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十一講:念佛正確的用心

  四十八願.第十一講:念佛正確的用心

  講解:純祥法師

  學習淨土教聽聞四十八願,最核心的經文就是本願文和成就文,本願文是:“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對應的成就文是:“諸有衆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結合本願文和成就文講解名號,是念佛正確用心的根據。

  “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是得“阿彌陀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是“南無”,“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就是“阿彌陀佛南無”。先有阿彌陀佛的成佛發出來的命令,“南無”既是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招喚,也是命令,讓我們往生到淨土裏面去,所以“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念”就是阿彌陀佛下了命令,你聽到了就回應,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本願文實際上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48誓願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彌陀佛發命令——→招喚衆生皈命——→ 衆生回應——→沒有你就沒有我

  名號主要從十七願和十八願來,十七願是諸佛咨嗟稱名之願,釋迦牟尼佛傳達阿彌陀佛因地下達的指令。在《阿彌陀經》裏說你們應當發願,“南無”回來,就是“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聽到信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最重要,念佛得往生就在這句話上,法藏菩薩立誓說:如果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念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你說你往生不往生呢?我們都不止十念了,依佛的誓言肯定是往生的,好好體會佛的意願。

  本願是佛的誓言,念佛人“乃至十念”不能往生,佛就不成佛。佛立誓保證你往生,這個事情由他負責,不是你負責,是他在名號上向十方衆生立誓。“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是阿彌陀佛的發願和命令,我是阿彌陀佛,你們要皈命“南無”我,“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不能往生,就不成佛,往生就是由他用“南無阿彌陀佛”來保證的要放在法藏菩薩“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願力上,是佛力,不是自力。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更通俗的理解,法藏菩薩說沒有你就沒有我。“若不生者”你不生出來,沒有你,“不取正覺”我就不成佛,就沒有我。有我就有你,有你就有我。我們跟阿彌陀佛的關系有不可思議性,你現在遇到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跟“乃至十念”連在一起的緣分,沒有你的出生,就沒有佛的出生,佛跟你綁在了一起,共命之鳥,命運相連。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力量是非常強大、金剛不動不可摧毀的!在佛教的密乘裏,誓言戒是最高的戒律,淨土法門是顯教,在這裏出現了誓言,法藏菩薩對著十方念佛人立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把你攝入到他的名號之中。在密勒日巴的傳記裏講,他臨往生的時候留了遺言,藏了一塊金子讓他的徒弟們去找,找到的是一塊糖和一把小刀,用小刀切這塊糖分著吃,他說這塊糖是吃不完的,吃了不會墮入叁惡道。我們現在都怕得要死,吃了糖不會墮入叁惡道,那太厲害了,不是一般的糖。同樣事例在佛經裏也有過記載。這跟我們通常的理念不一樣,有點不可思議性,這個糖是密勒日巴的叁昧食,叁昧力不可思議功德所成就。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跟吃密勒日巴的糖一樣,名號不要以爲就是六個字,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叁昧的誓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正定力比密勒日巴的糖還要厲害。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恐怕念得再少的人也不止十念,早就應該往生了,依佛的誓言就沒有不往生的道理。如果覺得沒有往生,你就是“若不生者”,好像阿彌陀佛還沒有取正覺,但是你口裏在說“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取了正覺,這兩者就是很大的矛盾,對你來說佛的誓言成了妄語,沒有往生,但是阿彌陀佛成佛了。

  念佛往生的誓願力就是真正的正法,你明明用了這個方法,但是說沒有往生,其實就是“誹謗正法”。本來阿彌陀佛說“乃至十念”稱念名號一定往生,你不往生就是抗拒,是不是誹謗呢?佛說你一定往生,你說我不往生,就像打仗,看誰厲害。當然你是摧毀不了佛的誓言,“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是立在這裏,你有緣念了佛,但不入往生數,躲在誓言外面的犄角旮旯裏,所以就被“唯除”了,怎樣除掉的?要麼是五逆,要麼是誹謗正法,一般做五逆的比較少,你就是謗法,與誓願文不相應,非得離開誓願的攝持。

