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叁章 佛典妙喻▪P2

  ..續本文上一頁怒道:「沙門啊!你站立在空中想得到什麼呢?雖然在無路的空中徘徊著表示你有道行,但你是什麼也得不到的!尊者于是就在那裏徘徊。長者道:「你雖然在徘徊,但能得到什麼呢?即使趺坐在空中,也是什麼都得不到的!」尊者果然趺坐在空中。長者道:「你雖然坐著,但能得到什麼呢?即使過來站在窗檻上,也是什麼都得不到的。」尊者果然站在窗檻上。長者道:「站在窗檻上,能得到什麼呢?即使放出煙來,也是什麼都得不到的。」尊者果然從身上放出煙來,樓閣上到處都是煙了。

  長者的兩眼好像被人用針刺了一下,因爲他怕房子燒起來,所以不敢說「即使進出火焰來,也是什麼都得不到」的話。他心裏想:「這沙門真是固執,不得到一點東西是不會走的,給他一個饅頭吧。」

  于是他對妻子說道:「喂,燒一個小饅頭給那沙門,把他趕出去吧。」

  妻子將少許的熟粉投入鍋中,但立刻成了大饅頭,膨脹到占滿了整個鍋子。長者見了心想:「大概她把熟粉放得太多了。因而親自在湯匙的尖端盛了些許的熟粉投入,可是饅頭脹得比之前更大。這樣每燒一次都是愈來愈大,他無可奈何,對妻子說道:「喂,給他一個饅頭吧。」她從籃中拿一個饅頭,不料所有的饅頭都黏成一團了。

  她向長者道:「你看饅頭黏成一團,分不開了。」

  長者道:「讓我來分分看吧。」可是任他用盡力氣也不能把饅頭分開,兩人各握住了一邊拉,也拉不開。長者爲了饅頭使盡氣力,弄得汗流浃背,饑餓也忘了。他對妻子道:「喂,我不要吃饅頭了,你把這籃的饅頭全給了這比丘吧。」

  她提著籃走近了尊者,尊者對他們說法,把叁寶的功德說給他們聽,告以:「有所謂施與,有所謂供養」,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樣,明朗地宣示供養與施與的功德結果。

  長者聽後起了信仰心,便道:「尊師,請進來,坐在這裏吃饅頭。」尊者道:「長者啊,正等正覺者(佛)想吃饅頭,與五百比丘都在精舍,假使你願意的話,請叫夫人拿了饅頭與牛乳,一同到佛的地方去吧。」

  長者道:「尊師,佛此刻在什麼地方?」尊者道:「長者啊,在離此約四十由旬的祗園精舍。」長者道:「尊師啊,要走這麼多的路,得花上許多的時間。」尊者道:「長者啊,如果你願意去,我會用神通力帶你去——好像這樓梯的頂上是你的居處,樓梯的下端就是祗園精舍的大門一般,只花走一次樓梯的工夫,帶你到祗園精舍吧。」長者答應道:「尊師,那麼我隨你去吧。」

  尊者把樓梯的頂端仍作爲頂端,口中念道:「給我把這樓梯的下端作爲祗園精舍的大門啊!」這樣一念,其事就立即實現了,于是尊者帶著長者與他的妻子到了祗園精舍,所花的時間不到走一次樓梯的工夫。

  夫婦二人來到了佛陀居住的地方,報告進餐的時刻已到,佛陀走入食堂,帶著比丘衆坐在特設的高座上。長者向以佛爲首的教團獻奉供養之水,夫人則將饅頭放入如來缽中。佛陀取了足以資養色身的水和饅頭,五百比丘也照樣地取了。

