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四講:念佛可以破除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

  

四十八願 第四講:念佛可以破除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

  

講解:純祥法師

  “設我得佛”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就是願成佛,成佛是爲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爲了讓我們往生淨土,所以說成佛是跟我們往生連在一起。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法藏菩薩因地所發的願文,“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前面是“乃至十念”,有“設我得佛”才有“乃至十念”。法藏菩薩說,我成佛後,十方衆生就有了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的心,乃至十念就可以到我的淨土中來。乃至十念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有了阿彌陀佛的成佛,才有乃至十念,就是只有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我們才能夠念這個佛,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連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我們的往生是由“設我得佛”而來的,並不是我們自身生出來的。衆生往生跟發願的法藏菩薩有因果關系,有了他才能有你的念佛往生。乃至十念就是念佛的真實行,這個修行方法是法藏菩薩成就我們往生的,乃至十念你就“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所以,當你念這句名號的時候就是法藏菩薩在跟你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七願讓我們跟阿彌陀佛建立了直接的因緣

  法藏菩薩在極樂世界成就了無量光和無量壽,但即使是這樣,還跟我們沒有直接的關系,那到了哪一條願跟我們産生直接的因緣呢

  就是17願,17願的願文說:“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法藏菩薩說我要成佛,十方世界所有的諸佛,他們如果都不來稱揚贊歎我的名字,我就不成佛。就是因爲這條願的緣故,我們跟阿彌陀佛建立了直接的因緣。

  我們現在能夠從釋迦牟尼佛這裏聽到《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阿彌陀經》,就是因爲法藏菩薩有發願。釋迦牟尼佛是十方世界中的一尊佛,他要稱揚贊歎阿彌陀佛淨土的名字和功德,才跟我們講淨土叁部經的。我們能夠聽到這叁部經,是因爲法藏菩薩發下了這個願的緣故。落在我們身上就是“乃至十念”,就像大人教小孩子講話一樣,你照著學才能有一念、二念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後才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七願是阿彌陀佛要把他修行的功德直接落在我們的身上,也就是說前面的16條願,可以全部的放在17願裏面,建設的淨土如何圓滿清淨、佛的光明如何的強盛,都要通過17願才能給我們、才能利益到我們,這是因果關系。

  十八願的利益就是聞名必往生

  知道阿彌陀佛的本願後,我們得到的利益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是可以往生。往生是一個結果,成就這個果是需要因的,但這個因並不是由我們來成就的,是法藏菩薩在發願的時候就選擇好的。乃至十念,從你聞到這一刻起念南無阿彌陀佛,長的話就是一生的時間念佛,短的話就像《觀無量壽經》裏面講的,臨終的時候聽到接受了,也就是念了,不一定念出聲,知道本願並信受就往生了,有的是念了一聲、幾聲,以阿彌陀佛的願力,乃至十念你一定就可以獲得往生。

  從佛發願的角度來講往生是已經完成了的,你口裏面在念,就說明已經是有了,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有了就是已經超出了難易的範圍,你就一定往生,甚至都談不上說容易,因爲容易還要等著你來做,這個等于都不用你來做什麼。所以在觀經裏面,那些一輩子沒有修行過、甚至做了很多罪業的人,一聽到就往生了,就是因爲這個已經是成果了。但這個因緣的顯現要有人來跟你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聞這個名號,聞名號就能夠稱念,乃至十念就可以往生,像有些惡道的衆生或者是其他的地方沒有緣分或者是緣分不到的人,沒有聽聞到,就不能夠乃至十念,往生的因緣就沒有成熟,而現在你聽聞到了名號,稱念名號就已經是成就了

  懷疑障礙往生路

  往生,從佛那邊講是已經成就了的,從我們這邊講,有人就會産生懷疑,極樂世界那麼清淨安樂、那麼殊勝的地方,我念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就能夠往生,這跟我們通常的想法、因果業報、哪怕是做生意的想法都不一樣。

  我們一懷疑就離開了阿彌陀佛的本願,一懷疑就不是在念佛。佛就是這麼說的,“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如果你信佛的發願,就成就了,你的往生就是在這句話上面,就確定下來。若你懷疑的心一生起,就轉向懷疑的地方去了,一懷疑你就沒有念佛,因爲你沒有念佛的緣故,你就沒有往生,就覺得往生還沒有確定下來。所以念佛就隨佛願,就一定往生,隨你自己的懷疑,就往生不確定。