  乃至十念”不往生就不對頭,等于說你確實很強大,把佛的誓言給摧毀了,問題是佛的誓言是摧毀不了的!要跟他打仗,打得贏嗎?“南無阿彌陀佛”是金剛誓言,無量壽如來是不可思議光佛,打仗你是打不贏的,也是摧毀不了的。摧毀不了誓言就只有進入到誓言裏。還有的人打不贏、摧毀不了,逃跑得了,反正我不理,明明聽到法藏菩薩成佛了,有極樂世界,聽到就跟沒聽到一樣,這就是“唯除”掉了。說沒有不是說佛的誓願沒有,對于你來說,自動的把自己排在外面去了,就是“誹謗正法”。佛對你立誓,就是不相信,你說哪有這麼容易呢?就不入誓言的保護、不接受。不接受實際上在你的心中就有懷疑、不真實的意思,在不正確的知見裏就有這樣的想法。

  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

  “聞其名號”就是要“聞”到阿彌陀佛本願生起,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發願力來攝持我們,信任在“聞其名號”,名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誓要救度我,我不能往生,他就不成佛,他現在明明是南無阿彌陀佛,已經取了正覺成佛了,我就一定得往生。有了他,就有了我。“聞其名號”就是你確實“聞”到阿彌陀佛成佛了,你就往生了,成佛跟你的往生是綁在一起的,阿彌陀佛跟我們的緣分非同一般。聞其名號“名”是發願,“號”是用光明力來攝受我們,聽到阿彌陀佛的招喚和誓願産生了信心,叫“信心歡喜”。必須在名號中産生信心,“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聽聞,“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就是要“聞”到佛的立誓,要用心去聽聞,聽到對方的心聲叫“聞其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法藏菩薩的誓言,要聽到對方給你的保證,念“南無阿彌陀佛”保證你“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是能聽、能聞的,佛的誓願是所聞的,每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法藏菩薩對你立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願的威力保證你住在正定聚裏,“本願名號正定業”,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就“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信心從這上面産生,知道了法藏菩薩的誓願,而且已經成佛了,“信心歡喜,乃至一念”,一念就確定成就,是指入了阿彌陀佛的誓願,並得到佛回向的信心。

  這個信心不是你自力的信心,是法藏菩薩取正覺成就的信心,沒有法藏菩薩的正覺,就沒有你的信心,讓你“南無”皈命,就是“至心信樂”,“設我得佛”是前提。四十八願都是“不取正覺”,不單對著往生,是法藏菩薩用四十八願建設莊嚴極樂世界,全部搞好後專門對著你說,淨土全部都是給你的,沒有叁惡道,不取正覺;如果再墮叁惡道,也不取正覺……不取正覺裏包含著很多的功德。對于你來說,只要得到往生,不取正覺所有的都是你的。如果不往生,不取正覺對于你來說,因緣還沒成熟。往生就跟極樂世界合一了,不可思議。正覺跟信心一體相連、跟阿彌陀佛成佛一體相連,阿彌陀佛的正覺就是無量光,“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因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緣故,如果往生有障礙,就不能實現這個誓言,正覺跟誓言有密切關系,他一定要成就無量光掃除你往生的障礙,獲得信心就是在佛的正覺的回向裏面。

  疑則花不開

  你的信心不是說聽到了這個道理,哦,我明白了,不是這麼回事。明白是第一步,至少知道往生沒有什麼值得懷疑。懷疑就是和阿彌陀佛打仗,要去摧毀佛的誓言。其實你不可能打得贏他,只能是躲得遠遠的,唯除掉了。不服氣就接著往上沖,阿彌陀佛發願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要來,這是命令,你說我非不生,看你厲害,還是我厲害。貪染衆生就是非常剛強的,都不太聽話,說起來就不是什麼好人,要跟佛作戰。念了很久的佛,還不往生,就是一直跟阿彌陀佛的誓言在作戰,就是不信,口裏面說願意去,心裏面在打著這樣、那樣的鬼主意,非要不去。去了有什麼好處呢?有這裏好嗎?有很多的鬼名堂,其實就是魔子魔孫,被貪欲魔、煩惱魔、五蘊魔控製,魔就在佛的誓言的光明照耀中顯示它的本事控製你。但是你已經有緣遇到了阿彌陀佛的本願,佛開始降服你,“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看你往哪裏跑,你不來就不行,所以說不是你要去,是阿彌陀佛抓著你去。“南無阿彌陀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要來,這場仗打下來終究會打得精疲力盡認輸的,最後還是承認阿彌陀佛更厲害,無量光的力量更有威德力,承認打輸了,在這之前就一直戰鬥,看你的魔力有多強大。其實修學佛法就是作戰的過程,所以不要說你怎麼怎麼好,修行怎麼好都是做戲。

  你現在有這個緣分,不往生沒有道理,“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都念了多少念了?《觀無量壽經》…

《四十八願 第十一講:念佛正確的用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