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八願 第十八講:凡夫以“阿阇世王被救”爲例,破執獲信▪P2

  ..續本文上一頁麼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如此,我們在這個世界造作種種的惡業,也是有,也是沒有。爲什麼這樣說呢?佛說:慚愧之人則爲「非有」,無慚愧者則爲「非無」”。這如何解釋呢?比如阿阇世王做了殺業,他有慚愧通過忏悔,通過佛的開示,徹底療治身心,那麼他解脫了,因此殺就沒有了,殺是不定的。因此我們不要把所有的事情看成一定,阿阇世殺父的惡業是可以破壞的,一切惡業也都是可以破壞的,實在的有是可以破壞的,但是如果你造了罪業,沒有慚愧,那確實就是有,就不能是沒有。從阿阇世的例子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就算我們造了惡業,如果你還有信仰,根還沒有壞掉,那佛還是可以救你,惡業也可以被破壞,但如果你造了惡,又沒有信仰,無慚無愧,那就定受惡業果報。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苦的,而苦和煩惱從哪裏來?就是從你作惡中來,從惡業中産生的。所以佛法講的因果業報,責任是天然責任,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責任你必須承擔。我們心中的苦惱能說信就有,不信就沒有嗎?肯定不是。在我們造了惡業的情況下,你要不要受這個果報,如果你無慚無愧,果報定受,而且這個報應還非常厲害,但是你現在遇到了佛法,你選擇了念佛求生淨土,這就是大忏悔,可能你跟別人相比並沒有做更多的好事,但是你有慚愧心,那麼你就將獲得解脫,因此也說惡果沒有一定的。極樂世界你相信“有”,發願往生,隨佛的願力,那麼就決定往生,那極樂世界就決定是“有”的,不會“沒有”的,但是你不相信、不求往生,對于你來說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有”也就等于“沒有”,而實際上它是“有”。

  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因緣、因果的相續顯現,一切終究都總歸無常,是幻化的,任何東西你都抓不住,從身到心,從善到惡,因緣果報。其實在這個世間最大的真實反而是佛的涅槃,真正“有”的反而是極樂世界。而我們在這個世間天天都在做著惡夢,所以你不如幹脆醒過來,往生極樂世界去。這個世界裏的任何東西由于只是因緣因果的相續顯現,所以不是你能求來的,所以你不要在這裏求,你要把什麼作爲第一要務?要把往生淨土作爲第一要務,不要把在這裏的好、壞作爲第一要務,這裏的若好、若壞終究是一場夢,醒過來就沒有了,而且你是一定會醒過來。夢盡管虛妄,不真實,但是這個虛妄不真實並不是啥都沒有,他的運作仍有法則,在這個夢中,我們感受到了很多的苦惱,只有成佛了,在佛的境界,在極樂淨土你才能真正的清醒過來,得到真正的解脫。

  四、凡夫“聞”阿阇世發心,則可破除執疑終獲無根之信

  在佛治好了阿阇世心病後,最後阿阇世總結了一下自己的體會,說「世尊!我見世間,從伊蘭子生伊蘭樹,不見伊蘭生檀樹;我今始見從伊蘭子生檀樹。『伊蘭子』者,我身是也;『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這個比喻,伊蘭是一個臭樹,就是說雖然我的身是臭的、汙染的,不淨的,但是我的心已經獲得了無根信,旃檀樹就是我的心,而這個心是無根的,沒有根的信,也就是說阿阇世獲得信心,信佛的心。淨土法門信心爲本,心爲根本,在外顯現上就是一個佛的名號(因緣),真正的念佛必須是信心念佛,心是真實的心,不是口裏不停的念就可以了,這個信心是屬于“無根”的信心。無根什麼意思?無根就是它不攀援于別的東西,並不是說信好,信壞,這個信是從佛的誓願中來,從佛心的中來,而且我們的信心就是佛的心,不是你自己的信心,也不是你信你做什麼事情就一定會得到什麼,不是你信其他的任何東西。

