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樂受六齋 恒守八戒──西方寺八關齋戒精進念佛法會開示

  樂受六齋.恒守八戒(一)

  ──西方寺八關齋戒精進念佛法會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歡喜,我們一年一度的冬季「八關齋戒精進念佛」,在往年都是七天的,由于很多人向我們提議說,如果時間太長的話,有很多的不方便,她們可能無法來參加,所以,這次我們就改爲兩天一夜。當然,我們受八關齋戒不是一次、兩次,只要是六齋日,其實都應該受持。而我們念佛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必須恒久堅持不間斷地念下去,直到成佛,圓滿菩提。所以,今天我爲大家不斷地講解說明,無非是爲了鼓勵大家,增加大家的信心。我們學佛這個信心實在非常的重要。

  而西方寺的八關齋戒法會之所以減爲兩天一夜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我們東林念佛堂每一個月,都有一天一夜的八關齋戒法會,而最近我們東北的佑順寺,在十一月叁號、四號、五號,也舉行了叁天的八關齋戒法會,這是佑順寺的第一次,參加的善信非常踴躍,約有五百人之多。我覺得現在內地的居士啊,他們都很恭敬、虔誠,都很渴望佛法、很渴望有法師爲他們開示,所以這個共修的因緣,他們非常的珍惜,因此,我們准備在明年的叁月份還會舉行第二次的八關齋戒,我相信屆時會有更多的佛弟子前往參加。

  其實,我們西方寺很多的居士念佛已經很多年,所以我們除了佛七法會外,希望透過八關齋戒法會,加強大家念佛的信心、耐心與定力,同時並鼓勵、鼓勵一下大家,希望大家回到家裏繼續行持,不忘念佛。

  今天大家既然來了,就要好好珍惜、把握這共修的機會,努力用功,精進念佛。

  一般來說,受持八關齋戒,最好是在寺廟;至于可否自授,各種經論均有不同的說法,基本的原則是:能求受者,只有人類。至于求受的方法,可分爲兩種:

  (甲說)從他人受:

  《薩婆多論》雲:「從五衆(即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邊受。」

  《優婆戒經》雲:「不得佛像邊受,要當從人(即五衆也)。」

  (乙說)自誓受:

  《成實論》雲:「若無人時,但心念口言,我受八戒亦得成受。」

  《梵網菩薩戒》雲:「若千裏內,無能受戒師,得佛菩薩形像前受戒。」

  《優婆塞戒經.卷五》說:「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時二人並受。」即只能一人、一  人單獨向向八戒師求受;這條件在中、港、臺各大小寺院,都是沒有辦法做得到的,目前都是一群在居士同時一起受戒的。

  因此,若根據《成實論》及《大智度論》的說法,除了在寺廟裏受八關齋戒外,回到家裏,亦可以自誓受。但我覺得要真正做得如法如儀,實在是絕不容易的,所以到寺廟裏去求受較穩妥。而通常最好在六齋日裏受持,因爲這是佛陀製定的。

  那麼,六齋日是哪幾天呢?相信很多初學佛或第一次來受戒的人並不知道。也就是農曆的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小月可改作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不過,在寺廟裏我們行方便法,選在初一到初七。

  爲什麼八關齋戒要定在六齋日呢?

  按《四天王經》中說,每月有六日,四大天王會奉帝釋天主(即忉利天主)之命,派出使者及四天王太子,下凡伺察四天下人的善惡,然後向帝釋回報。八日遣使者下凡,十四日遣太子下凡,十五日四天王親自下凡,二十叁日複遣使者下凡,二十九日再遣太子下凡,叁十日四天王複親自下凡。四天王下凡時,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及諸天都同時下凡。這麼多的天人和四天王一齊下凡到人間來,無非爲看看我們娑婆世界有多少人在修德,有多少人在孝順、供養父母,或是恭敬僧人、尊重長輩、持戒布施、樂受六齋、恒守八戒等。所以,在六齋日受八關齋戒是最好的。至于「恒守」的意義就更深了,如果是出家人,若是持午,他是盡形壽(即終其一生裏面)受持的。如果是受菩薩戒的弟子,也必須要恒守八戒;雖然只是在六齋日中受持八關齋戒,但如果有了「恒守」的心,那就等于每一天都在受八關齋戒了。

  這六齋日之中,四天王下凡看見都是善人、善事較多,報告給帝釋等叁十叁天,如果他們都滿意的話,就會非常歡喜,于是日月清明,星宿有常,風調雨順,戾氣消散,天降甘露,地出澤泉,諸天眷屬亦同時增長,修羅減損。我們都知道天主和修羅一直都在打仗,時時兩敗俱傷,所以他們不想再鬥爭下去。因此,如果他們看見人間的衆生善少惡多,就會慘然不樂,于是日月無光,星宿失度,風雨違時,天衆減少,修羅衆轉增多。也就是說,衆生善則正神多,衆生惡則邪神多;邪神多則世界紊亂,澇旱失調。

