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佛安禅,不敢再有一些懈怠。最終,他證悟佛果,並救度冤魂往生佛國,這段冤孽也就止匕消除了!
覺禅法師前世誤殺人命,導致冤魂相纏,數年來俟在身旁伺機報複。只因爲法師爲僧有道,正氣上騰,使得陰魂不得靠近。然而,當他偶然間萌生了俗世的念頭,邪心一動,陰氣就乘虛而入,使得他染病生瘡。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禍福命運,都是自己的心感召而來的。
當今末法時期,道德衰微,禍患頻頻發生。世間之人,應該要修心正志,所謂「行仁義,存慈悲」,來消除災劫。而出家僧衆,更應引以爲鑒,尤其是要嚴守清規、謹敦戒律,對于五欲,要能做到不萌邪念,這樣一來,鬼神都敬而護之。進一步,要常常持有度人度己之心,則不辜負佛陀救度衆生的一片苦口婆心了!
再說一則也是人面瘡的故事:
唐朝的悟達國師,在未受封國師之前,是個名叫知玄的僧人。他在少年時代參訪叢林,在長安京都某寺挂單,遇到了一位僧人。這位僧人生了一種叫「迦摩羅」的惡疾,通身生瘡,發出沖鼻難聞的穢氣,誰都厭惡和他來往,但知玄住在他隔壁,憐愍他的病苦,常常主動去照顧他,一點討厭躲避的臉色都沒有。
後來病僧的病好了,感激知玄的德風道義,就對他說:「我要走了,你以後有難臨身,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在有兩棵大松樹並立的標志,那就是我居住地方。」
後來,知玄因爲德行高深,唐懿宗十分崇敬,就封他爲悟達國師。受封以後,住持安國寺,德名益彰,懿宗皇帝並親自請教佛法,更禦賜沈香裝飾寶座,座高二丈許。
然而,就從這時開始,他卻不幸在膝蓋上生出一顆人面瘡來,有眉有眼,有口有齒,與人面一樣,每天需要飲食喂他,瘡像人一樣開口啖食。悟達國師痛苦萬分,召請了各地名醫,都拱手遜稱無藥可醫。
就在群醫束手、瘡疾日烈時,國師突然記起當年那位病僧臨別時所說的話。于是,他前往西蜀入山去尋找。一日傍晚時分,山路難行,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忽然看見兩棵並立的松樹。他心中大喜,快步走向前去,只見廣闊的殿堂,金碧輝煌,那位僧人已站在門前。兩人相見萬分欣喜,國師便把所患怪疾的痛苦相告。僧人對他說:「不要緊的,我這兒山岩下有清泉,等到明日去洗一下就會好的。」
翌日清晨,僧人命一孩童帶路,引領國師到岩下清泉之畔。國師剛用手捧起水准備洗膝上人面瘡時,不料那顆人面瘡竟出聲大呼:「不要洗!不要洗!」國師驚問:「爲什麼?」人面瘡問:「你曾否讀過西漢史書,袁盎與晁錯傳呢?」國師回答:「曾讀過。」人面瘡譏諷地說:「你既然讀過了,何以不知袁盎殺晁錯的事?」
國師雖有讀過這段史實,但仍然不解。人面瘡進一步說:「往昔的袁盎就是你,而晁錯是我。當初漢朝吳楚七國造反時,你在漢景帝面前讒我,致使我被腰斬于東市。這冤深恨重,累世以來,我總想尋求機會報複。可是你十世以來,都是高僧,持戒十分精嚴,冥冥中有戒神在旁保護,使我無法近身。
「如今,由于你受皇上的恩寵,待遇豐厚,已到了奢侈揮霍地步,動了希名欲利的心念,無形中陰德已損。因這緣故,我才能接近報複你。現在,蒙迦諾迦尊者出面調解,賜我叁昧法水,令我解脫,那麼我們之間的夙冤,也告終結。從今以後,我不再和你爲難作對。」
國師聽了,非常震恐,連忙掬水來洗,一時痛入骨髓,暈絕于地不省人事。蘇醒後,覺得左腿已安然無恙,人面瘡已不知去向。由此,國師遂明白聖賢渾迹世間,不是凡情所可以測度的。國師欲回寺禮謝那位僧人,但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已杳無蹤影。于是他築一茅庵,自此不再下山。
悟達國師因蒙迦諾迦尊者垂慈,爲他解了多生宿冤,爲報答此特殊廣大恩德,如經雲:「若不說法度衆生,畢竟無有報恩者」,同時爲後人開啓忏悔之門,所以編著了《慈悲叁昧水忏》,就是取自尊者以叁昧水洗人面瘡,化解宿冤業的事迹。
口生蓮花
受持《金剛經》,主要是以般若空性智慧,引導五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等,以及四攝法門——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福慧雙修,從而證入無上菩提爲理想目標。
但,誦持《金剛經》,也可獲得不可思議的感應功德。在這裏就說一個「口生蓮花」的故事,會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宋朝淳熙元年,揚州府承局周興,自幼每日持誦《金剛經》一卷,不論公私如何繁忙,必定抽空持誦。
有一次,他奉太守莫濠之命,攜帶錢幣、絲料、沈香及壽燭等獻禮,大約價值一千多貫,前往京城向朝中的一位顯貴祝壽。
到了瓜洲渡,周興投宿在郁叁所開的客店中。郁叁夫婦看到周興的行李沈重,遂起了貪念,與哥哥郁二計謀,在叁更時分,入房行凶,將周興打死,擡到離店約有五裏的地方,將屍體埋在路旁,並將周興所帶的行李及財物盡行劫走。
周興因爲超過回報的限期,仍未返回揚州府向莫太守複命,就被誤爲攜款潛逃。他的妻子受到牽連,因此被官府監禁于獄中。
莫太守奉召前往朝中,帶著左右侍從起程,到了離瓜洲渡尚有五裏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朵蓮花攔阻在路上。莫太守便下令左右的侍從將蓮花折斷,奇怪的是,這些侍從用盡力氣,甚至用利刃來劈砍,卻無法將蓮花砍斷。
莫太守覺得很奇怪,遂命人就地挖掘看看。挖到約四五尺深時,突然看到一具屍體,原來蓮花竟然是從死者的口中長出來的!
