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美好,給我們找好歸屬,讓你生起願望,後面接著講這個世界的各種苦痛。通過極樂與娑婆的對照,讓你生起真正厭苦欣樂的願望,然後發起追求,乘佛願力獲得究竟的利益。
光明名號中不可思議的力量成就你的往生
“聞”是沒有疑心,古德解釋說“聞其名號”就是接受他力。他力是指光明,光明能破除我們根本的無明和黑暗。我們念佛不僅要“聞”到願,還要“聞”到名號中的光明,光明是願果(他力的果)。他力超越了道理,光明遍照十方,你接受他力是沒有道理可言的,具有不可思議性。我們現講自力、他力,這是道理,還在思維分別。你真正願意往生,願到了極處的時候,就不是你的心力所及了。爲什麼接受他力叫全體皈命呢?本來我們的心分了幾個層次,有顯用的部分,還有很大部分沒有顯。皈命他力不僅是顯出來的部分皈命了,就連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那部分也都皈命了。那怎樣來形容呢?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皈命和接受他力的,那是不可思議的,那就是名號光明力量的作用。到那時你就完全相信了名號是光明的,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是遍滿虛空法界。所以光明叫宿善開發也叫他力,因爲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才能對每一個念佛衆生攝取不舍。感受到光明你才會沒有懷疑心,完全接受了他力,你就有了真實信心。
即使獲得了往生決定,對法體仍有不了解的一面
古德在解釋“聞”的時候,從兩方面來解釋:一是從機受上,一是從法體上。從機受上來說,就是沒有懷疑,在感受上面,不懷疑他力,不懷疑佛的功德,不懷疑佛的誓願,接受了佛的誓願,這是機受。但同時“聞”還有另一層,就是我們雖然已經接受了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但是對法體還是不了解,並不是信了阿彌陀佛,對他就什麼都了解,所以“聞”是獲“信”的方法。你獲得信心,你是不是就很有智慧了呢?那也不一定。二十五有的衆生,得到信心都是一樣的,都得到了往生保證,接受了阿彌陀佛的救度,接受了他力。但是你的智慧程度是不是一樣呢?不一樣,千差萬別。由于我們對法體還有不了解的一面,對于真正的阿彌陀佛還有不知的一面。這裏是兩面:一是我們往生決定了,沒有懷疑,二是我們還有懷疑。有的人說,我有了信心,我沒有一點懷疑,那是不可能的。爲什麼這麼說?你即使是往生決定了,難道你就真的很了解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並不是這樣,你還是不了解。很多道理不是我們現在能了解的,只有蓮花化生,阿彌陀佛現前,那才能夠真正了解。“聞”是成就信心即得往生的地方,每個人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發願、往生全在“名號”中
參禅是聞自性,而我們念佛就是聞名號,它和禅用心正好相反。參禅是念念觀自己的心,也是用“聞”的功德力。而我們是“聞其名號”,都是用“聞”。聞名號是聽釋迦牟尼佛跟我們講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功德。參禅是向內,念佛是向外,參禅是純自力,“聞”不能跑到心外去找,一切都歸于心。而淨土法門是純他力,你不能跑到名號之外去找,往生都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中。你發願和往生都在“名號”中,淨土法門全部攝入名號,所以你要“聞”就全心集中在名號上。開悟有爆炸的體驗,而我們是怎麼樣呢?我們是接受了,往生決定了,兩者是不一樣的,但他們都是一個成就。淨土法門的成就更有經文依據,釋迦牟尼本師跟我們說的“即得往生”。你在輪回的當下就獲得了往生決定,而且是住在不退轉的位子上面,這是經說,是佛語,這比開悟的成就還更有保證。
離了“往生”找“信心”會誤入歧途
現在的很多問題就出在“信心歡喜,乃至一念”這個地方,有人想要找“信心歡喜,乃至一念”的體驗。剛才說了信心,你接受了他力,同時“信心”就開顯了。“歡喜”按親鸾大師的解釋是信心的樣子,信心的顯相,因爲內在有信心,外在表現爲歡喜。但是歡喜的相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歡喜時哭;有的人歡喜時笑;有的人歡喜時外表平靜。佛是對著二十五有的衆生來回施信心,如果你想找“歡喜”的樣子,哪能找到同一個樣子呢?所以不要去找信心的體驗,如果你去找信心的體驗,就有誤入歧途的危險。淨土法門是爲了獲得往生,如果你離了“往生”去找“信心”,那就可能會偏離西方。發願往生,願力的完成,必須是你接受了他力,才獲得往生,往生一定會有信心。所以不能偏離了往生而另外去找信心,離了往生去找信心那就偏離了淨土教的宗旨和目的,發願往生,獲得往生。如果願都不真,光在果上找是不管用的,那肯定找不到果。聞其名號,你接受的是阿彌陀佛的因果,發願獲得了往生,這是連在一起的。
信心從“名號”而來
信心是本願力回向,是從名號來,這是“聞”的次第,也是經文的次第。“諸有衆生,聞其名號”,因爲你接受了名號,信了阿彌陀佛的功德,信由功德名號生出來。由名號本願力的回向,你被佛的光明攝取,被救度了,“信心”就開發了,你才有信心。信心並不是在你自己的心裏找,一定要依“名號”,從“聞其名號”上獲得。
沒有接受他力之前,你的念佛都是自力
依本願念佛第二十願有自力的執著,“植諸德本”就是在自力的這邊,而你自己這邊是靠不住的。因爲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反而産生了自力和他力的對抗,哪怕你只有一點自力你都不能接受他力。所以念佛有兩種:自力的念佛和他力的念佛。你自己不一定真正了解,發願後之所以不能獲得往生就是因爲你的自力。你在本能中覺得要相信自己,要靠自己,但自己正是虛妄不可信靠的。一旦接受了他力,你就獲得了往生,獲得往生才是真正的念佛,真正的皈依了佛。在你沒有接受他力之前,念佛都是在自力中,雖然念佛的真義是他力。念佛是佛把他的功德回向給我們,“南無”是你皈命,即是佛“發願回向”給你的意思。只不過你不接受,因爲你有自力的執著所以接受不了,轉他力爲自力了。佛力顯現在我們身心上就變成是我在念佛修行,植諸德本,明明是佛的功德,你卻不知不覺中當成了自己的善根、善本、德本。因爲自力不截斷所以你就得不到佛的果,你一旦接受了名號功德,那麼你同時就獲得了佛給你的信心,就沒有懷疑了。
淨土教是“聞名號”,不是“聞體驗”
再解釋一下“信心歡喜”,你不要去找什麼歡喜。歡喜只是一個相,信心是內在獲得了名號功德的救度,有了信心。歡喜是信心之感受相,千奇百怪什麼樣都有,你不用特別去找歡喜。獲得的信心中就具有歡喜,因爲信心是我要成佛了,往生決定了,我要離開娑婆世界了,那我一定是大慶喜。理雖如此,但衆生身心顛倒不實,歡喜感受並不一致。所以不要專門去找什麼信心體驗,名號是佛的,更不要把體驗模式化,每個人的體驗是不一樣的。如果你還要去找體驗的話,那就成了“聞”體驗,而不是聞其名號。我們念的是佛,不是哪個人,佛經的義理不是我們凡夫所能輕易了知的,釋迦牟尼佛說連彌勒菩薩也不了解阿彌陀佛,所以淨土法門是信心之法,就是接受他力。我們是凡夫,無能之輩,阿彌陀佛讓你發願往生,你接受了,你就得到了。
南無阿彌陀佛!
《十八願(念佛往生願)成就文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