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受六斋.恒守八戒(一)
──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法会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我们一年一度的冬季「八关斋戒精进念佛」,在往年都是七天的,由于很多人向我们提议说,如果时间太长的话,有很多的不方便,她们可能无法来参加,所以,这次我们就改为两天一夜。当然,我们受八关斋戒不是一次、两次,只要是六斋日,其实都应该受持。而我们念佛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必须恒久坚持不间断地念下去,直到成佛,圆满菩提。所以,今天我为大家不断地讲解说明,无非是为了鼓励大家,增加大家的信心。我们学佛这个信心实在非常的重要。
而西方寺的八关斋戒法会之所以减为两天一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东林念佛堂每一个月,都有一天一夜的八关斋戒法会,而最近我们东北的佑顺寺,在十一月三号、四号、五号,也举行了三天的八关斋戒法会,这是佑顺寺的第一次,参加的善信非常踊跃,约有五百人之多。我觉得现在内地的居士啊,他们都很恭敬、虔诚,都很渴望佛法、很渴望有法师为他们开示,所以这个共修的因缘,他们非常的珍惜,因此,我们准备在明年的三月份还会举行第二次的八关斋戒,我相信届时会有更多的佛弟子前往参加。
其实,我们西方寺很多的居士念佛已经很多年,所以我们除了佛七法会外,希望透过八关斋戒法会,加强大家念佛的信心、耐心与定力,同时并鼓励、鼓励一下大家,希望大家回到家里继续行持,不忘念佛。
今天大家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珍惜、把握这共修的机会,努力用功,精进念佛。
一般来说,受持八关斋戒,最好是在寺庙;至于可否自授,各种经论均有不同的说法,基本的原则是:能求受者,只有人类。至于求受的方法,可分为两种:
(甲说)从他人受:
《萨婆多论》云:「从五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边受。」
《优婆戒经》云:「不得佛像边受,要当从人(即五众也)。」
(乙说)自誓受:
《成实论》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我受八戒亦得成受。」
《梵网菩萨戒》云:「若千里内,无能受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
《优婆塞戒经.卷五》说:「如是(八)戒者,不得一时二人并受。」即只能一人、一 人单独向向八戒师求受;这条件在中、港、台各大小寺院,都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目前都是一群在居士同时一起受戒的。
因此,若根据《成实论》及《大智度论》的说法,除了在寺庙里受八关斋戒外,回到家里,亦可以自誓受。但我觉得要真正做得如法如仪,实在是绝不容易的,所以到寺庙里去求受较稳妥。而通常最好在六斋日里受持,因为这是佛陀制定的。
那么,六斋日是哪几天呢?相信很多初学佛或第一次来受戒的人并不知道。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可改作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不过,在寺庙里我们行方便法,选在初一到初七。
为什么八关斋戒要定在六斋日呢?
按《四天王经》中说,每月有六日,四大天王会奉帝释天主(即忉利天主)之命,派出使者及四天王太子,下凡伺察四天下人的善恶,然后向帝释回报。八日遣使者下凡,十四日遣太子下凡,十五日四天王亲自下凡,二十三日复遣使者下凡,二十九日再遣太子下凡,三十日四天王复亲自下凡。四天王下凡时,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及诸天都同时下凡。这么多的天人和四天王一齐下凡到人间来,无非为看看我们娑婆世界有多少人在修德,有多少人在孝顺、供养父母,或是恭敬僧人、尊重长辈、持戒布施、乐受六斋、恒守八戒等。所以,在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是最好的。至于「恒守」的意义就更深了,如果是出家人,若是持午,他是尽形寿(即终其一生里面)受持的。如果是受菩萨戒的弟子,也必须要恒守八戒;虽然只是在六斋日中受持八关斋戒,但如果有了「恒守」的心,那就等于每一天都在受八关斋戒了。
这六斋日之中,四天王下凡看见都是善人、善事较多,报告给帝释等三十三天,如果他们都满意的话,就会非常欢喜,于是日月清明,星宿有常,风调雨顺,戾气消散,天降甘露,地出泽泉,诸天眷属亦同时增长,修罗减损。我们都知道天主和修罗一直都在打仗,时时两败俱伤,所以他们不想再斗争下去。因此,如果他们看见人间的众生善少恶多,就会惨然不乐,于是日月无光,星宿失度,风雨违时,天众减少,修罗众转增多。也就是说,众生善则正神多,众生恶则邪神多;邪神多则世界紊乱,涝旱失调。
于是,佛告诸比丘说:「此六日诸天观人间善恶,应修斋戒。若人持一斋令五神护之,五戒令二十五神守护门户。若持五戒六斋,寿终天人迎其神魂,生天上七宝宫殿。」
