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成就文一
主講:純祥法師(講經錄音整理)
經文: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一部分 總概
一、十八願成就文是佛法真實利益之至要
十八願成就文是全部佛法的歸宗,釋迦如來、十方諸佛出世,我們修學佛法的真正利益,歸結在這,至極重要。淨土教以第十八願爲最真實,十八願又以成就文到于極點,沒有再超過這裏的。經文說,“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是他力安心,念佛得成就就在體現這句話上。能不能即得往生,要有證據,這段經文就是佛給我們的證據。所以一定要了解、體會,念佛本願這段經文作爲外緣是最核心的肝要,是淨土法門果證的淵源,非常重要。
二、“信心成就”是淨土法門的果證
首先我們要知道淨土法門的果證。獲得信心決定的根據就是這段經文,你可以平生(活著時)就獲得往生決定的信心,它是果證。佛教有證法和教法,教法是用來解釋證法的,兩者一體相連。《無量壽經》是真實教,我們依教奉行,獲得成果叫做證入。這段經文即是教法也是證法。
叁、正確認識“信心成就”
在中國淨土教的弘揚多以臨終往生爲主,由于教法傳承對平生業成信心成就很少提到,淨土教的真實利益一直不明顯。近十多年來,由于《無量壽經》弘揚逐漸增多,很多人聽聞到他力、本願、信心,淨土教修學效果顯著。但也隨之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多的就是誤解“信心”,大家對信心成就的認識表現出許多差異。
1、未獲得真實的往生信心
有些人爲了名利等有意欺騙別人,自己本來沒有信心卻說有。還有些人對信心並不了解,産生增上慢心。本來沒有信心,自己卻認爲有信心。所以有的人會說:“我獲得了信心,但是獲得了信心以後還要念佛,不念就不能往生了,即使有信心,還是要不斷地念,念了才能往生,才能保證阿彌陀佛來接我。”
2、獲得了真實信心
有些人確實有信心的經驗,但由于不依教學習信心究竟是什麼成果,到底是什麼性質?不清楚信心成就後到底是凡夫、初地菩薩、十地菩薩,還是已經成佛了,解說時證法與教法脫離。有些人對教法不能正確解說,不了解“行”和“信”的關系。有些人以經驗爲主到處弘揚,如果別人沒有他那個經驗,就是沒有得度。由于信心成就是教法證法相合之處,獲信前後容易出現這些問題。這也跟禅宗的開悟類似,開悟也有真假,及解說上的困難。故《椤伽經》有通宗通教之說,對淨土教來說,爲人解說需要有信心,但也需要正確的教理知識。淨土法門不同于禅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無量壽經》是真實教,所以我們應依教學習。善導大師告訴我們兩種“深信”,一者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定位是凡夫。不管善導大師,還是法然上人,都說自己是凡夫。對信心的認識和解說是淨土教弘揚的關鍵,我們學習淨土法門,這是需要理清的。
3、依《佛說無量壽經》認識信心成就
我們要依無量壽經對信心來進行解說。從“佛”邊來說,信心是阿彌陀佛成就的,所以法然上人和親鸾大師曾經說過,所有獲得救度的信心是一樣的,因爲這個信心是阿彌彌陀佛成就的,叫他力信心,因此沒有差別。
從我們“機”的一邊來看,雖然佛給我們的信心沒有差別,但是每個人的根性不同,所具有的智慧道德是不一樣的,所以淨土的蓮花才出現了“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玄、黃、朱、紫,光色赫然”,不一樣的景象。
四、信心成就是平生業成的利益
信心成就是平生業成的利益,最好是現在就能獲得。對大多數人來說由于不認識信心成就,所以念佛只是希望臨終阿彌陀佛來接引。
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不是等死,如果你等死,還不如現在就死。因你等著的那個死,只是身體的死,輪回的業力是不會斷掉的,所以要想真正的死亡(斷掉輪回)還真不容易,如果你不往生淨土,就跑到六道裏去輪回了,那也不是死,只是換了一件衣服。
五、獲得“信心成就”的重要關卡“叁定死”
要想獲得往生確實象要經過“死”一樣的過程。不過這種“死”是阿彌陀佛用本願力攝受我們,讓我們在娑婆世界、六道輪回裏面死了,轉生到阿彌陀佛的願力中,這才是真正的“死”(往生)了。你獲得了往生信心,就象“死”了,因爲“即得往生”了,就和闖過了“死”的關口一樣。所以善導大師在解說守護信心的“二河白道”喻裏講到“叁定死”(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
