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二十二講 叁心章,深心五(就人立信3)▪P2

  ..續本文上一頁是最虛妄的一種,佛經裏經常打的比方就是人得了色盲病,他所看見東西的顔色就不正常。這就是虛妄的病態,跟我們平常的感官都不相應,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把他想象出來,本來兔子不長角,但是別的東西長了角,兔子也是存在的,把這兩個東西搭在一起,就變成了兔子角,其實沒有。我們如果按照通常的認知,也覺得“遍計所執”是完全、低層次的虛妄,凡是這種想法,肯定就是虛妄的,但是這也是一種習氣。要說完全虛妄、像夢一樣,但在做夢時並不是完全沒有,兔子雖然沒有角,人在打妄想時,把兔子安上角,這個東西就完全在你的想象之中,這顯然就是妄想了。現在很多人就是屬于這種性質,玩各種遊戲,把自己想象成國王啊,什麼的,這個就是最低程度的妄想。

  虛妄②: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就是因緣而生的妄想,比如這個粉筆和黑板大家都看得到,按照凡夫的境界來看是因緣所生的、實有的、真正存在的、正常的。我們一般說的真實是可以用的,不是夢裏面的東西。粉筆有實在的感覺,也能夠寫字,我們能夠住在這上面,跟前面那個相比,說起來比較牢固。做兔子角的夢,必須維持那個狀態,如果一出來馬上就沒有了。相對來講,這個狀態按照世俗人的執著,比較真實,但是實際這種存在也是通過感觀所顯示出來的一種現象,都是通過我們的心念,這在更高級的狀態裏其實也不是真實。佛經裏經常講水,我們看起來是水,到天人那裏就轉變了,就是琉璃。所以,你看見的也不是真正存在的,但是對于我們人來講就是一個堅固的習氣,大家都可以共用,都認爲是那樣的。

  3.佛是最終極的真實性

  我們首先要知道,你所念的佛不是龜毛兔角,要把你的想象區分開了。很多人說極樂世界可能就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因爲現在人的妄想很豐富,做大型網絡遊戲可以創造一個世界,雖然不是完全的龜毛兔角,但也有點相似性。我們念佛,首先要確定佛是真正存在的,不是你的想象。但是這比較難劃定,因爲我們連界限都劃不清楚,搞不懂哪跟哪兒。這是佛法裏面的一種劃法,這二個是不同程度的虛妄。佛不是緣起性、不是生滅性,佛是世間最終極的真實,真正的真實性。我們現在的狀態就是,生滅心不斷的墮在這種龜毛兔角的妄想之中,因爲“我”都是不存在的,我們隨時就是生生滅滅,隨時執著“我”的存在,這就是一個妄想。在有“我”的妄想的所有環節裏,都容易起執著,這是我看見的、這是我們的教室,完全都在虛妄中執著、在虛妄中運行,而且這個妄想的速度非常快,你都不認知的。

  源信法師說“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不要在你那裏確定,我這“一念”肯定就是對的。你這“一念”都已經是六千個生滅了,都不知道打了多少妄想了?所以你任何的念頭不要確定肯定是正確的,有人問我這樣想對不對呀,那肯定是妄想!如果去審定的話,我們就是處在妄念之外沒有真實的心,因爲凡夫整個世界顯現的,所起的念頭、所觀照的全部都是妄念,沒有真念頭。所以你本質上就是妄念,沒有真實念,包括念佛時的心都是這樣的,注意,如果來審視自己念佛的這個心,也全都是妄念的性質,所以“妄念之外別無心也”。“別無心”就是沒有真實心,然後一直到臨終都是妄念凡夫。我們是被這種很強大的相續輪回的業力所推動,這就是妄念的推動力量,從生到死一直都在妄念當中運行,如果從微觀的觀察角度來講,沒有一念是清淨真實的。

  4.“妄”+“念”+“佛”=信心念佛

  念佛時要知道,你是用妄念的心來念佛,由于這種心是虛妄的,我們對佛的名號和願力的性質,其實是不了解的。所以佛通過名號因緣、願力光明因緣攝你往生,你就獲得了信心。這個信心就是從佛的真實中回向來的真實心,所以這個信心與你的妄心是不一樣的。“妄”、“念”、“佛”放在一起,我們在聲聲念念中念這個佛,凡夫的性質本來就是虛妄的,你通過佛的回向獲得信心,信心就是佛的光明,說起來就是佛的心給了你,你就在生滅之中有一種真實心,所以佛不是念。

