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步廊下,囚犯見禅師神觀閑雅,持誦不辍,一齊哀求:“長老救我!”禅師回答:“我不能救。但至誠念南無救苦救難阿彌陀佛,才能救得你們。”其中有叁人信受其語,念不絕口。天曉發囚,易枷鎖,偶至叁人,刑具不足,惟系以繩。既而審鞫,知是良民被擄者,遂得釋放。《 普門品 》贊譽稱念觀音菩薩的功德雲:“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這個俘囚脫難的事例表明:念彌陀名號具足念觀音名號乃至念一切諸佛菩薩名號的所有功德。阿彌陀佛萬德洪名,真實不虛。
其二,念佛卻鬼。民國王鐵珊,前清曾作廣西藩臺。其時廣西土匪甚多,彼于作兵備道時,即設計剿滅土匪,所殺的人甚多。以後得病甚重,一合眼即見在黑屋中,其鬼無數,皆來逼迫,遂即驚醒。久則複合眼,其境仍如是,複驚醒。叁晝夜不敢合眼,其人已奄奄一息。其妻因谕之曰:“你這樣下去怎麼得了!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吧,念佛總會好。”王鐵珊一聞此言,遂拼命念佛,未久即睡著,遂睡一大覺,了無境界可得。而病亦漸漸痊愈,從此長齋念佛。阿彌陀佛對罪苦衆生的慈佑,可謂無微不至。稱念佛名,超度冤鬼。阿彌陀佛無對光德,惠予衆生解冤結緣的安樂。
4、天人禮敬益
念佛法門乃最勝不可思議的難信之法,有能信願持名者,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果報亦不可思議。釋迦本師贊譽念佛者是人中芬陀利華,善導大師由此衍出五種嘉譽:“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勝人也。”淨業行人聽聞如是贊譽,應自尊自重自肯。阿彌陀佛因地預啓皈依感動天人願,俾令念佛人無論貴賤男女,悉能獲得諸天世人的恭敬,由此顯示念佛的尊嚴與高貴,激發衆生神往傾慕之心。
茲舉一例。元至順庚午(1330年),浙西連歲饑馑,杭州城中,餓殍相枕藉。官員遣人將屍體運棄六和塔後山大坑中。有一婆子,肉身二十多天不腐爛,每日居于衆屍之上。大家對此現象頗感詫異,搜其身上,胸懷中有一小囊,貯放念彌陀佛圖叁幅。此事奏聞官府,爲念佛婆子買棺葬殓。焚念佛圖(即念佛記數冊),煙焰中現佛菩薩像,光明烨烨。由此發心念佛者甚衆。念佛人襟懷曠遠,種性高潔,行持脫俗,攝彌陀功德爲己功德,其爲天人仰重恭敬,法爾自然。
5、得常見佛益
值此釋迦文佛已滅度、當來下生彌勒佛尚未興世之無佛之世,衆生無福見佛。而淨業行人信願持名能得常見佛之利益:一者臨終之際,親見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二者念佛禅觀之中,得睹彌陀聖相。阿彌陀佛以大誓願力爲外緣,凡夫衆生以深信切願爲內因,內外因緣和合,致使淨業行人得常見佛之勝益。
古往今來,念佛行人或臨終或現前見到阿彌陀佛的事例,載諸史籍,不勝枚舉。種種瑞相,啓人信心。茲舉夫婦見佛一例。宋代葛濟之,久事仙學,其妻紀氏,獨精誠念佛。一日一邊織布一邊念佛,忽覺空中清明,乃瞻仰四表,見西方有佛現身,寶蓋幢幡,映蔽雲漢。紀氏喜曰:“經言無量壽佛,其即此耶!”遂五體投地,面佛作禮,葛濟之驚異就之。紀氏指示佛所,葛濟之亦見半身。俄而隱沒,祥雲五彩,親裏鹹睹。葛濟之由是舍仙學而回心念佛。阿彌陀佛以無盡悲心,顯現佛身相好光明,俾令有緣衆生生起信心,念佛往生。度化衆生,不失時機,悲智善巧,妙德難思。
6、身心康複益
彌陀名號,阿伽陀藥;一劑妙方,萬病總治。凡夫衆生,因貪瞋癡叁毒煩惱具足故,身心疾病每常纏綿。果能發心念佛,宿業漸消,疴疾日見痊愈。六字洪名,神丹妙藥,不費一文,療效極佳。《 無量壽經 》(吳譯)中,與會人天大衆,蒙釋迦本師佛力加持,悉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于時,“諸有盲者即皆得視,諸有聾者即皆得聽,諸有瘖啞即皆能語,諸有偻者即皆得伸,諸跛躄蹇者即皆走行,諸有病者即皆愈起,諸尫者則皆強健,愚者皆黠慧,諸有淫者皆修梵行,瞋怒者悉皆慈心作善,諸有被毒者毒皆不行。”證知阿彌陀佛名號光明具有治療衆生一切身心疾病的妙德。
自古迄今,念佛愈病的事例多不勝數(參見諸往生集及感應錄)。諸如瞽者念佛雙目複明,佝偻者念佛胸脊得以挺直,精神病患者念佛心志恢複正常,乃至心血管病、癌症、支氣管炎、風濕等疑難病人,至誠稱念,獲得或治愈或減輕的效果。至于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神經衰弱、失眠、焦慮等心因性調適不良症狀,如能每日堅持稱念佛名,心理失調的症狀自然化爲烏有。當然,念佛愈病得有一個不可或缺的前提,即是對阿彌陀佛的決定信心。至誠感通彌陀悲心願力,方能獲致身心康健之益。若生疑心,因疑成障,泛泛而念,難獲實益。阿彌陀佛是大醫王,我等病人至誠歸投阿彌陀佛大醫王座下,定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療治(在凡夫份上,有病求醫服藥,理所應然。本文所提倡者,是在接受常規治療的同時,輔之以稱名念佛。二者相輔相成,增進療效,速得康複)。
持名念佛利益弘多,上述六益,直如滄海一粟。然由此亦可知,念佛法門不僅能滿足了生脫死的出世大利,亦能獲致現世生存之福樂。一句名號,成佛有余,何況世間的福德智慧。舉凡世間的聰明辯才、壽康富足、身心安泰等,悉能于此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中滿足無遺,吾人應如是信受。
第二節 念佛方法,惟誠惟專
明了阿彌陀佛名號的緣起與德用後,我們宜義無返顧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號叁歲小孩都能念,然將彌陀名號盡形壽不間斷地恒常執持,卻是八十歲老翁亦難爲。是故淨業行人宜明了念佛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茲略標有叁:
一、自念自聽,反聞自性
諸佛如來出興于世,因順衆生的根機,隨緣施設教化。或有佛刹,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以佛菩提樹而作佛事;或有佛刹,但以衆香作佛事;乃至或以園林臺觀、虛空等作佛事。娑婆衆生耳根偏利,與眼鼻舌身意五根相比,耳根功德最全,是故釋尊以音聲作佛事,講經說法,不疲不厭。《 楞嚴經 》中文殊菩薩選根偈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叁摩提,實以聞中入。”在首楞嚴會二十五圓通中,觀音的耳根圓通與勢至的根大圓通超出常格地置于末後,表明觀音菩薩修行法門被明選,勢至法門被暗選。觀音的反聞聞自性,入流亡所,破六結,證叁空,上根利智或有可能;勢至的都攝六根,系念佛號,如子憶母,從事持達理執,卻是利鈍全收的勝異方便。在稱念佛名的行持中,將耳根圓通與根大圓通善巧整合而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殊勝法益。
勢至念佛圓通從根大修證,唯攝一精明,不令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緣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由是六識不起,六根自然而攝。在念佛行持中,以念佛之心,專注于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明明白白,即攝耳根。此叁根攝于佛號,則眼絕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端肅,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不緣五欲六塵,唯佛是念,方爲淨念。若能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淨念相繼能引發八識田中的佛種子,由之顯現佛界勝境,臨終任運往生淨土。能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叁昧,均可漸得。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真實不虛。
觀音耳根圓通從耳根聞性入手,旋轉往昔馳骛聲塵的顛倒聞機,回光反聞能聞之性,不循聲出流而入本聞妙性之流,次第解結,使證真性,契入圓通。在念佛行持中,聞佛名號,稱念佛名,即念反觀,體察究審,鞫其根源。體究之極,于自本心,忽然契合。能念心外,無有佛爲我所念;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于佛。能所情消,有無見盡,清淨本然之體朗然現前,可謂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耳根圓通即波究水,就路還家,反聞聞自性,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契機妙法,頓超直入,誠可謂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
稱念佛名,自念自聽,即是觀音、勢至二種圓通方法的奇妙融合。由心啓音,耳根收音,回複內心,如是循環不已,朋從往來一句佛號。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啓聞,以聞修念,有念必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啓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穢而淨,從凡臻聖。神丹妙訣,潛移默運。淨業行人宜將觀音、勢至的悲智涵泳于胸,以都攝六根的方法修反聞自性的功夫。取法于上,精進勇猛,當生或可契證圓通。守住底線,仗佛慈力,亦可帶業往生,華開見佛,悟證圓通。阿彌陀佛二大脅士引導吾輩淨業行人的修持,可謂周詳缜密,婆心切切。
二、竭誠盡敬,一門深入
世間大而經術文章,小而一才一藝,若欲精湛超群,名傳古今,無不從竭誠盡敬、專心致志而得。弈秋誨二人弈,唯專心致志者勝;佝偻者承蜩(用竹竿粘蟬),以用志不分而得。至于求師學道,尤以誠敬方得實益。佛法是出生叁世諸佛之母,是無明長夜中的慧炬,是濟度苦難衆生的慈航,是故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尤其念佛出世大法,平等普度九法界衆生究竟成佛,殊恩厚德,昊天罔極,吾人尤應畢生竭誠盡敬,如教奉行。《 無量壽經 》雲:“佛告彌勒: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當知此人爲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是故彌勒,設有大火充滿叁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爲法忘軀,信樂奉行,即是誠敬聖教的表現。
側重佛力救度的念佛法門,有否誠敬心直接關系著修法的成敗。阿彌陀佛弘願接引衆生,是佛的至誠;吾人念佛求生淨土,是我的至誠。生佛二誠相感,如磁吸針,任運往生。是故印祖臨往生前最後垂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誠的外顯即…
《淨土宗教程 第六編 淨土資糧 信、願、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