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44

  ..续本文上一页人对戒律根本不重视,从来不防护身口意三门,这样一来,相续中很多恶劣的习气成熟之后,必定会染污自相续。

  诸如他们平时就违犯四根本戒,作恶多端,根本不警惕劣行;

  平时不守护戒律的这些人,根本不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

  口中也是说说笑笑,谈论歌舞、冲突、经商、君主、大臣、土匪、盗贼、军事等各式各样的话题,以此消磨时光;

  他们从来不对修行方面的教言进行探讨,整天讲歌舞等有关贪嗔痴的话题。

  平时与其他人接触时,修行好不好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来,有些人整天讲世间的话题,除此之外,有关出离心、菩提心方面根本不提,因为在他内心当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串习。

  因此修行人注意在相续中串习菩提心、出离心非常重要。

  心里也充斥着贪嗔痴的分别妄念。可见三门不护罪行,放逸无度,无有惭愧,身语意成了装满罪恶的仓库。

  有些人表面似乎在修行,但他相续中一点儿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都没有,整天在贪嗔痴傲慢嫉妒方面打转转,他的身语意就像是堆满恶业的仓库,一点一滴的功德都不具足。

  平时应该观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尤其想要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的功德就一定要祈祷上师,以前文殊菩萨在宗喀巴大师前显现时,宗喀巴大师问:“使自己成为修行人的窍诀是什么?”文殊菩萨说:“平时祈祷上师、本尊,遣除罪障、积累资粮,经常阅读大论典,只有这样,你的相续才可以变成修行人的相续。”这是文殊菩萨给宗喀巴大师的教言,大家记住了吧!

  所以经常祈祷上师本尊,遣除罪障、积累资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不然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装满贪嗔痴的大口袋,这样实在没有必要。虽然我自己也不算什么修行人,但依靠佛经论典的教义以及高僧大德的传承与加持,对于哪些是修行人、哪些不是修行人还是很明确的。

  所以,自己如若与这样的破戒者交往,那么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他的卑劣行为,最后也将落得个破戒的下场。即便是偶尔与他们来往,也会使戒律清净的良师益友心中不悦,以谴责的口吻说:“此人喜欢破戒者并与之交往,由此可见他必然逃不出破戒的下场。”并且心里也不再接受他了。

  经常与不守护根门的破戒者行住坐卧、吃吃喝喝,人们也会对他议论纷纷:“这人现在看来戒律还比较清净,但经常与这些破戒者交往,恐怕他渐渐会破戒的。”而且心里也开始舍弃他。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追悔的?佛陀曾在《呵责破戒经》中义正词严地呵斥说:“必须像丢弃狗尸一样远离破戒者。”

  佛陀在经典中说:对破戒者应该像丢弃狗尸一样尽快远离。

  破戒者当中应该有两种人:一种人对前世后世、业因果一点儿不在乎;另一种人虽然以业力现前破了戒,但是愿意诚心忏悔。从别解脱戒的角度,对前者确实应该像丢弃狗尸一样尽早远离。

  《蓝色手册释》中也说:“如若食用破戒者的食物,则被他的冒渎晦气熏染而不能思维正法。

  本来你的修行还不错,但经常与破戒者交往的缘故,受到了他的恶劣习气的加持,从此以后修行也很难成功。

  我曾经去拉萨时吃了破戒者坡凑瓦的一点食品,结果涅热巴说:“对你的修法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障碍了。”

  藏传佛教对与破誓言者交往非常谨慎,认为吃了他的食物也会染污自相续,一般对破小乘戒的人不会这样对待。

  格西雅嘎巴和一位朋友,与一个破戒之人同宿在一个小屋里。格西雅嘎巴禁语默诵经典,夜里梦到那位朋友与他本人的肩上都染上了黑点,他将自己的污点擦干净后发现他的朋友还未擦拭,于是对他说,你应当诵一会儿经。仅仅在曙色升起时与破戒者同住一屋檐下,则堕入地狱。因此当格外小心谨慎。”

  有些论典中说:与破戒者同住,将于八万劫中堕入地狱。《宣说轻重罪业经》中说:即使犯了五种堕罪中的轻罪,也会于八万劫中堕入复活地狱。即使犯轻罪没有忏悔,也会在八万劫中感受复活地狱的无量痛苦,根本戒与重罪更不用说了。

  作为凡夫人,细微的戒条都不犯也很困难,但有些以业力现前,连根本戒都会犯,不管怎样,犯戒之后一定要诚心忏悔,否则后果非常可怕。

  正像这其中所说,再没有与破戒者相处更危险的了。

  最好不要接近破戒者,否则,自己也会染上他们的晦气。

  其二、如果与破誓言、着魔者交往,自己也会中上破誓晦气,从而病痛萦身,恶缘灾祸等不幸之事屡屡出现,并且后世只能沦落到恶趣之中。为何这样说呢?诽谤上师,殴打师身,诋毁恪守同一誓言的道友,嗔恨善法,将上师的教言置之度外,而表面上却冠冕堂皇地说我在精勤做其他的事,此等破誓言之人其实也就是被魔左右者。

  破誓言者实际就是着魔者,因为没着魔的话肯定不会破誓言的。世间上很多人都是这样,他们私底下毁谤这个上师、那个上师,对善法根本不屑一顾,表面却经常说:“我在发某某心、做某某事情……”