  佛陀與五百比丘吃完以後,又叫長者夫妻吃了一個飽,但饅頭還沒有完,便普遍分給精舍中的全體比丘,仍然沒有完。于是長者告訴佛陀:「世尊,饅頭一點也沒有減少哩。」佛陀道:「那麼把它倒棄在祗園精舍大門那裏吧!」他們便把饅頭丟在門屋相近的洞窟裏,這些「鍋燒饅頭」至今猶存。大長者與其妻回去見佛陀,站在一旁。佛陀表示了謝意以後,二人就都證得預流果,向佛致敬。他們回去時,一踏上門房的階梯,說也奇怪,就站在自己的樓閣上了,從此長者把八億財産完全用在推廣佛陀的教說上。

  第二日,佛陀往舍衛城托缽,回到祗園精舍後,對比丘衆予與訓誡,然後進入香室入定。薄暮時,比丘衆會集法堂,坐著談論尊者的威德道:「法友啊!你們看到大目犍連尊者的威神力嗎?他不是立刻使貪欲長者成爲無欲之人,使他拿了饅頭到祗園精舍來供佛,證得預流果嗎?尊者真有大威神力啊!」

  這時佛陀走來問道:「比丘們啊,此刻你們會集于此談論何事?」比丘衆便如實回答。佛陀道:「比丘們啊,比丘若欲教導在家人,不可損害他們的家庭或使之苦惱,應該如采花粉的蜜蜂那樣,與他們的家庭接近,使他們曉得佛的威德。」接著就稱贊尊者,唱出法句經中的偈語(第四九偈)來:「蜜蜂不損花之色香,將花粉采之而去;牟尼遊行聚落間,情形亦複如此。」

  以上是說明佛陀在教化衆生時,都要考慮衆生能不能接受,用能接受的方法度他,叫做「權巧」或「善巧」或「方便」,這是要有很高的智慧才能辦到。

  佛陀爲了讓比丘們知道前世與今生的因緣,又說明「貪欲豪商」的前生,一方面讓大家知道前世與今生的關系,另一方面,讓大家更明白,唯有布施行善,才能得大富貴,才能生天!

  佛陀說:從前波羅奈有一個叫做依裏沙的長者,他擁有八億財産,凡人所有的缺陷,他無不具備,跛足、駝背、獨眼、悭吝、有邪見、貪婪。對人固然一毛不拔,自己也不肯花用,他的家屋,好象羅刹鬼所管領的蓮池。雖然,他的祖先七代都是慈善家,但從他做了主人以後,即背棄家法,將慈善堂燒掉,窮苦的乞丐來求乞就拳足交加,然後把他們拖出去。他只是牢牢地保守著財産。

  有一日他在國王處服役完畢返家,途中,有一個行路疲乏的鄉下人,拿了酒瓶坐在椅上,將酸酒滿倒杯中,取腐敗的魚爲菜肴用餐。他見了也想飲酒了,但他想到:「如果我飲酒的話,許多人也會想飲,這樣我財産就要減少了。」他便把欲望壓抑著,在搖搖擺擺行走間,終于抑製不住了,肢體疲乏無力得有如棉花一般,全身現出血管來了,一回到家就倒下臥榻而睡。

  他的妻子走過去,撫著他的背問他,明白了他想喝酒,也了解丈夫的心意,于是便說:「那麼只造供你一個人喝的酒吧。」長者想道:「若在家造酒,許多人會都想喝吧,即使叫酒店送來,也不能坐在這裏喝的。」于是叫酒店送來一瓶酒,交家仆拿著,出城到河岸來。走進離大路不遠的叢林中,叫家仆放下酒瓶離得遠遠地,然後斟滿杯子飲起酒來。

  他的父親,是曾行布施、慈善的人,今在天上爲帝釋天。那時,帝釋天心想:「自己的慈善事業有沒有被施行?」結果他往凡世一看:兒子破壞了家規,焚毀慈善堂,驅逐窮人,固執貪欲心,怕施物予人,自己在暗處偷偷飲酒。他心想:「要說服兒子,使他明白業與報的關系而行施舍,獲得轉生天界的資格。」

