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八講:辨明信心的真假

  

四十八願 第八講:辨明信心的真假

  

講解:純祥法師

  本願就是真實行

  念佛修行方法是法藏菩薩在因地爲我們選擇的,是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真正的來源,知道方法是法藏菩薩傳的,修行的立場和用心就正確,真實行的本願文是:“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這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來源!念佛時心裏應該對願文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法藏菩薩發的願,當他成佛時,十方世界無量的諸佛都要稱揚贊歎他的名號。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願力的顯現,願就是真實行,真實行是佛已經完成的,能夠很快速的讓你達到往生的利益,乃至一念就具足無上的功德,就能夠破除無明,滿足你的往生願望。

  我們這裏很多蓮友不止念了一念,念了幾年了,如果入了真實行,往生應該早就決定了,如果沒有決定,就是還沒有成就,淨土法門是有成就的,信心是淨土教的根本,也是淨土法門修學的成就,真實行重點在口業,十方世界無量諸佛稱揚咨嗟,稱揚咨嗟就是稱念名號,法藏菩薩選擇以口業爲主,口稱的人是十方世界裏的無量諸佛,釋迦牟尼佛是十方世界的諸佛之一,他教我們稱念名號,把阿彌陀佛的命令選擇出來,修行方式傳給你,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是聽釋迦牟尼佛的教導,真實教起真實行。

  真實行是法藏菩薩選擇出來的佛行,沒有你的用心處,所以你念佛跟諸佛稱念沒有什麼差異,真實角度來說這是佛的口業,佛的行持,是佛行體現在你的身心上面,叫他力之行。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從念佛的聲音和形像上,大家看上去都差不多,但心裏面差別就大了,心跟口業是既相互關聯也是有差別的,像念佛機在念佛,念佛機是沒心的,它的念是輸入了某種程序的技術,但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就是有種種的分別和想法,所以這兩個要區分,念佛本身用口稱,是法藏菩薩選擇的真實行。

  本願就是真實信

  信心跟念佛一樣也是法藏菩薩選擇的成就,真正的本願就是真實行和真實信,信心是所有願力中的總持,真實信的願文是:“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條願是選擇信心的本願,念佛獲得信心是法藏菩薩在因地發願的緣故,以願爲因,就像春天播下種子,秋天就能收獲,信心就是法藏菩薩經過五劫思維播下的種子。

  這兩條願念佛人必須要知道,最好要記住並理解,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怎麼來的,念佛成就信心又是怎麼來的,就指導你不會走錯路,皈依法,這就是真實法的真實傳承,由法藏菩薩傳承下來,如果沒有得到真實的傳承,當然就不知道依止在哪裏,他力是從佛的本願力上産生的功德力量,是攝受你力量的來源。要依《無量壽經》修持,不能按你自己的想法,或一些不究竟的教導,四十八願是淨土法門的真實教,也是真實的傳承,你通過真實的教、真實的行,就能獲得真實的成就。

  兩條願文分別是“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和“設我得佛,十方衆生”,一個是十方世界的無量諸佛,咨嗟稱我名者,是無量諸佛;另一個是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乃至十念就是咨嗟稱我名,如果十方衆生至心、信樂稱名,也就是跟十方諸佛咨嗟稱名是一樣的,所以十方諸佛就是有至心信樂欲生的叁種心。

  認識淨土法門的信心和利益

  信心首先要掃除一些誤會,漢傳佛教特別注重明心見性,就是開悟,對心性修持所獲得的開悟成就,佛教裏面是公認的。修念佛法門的人,很多人受到聖道修心的影響,有可能想去追求開悟,要知道淨土法門心的成就不是明心見性,有人即使是擺脫了禅宗的影響,進入到淨土教念佛,聽傳統勸化注重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藕益大師和蓮池大師都比較提倡,“一心不亂”也是落在心的上面,心的成就,去寺院裏念佛七,或自己在家裏念佛,很多人想去求“一心不亂”的“一心”,真正“一心不亂”的“一心”實際上是“信心”,凡是帶有自力的、與真實行不相應的念佛,不管念到什麼程度,藕益大師講:即使是念得風吹不透,雨打不濕,如果沒有信願,也是不能往生的。沒有願望就不能往生,信願心是非常重要的。藕益大師說一心不亂真正的一心就是信心,而不是哪種程度上的定散專心,不是自力的意思。

  淨土法門的成就是信心,獲得信心成就的當下就獲得了往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就得了往生了,得到了往生就與佛一樣的無量壽,雖然還會在這個世界上舍掉肉身,但已經不屬于通常意義上的死亡,已跟淨土是直接相連了,獲得了信心就獲得了往生的身份,由于佛力正定聚的力量,你就不會去任何其它的地方,會生在佛的報土裏面,所以獲得往生就是長生不死、無量壽。信心成就已否自己非常清楚,法藏菩薩就是這麼給你的,讓你念佛獲得,成就信心就即得往生,由于信心的力量,就具備厭離穢土,歡喜淨土的願求,真正向往佛道的心,所以信心是具有德行的,信心是法藏菩薩通過名號回向給你的,是佛回向來的直心,金剛不動的心。

