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如何如何不公平。”這些人根本不懂佛陀製定的戒律、寺院的紀律,因此也跟著他誹謗上師、毀謗正法,造下了很大的惡業。後來他們當中很多人也是出現了非常不好的事情。
確實,人格不好的人經常會給上師、道友帶來很多不方便,也會給僧團帶來違緣。
以諸如此類的事屢次攪擾上師與僧衆的心,何時也不能與這種惡劣之人交往。
人格不好的人經常給上師增添麻煩,任何時候都不要與他們交往。
所謂的人格不好概括而言,也就是說心不正直。心不正直就是說心術不正。
心不正直的過患相當大。麥彭仁波切在《二規教言論》中講到:“若于過失不知錯,爾時彼人常犯錯,如是重蹈覆轍者,則滅前有之諸德。”我們當中有些人,已經非常明顯地犯了錯誤,卻自認爲瞞過了所有人,從來不知改過。
心術不正之人本來自己不好,卻偏要坐在好人的行列裏,對于自己具有的惡習總是千方百計地隱瞞不露。
自己本來有很多不好的習氣、過患,已經犯下了非常嚴重的錯誤,但是擔心受到批評,想方設法地隱瞞,然而你肯定不能長期隱瞞下去的。
他的心性本來不好,卻習慣于大模大樣地坐在好人的行列中,這是前世的同行等流果,因此很難改變,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爲什麼有些人的惡習特別難改?就是生生世世的等流果造成的。
這個道理確實非常好,由于他生生世世當中都是做這樣的壞人,肯定特別難改的。
如果不直截了當地指點說:“你以爲自己很好,實際上根本不好,你有如是如是的缺點。”那麼無法令他改頭換面;如若開誠布公地指出他的過失,那他又會不承認自己有這樣的過失;
對一個好人,如果說:“你的這種做法很不好,你還是應該做一個正直的人。”他就會馬上改正。但是面對一個惡人時,如果不指點出他的錯誤,也就無法改正,但給他指點出來的話,他又不會承認。
如果不予以指點,那麼要改變這種人,上師以及僧衆們實在無能爲力。這期間他也一直是擾亂自他相續,積累罪大惡極之業。
壞人做了壞事以後,當場指出來他也不承認,因此事情總是無法解決,非常麻煩。如果是個好人,即使犯了一些錯誤,他也會很快承認,事情非常容易解決。
好人、壞人在這方面確實存在很大差別。
這種人自己本無功德,別人必須要當作他有功德,否則他便會心生嗔恨。上師對他也要這樣,本無功德當作是有,如此他的相續中根本不會生起新的功德;
對于好人,即使他相續中沒有功德,上師也有辦法讓他生起功德;但如果自認爲非常了不起,即使上師也對他無可奈何。
他本來有過失必須當作沒有,否則,他也會氣急敗壞,因此上師也不敢直言不諱地說“你要斷除這種過失”,由于誰也不敢說,以致于他的相續中原有的過失一直保留著,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會産生許多新的過患,最終只能是罪業越來越深重而已。
連上師都不敢說,道友更是不敢說,如此一來,他在上師面前已經成了一個罪業越來越深重的人,根本不會有任何進步。
此類人恒時毫無功德而言,就像罪惡的倉庫一樣,即使住在上師座下與僧衆團體裏也不會有一點一滴的上進。
這種人,相續中各種各樣的罪業沒有一個不具足,而少數善法的功德卻無法找到,非常貧窮。有些壞人已經在這裏住了五六年、七八年,但聞思修行方面一點兒都沒有增上,在擾亂上師和道友的心的這方面,力量卻非常強大。
人格不好的缺點誰也無法改變,如果心術不正,那麼相續中也無法生起信心、精進、智慧等一系列的功德。由于心不正直,自私自利心極爲強烈,以致于從來不考慮遭受輪回與惡趣痛苦的逼迫以及痛苦之因的集谛——充滿自相續的深重惡業煩惱。
由于自私自利的心特別強烈,他既不會想到痛苦也不會想到痛苦的因,原本無始以來的惡習就特別嚴重,現在依靠我慢煩惱更加深了這些惡業。
因爲他們總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根本認識不到自己的煩惱業障,也就不會精進予以淨除。
有些人的煩惱過患確實特別多,但是上師、道友都不敢說,因爲一說你就會生氣。長此以往,你自認爲還不錯,因爲上師、道友從來沒說過自己的任何過錯。實際並不是這樣的,只是別人不敢說而已,並非你沒有過失。
自己最好能夠認識到這一點,聽取上師、道友的建議,改正自相續中的過患,這樣一來,你相續中也會生起殊勝的功德。
因此,這種人從不修持正道,也不希求滅谛,原本對四谛及業果的信心也喪失無余,並且不會重新生起,反而以善良自倨,對自己的過患全盤否定,當然也就不可能有精勤斷除罪業的願望了。
這種人數不勝數,所謂的正道對他來說,真的像猛獸面前放置青草一樣。
此類性格惡劣之人往往孤芳自賞,自命不凡,對誰也不恭敬,所以聞思修行的智慧也無法生起。
這裏的意義非常深,大家應該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人格不好的一類人。
總而言之,秉性惡劣之人任何善妙的功德也不會生起,而當別人指責自己的過失時,簡直要被氣哭了。可是他在惡言謾罵別人時,即便對方與自己的關系再密切也無所顧忌。因此說他心術不正。
