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十講:正確認識信心

  

四十八願 第十講:正確認識信心

  

講解:純祥法師

  

正確認識信心

  

信心是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最主要的選擇,信心即得往生,沒有信心,即使是念佛也不能往生。正確認識信心很重要,“信樂心”就是本願裏的“信心”,跟我們平常理解的信心有明確的界限,不是凡夫所認爲的簡單信任,本願信心是佛的大悲心。法藏菩薩說“設我得佛”,他成佛,“十方衆生”就有“至心信樂”,由于有了阿彌陀佛的得佛,你就有了“至心、信樂”的心,才有信心,是這樣一個次第下來的;反過來,法藏菩薩沒有成爲阿彌陀佛,你就沒有信心。信心是無二心,彼此之間信任、真實、經得起審查和考驗,是內外一致、喜悅、願望,信心的本質裏帶有很多內容。

  

我們無始劫一直到現在,心一直都是以無明爲主,從來沒有真實過,沒有見到過實相,沒有清淨過。即使做修行,比如說念佛、持戒、修行各種波羅密,由于內在的心是無明、貪婪的,所做的善行就是雜了毒的善。嗔心就能夠把所做的功德摧毀;貪心就能夠汙染各種善行。雖然你也相信做一些事情有功德,但信心裏帶有無明,是貪染的心在修行,行業就汙染、雜了毒,不是真實的信心所起的純淨的善心,用這樣帶有汙染的信心和行持所修的業,是不能夠往生極樂淨土的。這是凡夫到今天爲止實際的處境,認識這一點很重要。要真實地審查我們,都是沒有真實清淨信心,如果錯認了,本來沒有,卻認爲自己有,就是一個陷阱,叫認假做真,自我欺騙,就很難獲得成就。

  

法藏菩薩之所以發下本願叁心,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衆生在流轉長劫的過程裏,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真實和清淨的信心,才成就信樂心回向給我們。淨土法門裏面所說的信心是佛回向的大悲心,大悲心是圓融的、沒有障礙的,同時也是清淨、真實的。佛是回向者,你是接受者,這是基本定位。要接受首先就要承認自己沒有,因爲一旦認爲自己有了,根本就不需要了,只有承認沒有大悲心、沒有真實和清淨的信心,才需要並接受佛所回向給你的。大悲心就是拔除一切衆生輪回苦痛的心,我們對照觀察,有沒有拔除一切衆生苦的大悲心呢?凡夫是很難有的,都是想求得安樂,害怕痛苦,希望自己不要貧窮、生病,這說明我們怕苦,希望遠離痛苦。而大悲心就是要拔苦,深入衆生的痛苦之中,能感受到別人有多麼痛苦,而且還要有力量解救出來。從我們還怕苦的角度,顯然就很難有悲心,所以悲心是平等證入到至心、清淨心、真實心,實相裏面的。對于觀世音菩薩來說,即使是下地獄,下油鍋,與上天堂已經是苦樂平等,能夠一味了,已從苦樂裏證入實相,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衆生的悲苦“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衆生同一悲仰”。我們很痛苦的時候,她能感受到,同時也證入了一味,苦樂均等,不像我們,心非常偏,怕苦而追求樂,在佛菩薩的清淨實相裏是平等心、真實心、清淨心,佛是在這個基礎上發願並成就信心的。

  

至心以名號爲體,信樂心以至心爲體。

  

真正的信心是有條件、有基礎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至心、清淨心,至心就是清淨心,至心依賴名號,信心依賴清淨心,一串下來,一樓是名號,二樓是至心,叁樓是信心。“南無阿彌陀佛”—→至心、清淨心—→信樂心,所以至心以名號爲體,信樂心以至心爲體。正確認識信心要跟你錯誤的理解分清楚,以前理解的信心帶有染汙性和虛假性,本願的信心是真實心、清淨心,是在至心(真實心和清淨心爲體)的基礎上生起來的,這是信心的性質。不要認爲“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簡單的六個字,名號有不可思議的超越性、不分時間地點、遍一切處,就是佛。

  

《正信念佛偈》裏說,“皈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任何人念名號就體現爲名號,名號從體性上說是無量光。“南無”在佛這邊就是光明遍照,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從光明的角度來說,“南無阿彌陀佛”是遍法界的無量光、無邊光,沒有一個地方不照,超過時間和空間,阿彌陀佛的光遍照十方世界的衆生。你用口來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表現爲文字或音聲,是法藏菩薩選擇的真實行,只是一個方面;名號也可以體現爲磕頭拜阿彌陀佛,用身體來體現名號,身業皈命阿彌陀佛,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對別人贊歎名號,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是以阿彌陀佛爲主尊,攝受衆生的慈悲力的系統,念佛體現了名號,名號就顯現成你。這樣念佛才與名號的真實意相應,是佛在用光明照射你,用本願力來攝取你,用清淨的、真實的功德在救度你。名號就是佛的心,佛的心是真實心、清淨心,而我們的心就是虛假心、汙染心;佛的心是光明,我們的心就是無明。我們稱念名號,以佛的願力爲皈屬處,不要以你的心或是口爲主,這就是真實的本願之行。就得到佛回向給你的功德,以佛的真實心、清淨心爲基礎,進一步成就信心,一切都不能離開“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信心是關鍵,“信爲道源功德母”,成就了信心就成就了往生,入了正定聚,跟佛在一起了。

