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一
主讲:纯祥法师(讲经录音整理)
经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一部分 总概
一、十八愿成就文是佛法真实利益之至要
十八愿成就文是全部佛法的归宗,释迦如来、十方诸佛出世,我们修学佛法的真正利益,归结在这,至极重要。净土教以第十八愿为最真实,十八愿又以成就文到于极点,没有再超过这里的。经文说,“信心欢喜,乃至一念”,是他力安心,念佛得成就就在体现这句话上。能不能即得往生,要有证据,这段经文就是佛给我们的证据。所以一定要了解、体会,念佛本愿这段经文作为外缘是最核心的肝要,是净土法门果证的渊源,非常重要。
二、“信心成就”是净土法门的果证
首先我们要知道净土法门的果证。获得信心决定的根据就是这段经文,你可以平生(活着时)就获得往生决定的信心,它是果证。佛教有证法和教法,教法是用来解释证法的,两者一体相连。《无量寿经》是真实教,我们依教奉行,获得成果叫做证入。这段经文即是教法也是证法。
三、正确认识“信心成就”
在中国净土教的弘扬多以临终往生为主,由于教法传承对平生业成信心成就很少提到,净土教的真实利益一直不明显。近十多年来,由于《无量寿经》弘扬逐渐增多,很多人听闻到他力、本愿、信心,净土教修学效果显著。但也随之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误解“信心”,大家对信心成就的认识表现出许多差异。
1、未获得真实的往生信心
有些人为了名利等有意欺骗别人,自己本来没有信心却说有。还有些人对信心并不了解,产生增上慢心。本来没有信心,自己却认为有信心。所以有的人会说:“我获得了信心,但是获得了信心以后还要念佛,不念就不能往生了,即使有信心,还是要不断地念,念了才能往生,才能保证阿弥陀佛来接我。”
2、获得了真实信心
有些人确实有信心的经验,但由于不依教学习信心究竟是什么成果,到底是什么性质?不清楚信心成就后到底是凡夫、初地菩萨、十地菩萨,还是已经成佛了,解说时证法与教法脱离。有些人对教法不能正确解说,不了解“行”和“信”的关系。有些人以经验为主到处弘扬,如果别人没有他那个经验,就是没有得度。由于信心成就是教法证法相合之处,获信前后容易出现这些问题。这也跟禅宗的开悟类似,开悟也有真假,及解说上的困难。故《椤伽经》有通宗通教之说,对净土教来说,为人解说需要有信心,但也需要正确的教理知识。净土法门不同于禅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无量寿经》是真实教,所以我们应依教学习。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两种“深信”,一者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定位是凡夫。不管善导大师,还是法然上人,都说自己是凡夫。对信心的认识和解说是净土教弘扬的关键,我们学习净土法门,这是需要理清的。
3、依《佛说无量寿经》认识信心成就
我们要依无量寿经对信心来进行解说。从“佛”边来说,信心是阿弥陀佛成就的,所以法然上人和亲鸾大师曾经说过,所有获得救度的信心是一样的,因为这个信心是阿弥弥陀佛成就的,叫他力信心,因此没有差别。
从我们“机”的一边来看,虽然佛给我们的信心没有差别,但是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所具有的智慧道德是不一样的,所以净土的莲花才出现了“青色青光,白色白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玄、黄、朱、紫,光色赫然”,不一样的景象。
四、信心成就是平生业成的利益
信心成就是平生业成的利益,最好是现在就能获得。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不认识信心成就,所以念佛只是希望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
念南无阿弥陀佛愿往生,不是等死,如果你等死,还不如现在就死。因你等着的那个死,只是身体的死,轮回的业力是不会断掉的,所以要想真正的死亡(断掉轮回)还真不容易,如果你不往生净土,就跑到六道里去轮回了,那也不是死,只是换了一件衣服。
五、获得“信心成就”的重要关卡“三定死”
要想获得往生确实象要经过“死”一样的过程。不过这种“死”是阿弥陀佛用本愿力摄受我们,让我们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里面死了,转生到阿弥陀佛的愿力中,这才是真正的“死”(往生)了。你获得了往生信心,就象“死”了,因为“即得往生”了,就和闯过了“死”的关口一样。所以善导大师在解说守护信心的“二河白道”喻里讲到“三定死”(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
