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門,上不能圓滿成就佛道;十方諸佛舍去這個念佛法門,下不能普遍利益衆生。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西方;往聖前賢,人人趣向極樂。如同群星拱衛北鬥,好似萬水彙歸東海。
【按】印祖傳承中國淨土宗曆代祖師家風,仰體佛心,善觀時宜,了知淨土念佛法門,深契末法衆生之機,故一生不談玄說妙,一味平實,專修專弘淨土。一部文鈔教化衆生,功德無量。
二、阿彌陀佛因地
棄國捐王,行作沙門
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興出于世,教化度脫無量衆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次有如來,名曰光遠,……如此諸佛,皆悉已過,爾時,次有佛,名世自在王如來。時有國王,聞佛說法,心懷悅豫,尋發無上正真道意。棄國捐王,行作沙門(1),號曰法藏。高才勇哲,與世超異。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叁匝(2),長跪合掌,以偈贊佛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爲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佛說無量壽經》
【注釋】
(1)沙門:意譯勤息,爲出家者之總稱。亦指剃除須發,止息諸惡,善調身心,勤行諸善,旨在出離生死,證涅槃佛果的出家修道者。(2)右繞叁匝:右繞是表示禮敬的行道方式,叁匝表身口意叁業。
【譯文】
乃往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即燃燈佛)興出于世間,教化度脫無量衆生,皆令獲證道果。度化衆生的機緣完畢,乃取涅槃。次有如來,名號爲光遠佛(中間次第有五十叁尊佛,茲略—注)……。如上五十叁尊古佛,皆悉出興于世間,度化衆生,皆悉已過去。那時有一尊佛示現于世間,名世自在王如來。當時有一大國王,聽聞世自在王如來說法,心開意解,法喜充滿,發起無上菩提心。隨即舍棄國土與王位,離俗出家,成爲沙門,名叫法藏比丘。法藏比丘才能過人,勇猛精進,心明智朗,非世間常人所能企及。他到世自在王如來處,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贊歎佛的功德後,向佛禀白:“唯然,世尊!我已發無上菩提心,希望佛爲我廣爲宣說經典法要,我當信奉,如法修行,攝取十方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的精華,用以速成超勝的淨土。令我在世間快速圓成佛果,教化衆生,使其出離生死系累,拔除種種勤苦的根本。”
【按】追溯阿彌陀佛因地,一則表明阿彌陀佛乃以大國王出家的菩薩比丘,是曆史人物,非神話臆造。二則表明阿彌陀佛于娑婆世界出家、發願、成道。故與娑婆世界衆生最有法緣。而五十叁尊古佛在本土的應化,足證娑婆衆生佛緣善根源遠流長。
一切恐懼,爲作大安
願我作佛,齊聖法王。過度生死,靡不解脫。
布施調意,戒忍精進。如是叁昧,智慧爲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願。一切恐懼,爲作大安。
——《佛說無量壽經》
【譯文】
願我成就佛果時,與世自在王佛功德齊等無二。
越過度脫生死急流,解脫一切煩惱系縛。
行大布施對治悭貪,奉持戒律、忍辱、精進。
安住禅定叁昧,般若智慧最爲珍貴。
我誓願成就佛道時,普遍平等地行持如此大願。
在衆生一切恐懼中,作大安隱、大安樂的慰藉。
【按】這是法藏比丘贊歎佛德時所發的菩提大願,一切恐懼,爲作大安,
乃四十八願之眼目。
度盡阿鼻苦衆生
所有無邊世界中,輪回諸趣衆生類,
速生我刹受快樂,不久俱成無上道。
願我精進恒決定,常運慈心拔有情。
度盡阿鼻苦衆生,所發弘誓永不斷。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譯文】
所有十方無邊無數世界中,
輪回生死苦海中的種種衆生,
冀願疾速生到我的佛刹享受快樂,
不久全都成就無上佛道。
願我精進不懈恒心決定,
常運慈心拔濟有情衆生。
度盡阿鼻地獄劇苦衆生,
所發的弘誓永不中斷。
【按】
法藏菩薩度盡阿鼻苦衆生的大悲誓願,驚天動地。同體大悲,衆生幸甚。
具足五劫,思惟攝取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爲廣說二百一十億(1)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應其心願,悉現與之。時彼比丘,聞佛所說嚴淨國土,皆悉睹見,起發無上殊勝之願。其心寂靜,志無所著。一切世間,無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佛說無量壽經》
【注釋】
(1)二百一十億:華藏世界中佛刹無量,共有二十重,其圍繞刹數,即二百一十微塵數。故二百一十億表十方無量國土。
【譯文】
于是世自在王佛就爲法藏比丘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善與惡的行業(說一切諸刹之能生因),國土的粗劣與勝妙(宣一切諸土所感之果),隨法藏比丘的心願,在廣說刹土時,全都顯現給他看。那時,法藏比丘聽聞世間自在王佛所宣說的或嚴麗清淨或濁惡汙染的國土,全都親眼看見,便舍去粗惡,攝取妙善,發起無上殊勝的四十八願。其心湛然寂靜,對一切法無所貪著。一切世間諸修行人,沒有能比得上他寂照心行的。法藏比丘在長達五劫的時間內,思惟、揀擇、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按】法藏菩薩于寂靜處,以清淨心思惟五大劫,攝取他方淨土之精華,摒棄他方穢土之殘缺,肇立四十八願,用作構建西方極樂世界之藍本。悲智雙運,稱合法性,誠乃法界甚難希有之能事。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提要】
四十八願乃淨土宗核心眼目,從內容上可分爲叁:一者,攝法身願(彌陀自證功德)。二者,攝淨土願(莊嚴依報)。叁者,攝衆生願(令成熟善根,往生淨土,疾速成佛)。四十八願體現出法藏菩薩的大慈悲心,內蘊大乘佛教之奧藏秘髓,乃釋迦如來一代時教之大法綱宗,不唯釋迦一佛之法藏綱宗,實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之法藏綱宗,淨宗學人宜深心體究。
第一 國中無叁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此願是令十方衆生解除墮叁惡道的恐懼,亦表證淨宗帶業往生的特質。
第二 不複更生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1)壽終之後,複更叁惡道者,不取正覺。
【注釋】
(1)國中天人:指帶業往生的凡夫。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指帶業往生的凡夫),壽終之後,不再墮入叁惡道,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按】此願意指,往生者欲往他方刹土作上求下化的佛事,亦能保證不下叁惡道。上述二願乃大悲拔苦。
第叁 各得真金色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身上的顔色悉皆紫磨真金色,如果此願不能成就,便不成佛。
第四 形色無有好醜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形貌顔色悉皆莊嚴,沒有美醜的差異,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五 生者皆得宿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能夠了知自己與他人多生多劫的宿命,最低限度也能知道百千億億劫所發生的事情,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六 皆得天眼徹視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悉皆獲得天眼通,最低限度也能見到百千億億諸佛刹土的事情始末,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七 皆得天耳徹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悉皆獲得天耳通,最低限度也能聽聞到百千億億諸佛所說的法音,都能信受奉行,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悉皆獲得他心智通,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億億諸佛國土衆生心之所想,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皆能獲得神足通,在一念的短時間內,最低限度也能飛行超過百千億億諸佛刹土,如果此願不成就,便不成佛。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譯文】
設我成佛的時候,國土中的天人,能以般若的空性,破除對身見的貪戀計度執著,如果此願不能成就,便不成佛。
…
《淨宗法語大觀 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