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機會是讓我們進步▪P3

  ..續本文上一頁不允許有口香糖,不能吃口香糖,也不能帶口香糖。結果就有一個美國小夥子,美國人喜歡吃口香糖,什麼時候都嚼著口香糖。有一個小夥子被警察抓住了,除了罰款之後還要打屁股。結果這個小夥子馬上打電話給他的大使館,大使館來說情都不行,這是我們國家法律。結果好了,大使館再申報本國,美國再來那邊說情,我的國民在外面打屁股是有損美國形象的。也不行!你跟我斷交都行,我也要打屁股,就這麼厲害啊!新加坡只有叁百多萬的人口,小小彈丸之地,但是法律很嚴謹。

   爲什麼新加坡不允許吃口香糖,知道嗎?腦筋急轉彎,我們想想看,爲什麼不准吃口香糖?爲什麼?沒想出來啊?口香糖能不能咽進肚子裏啊?能不能?那吃了口香糖要不要吐出來?那吐出來,你下次做個實驗,你往地上粘一個口香糖試試看。你看以後能不能掃掉,掃也掃不掉,擦也擦不掉,就是一個黑的。正是因爲新加坡它是一個彈丸之地,越小越是一個國際化的國家,它是靠旅遊的。你到這個五星賓館、六星賓館裏面,那個口香糖抹也抹不掉,汽車上把手上弄個口香糖,怎麼可以?反過來說,你看中國,這邊一個黑,那邊一個黑,擦都擦不掉。所以它法律規定:不准吃口香糖,在國內不准帶進口香糖。

   你去澳大利亞也是啊,大連的梨子好,水果好,你帶個試試看,不准帶!特別我們中國人出去的時候,什麼好吃的都帶,很多牛肉幹啊什麼東西。到了那邊之後,不是說光給你沒收,還要給你罰款啊!爲什麼?人是屬于社會性的動物,自然要遵守社會的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

   今天我也看到我們國家總理,在天津的會上他就講,他說問題牛奶,我們及時的報道,及時的處理,這代表了我們處理事情的一個態度,一個基礎。有了這個基礎,請各位企業家,世界人民放心,中國有能力治理好這個問題。中國現在確實膽子很大,不像過去有什麼東西啊,報喜不報憂啊,中國現在新聞越來越透明。

   記者後來又問的時候,總理就講到,這個問題暴露了我們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建設上面的問題。所以他說,所有的企業和企業家要講道德,他在那天的講話裏好幾次提到了道德。甚至說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如果能夠持續的,能夠在這樣的經濟風暴下不垮,是要靠什麼?做企業的人血液裏面要流著道德的血液!不講道德,不講信用,肯定被淘汰!在當今世界,所以我們的總理非常的重視,他就講到這個。後來講到這個問題牛奶,他就講各位企業家,要有道德和道德意識,要有社會公德。

   這就是逼迫啊!我們做人來幹嗎?做人就是把你赤裸裸的生在地球上,貪啊?死的時候一樣也帶不走啊!每一個人來,都是來學習來的,生命的機會是讓我們進步,人是往高處走的,往高處走是需要學習、覺悟、修行。我們以前的總理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這是這樣的,真是這樣的!

   不是說我和尚是修行人,你們不需要修行,你不修行也在修行啊!這地球是轉動的,你想刻舟求劍都刻不了啊!這個古代蘇格拉底說,你不可能趟過同一條河。河流是川流不息的,時間是不停的,方位是不停的,我們每天在這個宇宙裏,位置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每天的細胞都是新陳代謝在變化的,七天一個人已經不一樣了,細胞一次小的代謝,已經代謝掉了。

   我們古代老祖先,商湯王就有一個座右銘,這個座右銘在我們修行人裏面是非常重要的:“日日新,苟日新,又日新”。(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每天更新,就天天更新,還要不斷地更新。” ——《禮記•大學》)我那邊天童寺有一個殿就叫“星星堂”,我師父很早也是拿這句話來教育我。

   儒家的根本思想是“異”,意思是什麼?不停的變化,就是異。我們佛教的正法眼藏是“禅”,禅是什麼?無常就是禅,應無所住就是禅。

   不能住啊!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固定不變的。我們說現在現在,有現在嗎?有沒有現在?我們說現在早就過去了。你把時間分的再細,分得再細沒有佛教分的細啊!我們分秒,然後再分什麼?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我們佛教彈指比這一秒時間還快,一彈指裏面有九百個刹那,你看這個時間概念厲害吧,一個刹那有九百個生滅,佛教的時間概念。我們有現在嗎?

