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六講:淨土的修行是佛行,不是自力修行

  

四十八願 第六講:淨土的修行是佛行,不是自力修行

  

講解:純祥法師

  四十八願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廣說,名號是四十八願的總持,是法藏菩薩經過五劫思維選擇,再久遠長劫修行成就的。南無阿彌陀佛將信佛、念佛合一,阿彌陀佛要讓極樂淨土中沒有叁惡道,並且從此再也不經曆叁惡道的痛苦,名號就具有離開叁惡道的力量。我們念佛應該對佛的願力有信心,念佛是佛的法體功德力作用在我們身上,不只是名字和聲音,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成就。

  觀世音也是阿彌陀佛願力的顯現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的出家日,能有這麼多的信衆來朝拜是不容易的,每往寺院走一步都是在信心的引導下。現在的人好懶惰,能到寺院來磕頭、燒香、祈願,是源于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力和威神力,是願力和功德力的招感。觀世音菩薩願力以阿彌陀佛的本願爲歸,我們看到的朝拜景象,都可以攝在阿彌陀佛功德力的招喚之中,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的顯現。這不是哪個國家或個人的行爲,至少在我們世界上就經過幾千年了,積累了幾千年的力量,全部歸宿到“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願力的引導之中。願力顯現是相續的,從法藏菩薩發48願開始,就成就了這個強大的願力,叫本願名號正定業。

  十萬億佛土那麼遠,我們看不到極樂世界具足莊嚴的阿彌陀佛,就把佛的化身搬到寺院裏來引導信衆,化身所呈現的也是佛的業力,現在所看到的燒香、禮拜、供養,所有的修行功德全部都攝入在名號裏。十方世界無量無邊諸佛菩薩功德合成了名號功德,成就了這聲“南無阿彌陀佛”,十七願真實行的願文說: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南無南無阿彌陀佛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在這條願文裏沒有衆生,是十方世界無量的諸佛,如果我得佛,咨嗟稱名的人是十方世界的無量諸佛,也就是說,你要是真實念佛,你就是佛,所以淨土的修行不是自力修行,是佛行。

  念佛就是佛行

  這個跟我們以前習慣不一樣,我們老是強調自己修行,念佛要止住妄想、消除業障、增長福報,現在想法要翻轉過來,念佛不是信自己的身口意在做業修行,是反過來,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佛的業力顯現在你的身上,攝取你到佛的業力中,得到佛的回向。法藏菩薩選擇了這種念佛方法,是讓你的行持進入到他的功德力之中。48願是阿彌陀佛法體的成就,稱念就是法體在運行,把你攝入到佛願裏,這個行就是佛的本願選擇之行,跟你自力的其他修行是不一樣的,是正定業之行。

  以這樣修行的成果,就成就了第十八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裏才出現十方衆生,我們就是十方衆生之一,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至心、信樂、欲生心是從哪裏來?從名號中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在佛的光明業力中,産生了至心、信樂、欲生叁心,乃至十念就一定往生淨土,因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緣故。

  這兩條願是綁在一起的,不能離了佛來單獨的念佛,念佛一定要跟佛願綁在一起。對佛的信心是真正的念佛,如果你念佛不知道是在佛力的加持下,他用功德力攝取我們,就離開了佛的名號業力,覺得是自己在修行、靜心、觀想,就全部離開本願,不是真實行的念佛。我們念佛堂裏的蓮友經常在這裏念佛,大家在一起共修,會覺得是自己在修行,其它時候就沒有修行,以後要知道:不管在哪裏念佛,佛的功德力和攝持力是沒有間斷的,沒有因你念與不念而産生變化,是佛的業力在運行,是佛行。念佛特別要注重的就是信受佛行,不要信自己的行。現在學48願就是要知道,念佛法門的真實行是由佛所成就的,以選擇本願念佛的方式,就能快速達到阿鞞跋致不退轉位的成就。

  爲什麼信觀世音菩薩的人多,信阿彌陀佛的人少?

  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多,是因爲我們總強調自己的願望,貪心熾勝,在輪回中發了懵,搞不清楚要到那裏去。想在觀世音菩薩那裏得到更多輪回中的利益,在輪回裏面搞來搞去,在叁界裏跑來跑去,所以永遠超不出六道,沒有出離之緣。念佛也存在這種情況,想通過念南無阿彌陀佛滿足自己的願望。

  念佛就是在阿彌陀佛的引導下,前往佛的國度,究竟的離苦得樂。我們選擇追隨阿彌陀佛具有唯一性,因爲你要去極樂世界就不能去地獄了。凡夫都有執著,覺得我是唯一的,到了這裏去就不能到其它地方,就存在取舍。有人說去極樂世界就不能再做人了,那麼人間的很多快樂就沒有了,在不太理解的情況下會這樣想,在念佛中生起了各種想法都在跟佛做鬥爭,我去不去呢?在妄想心裏有非常多的分別放不下,不願意去,真正的說要去極樂世界享受無有諸苦,但受諸樂有距離。十萬億佛國土太遠了一點,所以,娑婆世界裏與佛法結緣的人很多,結出果實的少,真正信佛的不多,追求往生的人很少。知道往生並能放舍自己願望的人就更少,因爲最難最難的就是放舍我們自身的執著願望,這就是業力,我們不是孤立的,整個世界都在加持著我們。阿彌陀佛有一個世界,本願名號正定業在攝持著我們,我們也有一個世界,我們不止48願,我們480願都有,一天到晚這個願望那個願望,計算起來比阿彌陀佛的願望還要多,說起來都是想輪回的願望。

  往生的利益跟阿鞞跋致的利益有什麼不同?

