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貪色爲我娛樂,貪名爲我榮耀,貪食爲我滋養,貪睡爲我安息。不知此身四大和合,假名爲我,畢竟無我可得。堅固的我執伴以強盛的貪欲,便造作殺盜淫妄諸種惡業,招致五痛五燒的果報。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于此火宅,應自醒覺,亟求出離。
叁、觀照身心的不淨
吾輩衆生的業報身,通體上下內外不淨汙穢。《 大智度論 》概述爲五種不淨:
1、種子不淨。攬父母精血,以爲己有。故偈雲:是身種不淨,非余妙寶物。不由白淨生,但從穢道出。
2、依處不淨。謂胎兒蜷縮在母體的生藏與熟藏之間。故偈雲:是身爲臭穢,不從華間生,亦不從薝葡,又不出寶山。
3、當體不淨。謂此身體由叁十六種不淨物所成。
(1)外相十二種:謂發、毛、爪、齒、眵、淚、涎、唾、屎、尿、垢、汗。
(2)身器十二種:謂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
(3)內含十二種:謂肝、膽、腸、胃、脾、腎、心、肺、胰、生藏、熟藏、赤痰白痰。
故偈雲:地水火風質,能變余不淨。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潔。
4、外相不淨。九孔常流不淨之物,俱不可用。故偈雲:種種不淨物,充滿于身中。常流溢不止,如漏囊盛物。
5、究竟不淨。終歸死亡膨脹,不可忍見。故偈雲:審谛觀此身,終歸必死處。難禦無反複,背恩如小兒。
常常觀照身體的五種不淨,能如實了知自己身心業力的真實相狀,增進出離的道心。
四、四念處與十想觀
1.四念處
釋尊垂涅槃,囑咐諸弟子,依四念處住,如佛無異。若無四念處之觀慧,一切行法皆非佛法。時丁末法,衆生障重慧淺。正念者少。願宜娴熟四念處,增上出離心。茲援引省庵大師《 四念處頌 》,用作自警。
觀身不淨
一興顛倒想,遂有幻緣身。膿血常交湊,腥臊每具陳。
紙粘皮裹肉,藤絆骨纏筋。毛覆叢叢草,蟲居比比鄰。
內藏惟臭穢,外飾但衣巾。四大元無實,諸根豈有真?
語言風自響,動轉氣相循。強號爲男女,虛名立主賓。
百年叁尺土,萬古一堆塵。貴賤空回首,賢愚共怆神。
徒生複徒死,誰識本來人
觀受是苦
衆苦從何起,深知受者情。順違才領納,取舍便縱橫。
有盛衰還至,無榮辱不成。怨從親裏出,哀是樂中生。
王謝家何在?曹劉國已傾。悲歡幾場夢,勝敗一棋枰。
事與心違背,貧將病合並。錢神呼不至,窮鬼送難行。
戚戚終何益,悱悱漫不平。無求卑亦貴,知足欠還盈。
若悟真空理,憂欣何處萌?
觀心無常
妄心無著處, 體相竟如何? 閃閃風中燭, 搖搖水上波。
一家門戶別①,六個弟兄多②。擾擾各馳競③,紛紛總不和④。
青黃俄改換⑤,動靜屢遷訛⑥。臭別香隨到⑦,甜來淡又過⑧。
炎涼易翻覆⑨,好惡每偏頗⑩。境滅心安寄? 情忘智亦孤。
掀翻五欲窟, 搗盡六根窩。 劫賊歸王化, 飛禽出網羅。
何當悟常住, 諸妄盡消磨。
觀法無我
諸法從緣起,初無我主張。因緣有生滅,念慮遂低昂。
欲得翻成失,求閑反遇忙。畏寒冬不辍,苦熱夏偏長。
貧憶富時樂,老追年壯強。有誰憎順適,若個好危亡11?
自在方爲主,遷流豈是常?離根念何起,無識境還忘。
內外無些子,中間有底藏。六窗虛寂寂,一室露堂堂。
但得塵勞盡,居然大覺王。
注:上面10句偈頌表六識的體相。
①一家門戶別: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②六個弟兄多: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③擾擾各馳競:指眼逐色、耳逐聲等; ④紛紛總不和:指如眼不與聲和、耳不與色和等;⑤青黃俄改換:指眼識對顔色識別的無常; ⑥動靜屢遷訛:指耳識對音聲識別的無常;
⑦臭別香隨到:指鼻識對氣味識別的無常; ⑧甜來淡又過:指舌識對滋味識別的無常;
⑨炎涼易翻覆:指身識對觸感識別的無常; ⑩好惡每偏頗:指意識對事物價值判斷的無常。
11若個好危亡:得失、危亡,對待法皆從緣生,不由我之好惡來決定。
2.十想觀
佛爲貪欲衆生說不淨觀。觀之既久,貪欲即除,可以越愛河而超苦海。人想死亡日,欲火頓清涼。十想觀成就,方悟身後無量淒慘,是爲斷絕貪愛的方便門。苦海大津梁,成就出離心。茲亦援引省庵大師《 不淨觀頌 》所述十想觀,並略加注釋,用作警策。
死想第一:所愛竟長別,淒涼不忍看。識才離故體,屍已下空棺。夜火虛堂冷,秋風素幔寒。勸君身在日,先作死時觀。
釋解:所愛之人終竟長相別離,眷戀不舍、愁苦淒涼之狀,使人不忍相看。神識才離開原有的身體,屍首已被置于空寂的棺材中。更可憐往日華屋愛舍、溫衾暖帳已是夜火昏搖、秋風肅起,空虛清冷蕭寒又何止是伊人體外之境。勸勉諸君身在之日,當宜先作死時之觀想。
須知死時心髒與呼吸均告停止,其狀可畏。體溫漸失,皮膚無光澤,面色灰白青。若惡業所感,臨終不善之相,更爲可怕:有呈突眼、瞠目、張口、吐舌、縮唇、縮鼻、縮耳、握拳、手足痙攣、脊向後作反弓狀之痙攣、腹脹、肚凹、體瘦、黃腫、臭氣、全身水腫、潰瘍爛臭等等,罄筆難書!