  善源老師的回向偈說“佛即非念兮本願慈攝”,佛不是念,佛是本願,是由佛的本性中所起的,願心就是由于本願的心住持了你的心,你獲得了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真實心,信心就屬于真實的心、清淨的心。名號就是至心,至心就是清淨的心,他不是我們這種生滅刹那流轉的心。佛通過名號把清淨心回向給我們,我們就具備了這種信心,然後你再信心念佛。所以信心念佛與凡夫的妄念念佛有本質上的不同,信心本身已經改變了你心的性質。

  “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即使是獲得了信心的人,心起念頭的時候,由于對佛不理解,源于習氣的原故,你肯定還是會起懷疑心的,你不了解,肯定就會阻住産生懷疑。“不起一念”就指在心念上面對佛都不起一念疑心,這是非常厲害的,就不是普通人具有的性質了。即使是很多佛來跟你說,都不被他所破壞。

  就人立信——一佛一切佛

  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

  善導大師講了理由,我們會搞糊塗,前面說“報佛化佛,輝光吐舌”來跟你說不能往生,好像考驗你一樣,但是又說“一佛一切佛”,“一佛”就是“一切佛”。好多人問,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有什麼區別?“一佛一切佛”就是一即一切,這就不是我們妄念的境界了,是華嚴的不可思議境界。由于我們對“一佛一切佛”不能夠理解信受,顯然後面的“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的道理就會有障礙,這幾方面就是佛的知見、佛的解、佛的行、佛的證悟、還有佛的果位,佛的大悲心是沒有差異的,就是平等正覺。我們由于智慧差的緣故,還會在這裏分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就是有生滅、有妄想的凡夫,妄想分別就把佛分成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其實在佛那裏是沒有的,但是在我們這邊就有。所以你要能夠理解信受“一佛一切佛”,就不存在什麼考驗的問題了,就過了關了。

  是故一佛所製,即一切佛同製。如似前佛所製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佛十善令行十惡也?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如果你不理解,善導大師還講了一下道理,“如似”就像製度一樣,佛跟佛之間是不會打仗的,每一個佛說的都是一樣的道理。不能說這個佛說的跟那個佛說的完全是兩回事,那是你聽錯了、理解不對。比如釋迦牟尼佛說要我們行十善,彌勒菩薩來絕對不能說要我們殺生,那是不可能的!釋迦牟尼佛說你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了彌勒如來那裏說你們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在這呆著,這也是不可能的!佛那裏是沒有矛盾的。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無量壽經》,要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另外的佛竟然跟你說不是這樣的,那兩個佛豈不打起來了?所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就人立信——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舍命以後,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贊、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阿彌陀經》裏,十方佛都給你作勸說、證明,就是能夠往生!釋迦牟尼佛來化導我們,也就是十方佛都在化導我們。釋迦牟尼佛做到的事情也包含了十方佛的功能,所以我們不要在這裏面比東比西的,覺得釋迦牟尼佛好像本事就要差一點,就不如阿彌陀佛,其實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是有同一性的,可以說是一尊佛。

  我們說一佛就不能夠是兩個佛了,其實說兩個佛是也可以的。凡夫就是這樣,說一個就是執著一個、說兩個就是兩個。我們就是妄想凡夫,不能夠透達實相境界,就是沒有智慧的緣故才執著分別,沒有辦法。所以佛就借著我們的執著、分別讓我們往生,但在獲得信心的這個地方,你也不要太去分別了,所以“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

  即《彌陀經》中說,釋迦贊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次下文雲:“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同贊釋迦能于五濁,惡時、惡世界、惡衆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贊彌陀名號,勸勵衆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衆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叁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皆應信是釋迦所說、所贊、所證:“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是故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

  這些內容蠻多,先大致說一下,信心是很重要的地方,這裏了結在“就人立信”上。由于我們因緣上沒有見到佛,佛法的善知識普遍都勸導我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雖然沒有見到諸佛,但大家的整體因緣裏面,不管是蓮友、出家人、在家人都勸導我們往生淨土,其實顯現的性質是接近的。只是這些顯現的勸導沒有像佛勸說的這麼究竟圓滿,但都是勸導我們往生西方。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能體會到,只要信佛的人,往生西方的思想,整個佛教界是統一的,沒有人反對,這一點是一致的。但是這個地方諸佛來證明,就不只是這個,他說一日、七日;一念、十念,決定往生,這是佛的勸導證明。

  好!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今天學到這裏。

  錄音:白蓮花整理:隨順如意審核:純祥法師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二十二講 叁心章,深心五(就人立信3)》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