  辨明信心的真假之分

  信心不要誤解成自己的什麼心,注意一定要區分,信心不是禅宗的開悟,不是通常說的一心不亂,也不是認爲自己相信佛,淨土法門的真實信心是指成就,是已經獲得了往生的身份。如果信心保證了你的往生,就是真正的佛回向來的真實信心;如果信心沒有保證你的往生,那麼你所有的信心都是屬于假的、方便的,不是真正的信心。

  淨土法門跟其他法門一樣都叫信心,但淨土教的信心是成果,大家要區分清楚,如果問你有沒有信心,你回答說我有,有信心是指已經成就的,還是沒有成就的,沒有成就的信心是不真實的,雖然你覺得自己有信心、也信佛,但是沒有獲得往生的身份,這個信心就是屬于方便,也就是沒有的意思,很多人在這裏不確定,淨土教裏問的這個,有點像問禅宗的開悟了沒有?開悟了就是開悟了的成就,如果沒有開悟,千萬不能說開悟了,如果按聖道來說叫打大妄語,淨土法門裏的真實信心實際上就像開悟一樣,信心就能成就你的往生,所以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四十八願度衆生,九品鹹令登彼岸。”登彼岸的成就就是往生。如果獲得了信心,就是獲得了往生的成就,這跟其他的標准不一樣,普通的人問你信不信佛,你通常說我是信仰佛教的,不是信仰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是通常說的信心。淨土法門不是這樣的,問有沒有信心就是指獲沒獲得成就,信心成就平生就是不退轉的利益,類似于見性成佛,淨土法門叫即得往生,信心即得往生就是現在、當下,不是指要到死了的時候才獲得,不是這樣的。

  如果念佛念了很久還沒有成就,是什麼原因呢?

  (1)稱念與名義不相應

  依真實教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有的人已經獲得成就,慶快平生當然是非常歡喜的事,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念佛念了很久還沒有成就,是什麼原因呢?

  世親菩薩解釋,稱彼如來名,“稱”就是“南無”,口業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叫做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就是像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如來的法體是光明,因爲“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故名阿彌陀。”稱彼如來名,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就是你念佛的時候就像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相一樣。阿彌陀佛是光明無量,真實修行是無量光的功德成就,念佛就是佛的光明在運行起作用,你就入于無量光的本願、入于佛願的真實行中,這就是如實修行。

  稱彼如來名就是稱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無礙就是叫你往生淨土,如果往生淨土有障礙,無礙光明來清除,法藏菩薩發願把功德通過名號布施給稱念的人,成就真實行的模式,建立了“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之船,稱念名號就是上了阿彌陀佛的大悲願船,船是通往極樂世界的,十萬億佛國土的道上如果有障礙,法藏菩薩用無礙光明清除掉,是他來清除障礙,不是你來清除,這一點要清楚知道。彼如來光明智慧相的作用就是沒有障礙,照十方世界無所障礙,攝受你往生淨土沒有障礙,能夠清除你的無明,滿足你的願望。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願望?不是發點財、身體健康、家庭和樂、工作順利,都不是這些願望,是能滿足你往生淨土究竟成佛的願望,所以能破除你的無明,無明就産生叁界的流轉,貪嗔癡發了懵,搞不清楚到底要什麼。我們就是貪財色名食睡,不知道極樂淨土的重要,不想往生,或口裏說想往生,心裏不想往生,欺騙自己,這就是無明。阿彌陀佛的光明就能破除你的無明,滿足你的願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彼如來名義,如彼如來光明智相,如彼名義,欲如實修行相應故。”念佛就是如實修行,一旦往生淨土就不退轉,一定成佛。

  念佛以佛的願力是一定能夠往生,爲什麼有的人念佛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存,不滿所願呢?沒有獲得往生就是不如實修行,“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光明,就是如實修行,但你念了卻沒有如實修行,這二者就矛盾,就是你念佛跟名號所表達的意思不一樣,與名義不相應,口裏念南無阿彌陀佛,但心裏的願望和信任跟名號不相應,心口不一。

  (2)不知如來是實相身

  怎麼叫不相應?《往生論注》裏說:不知如來是實相,也就是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實相法體。不知名號具足無量功德就不知名號是無量光。不知道的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不會去皈依信任,根本不知道名號是萬德,能夠滅除你的罪障、能夠增長你的福報、能夠消除一切的障礙。名號法體是有用的,法性是無…

《四十八願 第八講:辨明信心的真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