六、没有获得往生决定的主要原因是“愿难生”,本质上也是怀疑
要知道净土法门的真正利益,是现在获得往生决定。难就难在很多人没有想得到它的真实愿望,没有愿是不相信有净土及往生净土的方法利益等,所以说是怀疑。因此先要有愿,虽然这个愿本来也是佛意发起的,但是显现在你的心上,你觉得有往生的真实愿望。
七、净土教的两种利益——平生业成和临终往生
净土教真正的成就是在平生,佛法不是专门度死的。但是净土法门确实很注重临终这一环节,我们现在舍不得死,临终非死不可,死就是一个机会。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本愿选择抓住这个重要机会。所以《无量寿经》十九愿、二十愿成就都讲到临终接引。念佛平生信心没有成就的人,就只好等着临终阿弥陀佛来接了,因为你信心没有成就,能不能去极乐世界,你还不能确定。你还没有提前死好,非得到那个时候再死,阿弥陀佛到死前来迎接你。
念佛利益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有两个,一个是平生业成的往生,一个是临终的往生。现在来学的人理当要追求平生业成。但是那些根本没有听到过净土法门的人,临终接引就相当重要了,因此临终助念、开示成了重要因缘。对于没有听过佛法的人,就在临终那一刻,他如果遇到阿弥陀佛本愿,就可以往生。《观经》九品中后面的四品,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全部都是临终时才遇到阿弥陀佛本愿而获得往生。所以净土法门是对诸有众生,阿弥陀佛是非常慈悲的,平生没缘的人在临死之前只要遇到阿弥陀佛本愿,都可以获得往生。
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信心是念佛的成果,你要去追求信心决定,它就是佛法的毕业证书。得到了信心你的佛法修学就毕业了,这是指你在轮回里确定解脱了,得到了大安慰。对凡夫来说这是最大利益、无上珍宝,所以要发愿去追求。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无量的苦痛都要结束了。但是前提是你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有无量的苦痛,而且自己一定要把它结束,如果你不想结束,就是你不觉得很苦,还等着再多受一点苦,受不了时再发愿去求往生。
第二部分正文
下面来看成就文的解释。过去古德对成就文做了很多努力,形成了解说体系。本愿成就文从两个门来认识,一是法体成就门,二是合三为一门。
十八愿因愿文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成就文中的“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叫信心成就;然后“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本愿欲生心成就,所以这里有因愿文和成就文的因果相对关系。至心信乐成就文、欲生心成就文联起来是合三心为一心;合因愿文至心、信乐、欲生三心为一信心成就,叫合三为一门。前面是一个一个相对,后面的合到一起,所以两个门分别是法体成就门、合三为一门。
一、法体成就——法体三心,机受一心
先说法体成就。对法体略释。我们是人,跟“法”相对;人也叫做机,人有身体,法也有体;人有因果,法体也论因果。法体是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法体,无量光、无量寿。因愿文“设我得佛”,佛即是法,佛体即是法体。“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法藏菩萨说我要是成佛,十方众生就有至心、信乐、欲生这三心,这三心不是我们的,而是法藏菩萨成就的。这三心是法体回向给我们的,等到了法体成就的时候就“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从两边论,在佛那边(法体)分成至心、信乐、欲生,叫“法体三心”,落在我们身心上,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体会、感受到的就是我有了信心,即得往生,叫机受一心。法体分成三心,我们则是一心,而这个一心就是往生报土的真因。
佛是三心,成就我们是一心。为什么到我们这就三心变一心呢?因为我们是愚钝众生。至…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成就文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