  這個信心是屬于佛的清淨之心,佛心是不可思議的。而這個心怎麼獲得?就是通過佛的立誓發願獲得信心。佛的願就是信心,佛的願就體現了他的心,立誓就更是心,石頭它是不會立的誓。佛在誓願中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念佛一定要注重佛的誓願,名號就是佛的誓願,就是佛的心,我們就是從名號上獲得往生的信心,獲得了信心你就獲得了往生,那麼你就獲得了無根信。阿阇世做了嚴重的五逆罪,他在佛的開發之下,都能破壞他的煩惱惡心,獲得信心,所以我們要想破除煩惱惡心,就是要獲得信心,這個才是最根本的,我們一定要以信心爲最終追求的目標。

  “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只是外在的因緣,就好比你有了父母,可以去投生了,“信心”業識就好比住胎,你成就信心就是你已經投了胎,住在母親的胎宮裏面了,但不是說你遇到了名號就可以了,你沒有信心,你就還沒有住在這裏,你有了信心,你就一定會出在淨土的蓮花中化生出來了,所以信心才是結果。信心是法藏菩薩(阿彌陀佛)要給我們的真實利益,經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信心難生”,人身難得,你已經得到了,你一旦失去了人身,你要想再得人身,就不容易了,而佛法難聞,你聞到了,你就會産生真正的信心。阿阇世王聞到了佛的真實法義,他就獲得了真實的信心,也叫無根信。這個無根信不是信善、信惡,也不是信因、信果,是信佛,信佛的涅槃。所以阿阇世自己解釋“無根”,他說我開始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就是說我開始不知道如來真實,不懂得恭敬。從阿阇世王的這句提醒中,我們應該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我們真正敬畏的、恭敬的是誰?原本應該就是佛,因爲佛是究竟的實相,究竟的真理,我們應該對真理有所恭敬,最應敬畏,爲什麼呢?因爲你不管真理,而真理管你,因果業報生老病死,你不理會他,他理會你,你如果違背他,你就要遭受惡果,所以你必須要恭敬如來真理實相。佛不僅是究竟的真理,是應該恭敬的,他還是這個世間最珍貴的,極樂淨土也就是究竟的真理,所以也是最珍貴的。而這個道理有幾個人能懂得呢?世間人不懂得佛法,也不懂得親近善知識,不知道佛法僧叁寶的珍貴,不知道涅槃(極樂淨土)的珍貴,而阿阇世現在懂得了,因爲他得到了無根信,而這個無根的信不是從我們世間的因緣裏産生的,世間的東西猶如夢中,虛妄不可依止。

  所以阿阇世接著發心說,“我若不遇如來世尊,當于無量阿僧衹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以是見佛所得功德,破壞衆生煩惱惡心。”佛說:阿阇世王若不隨順耆婆語者,來月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獄(無量劫沒有解脫),那麼他現在遇到了佛,從根本上得到了救治,從自己的生死煩惱中得到了解脫。阿阇世能得到救治,那我們跟阿阇世一樣的人也就都能得到救治,所以你不要對佛沒有信心,你壞還壞不過阿阇世,你煩惱再大,也大不過五逆的煩惱,作爲在五欲中追求的凡夫來說,妄想、煩惱很難避免,要想徹底破除煩惱,唯一的途陉就是獲得信心。只要你建立了對佛法的信心,那麼一切煩惱就都會轉化,“煩惱冰解成功德水”,如果你有了信心,“譬如日光覆雲霧,雲霧之下明無暗”,那麼這些煩惱問題就好像烏雲一樣遮不住太陽,所以我們的重點在于真正的皈依佛,在于對佛的信心,對佛的信心不是對善對惡的信心,而是對佛的誓願(本願)的信心,是對佛的名號的信心,而名號就是佛本願力對你的召喚,淨土對你的召喚。

