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12 積累資糧▪P2

  ..續本文上一頁安忍,也能圓滿廣大的資糧,因此我們應當精進修持。最後左手確實無法再繼續持曼茶盤時,則將其放在前面的供臺等之上,邊供邊積數。用餐、喝茶等一切間歇期間應收好前面所供養的曼茶羅。再重新開始時應當先如前供養叁十七堆曼茶並繼續計數。以此方式必須圓滿供十萬遍曼茶羅。暫時若不能廣供叁身曼茶羅的人,僅僅念誦:

  

  薩耶布記謝向美鬥紮

  塗香鮮花遍大地

  

  熱繞 朗 月涅得 堅巴 的

  須彌四洲日月飾

  

  桑 吉 揚德 莫 得破瓦意

  觀想佛刹作供養

  

  晝 根 那 大 揚 拉秀白 秀

  願諸衆生行佛刹

  

  章格日RA那曼紮拉勃匝梅嘎薩莫紮薩巴RA那薩瑪意阿吽

  只供這七堆曼茶羅也可以。無論怎樣供以最初加行發心、中間正行無緣、最後結行回向印持即以叁殊勝攝持十分重要,這點與其它修法都相同。

  供品潔淨:如此供曼茶羅期間,以青稞、小麥等谷物供曼茶羅時,自己如果有條件,則絕不能反複使用陳舊的糧食供養,而應全部以新糧食供養。如此供養後將所供糧食施與鳥、鼠或盲人、乞丐等,或者堆放在佛像、佛經、供塔前都可以,不應歸己所有而自行享用。若沒有條件則根據情況而適當更換所供的糧食及供品。如果貧窮的人,則僅用一次所供養的糧食反複供也可以。無論如何應當先清除其中的土灰、稗子、鳥糞等所有的雜質,做到所供物清潔,並且用藏紅花等妙香水浸濕後供養。對于無有任何財富的貧窮者或者能夠真正觀想“一塵中有塵數刹”而作意幻供養的那些利根者而言,佛經中開許可以供養土粉、瓦礫等。而自己本來擁有財富,卻舍不得用來上供下施,反而以誦咒、觀想等種種相似的理由不作真實供養,並且自以爲是的那些人,其實是自己欺騙自己。此外諸續部竅訣中說“清潔美妙之供品”及“配製清潔欲妙供”而並沒有說“肮髒汙穢之供品”,因此絕不能將自己的殘湯剩飯等肮髒物作爲供品,或者好的青稞自己食用,渣滓作爲供物或磨成作神馐食子的糌粑等,有極大的過失。如往昔噶當派諸大德曾說:“不應自己享用新鮮的部分而將發黴的油餅、發黃的菜葉等供養叁寶。”有辣味(舊酥油有辣味)或腐敗的酥油等作爲神馐或做成酥油燈供養,而自己食用新鮮的酥油,這些是耗盡福德之因,所以必須斷除。同樣做神馐、食子等時,其軟硬程度應當做成與自己食用的一樣。不能考慮簡便易行而做成軟軟綿綿的食子團。如阿底峽尊者曾說:“西藏人不會富足,人們做的食子團130太軟了。”此外尊者又說:“在藏地,僅僅以水積累福德也已足夠了!印度過于炎熱,因此無有西藏這樣清淨的水。”如果自己能夠精進,那麼以供養清淨的水來積累資糧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作水供時應當認真地擦淨七個供水杯等供器,排列供器時也應使間距適度,不可有過寬過窄、歪歪斜斜的現象,並且水中不能混有谷類、灰塵、含生等,水器中的水也不能過滿或不滿,應做到供臺上無有溢出的水流等,做到美觀、悅意。如此在《普賢行願品》中也說:“以諸最勝莊嚴供”。無論是何種供品,乃至擺放、羅列的形式都應做到美觀、悅意。這樣,以恭敬諸佛佛子之因便可圓滿自己廣大的福德資糧,因此我們應當竭盡全力精進行持。

  此外,自己無有財富及能力者以清淨意樂供養肮髒的殘湯剩飯、低劣之物等也未償不可。因爲諸佛菩薩無有淨穢執著的分別念,所以往昔也有貧女仲涅瑪供養世尊酥油燈的公案。另曾有一位患了麻風病的女子在行乞時得到了一碗米湯供養聲聞大迦葉尊者。當時一只蚊子落入湯裏,麻風女試圖除去蚊子,結果手指斷落于米湯中。但是大迦葉尊者爲了滿其心願而享用了米湯,並做爲自己全天的食物。因而麻風女無比歡喜,以此因緣死後轉生于叁十叁天。所以供養曼茶羅時也是同樣,以清淨意樂、盡己所能做成純淨、悅意的物品而供養乃殊勝要訣。

  積資之理:如此供曼茶羅等精勤積累資糧的修法,是一切修道中不可缺少的修行。如續部中說:“未積資糧無成就,沙子不能榨出油。”未曾積累資糧而希望獲得成就,則如同想從河邊的沙子中榨出油來一樣,盡管百般擠壓沙子,也不可能從中得到絲毫油的成分。積累資糧欲求獲得成就猶如榨芝麻得油一般,榨多少芝麻就會出多少油,甚至僅僅將一顆芝麻放在指甲上擠壓,也會使指甲上油漬漬的。佛在經中也說:“未曾積資欲成就,好似攪水欲得油;積累資糧欲成就,恰似攪乳得酥油。”

  因此,獲得究竟殊勝成就是圓滿二種資糧的無倒之果。所以如前所說,若尚未圓滿福慧資糧,則無法獲得具二清淨之佛果。如怙主龍樹菩薩說:“此善願諸衆,圓滿二資糧,獲得勝二身,由福慧所生。”圓滿有緣福德資糧,獲得殊勝色身,圓滿無緣智慧資糧,獲得殊勝法身。