  信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淨土,在我們這邊說是投胎到佛的國度裏獲得往生,這是念佛的果證。在11願裏說淨土的人都獲得了阿鞞跋致位,往生跟阿鞞跋致不退轉等同,往生不退轉就是正定聚,決定出離輪回,這是念佛真實行的第一站,不退轉就獲得了阿鞞跋致位,行到第二站就決定成佛。

  依靠本願念佛就往生到阿鞞跋致位,聖道門裏從人天到聲聞,再到菩薩,阿鞞跋致位就是達到了初地菩薩的位次。初地菩薩跟初果阿羅漢一樣,不會再墮入到惡道裏面來,而且一定會成佛。多數學佛的人程度比較低,沒有這樣的願望,追求心力不夠。龍樹菩薩就說,凡夫想憑自力證到阿鞞跋致位,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念佛則是快速的達到阿鞞跋致位的方法。

  世間的快樂與極樂的快樂一樣嗎?

  凡夫追求往生,一般就是追求離苦得樂,但會把世間的很多樂當成是真正的樂,把得到世間的樂當成是離苦了,而不是直接追求真正的極樂世界裏無有諸苦,但受諸樂的法樂。這樣所追求的樂往往都是陷阱,所以在念佛的願望上面要放棄自己的固執,要信佛確定的目標,即使是不太了解極樂世界,也要按照名號所指引的方向,那裏就表示究竟的安樂,是不同于世間任何程度的樂。

  如果把極樂等同于黃金滿地就很有錢了,或是金剛之身,身體就很健康了,這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爲很有錢可能身體還不健康,身體健康又跟親戚關系不好,夫妻感情不好,小孩不好,好多方面,在我們計算裏老是計算不圓滿。算術學的不好,只記得賺不記得花,不知道漏到哪裏去了。苦呀!凡夫就是有漏之身,在你的身上面有漏,在你的心上面有漏,在你的計劃上面都有漏,設計得怎麼圓滿,怎麼好,實際上全部得到的人還發現不太對頭。法藏菩薩48願設計得就沒有漏,不會再把你漏到叁惡道裏,漏到小乘裏,你就隨順佛願。念佛行裏是不能離開願望的,願望就是回向,一個志向,你要是堅持自己的方向,心裏藏有小九九就會有問題,方向就會出現偏差。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期望這個困難解除,那個困難消除,心向自已的希望這裏運行,自然全落到漏的陷阱裏,實際上佛的行是要攝持你達到阿鞞跋致位,就是不退轉位。

  不要只是與佛法結緣,隨順佛願,得到佛果

  我們生命裏有無窮的苦痛,如果獲得初果的果位,所滅掉的苦就像大海裏面的水一樣多,所剩的苦就是幾滴,用初果阿羅漢來比方,好象還有一點苦,還要七返人間天上最後證入涅槃,但是這點苦跟無始劫輪回的苦相比,已經是非常非常少,阿鞞跋致帶給你的就是無窮大海一樣的苦已經消除了。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要知道是佛行,獲得阿鞞跋致跟佛行綁在一起,是他在引導著你,給你帶到阿鞞跋致位必定成佛。極樂世界裏無有諸苦,但受諸樂,往生阿鞞跋致位不是直接的就是佛,但跟佛是連在一起的,必定成佛。沒有成佛好像還會有一點苦,但跟無始劫輪回的痛苦相比已經算不上是苦了,所以就是無有諸苦,但受諸樂。菩薩憑自力要證到阿鞞跋致位是需要很大的福報力和智慧力的,在佛教史上達到初地菩薩最有名的是龍樹菩薩,他就告訴我們要念佛,進入到法藏菩薩的選擇裏就能快速成就阿鞞跋致,不然也都是跟佛法結個緣而已。

  念佛就好像是一場戰鬥,你現在念佛就要投降認輸,不認輸要去追求自己修行、要去六道輪回,佛力就會跟你較量,六道輪回遊戲全部都在阿彌陀佛的業力裏運行,兩個就交織在一起,不是你的強就是他的強。有了信心把自己融入到名號裏,隨順了教法,隨順了名號,效果就顯得快速、力量大。實際上南無阿彌陀佛的攝持是超過你的妄想分別的,念佛更強調的是佛用他的修行方式來攝持引導你,用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車來運載你,要到哪裏由他來決定,而不是你。

  念佛與聞教

  如果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很信佛,不怎麼妄想分別了,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往生極樂世界,他說不退轉就不退轉,他說無量光就無量光,我就沒有什麼,這就最好最簡單,因爲你已經信了,在信心裏佛已經在了,本願名號正定業在用願力光明引導著你,已經跟佛不分離了,經就是這麼講的。

  如果你還在妄想分別,學習就是必要的,要想的話就沿著佛的…

《四十八願 第六講:淨土的修行是佛行,不是自力修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