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愛與慈悲的故事▪P12

  ..續本文上一頁,在中國大陸拍的,品質不錯,想要跟對方談版權的問題,請某位居士去,怎麼談都失敗,拿不到版權。商量之後,居士們請我自己試試,不久之後,對方答複我,他們公司的每一部影片都同意我們播出。這個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你跟對方結好緣,他聽到你的聲音就高興,就像佛陀度城東老母的那段公案一樣,佛怎麼努力都無效,但阿難一去,一點障礙也沒有。所以佛經告訴我們,每天出門之前,先念108遍的尊勝佛母咒,回向法界衆生,你會覺得做任何事情都很順利,爲什麼?以咒語的功德回向衆生,把障礙去除,事情就好辦了。

   第九:「快樂來自于調伏自己的心性。」各位請記住這句話,快樂不是控製別人,不是改變別人,而是來自于調伏自己,淨化自己,改變自己。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我永遠記得這句話:專心就是天才,專心就是赤子之心。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心性的光明永遠存在,要找到心中的極樂世界,空性的寶藏,大悲的本體,不讓圓滿的本性被境界所轉。現在得了癌症,或有什麼不幸的遭遇,都是假的,只是個電影,一場輪回的電影,絕不影響光明清淨的本性。若能把握這點,無論走到哪裏都能帶給大衆光與熱。

   第十:「心性的光明是每個人具備的,而且是可以自覺的。」人人有條件得到證悟,像寶石一樣,人人都有一顆,但是上面覆蓋了很多灰塵,所謂的煩惱我執,一旦去除,本體的光明即刻顯現。不必到外面尋寶,人人皆有一個靈山塔,好好在靈山塔下修行,自性光明自然清淨。當你相信自己有佛性,就愈來愈可愛,愈來愈有善巧方便,愈來愈知道關心別人,愈來愈受歡迎,甚至有力量幫助衆生。

   第十一:「外在環境不是使我們陷入痛苦的主因,只有內心的雜亂才會造成痛苦。」心中若出現自我護衛的情緒——保護欲望,保護執著,這將使我們鑄成大錯。所以各位不要被境界所轉,不要被身體的老化,事情的變化,乃至人際關系的變化影響。在淨土法門的思想中,極樂世界是清淨本性的展現,心淨則國土淨,心淨則衆生清淨。今天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因爲你有一個念佛心,厭離心,清淨心,大悲心,菩提心,所以你感召了清淨的本性,這就是極樂世界。

   第十二:「如果想獲得真正的歡喜與快樂,必須延展愛的範圍。」各位不要只愛自己,要愛衆生。我每次到嘉義,必定想去肉品市場念一念,到海邊放生、施食,到監獄走一走,到學校關懷關懷,地方上能夠作什麼就作什麼。我最近想到一個辦法,不是有人專門作餅幹嗎?我們在餅幹上面印護生咒、尊勝佛母咒,把餅幹投入水中,讓它慢慢融化,讓吃到餅幹的魚得到解脫;或在餅幹上面印吽字杵,或火供的咒語,乃至智慧流星咒,然後將餅幹投入火中供養鬼神,或給蟑螂、螞蟻吃,使它們能離苦得樂。

   昨天有人從國外寄了一堆頭發給我,誰的頭發呢?大成就者,竹旺仁波切。他一輩子沒有剪過頭發,有一天他把頭發剪下來,大家搶著要,大成就者的頭發還發亮呢!信上說:師父!如果您眼睛不舒服,拿些頭發來燒,熏一熏眼睛就好了,我才舍不得燒呢,我要天天把頭發舍利放在身上。各位,你的頭發如果掉在碗裏,人家還不高興呢,具足貪瞋癡的衆生,頭發是沒人要的,但大成就者的頭發,大家當作寶啊。我們這次去朝聖,禮拜佛牙舍利,禮拜佛指舍利,我自己想了想,有一天我們自己終究也會死亡,我們的骨頭誰來拜?丟在地上,子孫見了害怕呢,也沒有加持的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有限的時間精進累積心地的光明,無限延展我們的愛,把不淨的生命化成無量的功德,利益衆生。

  心︱靈︱飨︱宴─菩提道上的障礙

   這一節課我們談談各位手上這一本經典,因爲整個大乘佛教的基本,就是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才符合修菩薩道的根本。大家翻開第一頁,有一首文殊菩薩的贊頌,這首贊頌有個典故:在大乘佛教盛行的時候,那爛陀大學曾經有好幾萬個學僧,每次要講課之前都要念一些禮贊語,那時候有一個大智慧長者說:我們幹脆一個人寫一首文殊菩薩的贊頌,看哪一個人寫得最圓滿,從今以後,要講經說法之前就念這個贊頌,五百個大成就者回去之後便各自思索,時間到了之後交過來,看哪一個人寫得最好,這時候發生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五百個人所寫的都一樣,一字不差,這個文殊贊的特別就在這個地方,所以每次我們也都要念文殊咒,希望文殊菩薩的加持,讓我們生起大悲心,得到幫助衆生離苦得樂的大智慧,也幫助大家去除煩惱習氣。有些人說:「對啦,我知道自己脾氣壞」,他知道脾氣壞,但拿不出辦法,毫無作爲,十年前,十年後,沒有兩樣。做個菩薩,不能有不好的習性,習性不好,別人不聽你說法,生命浪費了。

