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功德的人就可以稱爲聖者種性。
這些聖法的實踐並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而需在日常生活中斷除將衣食住臥等方面的一切身外之物執爲我所,以及將自己執爲我而以妙衣珍馐對身體加以精心保養。
所謂的聖法,只在口頭上說說是不行的,在實際生活中,一方面應該對衣食住行等我所的一切身外之物斷除執著,另一方面對營養我、保養我的這種以“我”爲中心的執著也應盡量斷除,這時聖者的真正境界也會自然而然生起來的。
也就是去除珍愛身體受用之心,隨之根除我執與我所執。如《俱舍論》中所說的“叁者即是知足性”,這其中的含義是指依靠褴褛法衣即知足,依靠菲薄齋食即知足,依靠簡陋臥具即知足,這叁種知足就是聖者所具有的風範。
衣服、齋食、臥具只要簡簡單單就可以了,這就是修行人的風範。
何出此言,因爲凡是聖者無一例外都具有知足這一崇高品德。
現在很多人,除了像蔣揚欽則旺波尊者那樣可以直接享用妙欲的大成就者以外,一般人都需要具足這叁種風範,不應該隨意享用種種欲妙。
有時在珠日神山、剛日托嘎見到一些真正的修行人,確實特別隨喜他們的生活。學院裏的修行人也非常值得大城市中的人隨喜,這些修行人以前在大城市過著怎樣奢華的生活,但現在在這裏堅持著一種無法想象的苦行,確實非常了不起。
最起碼也是對聞思修行興趣濃厚,這是聖者的事業。
大家應該想一想:上述所說的四種條件自己是否具足?如果已經具足,你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作爲聖者恒時奉行的事情就是斷除所斷,向上修行正道。由于前叁種知足是與聖者的品德相一致,後一種聞思修行與聖者的所行之事相符合,所以才如是稱呼的。
對這部《山法》不應在文字上希求,而是在每字每句所表達出的意義中對照自相續,這樣才會真正有所收獲。
對衣食住臥知足的修行人與聖者的品行相統一,因而成爲永不知足窮奢極欲的所有世間人的上師。
真正能夠知足少欲的人,他就是所有世間人的上師。
簡言之,自始至終知足少欲之人才可堪爲名正言順的大富翁。
最勇敢的英雄
修行人不僅是富翁,而且也是當之無愧的真正英雄豪傑。世間上所謂的英雄人物只不過是能令他人懼怕自己而自己不能被他人嚇倒的一種人。
世間人所謂的英雄,就是“別人特別害怕自己,自己不害怕別人”,這樣的一種人被稱爲真正勇敢的人。
無論在世間上是如何堅強不屈的英雄,但也只能令那些不及自己勢單力薄的人聞風喪膽、擔驚受怕而已,對于那些與自己勢均力敵的人非但不能使對方害怕,反而自己倒總是惶恐不安、心神不甯。
所有人都害怕的世間英雄根本找不到,只不過你的手下人會害怕你罷了,比你勢力強大的人根本不害怕,所以世間上的英雄根本不是真英雄。
修行人獨自一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因爲上無管束的長官、下無侍候的仆人,既無有庇護的親友,也無討伐的怨敵。縱然是軍隊鋪天蓋地遍布山谷,而修行人也不會有任何一個敵對的人。所以說修行人是真實不虛的大英雄。
但做一個好修行人的話,你就真的已經沒有怨敵了。我有時想:在座的全部是修行人,不然這裏的每個年輕人可能都會有很多敵人,打架鬥毆之類的事情也就不可避免了。但我們這裏,只不過剛出家的人,家裏人會四處找你,最後也是邊哭著邊回去了,有些雖然做出種種威脅,但你一直修安忍波羅蜜多,他們也就拿你無可奈何。
有些人想:如果我不還俗,學院會不會遭受一些違緣,那不如我還俗吧!可能他的家裏人挺厲害的。不過這種擔心也沒必要,學院裏這麼多修行人都是修持慈悲心的,不會輕易遭受違緣,你不用還俗。還有些人出家兩叁天,覺得“我這樣可能不行,有點兒對不起家裏人,他們畢竟養了我這麼大……”沒有什麼對不起的,只要你如理如法地修行,絕對對得起,即使把他們氣死了,也不用過分傷心,人總是要死的,給他念經超度就可以了,沒有什麼。
不僅如此,而且如理的修行人也會令人們生起信心而成爲世人的應供處,並且奉行善法的天神們也會無限歡喜,賜予生活資具。就算是從前與自己勢不兩立的人,不但不會繼續與自己爲敵,相反還會以信心供養給自己齋食。再者,由于修行人對愛造罪業的鬼王、非人、妖精等凶神惡煞、妖魔鬼怪心生慈憫,常修悲心,由此而來,這些鬼神也立下誓言不予加害,反而供養等,關于這方面的史實不乏其數。
修行人經常如理如法地修行,經常對妖魔鬼怪修慈悲心,這樣一來,世間人特別害怕的妖魔鬼怪也不會加害你。這一點在《地藏經》等經典以及《極樂願文大疏》等論典中都有講述。
人天、非人誰也不能加害,哪裏有修行人這樣的大英雄?
不要說人,即使天人與非人也不會加害你,世間哪裏有這樣的大英雄?