這種人,別人對自己稍有微詞就接受不了,馬上哭起來,可是在謾罵其他人的時候,根本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完全可以做到目中無人。
他們這類人,上至上師堪布阿阇黎,下至新來的小僧人必須對他尊重、恭敬、愛戴,如果口中不稱贊他說“你很優秀、你很神奇”,他就會怒氣沖沖,相反,他自己對任何人從不尊重恭敬愛戴,言詞大爲不敬,行爲傲氣十足,不可一世,如此一來,大家都會心有芥蒂地說對這個壞人一定要萬分注意。
大家平時就應該注重自己的人格,確實有很多人的惡劣習氣是前世等流果造成的,很難改。其實有些人是可以改的,他剛來的時候,各方面都非常不如法,後來通過聞思修行,在上師道友的幫助下,確實變成一個好人了,這也是我親身體驗過的。不過,這是個別人,大多數確實非常難改。
因此,應該經常觀察自相續,如果自己的人格不太好,還是要盡量改,尤其心術一定要正直,大家多看看麥彭仁波切的《二規教言論》,其中講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奧的。
如果在一百人的僧團中有一位這種秉性惡劣、難以相處之人,那麼所有的人會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即使只有一個人的人格不好,大家也是特別麻煩。
因此何時何地也不要與這類人格不好的人交往。
好人和壞人在人群中有很大差別,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有一個也會使很多人不安,一旦有一天他離開,大家都會特別高興;人格好的人離開時,大家心裏都會很難過,總感覺空空蕩蕩的,非常舍不得。
其七、由于愚笨之人無有辨別善惡的智慧,如若與他交往,那麼也會導致自己一切行爲不如法的後果。自己的行爲首先漫不經心地隨順他一兩次,沒想到最後自己也成了無惡不作,以此虛度光陰,因此也不能交往這類愚昧之輩。
有些人對取舍善惡因果根本不在乎,如果與他們交往,自己也會受到影響,最後必定會導致不如法的後果。
其八、貪欲強烈之人對衣食等財物,得到一個心不滿足,又尋求第二個,得到第二個仍不滿足,還要尋覓第叁個,他明明知道施主們並不富裕,卻還厚顔無恥、直截了當地說:“我沒有法衣、缺少這種資具希望你能提供。”
一般惡人沒有一點兒羞恥感,經常直截了當地說:“我沒有法衣、沒有房子、沒有錢……”這樣的惡友確實很多,還有一些是惡上師,他們明明知道施主們並不富裕,卻經常百般索求。
以前我遇到過一個乞丐,給他一點兒錢的時候,他說想要一點兒糌粑;給他一點兒糌粑的時候,他又要一點兒酥油,後來我都有點生氣。藏族有種說法:給他肚子裏吃得飽飽的時候,他懷裏也要裝得滿滿的。有些惡友、惡上師就是這樣的,給他下等的不行,需要中等的;給他中等的時候,需要上等的,貪心特別大,總是不知滿足。我們不應該與這類人交往,否則凡夫人很容易受別人影響,你的朋友什麼樣,你也會變成這樣的。
暗地裏也依靠書信、甚至手示以上的各種方法再叁索求,最後施主在萬般無奈又舍不得的情況下也不得不給。如果與這種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必然會變成像他那樣欲望強烈、貪得無厭之人的。
這些人給施主們寄一點兒甘露丸、舍利子,甚至龍泉水也給他們寄一點兒……以此小恩小惠希望施主們能給自己彙一大筆錢。如果經常與這些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變成這種人。
其九、對親友過于愛戀之人,諸如當父母或親友姊妹前來看望他的時候,他便長時間依依不舍,沒完沒了地和他們閑談。
有些親戚朋友來看他,他就特別開心,然後把所有的聞思修行全部放棄,一心一意地與他們海闊天空。
待他們要離開時,又連連叮囑不久一定要再來探望我,說完竟然哭泣起來。等到親人真的已離去時,他便會從很遠的地方目不轉睛地盯著,一直目送到對方已完全從視野中消失爲止。
親友要走的時候,他仍然舍不得,甚至淚流滿面地不斷挽留。親人們已經上車,而車已經開出很遠,他卻還在那裏不斷地擺手,並且說:“我的親人呐,你們快回來呀……”這種人的貪執特別強烈。
經常回去確實沒有很大利益,對親人過分執著不是修行人的作爲。但親人來的時候一點不理睬也不合理,過去爐霍那邊的一個僧人嘎巴,親人有次帶了點兒糌粑來看望他,當時嘎巴把東西已經收下了,但是不讓他的親人在家過夜,而是讓他自己找地方,可是這位親人一個認識的人也沒有,因此特別生氣。聽說我們這裏的一個出家人,家裏來人看他,後來走的時候,他的哭聲都是特別大……這樣的話,你還是不出家好一點,不然以後的生活可能還是很痛苦的。
如果幾天沒有與親友們見面,只要來一個當地的人,他就會不厭其煩地打聽親友們是否平安,身體是否安康。
我們有些人也是,自己的家鄉來了一個人,一直在那裏問:“我的親人怎麼樣,我的朋友怎麼樣……”有些人打電話的時候特別沒水平:“我的媽媽…
《山法寶鬘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