  以往因为毁坏誓言而投生为妖魔鬼怪的众生喜欢破誓言者并对他鼎力相助。

  这些破誓言者虽然表面在做一些善事,实际却嗔恨道友、诽谤上师,真正是已经着魔了。

  此外,对正法造违缘的所有恶魔也予以帮助,使他做背离正法之事顺利,因此将破誓言者称为被魔左右者。

  为什么说破誓言者其实就是着魔者呢?以前毁坏誓言而投生为鬼魔的人,非常愿意帮助这些破誓言者,如今世间中有许多危害佛教的鬼神也会对他们帮助,因此他们就是着魔者。

  有时遵守因果的誓言不一定很顺利,但破坏誓言的人,事业非常顺利,因为暂时来说,很多鬼神会帮助他们,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前途与事业都不会成功的。

  他们就成了历代传承上师教言下具有势不可挡威力的护法神所降伏的对象,自己如若与他们为伍,那么上师、僧众以及护法神都会不高兴,也会对自己严惩不贷,以致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癫狂发疯等,

  对这些破誓言者,只有依靠上师、护法神降伏。因此,如果经常与他们交往,所有的上师和护法神都不会高兴,这样一来,你也会受到护法神的惩罚——身体出现疾病、精神发生癫狂等,会遇到很多违缘。

  国外的个别人说:“你们不要修密宗,不然会发疯的。”这是没道理的。但已经进入密宗却没有如理如法地修持,经常泄露秘密、诽谤上师、毁坏誓言,确实很有可能会着魔。因此,进入密宗以后先不着急修甚深的法,应该把基础法打好。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中说:自相续中若想生起功德,首先要积累资粮、遣除罪障,而修习这两者的所有方便法可以包括在七支供当中。以前萨卡瓦格西到贡塘仁波切那里去,他问:“生起菩提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贡塘仁波切说:“遣除罪障、积累资粮。”

  大家在相续中一定要对密法生起正见。现在很多人喜欢形象上的道理,但这是不稳固的,首先修习五十万加行,在质量、修量上都达到圆满,这样比较好。不然表面虽然是个修行人,实际对上师三宝一点儿信心都没有,对出离心、菩提心也不希求,却对世间的名声财物百般执著索求,那是非常可笑的。

  以前博朵瓦格西讲了一个比喻,有个人住在其他人家里,当时吃了非常丰盛的晚餐,后来因为消化不了,特别想吐,但因为吃得太好了舍不得吐,就用绳子把自己的脖子绑起来,主人问他:“为什么把脖子绑起来?”他说:“吃了那么好的食物,怎么能吐出去呢?”博朵瓦格西说:“世间八法就是这样的,本来是应该吐出去的东西,但却总是舍不得吐。”

  并且修法过程中也是出现莫大的违缘魔障。不用说违背上师教言、与同修道友彻底不能和解的严重破誓言者,就算是稍有不和的人也应当像对待毒蛇一般不能与之共处,必须远离。

  不要说完全破誓言,稍微对上师、道友有些不满的话,就应该尽快远离。现在很多人说自己的修法不顺利,这可能就是因为你对道友、上师不恭敬造成的,这其实已经直接对你的修行制造了违缘。

  其三、如前所说,作为出家的沙门绝不能亲近女人,甚至连目视一下也不允许。因此,必须断绝与他们亲密交往。

  作为出家沙门,亲近女人是一种非常大的障碍;女众出家人也是这样,亲近男众会给自己带来非常大的违缘。

  其四、所谓的见行不同的朋友是指自己喜爱善法并行持,而他却热衷于罪业;自己喜欢高尚行为,而朋友却喜好放荡行为;自己在上师前听受正法,他却行持与之相反的非法并且行为举止与上师道友不相一致,上师道友外出行走时,他安住不动,上师道友们安稳而住时,他反而到处奔走,坚决不能与此类行为不同之人交往。

  与自己见解行为不相同的人一定要远离,不能接触。这里指的是,自己喜欢行持善法,经常闻思修行,而这位朋友却热衷罪业,比如自己依止上师听闻佛法,依止寂静地方,他的行为举止却与上师道友完全相反;上师要求大家共同闻思修行,他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理睬;上师要求住在家里面,不要出外行走时,他却偏偏招摇过市,四处找人串寮。

  我们应该看一看,哪些人与上师道友的行为不相合?如果确实不相合,说明他就是恶友,不应与之交往,否则自己的善根也会毁坏。

  这与《现观庄严论》第四品中所说的修加行时的过患有四十六种魔业意思相同。

  《现观庄严论》中讲到了四十六种魔业,其中针对上师与弟子之间的魔业,比如上师愿意讲法、弟子不愿听法;弟子愿意听法上师却不愿讲法;上师好心批评弟子,弟子却心生嗔恨。这里所讲观点与四十六种魔业基本相同,与上师的行为不一致的人,如果与他经常接触,自己的行为也很容易与上师相反,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也会一落千丈。

  倘若与违犯僧众法规之人相处,非但不能增上善法,反而会使嗔恨等罪业日益增盛。

  如果经常违犯僧众规定、不听上师言教,不但善法无法增上,而且还会使各种罪业与日俱增。

  这个问题比较严重,一般人多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的行为言词经常与上师相反,这样与他交往很危险,自…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