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山法宝鬘论讲记▪P46

  ..续本文上一页如何如何不公平。”这些人根本不懂佛陀制定的戒律、寺院的纪律,因此也跟着他诽谤上师、毁谤正法,造下了很大的恶业。后来他们当中很多人也是出现了非常不好的事情。

  确实,人格不好的人经常会给上师、道友带来很多不方便,也会给僧团带来违缘。

  以诸如此类的事屡次搅扰上师与僧众的心,何时也不能与这种恶劣之人交往。

  人格不好的人经常给上师增添麻烦,任何时候都不要与他们交往。

  所谓的人格不好概括而言,也就是说心不正直。心不正直就是说心术不正。

  心不正直的过患相当大。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论》中讲到:“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非常明显地犯了错误,却自认为瞒过了所有人,从来不知改过。

  心术不正之人本来自己不好,却偏要坐在好人的行列里,对于自己具有的恶习总是千方百计地隐瞒不露。

  自己本来有很多不好的习气、过患,已经犯下了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是担心受到批评,想方设法地隐瞒,然而你肯定不能长期隐瞒下去的。

  他的心性本来不好,却习惯于大模大样地坐在好人的行列中,这是前世的同行等流果,因此很难改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为什么有些人的恶习特别难改?就是生生世世的等流果造成的。

  这个道理确实非常好,由于他生生世世当中都是做这样的坏人,肯定特别难改的。

  如果不直截了当地指点说:“你以为自己很好,实际上根本不好,你有如是如是的缺点。”那么无法令他改头换面;如若开诚布公地指出他的过失,那他又会不承认自己有这样的过失;

  对一个好人,如果说:“你的这种做法很不好,你还是应该做一个正直的人。”他就会马上改正。但是面对一个恶人时,如果不指点出他的错误,也就无法改正,但给他指点出来的话,他又不会承认。

  如果不予以指点,那么要改变这种人,上师以及僧众们实在无能为力。这期间他也一直是扰乱自他相续,积累罪大恶极之业。

  坏人做了坏事以后,当场指出来他也不承认,因此事情总是无法解决,非常麻烦。如果是个好人,即使犯了一些错误,他也会很快承认,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好人、坏人在这方面确实存在很大差别。

  这种人自己本无功德,别人必须要当作他有功德,否则他便会心生嗔恨。上师对他也要这样,本无功德当作是有,如此他的相续中根本不会生起新的功德;

  对于好人,即使他相续中没有功德,上师也有办法让他生起功德;但如果自认为非常了不起,即使上师也对他无可奈何。

  他本来有过失必须当作没有,否则,他也会气急败坏,因此上师也不敢直言不讳地说“你要断除这种过失”,由于谁也不敢说,以致于他的相续中原有的过失一直保留着,而且在此基础上还会产生许多新的过患,最终只能是罪业越来越深重而已。

  连上师都不敢说,道友更是不敢说,如此一来,他在上师面前已经成了一个罪业越来越深重的人,根本不会有任何进步。

  此类人恒时毫无功德而言,就像罪恶的仓库一样,即使住在上师座下与僧众团体里也不会有一点一滴的上进。

  这种人,相续中各种各样的罪业没有一个不具足,而少数善法的功德却无法找到,非常贫穷。有些坏人已经在这里住了五六年、七八年,但闻思修行方面一点儿都没有增上,在扰乱上师和道友的心的这方面,力量却非常强大。

  人格不好的缺点谁也无法改变,如果心术不正,那么相续中也无法生起信心、精进、智慧等一系列的功德。由于心不正直,自私自利心极为强烈,以致于从来不考虑遭受轮回与恶趣痛苦的逼迫以及痛苦之因的集谛——充满自相续的深重恶业烦恼。

  由于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烈,他既不会想到痛苦也不会想到痛苦的因,原本无始以来的恶习就特别严重,现在依靠我慢烦恼更加深了这些恶业。

  因为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烦恼业障,也就不会精进予以净除。

  有些人的烦恼过患确实特别多,但是上师、道友都不敢说,因为一说你就会生气。长此以往,你自认为还不错,因为上师、道友从来没说过自己的任何过错。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只是别人不敢说而已,并非你没有过失。

  自己最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听取上师、道友的建议,改正自相续中的过患,这样一来,你相续中也会生起殊胜的功德。

  因此,这种人从不修持正道,也不希求灭谛,原本对四谛及业果的信心也丧失无余,并且不会重新生起,反而以善良自倨,对自己的过患全盘否定,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精勤断除罪业的愿望了。

  这种人数不胜数,所谓的正道对他来说,真的像猛兽面前放置青草一样。

  此类性格恶劣之人往往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谁也不恭敬,所以闻思修行的智慧也无法生起。

  这里的意义非常深,大家应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人格不好的一类人。

  总而言之,秉性恶劣之人任何善妙的功德也不会生起,而当别人指责自己的过失时,简直要被气哭了。可是他在恶言谩骂别人时,即便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再密切也无所顾忌。因此说他心术不正。