衆人將死者擡出,仔細端詳,死者的眼睛輕輕地眨了一下。衆人七嘴八舌地辨認,竟認出這人就是去年失蹤的周承局。莫太守大吃一驚,連忙命人將他攙扶到附近的人家,用粥湯慢慢調理。
到了次日,周興才能開口說話。莫太守親自來探視,周興對他說:「我帶著祝壽的獻禮,投宿在客店,結果遭店主郁二及郁叁謀財害命。我被他們打死掩埋,至今已有十八個月了。」
莫太守聽了只覺得十分神奇,趕忙問說:「你爲何能夠不死?又不覺得饑餓呢?l
周興回答道:「這都是我以前持誦《金剛經》的功德力所致。我被埋在地下,就像在夢中一樣,看到一位金剛神,將一朵蓮花插在我的口中,所以至今仍然不覺得饑渴。」
聽完周興所說,太守不禁肅然起敬,合掌再叁贊歎說:「我曾聽聞《金剛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一直未能深信,經你這麼一說,才知《金剛經》有如此神力,真是佛法無邊!我深感慚愧,已將你的妻子監禁年余,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我想平日所審理的案件中,必定有不少是冤枉的,我發願要再叁細審,免得再有冤枉好人之事。」
太守立刻行文揚州府官,將周興的妻子盡速釋放,並且派人將郁二及郁叁夫婦逮捕。郁二兄弟知道無法隱瞞,只得招認出確實在案發當晚,串謀打死周興,再劫走他所有的財物。
真相既得大白,太守便將全案的經過具文奏呈皇上。皇上閱後下了一道聖旨:「周興承佛法不可思議的功德力,所以神天守護,因而得以死而複活,善行殊堪嘉許。郁二及郁叁謀財害命,罪孽深重,如果予以寬貸,惟恐以後再陰謀害人,應一並予以重杖處死。郁叁的妻子脊杖二十,充軍海外,永不放還。」
我們讀到這一段:周興死了埋在地下,口裏尚能夠長出蓮花;那一心持誦經卷的人,一心不亂,身坐蓮臺,也是可相信的了!
再從這篇故事看來,周興所受的冤屈,得以真相大白,皆是佛菩薩暗中護佑,才得免于死亡及饑渴。至于周興被埋于地下超過一年,卻未被來往的行人發現,一直要到太守赴京的途中,才從地面出現蓮花,終得洗雪沈寂年余的冤屈,其中原因何在?
我總認爲佛菩薩爲了開示教化,啓人敬信之心,要讓太守親眼看見此事,所以在冥冥中如此安排。要不然,如果是由路人發現相救,再由周興面報太守,所謂「眼見爲憑」,太守沒有親見,自然不會深信,也不會把這件事上奏皇帝,使到這件事告知于天下。我們如今能有殊勝的因緣聽聞佛法,如果不能聞而起信,進而努力修行,豈不辜負了佛菩薩的諄諄教誨!
受持誦經,免罪放還
世間上很多人都喜歡吃肉,有時候家畜肉食還嫌不太夠味,時常去山間野外獵食野生肉類,調調口味。在一般的社會上來說,這算不了什麼,並不認有什麼犯罪行爲,但在佛教來說,這卻犯了五戒裏面的第一殺戒。犯了殺戒的人不但將來(來世)或現世(今生)要身受殺報,死後在閻羅王面前亦不免刀镬之苦。
過去中國有位名叫王迪功的人,他是服職于政府的官吏,衣祿已經是很夠富裕的了,但他對于家常的肉食有點乏味,總希望換換口味。因此,他常常在公余之暇拿著打獵的武器到山裏去獵取野味。
他的夫人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弟子,王家的其它家庭成員,雖然沒有一個反對佛教,但能真正具有誠信,而實際去奉行的,只有王太太一位。
自到王家,她即聲明不宰殺任何生物。她的尊長和丈夫總算開明,秉著人各有志的態度,不勉強她做不願做的事。大家大魚大肉的,吃得腦滿腸肥,她卻淡泊自甘。
她茹素,但她的體格也很強健,平常很少有病。她的功課,以念經爲主。她每日念《金剛經》數十卷。其它的什麼也不念,只此一門,專心深入。
有一天她的先生打獵回家,正巧她在念經,這時前十四分剛念完,正要開始念十五分,她見先生從外面回來,喜不自勝,實時喚住他說:「來來,同我念念這第十五分(持經功德)《金剛經》吧!」她先生本來對佛經是沒有什麼興趣的,因爲伉俪情深,不忍拒絕,就跑到經案旁邊坐下,跟著他太太從持經功德第十五分念下去了。
他實在感到乏味,還沒念完就跑開了。他太太在搖頭歎氣之下,徒喚沒有善根,奈何,奈何!
從王迪功念經時算起,大約過了五年的光景,有一天忽然中風(由于肉食過多所致),醫藥罔效。因爲身體癱瘓,不能行動,就經年睡在床上,這種痛苦也夠他受的了。
有一天,他在迷迷蒙蒙之中,被兩個…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二章 修行積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