  于是,佛告諸比丘說:「此六日諸天觀人間善惡,應修齋戒。若人持一齋令五神護之,五戒令二十五神守護門戶。若持五戒六齋,壽終天人迎其神魂,生天上七寶宮殿。」

  此外,佛說六齋日亦是諸惡鬼、魔王害人,惱亂一切有情的日子,所以如果我們能持齋、受戒、行善,惡鬼自然會遠去,國土自然安樂。

  這些惡鬼、魔王中,摩酰首羅是他們的領袖,每月的八日、十四日、二十叁日及二十九日屬于摩酰首羅神之日,所以祂是衆魔之王;十六、十七日屬于其余諸惡神;而十五、叁十日則屬于其他一切神。所以說,在佛法之中,日無好惡,隨世惡因緣生,因此衆生在該六齋日宜齋戒,就可以除卻魔患。」

  古代的聖人,他們都是教大衆持齋修善,或者以作福來避開凶衰的日子;一般都不是受持八戒,只以一日不食爲齋;釋迦出世後,才教示衆生仿效諸佛持一日一夜的八戒;加上日中的持午,于是便成爲我們的現時的「八關齋戒」。

  樂受六齋.恒守八戒(二)

  ──西方寺八關齋戒開示

  所以在六齋日之中,我們最好能茹素,因爲茹素能長養我們的慈悲心;而我們不單茹素,還要怎麼樣啊?守齋。這個守齋啊,其實就是茹素的升華;通常我們說,「下緣」就是戒殺,不殺生是最基本的;而「中緣」是什麼呢?中緣就是茹素;而上緣是什麼呢?上緣不單茹素,而且還要放生。那爲什麼放生呢?也就是出于慈悲心,因爲衆生都有佛性,將來都可以成佛,既然衆生都是未來的佛,那麼,我們殺生就是殺未來的佛子,這個實在來說是絕對、絕對不應該的,所謂「身爲佛子當行佛事」,爲佛弟子者應該愛護有情,憐憫一切,這樣才能體現佛陀的慈悲精神。

  所以佛教講慈、悲、喜、舍,「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所以放生救命就是拔苦,成就人家放生的功德,讓人家生起歡喜心,就是予樂,就是「喜」;而慈悲也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所謂「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這也就是菩薩,自利利他的精神,唯有利他才能利己,幫人家就等于幫自己,這就是佛菩薩上求下化的本懷。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佛的慈悲,學佛的無私助人,學佛的廣結善緣,學佛的普度衆生。

  以下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八關齋戒;「八」,是指所受持的八種戒;「關」,即關閉八惡,令叁業不起諸過;八戒中前七支爲「戒」,後一支「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爲「齋」;「齋」是齊斷諸惡,具修衆善的意思。「戒」,有防非止惡的作用。合起來說,稱爲「八關齋戒」,即是受持八種齋戒,可以關閉八惡,不起諸過;可以齊斷諸惡,具修衆善,防止身口意叁業的惡行,並由此關口通向出家之道,關閉生死流轉之門。因此,八關齋戒是趣向善道的妙門,是契入佛道的快捷方式。

   受持八關齋戒,可使在家信衆熏習長養出世善根,因此又稱爲「長養律儀」;受持八關齋戒必須一日一夜遠離家居,親近叁寶而住,因此又稱爲「近住律儀」。

  而這八條戒的基本內容,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八條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叁)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著華鬘香油塗身,不歌舞觀聽、(七)不坐臥高廣大床、(八)不非時食。不非時食,就是過了中午,就不能再吃了。

  因爲我們在受持八關齋戒期間,必須「緊護八支,勤修六念」,這個「六念」:一、就念佛。爲什麼念佛呀?因爲佛是慈悲的導師;二、念法,法是叁世的佛母;叁、念僧,僧是人天的導師;四、念天,天是長壽安樂;五、念戒,戒能清淨我們的身心,戒有防非止惡的作用,令我們的身心都能得到清淨。那我們接著怎麼樣呢?就是第六、念施,施就是普濟貧窮,讓一切貧窮的人,都能得到救濟或適當的照顧。所以這個勤修六念,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在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說了,受持八關齋戒,可以令我們關閉諸惡長善苗,也就是「四正勤」裏面所說的:一、已生之惡令斷除;二、未生之惡令不生;叁、未生之善令生起;四、已生之善令增長。

  樂受六齋.恒守八戒(叁)

  ──西方寺八關齋戒開示

  所以說,菩薩道的目的志在敷化,也就是化度衆生。我們要以佛菩薩作爲我們的榜樣。如八關齋戒的戒本中說:「不可以剎那頃起世俗想。」大家剛來到寺廟裏頭,可能不習慣,所以這個心還沒有定下來,老是起心動念,總想著家裏的事情,這些就是世俗想;但是,今天大家既然發心來到寺廟裏頭裏頭受戒,就要暫時放下俗務,專心修持,不應該妄起一念世俗的想法,因爲這會障礙大家的受戒與修行。而且更不可以怎麼樣呢?「不可以剎那頃起懈怠心。」什麼是懈怠心呢?就是突然間覺得疲倦,不想這樣辛苦的念佛、打坐,因爲念佛念多了,就會喉嚨痛;打坐時間久了,就會腰酸背痛;身心總是覺得不自在,好像說來這邊受苦受難似的;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不應該的,令我無法清淨受戒,乃至于納受戒體。

  因此,我們要于念念之間用功,念念之間注意,要不間斷地行持,不要讓自己生起任何一念的世俗之想或懈怠之心,所以大家應該「勤修六念,緊護八支」,在這兩天一夜裏面,所想的都是六念,並以此來守護這八條戒,不單止做到不犯,而且更不會起心動念…

《樂受六齋 恒守八戒──西方寺八關齋戒精進念佛法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