  同樣一切暫時世間之成就也是從圓滿資糧中産生的。如果自己未曾積累資糧,則無論如何精勤也無利益。譬如,僅就暫時的受用、飲食、財物而言,有些積累過資糧的人雖然未經少許精勤卻自然受用圓滿、財源滾滾。而有些人雖然終生千方百計、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經商、務農等,卻無有芝麻許收益,最終饑餓而死,此類是我們現量所見的事了。此外,有些想通過修財神、護法神等得成就獲財富者也是同樣,如果自己沒有往昔所積累的布施果報,則他們(財神護法)也無能爲力。從前,一位住山的修行人一無所有、極其貧窮,于是他便開始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地修成了。並已達到了如同人與人交談般的境界但卻未獲得任何悉地。單堅護法神對他說:“因你無有少分往昔布施的果報,所以我無法給予悉地。”一日,在衆多乞丐的行列中他得到了一碗稀粥,回來後單堅護法神問他:“今天我給予你悉地了,你知道嗎?”“我僅僅得到了一碗稀粥,不僅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賜的悉地是什麼?”“盛粥時,你的碗裏落的一大塊油脂便是我賜的悉地。”因此,如果自己無有往昔所積累的布施之果則通過修財神法等也不能遣除貧窮。如果世間的財神等也能夠賜予受用的悉地,那麼諸佛菩薩的威德、神變勝過他們百千倍,並且完全是未經囑托而饒益一切衆生的,所以必定會于此世間降下受用妙雨瞬間遣除一切貧窮,事實卻並非如此,因此說一切受用財富等也唯從積累福德中産生的。所以誠如古大德所說:“精勤如山王,不如積微福。”

  當今時代,在一些偏僻邊地,我們看到稍有受用地位之人,大家便口中喊著“上師知!此人如何如何”而大驚小怪。其實,如果遇到殊勝的福田並且自己有清淨的意樂,對此不需要積累很大的福德資糧。譬如,在曆史上我乳轉輪王131往昔以七顆豌豆的布施果報,後來統治叁十叁天以下;薩迦國王的福祿也是曾布施溫熱無鹽食團的果報。往昔阿底峽尊者初來西藏時,當時整個藏地要比現在繁榮昌盛。但尊者卻說:“西藏真正成了餓鬼世界,在西藏沒有一個能享受曾對清淨福田布施一鬥青稞之果報的人。”所以對于暫時的少分財富、地位,便感到希奇罕見者是因爲:一、自已孤陋寡聞,見識短淺;二、對于現世過于貪著;叁、未如理如法懂得如前所說無憂樹之果等要訣的因果規律,或者雖懂也不誠信的標幟。因此,如果相續中真正地生起了無僞的出離心,則即使見到現世中那些富如龍王、高如虛空、厲如霹雳、豔如彩虹的人,也了知此等無有芝麻皮許恒常穩固的實義,並如膽病患者見到油膩食物般生起厭惡之心。

  不僅如此,若爲了今生的受用圓滿精勤積累資糧對世間平凡人而言,是可以的,但(這種積資法)絲毫不靠近出世間的正法方面。因爲如果是一位希求獲得解脫果位的真正修行者,則應如前反複強調的那樣,必須要做到如丟唾液般地抛棄現世的一切貪執,背井離鄉,奔赴異地,唯依靜處,罹患疾病、樂觀對待,死亡臨頭、坦然面對,精進修法。一位弟子曾問無等塔波仁波切:“如今末法時代,對于一個修持正法的修行人來說,很難得到衣食資具,我們修財神法好或者修學攝生術132、還是幹脆走向必然的死亡?到底怎樣才好呢?”仁波切答道:“雖然修財神法,但若無有往昔的布施果報,也難以達到目的,而且內心想如理如法地修行的人爲了今生利益去修財神法(所想所行)也是相違的;攝生術也是同樣,在繁榮興旺的古代,土石水木等營養充足之時容易修成,而營養已殆盡的當今時代,修攝生術也不可能獲利;趣入必然的死亡也無有利益,象如今這樣的暇滿人身將來難以獲得,可是如果內心深處真正地生起一種“死與不死都無所謂,我決定修行”的意念,則永遠也不會缺衣少食,未曾有過修法者被餓死的先例。”世尊也曾說:“縱然發生一藏升133面粉兌換一藏升珍珠的饑荒,佛陀的追隨者也不會缺衣乏食。”因此諸佛子菩薩們積資淨障也都是爲了饒益遍滿虛空界的一切衆生。不用說成辦自己現世的利益,即便是爲了自利希求獲得圓滿正等覺的果位也根本不屬于大乘道。因此無論積累資糧還是淨除罪障都應當緣一切衆生的利益,絕不能摻雜自私自利之心,這是至關重要的。倘若如此修行,則自己的利益以及今生的幸福安樂等不求也會自然獲得,如同點火之時,炊煙自然産生;播種青稞,禾稭自然長出一樣。所以我們應當舍棄如毒般的追求(現世利益)之心。

  古薩裏分叁:古薩裏之義,施身修法,斷法的含義。

  古薩裏之義:頓然斷除四魔——積累古薩裏資糧:這裏所說的積累古薩裏資糧舍施身體的略修法,本來《心性休息》中是在上師瑜伽部分講的。所以積累古薩裏資糧作爲上師瑜伽的支分也可以,但作積累資糧供曼茶羅的支分也不相違。因此,這裏按照我的上師的傳統,加在曼茶羅的後面。

  所謂的古薩裏134是乞丐之義,如舍棄現世的瑜伽士住山者等無法獲得其它用于積累資糧的受用之…

《大圓滿前行引導文·12 積累資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