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十八愿 第十讲:正确认识信心

  

四十八愿 第十讲:正确认识信心

  

讲解:纯祥法师

  

正确认识信心

  

信心是阿弥陀佛净土法门最主要的选择,信心即得往生,没有信心,即使是念佛也不能往生。正确认识信心很重要,“信乐心”就是本愿里的“信心”,跟我们平常理解的信心有明确的界限,不是凡夫所认为的简单信任,本愿信心是佛的大悲心。法藏菩萨说“设我得佛”,他成佛,“十方众生”就有“至心信乐”,由于有了阿弥陀佛的得佛,你就有了“至心、信乐”的心,才有信心,是这样一个次第下来的;反过来,法藏菩萨没有成为阿弥陀佛,你就没有信心。信心是无二心,彼此之间信任、真实、经得起审查和考验,是内外一致、喜悦、愿望,信心的本质里带有很多内容。

  

我们无始劫一直到现在,心一直都是以无明为主,从来没有真实过,没有见到过实相,没有清净过。即使做修行,比如说念佛、持戒、修行各种波罗密,由于内在的心是无明、贪婪的,所做的善行就是杂了毒的善。嗔心就能够把所做的功德摧毁;贪心就能够污染各种善行。虽然你也相信做一些事情有功德,但信心里带有无明,是贪染的心在修行,行业就污染、杂了毒,不是真实的信心所起的纯净的善心,用这样带有污染的信心和行持所修的业,是不能够往生极乐净土的。这是凡夫到今天为止实际的处境,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真实地审查我们,都是没有真实清净信心,如果错认了,本来没有,却认为自己有,就是一个陷阱,叫认假做真,自我欺骗,就很难获得成就。

  

法藏菩萨之所以发下本愿三心,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众生在流转长劫的过程里,一直到现在都没有真实和清净的信心,才成就信乐心回向给我们。净土法门里面所说的信心是佛回向的大悲心,大悲心是圆融的、没有障碍的,同时也是清净、真实的。佛是回向者,你是接受者,这是基本定位。要接受首先就要承认自己没有,因为一旦认为自己有了,根本就不需要了,只有承认没有大悲心、没有真实和清净的信心,才需要并接受佛所回向给你的。大悲心就是拔除一切众生轮回苦痛的心,我们对照观察,有没有拔除一切众生苦的大悲心呢?凡夫是很难有的,都是想求得安乐,害怕痛苦,希望自己不要贫穷、生病,这说明我们怕苦,希望远离痛苦。而大悲心就是要拔苦,深入众生的痛苦之中,能感受到别人有多么痛苦,而且还要有力量解救出来。从我们还怕苦的角度,显然就很难有悲心,所以悲心是平等证入到至心、清净心、真实心,实相里面的。对于观世音菩萨来说,即使是下地狱,下油锅,与上天堂已经是苦乐平等,能够一味了,已从苦乐里证入实相,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众生的悲苦“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我们很痛苦的时候,她能感受到,同时也证入了一味,苦乐均等,不像我们,心非常偏,怕苦而追求乐,在佛菩萨的清净实相里是平等心、真实心、清净心,佛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愿并成就信心的。

  

至心以名号为体,信乐心以至心为体。

  

真正的信心是有条件、有基础的,“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是至心、清净心,至心就是清净心,至心依赖名号,信心依赖清净心,一串下来,一楼是名号,二楼是至心,三楼是信心。“南无阿弥陀佛”—→至心、清净心—→信乐心,所以至心以名号为体,信乐心以至心为体。正确认识信心要跟你错误的理解分清楚,以前理解的信心带有染污性和虚假性,本愿的信心是真实心、清净心,是在至心(真实心和清净心为体)的基础上生起来的,这是信心的性质。不要认为“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简单的六个字,名号有不可思议的超越性、不分时间地点、遍一切处,就是佛。

  

《正信念佛偈》里说,“皈命无量寿如来,南无不可思议光”,任何人念名号就体现为名号,名号从体性上说是无量光。“南无”在佛这边就是光明遍照,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从光明的角度来说,“南无阿弥陀佛”是遍法界的无量光、无边光,没有一个地方不照,超过时间和空间,阿弥陀佛的光遍照十方世界的众生。你用口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表现为文字或音声,是法藏菩萨选择的真实行,只是一个方面;名号也可以体现为磕头拜阿弥陀佛,用身体来体现名号,身业皈命阿弥陀佛,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对别人赞叹名号,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以阿弥陀佛为主尊,摄受众生的慈悲力的系统,念佛体现了名号,名号就显现成你。这样念佛才与名号的真实意相应,是佛在用光明照射你,用本愿力来摄取你,用清净的、真实的功德在救度你。名号就是佛的心,佛的心是真实心、清净心,而我们的心就是虚假心、污染心;佛的心是光明,我们的心就是无明。我们称念名号,以佛的愿力为皈属处,不要以你的心或是口为主,这就是真实的本愿之行。就得到佛回向给你的功德,以佛的真实心、清净心为基础,进一步成就信心,一切都不能离开“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信心是关键,“信为道源功德母”,成就了信心就成就了往生,入了正定聚,跟佛在一起了。

