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對戒律根本不重視,從來不防護身口意叁門,這樣一來,相續中很多惡劣的習氣成熟之後,必定會染汙自相續。
諸如他們平時就違犯四根本戒,作惡多端,根本不警惕劣行;
平時不守護戒律的這些人,根本不對自己的行爲進行約束。
口中也是說說笑笑,談論歌舞、沖突、經商、君主、大臣、土匪、盜賊、軍事等各式各樣的話題,以此消磨時光;
他們從來不對修行方面的教言進行探討,整天講歌舞等有關貪嗔癡的話題。
平時與其他人接觸時,修行好不好可以從他的言談舉止當中看出來,有些人整天講世間的話題,除此之外,有關出離心、菩提心方面根本不提,因爲在他內心當中根本沒有這方面的串習。
因此修行人注意在相續中串習菩提心、出離心非常重要。
心裏也充斥著貪嗔癡的分別妄念。可見叁門不護罪行,放逸無度,無有慚愧,身語意成了裝滿罪惡的倉庫。
有些人表面似乎在修行,但他相續中一點兒出離心、菩提心的功德都沒有,整天在貪嗔癡傲慢嫉妒方面打轉轉,他的身語意就像是堆滿惡業的倉庫,一點一滴的功德都不具足。
平時應該觀察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尤其想要生起出離心、菩提心的功德就一定要祈禱上師,以前文殊菩薩在宗喀巴大師前顯現時,宗喀巴大師問:“使自己成爲修行人的竅訣是什麼?”文殊菩薩說:“平時祈禱上師、本尊,遣除罪障、積累資糧,經常閱讀大論典,只有這樣,你的相續才可以變成修行人的相續。”這是文殊菩薩給宗喀巴大師的教言,大家記住了吧!
所以經常祈禱上師本尊,遣除罪障、積累資糧,使自己成爲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不然自己已經成爲一個裝滿貪嗔癡的大口袋,這樣實在沒有必要。雖然我自己也不算什麼修行人,但依靠佛經論典的教義以及高僧大德的傳承與加持,對于哪些是修行人、哪些不是修行人還是很明確的。
所以,自己如若與這樣的破戒者交往,那麼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他的卑劣行爲,最後也將落得個破戒的下場。即便是偶爾與他們來往,也會使戒律清淨的良師益友心中不悅,以譴責的口吻說:“此人喜歡破戒者並與之交往,由此可見他必然逃不出破戒的下場。”並且心裏也不再接受他了。
經常與不守護根門的破戒者行住坐臥、吃吃喝喝,人們也會對他議論紛紛:“這人現在看來戒律還比較清淨,但經常與這些破戒者交往,恐怕他漸漸會破戒的。”而且心裏也開始舍棄他。
還有什麼比這更令人感到追悔的?佛陀曾在《呵責破戒經》中義正詞嚴地呵斥說:“必須像丟棄狗屍一樣遠離破戒者。”
佛陀在經典中說:對破戒者應該像丟棄狗屍一樣盡快遠離。
破戒者當中應該有兩種人:一種人對前世後世、業因果一點兒不在乎;另一種人雖然以業力現前破了戒,但是願意誠心忏悔。從別解脫戒的角度,對前者確實應該像丟棄狗屍一樣盡早遠離。
《藍色手冊釋》中也說:“如若食用破戒者的食物,則被他的冒渎晦氣熏染而不能思維正法。
本來你的修行還不錯,但經常與破戒者交往的緣故,受到了他的惡劣習氣的加持,從此以後修行也很難成功。
我曾經去拉薩時吃了破戒者坡湊瓦的一點食品,結果涅熱巴說:“對你的修法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大的障礙了。”
藏傳佛教對與破誓言者交往非常謹慎,認爲吃了他的食物也會染汙自相續,一般對破小乘戒的人不會這樣對待。
格西雅嘎巴和一位朋友,與一個破戒之人同宿在一個小屋裏。格西雅嘎巴禁語默誦經典,夜裏夢到那位朋友與他本人的肩上都染上了黑點,他將自己的汙點擦幹淨後發現他的朋友還未擦拭,于是對他說,你應當誦一會兒經。僅僅在曙色升起時與破戒者同住一屋檐下,則墮入地獄。因此當格外小心謹慎。”
有些論典中說:與破戒者同住,將于八萬劫中墮入地獄。《宣說輕重罪業經》中說:即使犯了五種墮罪中的輕罪,也會于八萬劫中墮入複活地獄。即使犯輕罪沒有忏悔,也會在八萬劫中感受複活地獄的無量痛苦,根本戒與重罪更不用說了。
作爲凡夫人,細微的戒條都不犯也很困難,但有些以業力現前,連根本戒都會犯,不管怎樣,犯戒之後一定要誠心忏悔,否則後果非常可怕。
正像這其中所說,再沒有與破戒者相處更危險的了。
最好不要接近破戒者,否則,自己也會染上他們的晦氣。
其二、如果與破誓言、著魔者交往,自己也會中上破誓晦氣,從而病痛萦身,惡緣災禍等不幸之事屢屢出現,並且後世只能淪落到惡趣之中。爲何這樣說呢?誹謗上師,毆打師身,诋毀恪守同一誓言的道友,嗔恨善法,將上師的教言置之度外,而表面上卻冠冕堂皇地說我在精勤做其他的事,此等破誓言之人其實也就是被魔左右者。
破誓言者實際就是著魔者,因爲沒著魔的話肯定不會破誓言的。世間上很多人都是這樣,他們私底下毀謗這個上師、那個上師,對善法根本不屑一顧,表面卻經常說:“我在發某某心、做某某事情……”
以往因爲毀壞誓言而投生爲妖魔鬼怪的衆生喜歡破誓言者並對他鼎力相助。
這些破誓言者雖然表面在做一些善事,實際卻嗔恨道友、誹謗上師,真正是已經著魔了。