  其實信心就是究竟的佛性。什麼是“善”呢?佛性才是真正的“善”,最初的“善”,最究竟的“善”。念佛也就是念佛性,念“善”,其他的都不是真正的“善”,佛性才是最究竟的“善”,最真實的“善”,所以你要信這個“善”,這個“善”是最根本的。佛性是清淨的,阿彌陀佛是清淨的、平等的、正覺的,這都是佛性功德,你皈依的、依靠的就是這些。你念佛就是念佛在清淨、平等、正覺的基礎上發願,你皈依他的願,那麼你就可以一定得到往生,得到最大的利益,淨化你的業障,摧毀你的惡心。佛是做什麼的?佛是來殺賊的,殺你的煩惱賊。我們身心裏面有煩惱賊,卻不認識,自己當然殺不了,而佛用他的無量光幫你殺掉這個賊,所以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要信他的光明,信他光明中有力量,信他光明中化現出智慧的力量能夠滅除你的煩惱之賊。這個煩惱之賊長久伴隨著你,曾給你帶來無窮的苦痛,而佛早就看到你自己是沒有能力斷除的,所以他就發願立誓成就名號,目的就是要幫助凡夫的你連根剿除掉煩惱的根,你一旦往生淨土,那你的苦根將被連根拔掉,你的煩惱之賊將被全部擊退。

  這才是一場實質的戰爭,我們(凡小)一直以來被生、老、病、死、怨憎恚、愛別離種種苦所纏覆,這些種種的苦像洶湧的波濤一樣一次一次地沖擊著我們的心,一次一次地將我們的心沖垮,因爲我們不認識心中的佛性,我們也不相信有佛性,在我們一次次品嘗受著苦果的同時,佛全都看見了,佛全部了知了,佛心偏重于我們這些病子(凡小),並爲我們專門發下了十八願,要以名號來救度我們,而我們現在遇到了佛爲我們立下的誓願,遇到了佛爲我們成就的名號,西方極樂世界在召喚著我們,它就是我們的方向,我們念著南無阿彌陀佛,追隨它加入到光明的隊伍,讓佛法剿滅我們看不到的卻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業力。所以我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懷疑之心,由于懷疑而不信佛,由于不信而産生誹謗正法,接著就鼓動起你的貪、嗔、癡、五惡,所以滅除煩惱,信(佛)心是最根本的。所以你不要問念佛多還是少?做的其他事情是好還是壞?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你信不信有極樂淨土?信不信有佛的誓願?你有沒有往生淨土的信心?沒有這個,其他的全部都沒用,你若好、若壞那些都不是成果。只有你得到了信心,像阿阇世這樣,那麼這才是真正的信心,獲得了信心就真正的皈依了叁寶,皈依了叁寶就破壞了他對叁寶的懷疑之心,破壞了他的煩惱惡心。

  他能夠破壞自己的煩惱惡心,也就能夠破壞其他人的煩惱惡心。那麼他就成什麼?他就是菩薩了。所以阿阇世接著發心說,「世尊!若我審能破壞衆生諸惡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獄,無量劫中爲諸衆生受苦惱,不以爲苦。」我要是能夠破壞衆人的惡心,那麼使我常住地獄受苦,我也不以爲苦。阿阇世王以自己的例子,就能夠救度很多的衆生,其實救度當然是佛來救度的,但要是沒有阿阇世來配合,我們也不知道自己也能被救度。阿阇世被救度了以後,他就深信其他的跟他一樣的衆生也是可以被救度的,惡心也是可以破壞的。所以阿阇世王後來成佛教的一個大護法,實際上他這時候就是佛法僧叁寶之一,因爲他有了信心,他皈依了佛,皈依了法,佛是他的真正的老師,實際上這才是真正的皈依,心變成了旃檀樹。

  你怎麼樣去幫助別人?如果你獲得了真正的信心,那麼你就能夠破壞其他衆生的惡心,你就能夠結束別人的生死輪回,這個才是真正的力量。念佛就是要這樣去念,佛的功德就能夠救度衆生,出離生死苦海,能夠讓其往生淨土,而不在于現世夢中的若好若壞。所以我們學習本願,法藏菩薩的四十八願是最根本的願,阿阇世王的例子就是我們得救的一個過程。所以也希望我們都通過佛的名號獲得無根信。像阿阇世一樣得到大慶喜。

  錄音:白蓮花 整理:隨順 編輯:真惠 審核:純祥法師

  

《四十八願 第十八講:凡夫以“阿阇世王被救”爲例,破執獲信》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