  

欲生心是阿弥陀佛招唤我们的敕命

  

欲生心是本愿三心之一,至心、信乐心、欲生心,三个心有区别、次第。欲生心是阿弥陀佛招唤我们的敕命,我成佛,十方众生就要真实的欢喜爱乐、愿意往生到我的国土里来,愿意必须是真实的欢喜,而不是口是心非。我们说愿意容易,念佛的人问他愿不愿意往生?通常多数的人都会说肯定愿意,口里说愿意,心里是不是真的很透彻地愿意呢?显然多数的人是经不住考察的。真正欲生净土的心,以真实信乐为欲生体,如果没有真实信心,欲生心就没有基础,一环扣一环。欲生心是佛的回向发愿心,叫做不回向的心,这种愿望不是你产生出来的,不是自力回向的,是佛回向给你的,从真实心、清净心、信乐心上产生出来。不是自力的发愿心和回向心。

  

我们也做各种各样的修行,像念佛、放生,把功德回向到极乐世界去,这些回向往往都含有问题,里面有小九九,不是那么真实,真的就是为往生极乐世界吗?没有一点其它的想法吗?非常值得怀疑,不要欺骗自己就会发现,我们偷心很多的,真正的极乐世界好像虚无缥渺,还是被自己无名贪心、嗔心所左右,偷偷的还是想,做这些事情希望满足这个、满足那个,口里面却说回向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要往生极乐净土,用你的回向心是不行的,必须得到本愿回向的“三心”,就是“信愿心”。藕益大师也说“信愿”是往生的正因,信乐、欲生就是信愿心,“三心”体现在你的身上就是“信心”,信佛的心。

  

信心是佛大悲的摄取,平等普施,无碍不可思议的横超菩提心

  

“至心”不可思议,是真实、清净、开悟的心,本身不可思议,“实相无不相”。信心跟不可思议相联接在一起,是我们跟佛沟通的桥梁,是法藏菩萨本愿成就、发愿回向给我们的,并不选择什么人,每个有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都可以得到。不管是尊贵的还是卑贱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造恶与否;修行时间长短。念佛获得信心没有差别,阿弥陀佛的名号回向给我们、救度我们,大悲心摄取平等普施。你不要认为阿弥陀佛那么尊贵,像我业障这么重的人,怎么能有信心?信心是佛所成就的大悲心,具有不可思议的平等性,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有人说,那一定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不管你的修行,法藏菩萨已经成就修好了,并发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他成了佛,是你获得信心的真正条件,现在遇到名号就表示他已经成了佛,你获得信心的条件已经成熟了,不要老觉得自己不合格。一念自己不合格就信自己,不管是傲慢还是卑劣,一旦把皈依处落到自己的身上,就离开了佛的名号本愿,不要管你自己怎么样。

  

信心是非恶非善的,不见得体现为表面上很善的人有信心,没准示现挺恶的人也有信心,不要用你的标准来量;信心也是非定非散的,也不见得很安定的人有信心,信心是不可思议、无碍的,凡夫根本没办法审量,很难看得出哪个人有没有信心;而且是非平常、非临终,有平生业成,临终时也可能获得信心,什么时候获得都有可能;也不是多念、一念信心是佛的大悲心,佛的心不可思议、超越时空,不是一念心、也不是多念心,唯是念佛的心,念佛的心就是佛的心,不可思议,叫不可说的信乐。信心可以灭除一切毒,获得了信心力量非常大,就长生不死了,“长生不死之神方”是佛利益众生的真正的信心和欢喜心,最快的白道和金刚真心,同时信心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分成竖菩提心和横菩提心,圣道自力所证得的菩提心是竖菩提心,包括密宗和禅宗讲的都是竖菩提心,净土法门是横菩提心,横菩提心又分横出菩提心和横超菩提心,19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是横出菩提心,只有18愿信心成就才叫横超菩提心。我们听到菩提心很容易误解,特别是弘扬密宗的很多法师特别注重,言之成理:没有菩提心,大乘的菩萨种性都不是,怎么能往生净土成佛呢?往生净土是要菩提心的,但这个菩提心和其他教法所讲的菩提心有所不同。净土法门里,凡夫通过名号本愿获得信心,就具备了菩提心,信心就是佛以他的清净心和真…

《四十八愿 第十讲:正确认识信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