此外,對正法造違緣的所有惡魔也予以幫助,使他做背離正法之事順利,因此將破誓言者稱爲被魔左右者。
爲什麼說破誓言者其實就是著魔者呢?以前毀壞誓言而投生爲鬼魔的人,非常願意幫助這些破誓言者,如今世間中有許多危害佛教的鬼神也會對他們幫助,因此他們就是著魔者。
有時遵守因果的誓言不一定很順利,但破壞誓言的人,事業非常順利,因爲暫時來說,很多鬼神會幫助他們,但從長遠來看,他們的前途與事業都不會成功的。
他們就成了曆代傳承上師教言下具有勢不可擋威力的護法神所降伏的對象,自己如若與他們爲伍,那麼上師、僧衆以及護法神都會不高興,也會對自己嚴懲不貸,以致身體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癫狂發瘋等,
對這些破誓言者,只有依靠上師、護法神降伏。因此,如果經常與他們交往,所有的上師和護法神都不會高興,這樣一來,你也會受到護法神的懲罰——身體出現疾病、精神發生癫狂等,會遇到很多違緣。
國外的個別人說:“你們不要修密宗,不然會發瘋的。”這是沒道理的。但已經進入密宗卻沒有如理如法地修持,經常泄露秘密、誹謗上師、毀壞誓言,確實很有可能會著魔。因此,進入密宗以後先不著急修甚深的法,應該把基礎法打好。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中說:自相續中若想生起功德,首先要積累資糧、遣除罪障,而修習這兩者的所有方便法可以包括在七支供當中。以前薩卡瓦格西到貢塘仁波切那裏去,他問:“生起菩提心的最好方法是什麼?”貢塘仁波切說:“遣除罪障、積累資糧。”
大家在相續中一定要對密法生起正見。現在很多人喜歡形象上的道理,但這是不穩固的,首先修習五十萬加行,在質量、修量上都達到圓滿,這樣比較好。不然表面雖然是個修行人,實際對上師叁寶一點兒信心都沒有,對出離心、菩提心也不希求,卻對世間的名聲財物百般執著索求,那是非常可笑的。
以前博朵瓦格西講了一個比喻,有個人住在其他人家裏,當時吃了非常豐盛的晚餐,後來因爲消化不了,特別想吐,但因爲吃得太好了舍不得吐,就用繩子把自己的脖子綁起來,主人問他:“爲什麼把脖子綁起來?”他說:“吃了那麼好的食物,怎麼能吐出去呢?”博朵瓦格西說:“世間八法就是這樣的,本來是應該吐出去的東西,但卻總是舍不得吐。”
並且修法過程中也是出現莫大的違緣魔障。不用說違背上師教言、與同修道友徹底不能和解的嚴重破誓言者,就算是稍有不和的人也應當像對待毒蛇一般不能與之共處,必須遠離。
不要說完全破誓言,稍微對上師、道友有些不滿的話,就應該盡快遠離。現在很多人說自己的修法不順利,這可能就是因爲你對道友、上師不恭敬造成的,這其實已經直接對你的修行製造了違緣。
其叁、如前所說,作爲出家的沙門絕不能親近女人,甚至連目視一下也不允許。因此,必須斷絕與他們親密交往。
作爲出家沙門,親近女人是一種非常大的障礙;女衆出家人也是這樣,親近男衆會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違緣。
其四、所謂的見行不同的朋友是指自己喜愛善法並行持,而他卻熱衷于罪業;自己喜歡高尚行爲,而朋友卻喜好放蕩行爲;自己在上師前聽受正法,他卻行持與之相反的非法並且行爲舉止與上師道友不相一致,上師道友外出行走時,他安住不動,上師道友們安穩而住時,他反而到處奔走,堅決不能與此類行爲不同之人交往。
與自己見解行爲不相同的人一定要遠離,不能接觸。這裏指的是,自己喜歡行持善法,經常聞思修行,而這位朋友卻熱衷罪業,比如自己依止上師聽聞佛法,依止寂靜地方,他的行爲舉止卻與上師道友完全相反;上師要求大家共同聞思修行,他卻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誰也不理睬;上師要求住在家裏面,不要出外行走時,他卻偏偏招搖過市,四處找人串寮。
我們應該看一看,哪些人與上師道友的行爲不相合?如果確實不相合,說明他就是惡友,不應與之交往,否則自己的善根也會毀壞。
這與《現觀莊嚴論》第四品中所說的修加行時的過患有四十六種魔業意思相同。
《現觀莊嚴論》中講到了四十六種魔業,其中針對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魔業,比如上師願意講法、弟子不願聽法;弟子願意聽法上師卻不願講法;上師好心批評弟子,弟子卻心生嗔恨。這裏所講觀點與四十六種魔業基本相同,與上師的行爲不一致的人,如果與他經常接觸,自己的行爲也很容易與上師相反,這樣一來,自己的修行也會一落千丈。
倘若與違犯僧衆法規之人相處,非但不能增上善法,反而會使嗔恨等罪業日益增盛。
如果經常違犯僧衆規定、不聽上師言教,不但善法無法增上,而且還會使各種罪業與日俱增。
這個問題比較嚴重,一般人多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的行爲言詞經常與上師相反,這樣與他交往很危險,自…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