   佛教是講唯物主義的,所以愛因斯坦才說:佛教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而發展,科學的發展證明佛教是正確的。所以《金剛經》裏面才說:“佛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現在,沒有現在的,我們只有個稱“現在”的名詞,實際上去找哪裏有現在啊?我說現在即非現在,是名現在,那你執著什麼?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生活在一種幻覺當中?什麼叫佛?佛是印度話,中國話的意思叫覺悟,不是虛幻的,不是迷啊!所以有的人學佛了,他說他怎麼相信迷信了?佛和迷根本就是兩回事!佛就是破除迷的,讓迷開悟乃爲佛教,所以信則不迷,迷則不信啊!他的智慧對佛教還沒有達到認識的程度,還不能夠相信佛。

   佛教的道理,句句都是講真理的,不是講迷的。以爲什麼救我們?我們可憐不可憐?天天生活在虛妄當中,我們還自以爲是,你說可憐不可憐?如果這種狀態,任何東西都不能救我們啊!金錢,權利,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也救不了我們,只有學佛,研究我們生命。佛法是最辯證的,以智慧爲生命,而不是迷惑顛倒。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皈依法是達成這個終極目標的真理方法,皈依僧是達到這條真理道路的引路者,指引者,這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叁寶。僧不獨立存在,僧是實踐佛法者,是指引衆生正確方向者。法也不獨立存在,法是直接指向了究竟的目標,所以佛法僧是“叁寶”。

   我們今天在座的,我們今天見面時間很短啊!我們有時間享受佛法,白天晚上也講不完,我們今天時間有限,本來講一個小時的,現在一個小時到了吧?我們有什麼問題嗎?簡單的,給問叁個問題好不好?問高級點的。

  1、 信衆:我在學佛的過程當中,聽到高僧大德講,成了登地菩薩之後,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給布施出去。那麼,他說得把身體布施出去,是沒有乘願再來的菩薩?還是乘願再來的菩薩來布施自己的身體?說布施的時候不感覺疼痛,那布施以後還會不會長出來?

   師父:好像高級還是蠻高級的,一個高級的問題,你問也好,還是我回答也好,我們都屬于學問的範圍,因爲我也不是初地菩薩,我們只能根據學術一樣來說。

   作爲一個登地菩薩來說,他的身體已經有了真正的身體了,法身的身體,所以他是登地菩薩。但是作爲一個法身的大士說,他對這個肉體,對他來說確實是隨時都可以布施的。但是他要看,因爲他已經是法身大師了,他這個肉體在這個人世間,不僅僅是一個凡夫的身體,他的這個身體可以放光,可以做衆生的燈塔,指引很多衆生解脫。對我們凡夫來說,更加要愛惜一個法身大師的身體,更加保護好他的身體。但是作爲他個人來說,布施身體對他來說毫無挂礙的,他可以布施。爲了慢慢地布施,衆生也好,他自己也會注意他的身體,慢慢地布施。

   我們釋迦佛,以前的時候作爲一個國家的王子,爸爸媽媽生了這個王子,特別的開心,國家非常富裕。別人就老惦記,後來鄰國就找了一個理由來侵略這個國家,這個國王不想讓生靈塗炭,他選擇了流亡。但是爲了能保住生命,他繞路走到了一個好朋友的國家,但是走路的時候走叉了,走到更遠的一條沙漠當中去了,沒有河沒有水。

   這時候,國王和他的王後,帶著自己的王子,漸漸地吃的喝的全部都沒有了,這個時候他們就商量怎麼辦?國王想:我死吧,我供你們,你們吃我的肉,繼續往前走,往前出去,把太子帶好。但是皇後不贊成:不行,你帶了王子到了鄰國之後,以後還有複國的希望,我帶著王子,沒有你帶著王子有意義,應該吃我的肉。王子呢,極力反對,說:“爸爸媽媽,你們一個也不能缺,我是你們生的,如果吃我的肉,我死了,你們還可以再生啊!”結果這個王子自己把肉割下來給爸爸媽媽吃。

   爲了讓他們能夠順利的通過這段沙漠地帶,王子還不能一下子就死掉,他都不能致自己的命。因爲你一死掉,這個肉就迅速腐爛掉了,印度很熱的地方,所以他還要保鮮,保肉,他還不能死,一塊一塊地割,還不能死。一直到爸爸媽媽走出了這段險境,王子身上也是體無完膚了,也是全部割完了才死掉。

   你問的那個問題,我回答的答案就在這裏。一個法身大師,他不能馬上就死掉,知道嗎?他肉要保鮮住,一點一點地割,不能一下子就死了,死是肯定要死的,他就是要獻給衆生的。

   所以登地不登地?有沒有證得法身

  有沒有開悟?就看他有沒有慈悲心,他有沒有奉獻給衆生的心?開悟了,上與支持十方諸佛,下與六道衆生同,他會悲愍衆生。因爲悟了法身之後,法身是和衆生一體的,衆生不覺悟,就痛在他的身上,這是一個菩薩的特點。就像媽媽愛孩子一樣,病在孩子身上,痛在媽媽心裏。一個菩薩他是這樣子的。

   所以作爲一個菩薩來說,他可以死,慢慢死。一下子死掉了,更多人就沒有辦法接到佛緣了。所以作爲衆生來說,要更加地保護好。爲什麼要恭敬?本來恭敬不恭敬,無所謂的,要有平等相的,他不需要這個的,也不需要高高在上的,再低他也不低,再高他也一樣。但是作爲衆生來說,恭敬得福,保護好了,讓更多的衆生得利益,是這樣的。

  2、 信衆:您在《普賢上師言教》的“依止上師”裏講過,學佛要包括學習上師的言談舉止,像大菩薩護著小菩薩一樣。那在師父身邊的人是很容易做到的,像我們離師父遠的人,怎麼做?

   師父:這個問題也是很關鍵,因爲學佛、成就的關鍵…

《生命的機會是讓我們進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放生功德殊勝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