  这种人,别人对自己稍有微词就接受不了,马上哭起来,可是在谩骂其他人的时候,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完全可以做到目中无人。

  他们这类人,上至上师堪布阿阇黎,下至新来的小僧人必须对他尊重、恭敬、爱戴,如果口中不称赞他说“你很优秀、你很神奇”,他就会怒气冲冲,相反,他自己对任何人从不尊重恭敬爱戴,言词大为不敬,行为傲气十足,不可一世,如此一来,大家都会心有芥蒂地说对这个坏人一定要万分注意。

  大家平时就应该注重自己的人格,确实有很多人的恶劣习气是前世等流果造成的,很难改。其实有些人是可以改的,他刚来的时候,各方面都非常不如法,后来通过闻思修行,在上师道友的帮助下,确实变成一个好人了,这也是我亲身体验过的。不过,这是个别人,大多数确实非常难改。

  因此,应该经常观察自相续,如果自己的人格不太好,还是要尽量改,尤其心术一定要正直,大家多看看麦彭仁波切的《二规教言论》,其中讲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奥的。

  如果在一百人的僧团中有一位这种秉性恶劣、难以相处之人,那么所有的人会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即使只有一个人的人格不好,大家也是特别麻烦。

  因此何时何地也不要与这类人格不好的人交往。

  好人和坏人在人群中有很大差别,人格不好的人,即使只有一个也会使很多人不安,一旦有一天他离开,大家都会特别高兴;人格好的人离开时,大家心里都会很难过,总感觉空空荡荡的,非常舍不得。

  其七、由于愚笨之人无有辨别善恶的智慧,如若与他交往,那么也会导致自己一切行为不如法的后果。自己的行为首先漫不经心地随顺他一两次,没想到最后自己也成了无恶不作,以此虚度光阴,因此也不能交往这类愚昧之辈。

  有些人对取舍善恶因果根本不在乎,如果与他们交往,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最后必定会导致不如法的后果。

  其八、贪欲强烈之人对衣食等财物,得到一个心不满足,又寻求第二个,得到第二个仍不满足,还要寻觅第三个,他明明知道施主们并不富裕,却还厚颜无耻、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法衣、缺少这种资具希望你能提供。”

  一般恶人没有一点儿羞耻感,经常直截了当地说:“我没有法衣、没有房子、没有钱……”这样的恶友确实很多,还有一些是恶上师,他们明明知道施主们并不富裕,却经常百般索求。

  以前我遇到过一个乞丐,给他一点儿钱的时候,他说想要一点儿糌粑;给他一点儿糌粑的时候,他又要一点儿酥油,后来我都有点生气。藏族有种说法:给他肚子里吃得饱饱的时候,他怀里也要装得满满的。有些恶友、恶上师就是这样的,给他下等的不行,需要中等的;给他中等的时候,需要上等的,贪心特别大,总是不知满足。我们不应该与这类人交往,否则凡夫人很容易受别人影响,你的朋友什么样,你也会变成这样的。

  暗地里也依靠书信、甚至手示以上的各种方法再三索求,最后施主在万般无奈又舍不得的情况下也不得不给。如果与这种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必然会变成像他那样欲望强烈、贪得无厌之人的。

  这些人给施主们寄一点儿甘露丸、舍利子,甚至龙泉水也给他们寄一点儿……以此小恩小惠希望施主们能给自己汇一大笔钱。如果经常与这些人交往,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成这种人。

  其九、对亲友过于爱恋之人,诸如当父母或亲友姊妹前来看望他的时候,他便长时间依依不舍,没完没了地和他们闲谈。

  有些亲戚朋友来看他,他就特别开心,然后把所有的闻思修行全部放弃,一心一意地与他们海阔天空。

  待他们要离开时,又连连叮嘱不久一定要再来探望我,说完竟然哭泣起来。等到亲人真的已离去时,他便会从很远的地方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直目送到对方已完全从视野中消失为止。

  亲友要走的时候,他仍然舍不得,甚至泪流满面地不断挽留。亲人们已经上车,而车已经开出很远,他却还在那里不断地摆手,并且说:“我的亲人呐,你们快回来呀……”这种人的贪执特别强烈。

  经常回去确实没有很大利益,对亲人过分执著不是修行人的作为。但亲人来的时候一点不理睬也不合理,过去炉霍那边的一个僧人嘎巴,亲人有次带了点儿糌粑来看望他,当时嘎巴把东西已经收下了,但是不让他的亲人在家过夜,而是让他自己找地方,可是这位亲人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因此特别生气。听说我们这里的一个出家人,家里来人看他,后来走的时候,他的哭声都是特别大……这样的话,你还是不出家好一点,不然以后的生活可能还是很痛苦的。

  如果几天没有与亲友们见面,只要来一个当地的人,他就会不厌其烦地打听亲友们是否平安,身体是否安康。

  我们有些人也是,自己的家乡来了一个人,一直在那里问:“我的亲人怎么样,我的朋友怎么样……”有些人打电话的时候特别没水平:“我的妈妈…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旅途脚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