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轉位。如果按照通常的修行要經過一大阿僧祗劫,而且這個是你要會修行。
像我們這樣修行還沒有入門,離這個不退轉還不知道有多遠,不要說在菩薩的果位上不退轉,就是你在世間的財富上面不退轉,都是作不到的,包括身體健康的不退轉、情感的不退轉都作不到,何況是菩薩無漏的功德力的不退轉,你根本連門都摸不著。法藏菩薩就是要給予我們這樣的利益,所以他發願成就淨土,你生命最大的利益就是獲得往生,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了。所以他才五劫思維,兆載永劫的修行,名號就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能夠快速的圓滿法性的功德,叫做真如一實功德寶海,快速的成佛,念佛叫做淨土橫超門。所以龍樹菩薩就說這是以信佛的因緣走易行道進入到阿鞞跋致位,易行達到了乃至十念就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是快速的、圓滿的、而且是現成的,你說這個世間哪有這種利益
所以叫做頓教,是大乘圓滿的教法,就是真實中的真實、捷徑中的捷徑,以信佛因緣、依阿彌陀佛的本願,這是遠遠超越你的思量的。只能信受,凡夫去想這個事情,你是想不明白的,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念佛可以破除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
南無阿彌陀佛可以滿足我們所有的願望,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千處祈求千處應,他的功德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能夠滿足所有衆生的祈求,包括我們世間的和出世間的願望,從佛願的角度來講,主要是給你阿鞞跋致的這個利益的,你進入到阿鞞跋致不退轉菩薩位時,就一定能成佛,像阿彌陀佛一樣廣度十方衆生,阿彌陀佛的願才真正圓滿了。無量光能夠破除一切的無明黑暗,無明黑暗就是貪瞋癡,貪瞋癡就做各種的惡業,就不斷的産生苦惱。你只有斷除了無明,才能夠出離生死,無明不斷即使是滿足了種種的願望,還是在無明的指揮下,還是充滿著擔憂和恐懼的,因爲你沒有出離輪回的緣故。斷除無明就能夠生起智慧,成就菩薩的功德,佛的功德。
信本願名號,不要去信自己的感受。
乃至十念,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你不一定非要産生什麼感應,當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聽到釋迦牟尼佛跟你贊歎阿彌陀佛這個名號,聽聞到了就是感應到了,就是觸動到了,你都口裏念了怎麼沒有感應呢?感應不一定非得痛哭流涕、看到什麼東西了、什麼震動了,你沒有必要非得要去追求一些這樣的感受,覺得感受強烈佛力就大,阿彌陀佛是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衆億無邊,五劫思維,兆載永劫的修行,震動的就是十方法界,不只是震動你自己的身體,你自己再怎麼樣震動得粉身碎骨,也還是你自己的感受,産生了一定的感受覺得就更有信心一些,你自己感覺到,並不是佛力的全部。
你應該更信南無阿彌陀佛,他把手垂下來用光明來照射我們,是他在做主,不是你在做主,你一做主的話,就把他給放在旁邊了,就給忘了,你就大了,就驕慢了,你看我多有感應、多有信心。念佛是沒有什麼形象的,你說我應該怎麼念?我應該是坐著念?還是走著念?還是大聲念?還是小聲念?還是一口氣的念?還是怎麼樣的念?這個不是重要的。誰是重要的?南無阿彌陀佛是重要的,佛的大願業力是重要的。你念佛就在大願業力裏面,就在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裏面,就徹底的往生一定,離開了佛願和名號,你就被無明滲入進來了,立刻就進入到因果輪回裏面去了,就搞不太清楚了。
所以《阿彌陀經》裏說非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乃至十念就把你的業障清除掉了,福德和功德快速的就圓滿快起來,並不是說你去多磕點頭、多做點布施,或者是你讀讀佛經就覺得自己很明白了。聖道通常的講解,功德是指對輪回生起了厭離心,要從如幻、苦痛的輪回裏出離,有功德的人不見得說是當了大官、做了很大的事業。所以當年禅宗的祖師達摩大師說連梁武帝是實無功德,即使皇帝建了很多寺院、度了很多的出家人,達摩祖師也是說他沒有功德,因爲他沒有這種出離輪回的心,即使是皇帝又怎麼樣?達摩祖師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是很慈悲的,爲了幫助他才指出他的很多的缺點。
所以法藏菩薩要成就我們的善根福德,“南無阿彌陀佛”就具備佛的從因至果的圓滿功德力。一念也是佛的功德,十念也是佛的功德,不是說你自己在那裏計數,一念,二念,叁念,佛的功德是超越時空局限的,一念或十念的功德力就足夠讓你有資格往生到淨土裏面去,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接受了佛的功德,他就是用這種方式來給你的。你就進入到了他的大願業力裏面,你明明念著拿著,卻說我沒有得到,這樣就是沒有信心,明明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還說我沒有功德不能往生,那你應該這樣說:我是沒有功德,但是佛有功德,佛的功德就是給我的,因此我就往生了,我罪業再多,功德再不夠,那佛的總夠了吧。南無阿彌陀佛!
錄音:白蓮花 整理:如意 審核:純祥師
《四十八願 第四講:念佛可以破除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