脹想第二:風大鼓其內,須臾膀脹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斷藤瓜。垢膩深塗炭,蠅蛆亂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
釋解:身如是,腹如是,生前死後實質無有二異。生前只見粉黛色,不知內髒事。曾爲薄皮忙,原是被欺诳。自是當反悔,不複錯又錯。
須知此身四大和合,所謂發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于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于水,暖氣歸于火,動轉歸于風。人雖死去,風大依然運作。死後不及一日,屍體內髒各部分之組織漸起變化,腸內之寄生蟲、細菌等尚未曾死。其極肆活動,令腸內之碳酸氣發生,更因發酵之作用産生腐敗之臭氣,不得排除,令屍腫脹。腹內與鼻口發出腐敗之臭氣,即是屍臭,極爲惡劣,嗅之作嘔。若在盛暑之時,屍脹與發臭,更爲迅速。倘不善終,或惡疾死亡,則屍臭及腫脹更爲可怕。
青瘀想第叁:風日久吹炙,青黃殊可憐。皮幹初爛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還在,筋骸斷複連。石人雖不語,對此亦潸然。
釋解:當初閉月羞花、沈魚落雁之姿色,而今皮如爛橘、骨似枯椽。耳朵與鼻子爛壞尚有殘余,筋骨屍骸似斷似連,青黃顔色混雜。石人看了,雖然無能言表,亦會潸然淚下。
人死之後呼吸停止,血液不流,肺部積存的碳酸氣無從呼出;血管運送二氧化碳亦停止,不能輸出肺部;同時各毛細血管內的血液,存有多量碳酸氣,並細胞潰爛之臭氣,使得屍體呈青瘀之色,睹之可畏!
壞想第四:肌膚才脫落,形質便遭傷。瓜裂半開肉,蛇鑽欲出腸。枯藤纏亂發,濕藓爛衣裳。寄語婵娟子,休將畫糞囊。
釋解:死後七八日,屍體冰冷,神識已經離開,肉體便容易變壞,面部與身體之肌膚全無彈性,易于破裂。腸內之蟲鑽出,身體肌肉腐爛生蛆,蠕蠕而出。見之可畏!縱是濃妝淡抹總相宜之西子,也不必再去勾畫塗抹這一糞囊。
血塗想第五:一片無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塗宿草,狼藉汙埃塵。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癡肉眼,錯認假爲真。
釋解:死後屍壞,血液糊塗,九孔流出,瘀色臭穢,惡氣悶人,蟲蟻唼食,蛆蛔蠕動。屍汁臭穢,點滴而流,見之無不掩鼻作嘔。昔日容華今何在?往昔儀態複何存?此時已是不辨美醜,不知男女。可歎癡迷衆生肉眼相看,錯將虛假認作真。
膿爛想第六:薄皮糊破紙,爛肉棄陳羹。膿血從中潰,蠅蛆自外爭。食豬腸易嘔,洗狗水難清。不是深憎惡,何由斷妄情。
釋解:屍停十天以上,肌肉腹藏漸已爛壞,血肉腐敗,作爲各種細菌的天然培養基,亦是各種蛆蟲的大糧食倉。蛆蟲細菌極爲活動,將屍體化爲膿樣,臭爛模糊,此時不能辨別屍體之面目。嗚呼此體!恰如薄皮糊在破紙之上,一觸即漏;內盛之物,卻如陳腐發黴的剩飯又被投棄入了爛肉一般。往日蘭麝常薰,香膏常塗,搔首弄姿,極盡妍媚!今朝膿臭,化爲爛壞,雖至親者見之,莫不引巾掩鼻,不忍睹也。觀想之怎生愛戀。不是深加憎惡此穢濁之軀,又怎能斷卻這虛妄之迷情。
啖想第七:屍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飽饑烏腹,難幹饞狗涎。當年空自愛,此日有誰憐?不若豬羊肉,猶堪值幾錢。
釋解:人死後,若將屍體棄于林中,稱之爲山林葬,不待屍體腐爛,早爲野鳥蟲獸所啄啖;若將屍體置于棺中,埋于黃泉之下,亦被山鼠蟲蟻所啖食,肌肉破爛,乃至完盡;若將屍體沈于大海中,亦爲魚蝦之類所吞食,骨肉離散。昔日體豐顔頤,爲蚊所刺,立生瞋恚;今朝髒腑肥膏任蟲唼食,竟不覺知。往日養尊處優,極自珍愛;而今還不如這豬羊之肉倒值得幾個錢。豈不可歎!
散想第八:四體忽分散,一身何所從?豈唯姿態失,兼亦姓名空。長短看秋草,秾纖問晚風。請君高著眼,此事細推窮。
釋解:屍體分散化解,筋腱消滅,節骨分離,頭脊不連,指趾不接,肘骨散亂,已無人樣。此時何止已失去儀容姿態,功名姓號亦是空空。人我氣盛今何在,情嫉怨親複何存?生命之長短盛衰,但看秋草與晚風便可體悟。吾人當高處審視,推究此事。
骨想第九:皮肉已銷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牽挽多蟲蟻,收藏少子孫。風流何處去,愁殺未歸魂。
釋解:死後幾年,皮肉盡銷,骨髓亦空。所存之骨灰白暗色,牙齒盡落,下颌脫…
《淨土宗教程 第六編 淨土資糧 信、願、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