六、沒有獲得往生決定的主要原因是“願難生”,本質上也是懷疑
要知道淨土法門的真正利益,是現在獲得往生決定。難就難在很多人沒有想得到它的真實願望,沒有願是不相信有淨土及往生淨土的方法利益等,所以說是懷疑。因此先要有願,雖然這個願本來也是佛意發起的,但是顯現在你的心上,你覺得有往生的真實願望。
七、淨土教的兩種利益——平生業成和臨終往生
淨土教真正的成就是在平生,佛法不是專門度死的。但是淨土法門確實很注重臨終這一環節,我們現在舍不得死,臨終非死不可,死就是一個機會。淨土法門阿彌陀佛本願選擇抓住這個重要機會。所以《無量壽經》十九願、二十願成就都講到臨終接引。念佛平生信心沒有成就的人,就只好等著臨終阿彌陀佛來接了,因爲你信心沒有成就,能不能去極樂世界,你還不能確定。你還沒有提前死好,非得到那個時候再死,阿彌陀佛到死前來迎接你。
念佛利益的重要環節可以說有兩個,一個是平生業成的往生,一個是臨終的往生。現在來學的人理當要追求平生業成。但是那些根本沒有聽到過淨土法門的人,臨終接引就相當重要了,因此臨終助念、開示成了重要因緣。對于沒有聽過佛法的人,就在臨終那一刻,他如果遇到阿彌陀佛本願,就可以往生。《觀經》九品中後面的四品,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全部都是臨終時才遇到阿彌陀佛本願而獲得往生。所以淨土法門是對諸有衆生,阿彌陀佛是非常慈悲的,平生沒緣的人在臨死之前只要遇到阿彌陀佛本願,都可以獲得往生。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信心是念佛的成果,你要去追求信心決定,它就是佛法的畢業證書。得到了信心你的佛法修學就畢業了,這是指你在輪回裏確定解脫了,得到了大安慰。對凡夫來說這是最大利益、無上珍寶,所以要發願去追求。它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你無量的苦痛都要結束了。但是前提是你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有無量的苦痛,而且自己一定要把它結束,如果你不想結束,就是你不覺得很苦,還等著再多受一點苦,受不了時再發願去求往生。
第二部分正文
下面來看成就文的解釋。過去古德對成就文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解說體系。本願成就文從兩個門來認識,一是法體成就門,二是合叁爲一門。
十八願因願文是“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成就文中的“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叫信心成就;然後“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本願欲生心成就,所以這裏有因願文和成就文的因果相對關系。至心信樂成就文、欲生心成就文聯起來是合叁心爲一心;合因願文至心、信樂、欲生叁心爲一信心成就,叫合叁爲一門。前面是一個一個相對,後面的合到一起,所以兩個門分別是法體成就門、合叁爲一門。
一、法體成就——法體叁心,機受一心
先說法體成就。對法體略釋。我們是人,跟“法”相對;人也叫做機,人有身體,法也有體;人有因果,法體也論因果。法體是什麼?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法體,無量光、無量壽。因願文“設我得佛”,佛即是法,佛體即是法體。“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法藏菩薩說我要是成佛,十方衆生就有至心、信樂、欲生這叁心,這叁心不是我們的,而是法藏菩薩成就的。這叁心是法體回向給我們的,等到了法體成就的時候就“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從兩邊論,在佛那邊(法體)分成至心、信樂、欲生,叫“法體叁心”,落在我們身心上,念南無阿彌陀佛,你體會、感受到的就是我有了信心,即得往生,叫機受一心。法體分成叁心,我們則是一心,而這個一心就是往生報土的真因。
佛是叁心,成就我們是一心。爲什麼到我們這就叁心變一心呢?因爲我們是愚鈍衆生。至…
《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成就文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