  你可能覺得我念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什麼感覺,這哪有什麼力量?這就往生了?這是用你的心思量,你自己也不知道業障有多深、多重,你過去受了多少苦,你將來要怎麼樣你也不清楚,所以你也就沒有什麼感受,佛的光明力量、願的力量的震動也不知道,因爲麻木了。反而當病痛或者是災難到來時,更容易體會到佛的力量。念佛就是身、口、意最殊勝的行業,你念就融入了阿彌陀佛,與佛在一起了,把自己歸命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把他的所有功德都回向給我們,念佛一聲能夠滅80億劫生死重罪。念佛就是佛的功德力的顯現,這種業力就可以快速滅除你的罪業,你的惡業再多、再黑暗,阿彌陀佛的光明一照下來,就把你的所有的罪都滅了。因爲我們都是虛妄不實的,而佛是實相功德,就像房間暗了幾億年,燈一照下來就亮了。南無阿彌陀佛的誓願力也一樣,你一稱南無阿彌陀佛,再大的業障在佛的功德力的對峙下就迅速清除掉了,就像熱水去沖雪,一下子就溶化了,所以你根本就不用擔心有很多的業障。你再多的業障,也是從你這個無明的顛倒的心裏面、從虛妄中所産生的,並不真實的,而南無阿彌陀佛是從實相中産生的功德,實相中顯現的名號,你稱念這個名號,往生的障礙乃至十念一念就被清除掉了。臨終五逆十惡的人,罪障本來是要墮地獄的,乃至十念,就獲得了佛的迎接,這個是遠超過你的想法的。

  爲什麼隨順佛願、稱念名號“乃至十念”就一定往生呢

  

  “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經過兆載永劫的修行成就的名號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就是所有的善法都包括在裏面,法藏菩薩要成就佛,五戒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二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癡)、六度波羅蜜,阿彌陀佛所有的都要圓滿,才能夠成爲阿彌陀佛的。名號裏面就包含了所有的各種善。比如燒香、放生、供養叁寶、念經、修行、打坐,各種修行,阿彌陀佛都已經圓滿了,名號就是所有善的總持。所以,這個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修行方法,是佛的果德,把所有的善修築在一起,所有的功德積聚在一起,具諸德本,攝諸善法,名號裏面具有強大的力量。

  佛法通常的修行方式都是教我們修學各種的善法,積聚功德,然後慢慢的增上才能夠獲得解脫。法藏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就是看到我們這種衆生做這些很困難,所以他在發願的時候,由他先來做好了放在名號裏,再來回向給我們,就是我們現在稱念的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是一個打包的功德。以這樣的緣故,你乃至十念就必得往生,一念十念都是跟佛願相通的。

  南無阿彌陀佛是圓滿的佛果功德,是五劫思維、兆載永劫的修行,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跟阿彌陀佛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相聯,爲什麼你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呢?因爲乃至十念,我要你乃至十念,裏面就有阿彌陀佛的圓滿的功德,所以你應該清楚,你任何的做善的修行,做的再怎麼好,都沒有你念這個佛的善根大,功德大,因爲他把所有的善都攝在一起了,所有的功德都具備在裏面,這是一個總持的方法,你要把這個方法跟其他的修行做比較,這是不能夠比量的、是不可思議的,名號的功德到底有多大你是難以思量的。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唯佛獨明了。

  十方諸佛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的名號,因爲他知道阿彌陀佛的功德,所以來稱揚贊歎,諸佛具備這樣的資格也就能夠如實的來稱揚贊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發願的時候,也知道這個,只有十方的諸佛才能夠做這個真實行,所以他要讓十方的佛來完成這個工作,對著我們來稱揚贊歎他的功德,你稱念就進入到佛的回向之中,接受他的功德,由于佛的圓滿功德的緣故,乃至十念就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究竟的成果就是成佛,所以念佛成佛是真宗。念佛就是要成佛,成佛之前又要獲得往生的利益,往生跟成佛是連在一起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要成爲阿彌陀佛,所以不可思議,不可思量。

  往生就是獲得不退轉位

  現在我們最需要的就是脫離生死苦海,獲得大乘佛法裏面阿鞞跋致的利益。就是你一定要獲得出離生死輪回的決定性,以後就不再進入到這個輪回裏面來了,這種利益叫做不退轉,叫做阿鞞跋致。《佛說阿彌陀經》說往生淨土的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阿鞞跋致是一個很大的功德,是初地菩薩的功德,龍樹菩薩告訴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你獲得不退轉位的最殊勝的方法,是易行道,除了念佛以外,其它的都是難行道。法藏菩薩在發願的時候,就是看到這些衆生的貪瞋癡很重,在末法時期,修行的環境也不好,有種種的困難,不能達到不退轉的地位,所以法藏菩薩要將我們置身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就創造了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所有的人都是出離了輪回的,所以你應該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我就生在那裏去了,那裏是已經出離了生死輪回的地方,那裏我的身份叫阿鞞跋致,是大乘的不退…

《四十八願 第四講:念佛可以破除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