此外,佛说六斋日亦是诸恶鬼、魔王害人,恼乱一切有情的日子,所以如果我们能持斋、受戒、行善,恶鬼自然会远去,国土自然安乐。
这些恶鬼、魔王中,摩酰首罗是他们的领袖,每月的八日、十四日、二十三日及二十九日属于摩酰首罗神之日,所以祂是众魔之王;十六、十七日属于其余诸恶神;而十五、三十日则属于其他一切神。所以说,在佛法之中,日无好恶,随世恶因缘生,因此众生在该六斋日宜斋戒,就可以除却魔患。」
古代的圣人,他们都是教大众持斋修善,或者以作福来避开凶衰的日子;一般都不是受持八戒,只以一日不食为斋;释迦出世后,才教示众生仿效诸佛持一日一夜的八戒;加上日中的持午,于是便成为我们的现时的「八关斋戒」。
乐受六斋.恒守八戒(二)
──西方寺八关斋戒开示
所以在六斋日之中,我们最好能茹素,因为茹素能长养我们的慈悲心;而我们不单茹素,还要怎么样啊?守斋。这个守斋啊,其实就是茹素的升华;通常我们说,「下缘」就是戒杀,不杀生是最基本的;而「中缘」是什么呢?中缘就是茹素;而上缘是什么呢?上缘不单茹素,而且还要放生。那为什么放生呢?也就是出于慈悲心,因为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可以成佛,既然众生都是未来的佛,那么,我们杀生就是杀未来的佛子,这个实在来说是绝对、绝对不应该的,所谓「身为佛子当行佛事」,为佛弟子者应该爱护有情,怜悯一切,这样才能体现佛陀的慈悲精神。
所以佛教讲慈、悲、喜、舍,「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所以放生救命就是拔苦,成就人家放生的功德,让人家生起欢喜心,就是予乐,就是「喜」;而慈悲也就是布施;布施就是「舍」;所谓「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这也就是菩萨,自利利他的精神,唯有利他才能利己,帮人家就等于帮自己,这就是佛菩萨上求下化的本怀。我们学佛,就是要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无私助人,学佛的广结善缘,学佛的普度众生。
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八关斋戒;「八」,是指所受持的八种戒;「关」,即关闭八恶,令三业不起诸过;八戒中前七支为「戒」,后一支「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为「斋」;「斋」是齐断诸恶,具修众善的意思。「戒」,有防非止恶的作用。合起来说,称为「八关斋戒」,即是受持八种斋戒,可以关闭八恶,不起诸过;可以齐断诸恶,具修众善,防止身口意三业的恶行,并由此关口通向出家之道,关闭生死流转之门。因此,八关斋戒是趣向善道的妙门,是契入佛道的快捷方式。
受持八关斋戒,可使在家信众熏习长养出世善根,因此又称为「长养律仪」;受持八关斋戒必须一日一夜远离家居,亲近三宝而住,因此又称为「近住律仪」。
而这八条戒的基本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八条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着华鬘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七)不坐卧高广大床、(八)不非时食。不非时食,就是过了中午,就不能再吃了。
因为我们在受持八关斋戒期间,必须「紧护八支,勤修六念」,这个「六念」:一、就念佛。为什么念佛呀?因为佛是慈悲的导师;二、念法,法是三世的佛母;三、念僧,僧是人天的导师;四、念天,天是长寿安乐;五、念戒,戒能清净我们的身心,戒有防非止恶的作用,令我们的身心都能得到清净。那我们接着怎么样呢?就是第六、念施,施就是普济贫穷,让一切贫穷的人,都能得到救济或适当的照顾。所以这个勤修六念,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说了,受持八关斋戒,可以令我们关闭诸恶长善苗,也就是「四正勤」里面所说的:一、已生之恶令断除;二、未生之恶令不生;三、未生之善令生起;四、已生之善令增长。
乐受六斋.恒守八戒(三)
──西方寺八关斋戒开示
所以说,菩萨道的目的志在敷化,也就是化度众生。我们要以佛菩萨作为我们的榜样。如八关斋戒的戒本中说:「不可以剎那顷起世俗想。」大家刚来到寺庙里头,可能不习惯,所以这个心还没有定下来,老是起心动念,总想着家里的事情,这些就是世俗想;但是,今天大家既然发心来到寺庙里头里头受戒,就要暂时放下俗务,专心修持,不应该妄起一念世俗的想法,因为这会障碍大家的受戒与修行。而且更不可以怎么样呢?「不可以剎那顷起懈怠心。」什么是懈怠心呢?就是突然间觉得疲倦,不想这样辛苦的念佛、打坐,因为念佛念多了,就会喉咙痛;打坐时间久了,就会腰酸背痛;身心总是觉得不自在,好像说来这边受苦受难似的;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令我无法清净受戒,乃至于纳受戒体。
因此,我们要于念念之间用功,念念之间注意,要不间断地行持,不要让自己生起任何一念的世俗之想或懈怠之心,所以大家应该「勤修六念,紧护八支」,在这两天一夜里面,所想的都是六念,并以此来守护这八条戒,不单止做到不犯,而且更不会起心动念…
《乐受六斋 恒守八戒──西方寺八关斋戒精进念佛法会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