秉性细心揣测,就很容易知道这一点。
真正…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