  

欲生心是阿彌陀佛招喚我們的敕命

  

欲生心是本願叁心之一,至心、信樂心、欲生心,叁個心有區別、次第。欲生心是阿彌陀佛招喚我們的敕命,我成佛,十方衆生就要真實的歡喜愛樂、願意往生到我的國土裏來,願意必須是真實的歡喜,而不是口是心非。我們說願意容易,念佛的人問他願不願意往生?通常多數的人都會說肯定願意,口裏說願意,心裏是不是真的很透徹地願意呢?顯然多數的人是經不住考察的。真正欲生淨土的心,以真實信樂爲欲生體,如果沒有真實信心,欲生心就沒有基礎,一環扣一環。欲生心是佛的回向發願心,叫做不回向的心,這種願望不是你産生出來的,不是自力回向的,是佛回向給你的,從真實心、清淨心、信樂心上産生出來。不是自力的發願心和回向心。

  

我們也做各種各樣的修行,像念佛、放生,把功德回向到極樂世界去,這些回向往往都含有問題,裏面有小九九,不是那麼真實,真的就是爲往生極樂世界嗎?沒有一點其它的想法嗎?非常值得懷疑,不要欺騙自己就會發現,我們偷心很多的,真正的極樂世界好像虛無缥渺,還是被自己無名貪心、嗔心所左右,偷偷的還是想,做這些事情希望滿足這個、滿足那個,口裏面卻說回向到極樂世界去,所以要往生極樂淨土,用你的回向心是不行的,必須得到本願回向的“叁心”,就是“信願心”。藕益大師也說“信願”是往生的正因,信樂、欲生就是信願心,“叁心”體現在你的身上就是“信心”,信佛的心。

  

信心是佛大悲的攝取,平等普施,無礙不可思議的橫超菩提心

  

“至心”不可思議,是真實、清淨、開悟的心,本身不可思議,“實相無不相”。信心跟不可思議相聯接在一起,是我們跟佛溝通的橋梁,是法藏菩薩本願成就、發願回向給我們的,並不選擇什麼人,每個有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得到。不管是尊貴的還是卑賤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造惡與否;修行時間長短。念佛獲得信心沒有差別,阿彌陀佛的名號回向給我們、救度我們,大悲心攝取平等普施。你不要認爲阿彌陀佛那麼尊貴,像我業障這麼重的人,怎麼能有信心?信心是佛所成就的大悲心,具有不可思議的平等性,任何人都可以獲得。有人說,那一定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行?不管你的修行,法藏菩薩已經成就修好了,並發願“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他成了佛,是你獲得信心的真正條件,現在遇到名號就表示他已經成了佛,你獲得信心的條件已經成熟了,不要老覺得自己不合格。一念自己不合格就信自己,不管是傲慢還是卑劣,一旦把皈依處落到自己的身上,就離開了佛的名號本願,不要管你自己怎麼樣。

  

信心是非惡非善的,不見得體現爲表面上很善的人有信心,沒准示現挺惡的人也有信心,不要用你的標准來量;信心也是非定非散的,也不見得很安定的人有信心,信心是不可思議、無礙的,凡夫根本沒辦法審量,很難看得出哪個人有沒有信心;而且是非平常、非臨終,有平生業成,臨終時也可能獲得信心,什麼時候獲得都有可能;也不是多念、一念信心是佛的大悲心,佛的心不可思議、超越時空,不是一念心、也不是多念心,唯是念佛的心,念佛的心就是佛的心,不可思議,叫不可說的信樂。信心可以滅除一切毒,獲得了信心力量非常大,就長生不死了,“長生不死之神方”是佛利益衆生的真正的信心和歡喜心,最快的白道和金剛真心,同時信心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分成豎菩提心和橫菩提心,聖道自力所證得的菩提心是豎菩提心,包括密宗和禅宗講的都是豎菩提心,淨土法門是橫菩提心,橫菩提心又分橫出菩提心和橫超菩提心,19願“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是橫出菩提心,只有18願信心成就才叫橫超菩提心。我們聽到菩提心很容易誤解,特別是弘揚密宗的很多法師特別注重,言之成理:沒有菩提心,大乘的菩薩種性都不是,怎麼能往生淨土成佛呢?往生淨土是要菩提心的,但這個菩提心和其他教法所講的菩提心有所不同。淨土法門裏,凡夫通過名號本願獲得信心,就具備了菩提心,信心就是佛以他的清淨心和真…

《四十八願 第十講:正確認識信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