確實修行人是很英雄的,如果不是修行人的團體,我們這裏這麼多人恐怕也是很麻煩的,但學院建立這麼多年以來,只要真心在這裏聞思修行的人,都沒有遭受什麼違緣,這完全是修行的功德力所致。
世間上的人越是勇敢,對他的身體、受用、親友等恨之入骨尋機陷害的人就會越多。
這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事實。
這些所謂的英雄,他們自己也總是疑慮別人會暗中加害于他,于是日日夜夜身上一直佩帶一把鋒利的匕首,整天都是疑神疑鬼、提心吊膽,這怎麼能稱得上是勇敢無畏的英雄呢,實在徒有虛名。
世間上所謂的英雄確實如此,他們經常在身上帶兩叁把長的短的刀。據說有些修行人也在身上帶刀,這肯定不是一個好修行人,因爲需要用刀維護自己的話,他的修行肯定不會好的。如果特別喜歡刀、槍的話,可能你很快就會還俗了,這是一種惡兆。
修行人無論去往何方,住在何地,身邊連一根小針般的兵刃也不需要帶,並且心裏也坦然地想我哪裏有什麼敵人可防,于是行住坐臥都會有一種安安穩穩的踏實感。
作爲修行人,不論到任何地方,都不會想:在這裏會不會出現我的敵人?但世間人不是這樣,他們經常在出門時就會想:今天要去的地方可能會遇到我的敵人,因此應該有所防範。
善知識奔公甲仁波切曾經談及自己的親身體驗時說:“我從前作爲在家人的時候,隨身總是需要攜帶著弓箭,腰裏別著兩叁把鋒利的刀子,可是我的敵人卻多得驚人,朋友卻少得可憐。我一個堂堂的男子漢,自己擁有四十畝莊稼,被人們稱爲四十定 大亨。白天裏做土匪搶劫,晚上到城裏當盜賊,即便如此,卻經常食不果腹。
奔公甲是認識、觀察自己過失最有名的一位善知識,但他在家時,腰裏經常帶著兩叁把鋒利的刀子,敵人多得數不過來,即使這樣,卻還是吃不飽、穿不暖。
如今我放下兵器,結果一個敵人也不複存在,連口水吐在石頭上的事也不用做卻豐衣足食,
一般藏族人形容某人家裏特別富裕時,經常會說:“他們家裏特別富裕,連口水吐在石頭上的事也不用做。”其實“口水吐在石頭上”也不是什麼事情,但這一點也沒有必要做。
即使出現饑荒的災難,也好像與富人的脖子連在了一起一樣,根本不愁吃穿。以前我爲了糊口需要四處尋覓食物,而今食物主動來尋找我的嘴,有吃不完、喝不盡的飲食,佛法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
就好像在懸崖邊上,兩只用繩子拴在一起的小牛,如果掉下去就會一起摔死,要活也會一起活下來。同樣,與富人的脖子連在一起的話,即使出現再大的災難,這個富人沒死之前你也不會餓死。也就是說,修行好的話,這些富人肯定會供養你,不會餓死的。
在座很多人,在家時連叁餐溫飽都解決不了,怨敵多的不得了,但現在吃得非常好,一個敵人都沒有了。以前我上小學的時候,有個同學叫瓊巴,我們兩個經常打架,但我出家之後,有次回去的時候,他拿了五塊錢和一根哈達來到我面前,說是“以前我們兩個經常打架,現在你出家了,我都沒想到你會有這個福報,我現在一定要忏悔……”現在我們兩個關系特別好,前段時間見面的時候還談了很多以前打架的事情……講起來也挺精彩的。所以,確實出家以後所有的怨敵就自然而然消失了,這就是叁寶的加持。
他的話一點也不誇張,事實的確如此,整天佩帶著利刃的人怨敵反而越來越多,不要說成爲最勇敢的英雄,反倒是越來越會成爲一名軟弱無能、不堪一擊的懦夫。
確實,世間所謂的英勇者,他們雖然手裏拿了很多兵器,但最後還是會死在別人的手裏。
而修行人在身上一根小針般的武器也不帶、一個友伴也沒有的情況下,獨自一人無憂無慮地睡在公路上,卻不會有一個敵人來危害。
可是修行人不管住在哪裏都特別放心,任何事情都不需要擔心。確實,像一般十幾個人的團體就會經常打架,但我們這裏,這麼多的人,每天只是非常安靜地聞思,這就是修行的威力。
所以這才真正是最爲勇敢的大英雄。連唾液吐在石頭上的事也不需要做,心態安然若無其事地住在幽雅的寂靜處,正如善知識奔仁波切所說的,完全不需要到處去尋覓飲食,飲食反而像主動上門前來尋找我們一般不求自得。
以前經常到處尋找食物,但現在住在寂靜地方,施主們會主動前來供養。
所以說修行人才真正是最爲富裕的大亨。
世間上的人們起早貪黑手忙腳亂地尋財,可是卻常常苦于得不到財産,即使是僥幸得到了但也守不住,即便是想盡辦法能夠守護住,卻也維持不了多久就會用得精光,所以他們才是最貧窮、最可憐的乞丐。
世間人首先是得不到,最後得到了也無法守住。只有修行人是最快樂、最富有的,是最大的富翁。
這些道理不管你承不承認,事實就是這樣的。
最高的地位
世間人的地位再高,也只是五六年或者十幾年,而真正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不僅這輩子地位很高,即使離開人間,地位仍然是很高的。
如理奉行正法的修行人也是地位最高的人士,爲什麼這樣說呢?世間上所謂的身居高位的那些人只是暫時高高在上,終有一天必然會一落千丈,一敗塗地。
這一點大家非常清楚,不論以前還是現在,曾…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