  于是,帝釋天下降人間現作跛足、駝背、獨眼的人相,與依裏沙長者一般無二,然後進了王舍城,站在宮殿門口,求見國王。宮門的通報者請他進去,他就入宮向國王作禮。國王問道:「大長者啊,在這朝見之外的時間到此,爲了何事?」帝釋天道:「大王啊,不爲別的,我有八億財産,請大王叫人去取來,收藏在你的寶庫中。」國王道:「不,我已經夠了,我的財産比你的財産還多。」帝釋天又道:「假使您沒有用處,就取來施給什麼人吧!國王道:「請長者自行施舍吧。」長者道:「是,大王。」說著就向國王作禮而出,到依裏沙長者的家裏去。侍從的人們圍繞著他,但沒有人能認出這非依裏沙本人。

  他走進家中,吩咐看門的管家:「如果有與我狀貌相像的人來,說:『這是我的家』,而想進來者,就把他拖出去。」說完,登上高閣,坐在華美的席上,喚長者的妻子過來,微笑著問她:「喂,我們來行施舍如何?」聽了他的話,長者的夫人、孩子與家仆互相私語道:「他好久沒有生起施舍的念頭了,大概今日多喝了酒,所以心地柔和,便想施舍了吧。」

  于是夫人道:「請您任意施舍就是了。」長者囑咐道:「那麼,把鼓手叫來,讓他擊鼓通知全市:『有人要金銀、寶石、珍珠的,請到依裏沙長者家裏。』」

  于是,夫人照他的意思去做了。許許多多的人聽到鼓聲,便拿了籃子與袋子,聚集到長者的家門口來。帝釋天叫人開了貯滿七寶的寶庫,對大衆宣布:「這些全部奉送給各位,請大家隨意拿去吧。」全市的人一擁而上,把財寶取出,山一般地堆積在地上,然後裝滿容器而去。

  有一個鄉人,把依裏沙長者的牛系在車上,滿載了七寶出城向大路前進,走過叢林附近,一面拽車而行,一面贊揚著長者的功德道:「我主依裏沙長者啊!仰仗你的恩惠,如今我即使畢生不經營生計,也可以過日子了。我的財産就是你的車、你的牛、你家中的七寶,既非我母親所給予,也不是我父親傳下給我的。仰仗你的恩惠,我得到了如許財産,主啊!」

  依裏沙長者在林中飲酒,聽了這話大驚失色,心裏想道:「這個人,怎麼會叫著我的名字,說如此這般的話?難道是國王把我的財産施予人?」他急忙從林中出來,認得是自己的牛與車,便抓住牛繩,罵道:「你這家夥,這牛是我的,車子也是我的!」

  那鄉下人走下車來道:「惡棍,依裏沙長者對全市作了布施。你是什麼人?」說著就沖上前去,雷打似地在他身上痛打一頓,然後拽著車子走了。長者顫抖著爬起身來,拂去灰塵,急速跑上去追攔。鄉下人跳下車來抓住他的頭發,把他製住,對他的腦袋猛打,又捉住他的咽喉,把他朝來的方向擲去,然後揚長而去。

  被打了一頓過後,長者的酒醒了。他慌忙跑到自己的家門口,向那些拿取他財産的人們道:「喂,這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呀?國王叫你們來掠奪我的財産嗎?」說著就不顧一切,上前去捉人,人們集起來打他,還把他丟在地上。

  他痛得瘋狂了,想走進家中去時,守門者道:「你這不良的鄉下人,往哪裏去?」說著就用竹棒毆擊他,捉住他的頸項把他拖出去。長者在悲痛中心想:「除了國王,我已沒有可以依恃的人了。」

  于是,他來到王宮,問道:「大王,是您叫人搶劫我家嗎?」國王回答道:「長者,我並沒有下令搶劫,你不是前來說:『假使大王不取的話,我將施舍我的財産』,然後命人在市中擊鼓以行施舍嗎?」長者道:「不,大王,我不曾到王宮…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叁章 佛典妙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