   大乘經典,從《華嚴經》到最後的《法華經》,幾乎每一部經都有咒,記得剛出家的時候,被要求研讀《楞嚴經》,一看,好深啊,翻到楞嚴咒,老師告訴我們,跳過去吧,因爲老師也不會背,什麼意思也不知道,算了,你不念,我也不念,一直傳承下來。但老和尚告訴我們,整部《楞嚴經》的精髓就在楞嚴咒,《心經》的精髓就在心咒,你不背下來,怎麼可能懂?食譜看完,炒完了菜,自己從來沒吃過,從來不知道味道怎麼樣,咒就是那個味道,你沒辦法表達的,經與咒,兩樣缺一不可。

   爲了使大家有能力深入經藏,善解如來真實義,以下我們談一談如何安住菩提心,如何降伏煩惱習氣,畢竟我們都還是凡夫,免不了有煩惱。每次信徒邀我去開會,我都不想去,不開會沒事,開了以後翻臉,這個提意見,那個反對,氣氛非常僵硬,以後不講話了,爲什麼?因爲你不是菩薩,心性不柔軟,又沒有統領大衆的智慧,不適合開會。所以各位發了菩提心必須提醒自己,從今以後不再做任何傷害人的事情,除了心性柔和以外也要有能力接受更大的痛苦,一般人不容易,吃東西要挑,太熱太冷他不要。出家人至少要接受十種的苦,把心安住。就像弘一大師,他只關心身上的蟲子能不能安穩?從來不關心自己的肉體痛不痛,菩薩必須有這種遇苦能忍的德行,這是發菩提心的必備條件。

   再來,要慈悲淳厚。對人慈悲,內心厚道,學習爲別人著想。自己雖然不熱,也要想想別人熱不熱;自己不饑渴,要想想別人是否饑渴,這叫作「淳厚」。再來要「深心平等」,「深」代表平等對待一切衆生,不是你對我好,我才對你好;如果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我們出家人有時候也犯這毛病,這個人紅包大一點,多跟他講兩句;那個人不包紅包,我不認識。菩薩不應該這樣,必須平等對待一切人,不起分別心。比如你現在做人家的婆婆,對待女兒跟媳婦要完全平等,甚至對待媳婦要好過女兒,免得媳婦沒有安全感。再來要「信樂大乘」,這個「樂」講的是願力,發願要成佛,求佛智慧,而爲了成佛,各位要追求佛的一切智智,才能真實利益衆生。

   天親菩薩又說,有四種發心追求無上菩提。第一、想到諸佛菩薩的偉大能力,自己見賢思齊,也想追求成佛,就像《地藏本願經》的那一位長者子,他看見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這麼莊嚴,心中十分仰慕,于是也發起成佛的菩提心。第二、觀身過患,這個身體怎麼侍候都不能免去種種苦,由于有這一點認識,才知道一切衆生也很苦,我拿刀子割自己都割不下去,怎麼能爲了吃衆生肉,而宰殺動物呢?佛教徒吃素,其實和宗教沒有關系,只在于有沒有慈悲心去想到衆生的苦。第叁、慈愍衆生故發菩提心。各位要經常看看畜生道的苦,它們終其一生必須活在弱肉強食的陰影中,隨時有生命的危險。而我們又幫不了衆生,所以發願一定要成佛,才能真正利益衆生。第四、有一種人比較歡喜追求成就感,最高的成就是什麼?成佛。爲了追求殊勝的果報而發起菩提心,這也是發菩提心的方法。

   當然,一切的用心,一切的觀照,都是從善知識得來的,所以親近善知識是學佛的第一要務。很多人看了電視之後打電話給我,師父!噶mbDB法王怎麼長得那麼像佛啊?各位,我哪一天親自帶你去見他,你會以爲真的見到佛了,你看電視已經有感受了,何況看見本人,從他的眼神、聲音,你會感受到他內心的慈悲。很多人說:我們是學顯教的,爲什麼要學西藏佛教?各位如果有這種觀念,表示你的民族意識太強烈了!哪有佛的教法,我們往哪裏去,要觀察衆生平等的佛性,不要只看見民族不同,那心胸太狹窄了。何況我們所學的顯教已經慢慢變成佛學研究,出家人都只研究學問,慢慢像日本佛教一樣,學生跟教授之間沒有信仰關系,不能表達內心的虔誠。我曾經有一年到緬甸去拜人家的腳丫子,各位不要笑,一般人的腳丫是臭的,緬甸有一位阿羅漢,他的腳是香的,每個人搶著去頂禮他的腳,當作是佛的腳那樣禮拜。另外還有一位老阿羅漢,他的高明在哪?我們帶東西給他吃,只要他吃過的再拿給我們吃,都變成甘露味。這些大修行者,各位親近過之後才有所體會,對叁寶的信心從此不會退轉。

   另外要注意有七件事情必定障礙學佛,必須小心防範。第一,上面講親近善知識,另一方面也要遠離惡知識,什麼叫知識?飽讀經書,有學問之人,但惡知識也讀了很多書,只是沒有正見,沒有悲心。惡知識告訴你,不要作施食,鬼會來你家哦,那是出家人做的,不是在家人做的。惡知識告訴你,不要放生,破壞生態啊!他想盡辦法阻撓你做利益衆生的事情,他叫你不要追求勝法,只叫你做些世間的雜行。

   第二、離于女色。所謂離于女色也是離于男色,色欲是修行上的一大障礙。曾經有法師找過我,說他想來電視臺講經說法,我說好啊,結果他每次帶個比丘尼替他開車,替他張羅瑣碎的事情,我向這位法師說,不要做不好的示範,你應該去度男衆,男歸男,女歸女,女生有女生的生活模式,男女相處久了會有感情的執著,對你,對她,都不好!…

《愛與慈悲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慈悲的音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